第一图书网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陈敬朴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陈敬朴  

页数:

358  

内容概要

  教育公平,非功利性、非排他性、非营利性,与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生命,让苦力、残疾人、失败者体面生活而不受歧视,是城市文明的一种标志,让伟人回归于民众而心安,让底层百姓享有尊严,建立这种公平感是义务教育的起点,过厅供有观世音,墙上挂着毛主席像,他相信这些,初一十五都上香。缺乏劳动实践的孩子,体验不到交往及实践的乐趣,纵有高分也缺乏竞争力与亲和力,教育质量的道德规范,决定教育过程的道德水准,决定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脱贫脱盲后要脱俗,公平公正公开与人格尊严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生长点,建立并有效运行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政府的基本义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反,农村学生人文精神优于城市学生,是农村教育的弱中之强……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适应,并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自变量,教育要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并成为人的身心发展的自变量。

作者简介

  陈敬朴,祖籍通山,1943年生于秭归,长于武汉。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院教育系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常务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教委授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江苏省哲学社科项目《市场经济形成过程中基础教育矛盾与对策》、教育部重点课题、《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等6部,编著《教育学导论》、《做人的道德》等6部。论文100余篇。退休定居北京。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导论一、课题研究的意义(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实践意义二、本课题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一)教育发展(二)教育发展水平(三)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五)质量保障机制(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要件与界定三、本课题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二)优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成果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保障机制课题的研究设计(一)课题研究的目标设计(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第二章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研究第一节 学生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的方法论一、如何认识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一)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含义(二)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与“贫困二、如何研究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一)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二)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方法论原则(三)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应处理的矛盾关系三、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操作过程(一)设计出与现行课程教材无直接关联的“书面访谈(二)吸收在籍教育硕士参加课题组(三)正式调查之前的“预调查(四)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五)调查研究流程四、调查问卷(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设计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发展水平测试统计分析--学生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结果之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发展水平测试结果统计分析(一)总体平均数与标准差(二)不同地区小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析(三)同一地区内部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四)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分析二、小学生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研究的总结(一)小学生发展水平总体比较(二)小学生发展水平分类比较(三)小学生发展水平城乡比较(四)江苏省不同地区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五)东、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六)河南、安徽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第三章 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研究第四章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第五章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保障机制附件一:义务教育年龄段“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问卷”及参考答案附件二: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问卷阅卷分析报告附件三:农村成人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工具设计后记

章节摘录

  2)初中生的学习需要:①学习历史与传统文化,形成良好品质。②学习书本知识,实践训练,理解社会事务。③学习日常生活知识,勤俭,帮助做家务。④写应用文、信件、记账。⑤应用现代化设施,掌握种植、养殖、安全用电等科学知识并在乡镇传播。⑥学习体力劳动,培养做事能力。⑦学习法律常识,维护社会秩序。  3)高中生的学习需要:①理解社会生存必需的知识,热情为社会工作,对社会进步充满信心。②懂英语、电脑、高新技术。③学习创收的地方技能,特别是发展农村经济的计划。④除书本知识外,要学习农机、种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村技术。⑤掌握一些小型企业的基本知识。⑥学会理解父母。  4)学校教育中与社区日常生活不相关的内容:①书本知识和日常生活无关。②历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不大。③一些技术不是从书本学到的而是从技师手中学来的。④考试太多,评分只为分数不为应用。  5)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带给农民的直接利益,分别如下。  正规教育带给农民的直接利益:①如何处理社会事务,消除愚昧。②学到好的行为规范。③学习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写作、计算、使用电脑。④学习如何成为好人及有文化的人,为读、写、做事提供方便。⑤保存文化和遗产。  非正规教育带给农民的直接利益:①能寻求更多工作机会。②提供教育培训,在实践中学习。③学技能。④学习小型农事。⑤通过广播电视学到发展信息、增加家庭收入的信息。  6)学校缺乏(而农村需要)的“增加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活动”:①理解劳动光荣。②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培训进行更多实验,提高家庭收入。③经济、科学和技术信息,农村经济、社会管理。④通过电视传播更多的栽培、防治病虫害知识。⑤制定适当纪律提高人口质量。  7)农村群众的建议:①建培训学校,利用培训项目。②多修路,注意农村发展的具体问题。③学校按规则、条例收取合理的学费(不能乱收费)。④对学生严格要求,教育他们做好事、尊老爱幼。⑤农村小学教师质量太差,多数教师是顶替他们父母或临时代课。  ……


编辑推荐

  教育权利与教育公平如何可操作化?多层次、多类型研究,学校教育质量哪些特征不为人知?城乡比较、地区比较、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比较,深层揭示,真正优质教育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有答案'为解决素质教育困境的必由之路,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已为城市义务教育提供借鉴,方法论是理论突破的基础,我国第一个农村教育专业方向研究生导师治学之略。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