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虚拟尸检方法

(美)泰利,(美)德恩胡佛,(美)沃克 编,(美)沃克 编,张惠芹 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7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泰利,(美)德恩胡佛,(美)沃克 编,(美)沃克 编,张惠芹 译  

页数:

586  

字数:

925000  

译者:

张惠芹  

内容概要

  《虚拟尸检方法:法医3D光学和放射学扫描与重构》主要内容包括:部分绪论、从尸体解剖到虚拟尸检:语言描述与图像——证据的价值、虚拟尸检的历史:一切是如何开始的、案例过百的虚拟尸检:三维光学和CT/MRI全身扫描联合的法医影像技术应用报道及前景、法律方面、宗教、部分成像和显像方法/技术说明、体表记录、体内记录等。

作者简介

  张惠芹,女,山东省潍坊市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主任法医师,研究生导师,一级警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公安局刑科所特邀法医学专家,大连市警察协会副主席,辽宁省警官学院特聘教授。
  在基层公安机关从事法医工作多年,先后担任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政委、副支队长职务,多次立功受奖和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省、地“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十大公安科技英才”、“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北京市产学研先进个人”,2006年获首届“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提名奖”。
  根据公安教育工作的需要,2000年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先后主持完成了18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次。撰写专著、译著、主编及参编国家级、省部级教材13部,研制开发4个法医学应用软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是北京市精品课程《法医学》负责人。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999年参加全国公安英模代表大会,三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刘力,男,1963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法医系,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从事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现任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主任,主任法医师、一级法医官。中国政法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第五届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刑科协毒化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技术委员会法庭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能力验证法医病理专业专家。
  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次。参编专著5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曾获2011年度全国公安机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第三届北京市优秀政法人才;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10次,集体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
  王福磊,男,1985年出生,河南新乡人,医学硕士。曾先后就读于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数次获得国家级和校级奖学金,获河南科技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二等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瑞源德邻法庭科学奖学金”二等奖。先后参与公安部创新项目“影像医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等部、校级科研课题4项。参编著作《影像学法医骨骼个体识别》,近年来在各类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迈克尔·泰利( Michael
Thali),医学博士,瑞士圣加仑大学(HSG)行政工商管理硕士。自1995年起从事法医工作,曾做过两年临床放射学的研究员。在2001-2002年,担任美国首都华盛顿武装部队病理研究院(AFIP)的研究员。他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虚拟尸检方面的文章(见www.virtopsy.com)。2006年2月,他成为瑞士伯尔尼大学的法医学教授。他还担任伯尔尼法医研究所“法医影像中心”的主任。
  理查德·德恩胡佛(Richard
Dirnhofer),医学博士。自1967年开始从事病理学和法医学领域工作。1974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瑞士圣加仑法医研究所的副主任,1979年后在格拉茨大学法医研究所工作。从1984年到2005年,他作为法医学教授,先在巴塞尔大学任教,后又到伯尔尼大学工作。同时,他也是萨尔茨堡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DNA分析方面的研究,最近几年比较关注虚拟尸检。他曾是瑞士法医学会的会长,1999年虚拟尸检项目的创始人。2003年,他创立了虚拟尸检基金会,并与Thali教授和Vock教授一起成立了法医影像方法技术工作组(Technical
Working Group Forensic Imaging
Methods.TWGFIM)。2005年以后,他成为法医学荣誉退休教授。
  彼得·沃克(Peter
Vock),医学博士,放射学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小岛医院的诊断、介入和儿科放射学研究所主任。1974年开始从事放射学工作,曾参与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是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访问研究员。他与Willi
Kalender共同发明了螺旋CT。他是许多国际放射学协会的委员。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虚拟尸检的想法,并把他的放射研究所提供给虚拟尸检项目。

书籍目录

A 部分绪论
A1 从尸体解剖到虚拟尸检:语言描述与图像——证据的价值
A2 虚拟尸检的历史: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A3 案例过百的虚拟尸检:三维光学和CT/MRI全身扫描联合的法医影像技术应用报道及前景
A4 法律方面
A5 宗教
B 部分成像和显像方法/技术说明
B1 体表记录
B2 体内记录
B3 影像数据的三维可视化
B4 影像资料的存储(PACS)
B5 虚拟尸检数据库——放射检验和尸体解剖结果的数据库应用比较
C 部分影像技术的法医学应用
C1 活体成像与死后成像
C2 文献综述
C3 体表记录
C4 体内记录
C5 体外发现的记录
D 部分法医学专题
D1 放射学个体识别
D2 死亡学
D3 特定案例
D4 虚拟尸检——一种多工具的检查方法
D5 活组织检查
D6 死后血管造影法
D7 世界范围的虚拟尸检经验
D8 其他
致谢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虚拟尸检——瑞士虚拟尸检方法的注册术语,是由瑞士伯尔尼大学法医研究所的前所长Richard Dirnhofer教授开始实施的一个研究项目。此项目是与伯尔尼大学诊断放射学院密切合作下进行的,其院长为Peter Vock教授和Gerhart Schroth教授。按照伯尔尼大学法医研究所的方针,多年来虚拟尸检已形成了多医学学科间全球合作的特征(http://www.virtopsy.com)。 在项目开始之前,有必要建立法医学、病理学及放射学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必须打破专业之间的界限,确立共享跨学科技能和知识的目标,只有具备这种学科的跨越性和团结性才能保证形态学和放射学上的正确性,并获取技术要领。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越过传统壁垒,才有可能寻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此外,有必要在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正常运作的网络。涉及的所有机构和人员需要拥有良好的信息传递和透明度,以避免和消除任何因沟通不畅引起的与项目无关的批评。这种开放政策给研究项目所有成员授予了权利。法医专家和放射专家的合作是必要的,研究项目成败的关键也在于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的良好组合。差异产生不同:人力与技术或者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是必要的。 当一个部门不具备扫描仪的时候,放射性扫描往往只能在晚上或周末在放射科进行。在对尸体扫描过程中,如果有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和病理学家在场,则更有助于在尸体解剖前进行最初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告诉我们,双肓系统方法并非总是有效的,因为传统方法无法检㈩的放射学发现往往需要进行核对,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迄今为止,我们的虚拟尸检案件极有可能是一些最准确、最详细和最高标准记录的尸体解剖。哲学家Karl Popper 的话——“你只看到你所知道的”已经得到了充分证实。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研究项目不应拖延每日常规检验的速度,若有延误发生,必须向司法机构或死者亲属详细说明。为了学习这种虚拟尸检的新方法和检验程序,并获取经验,相关案例是有所帮助的。 如前所述,工作流程如下: 表面3D扫描,记录体表损伤 CT扫描,记录一些骨损伤和显著病变(只需几分钟,可作为筛查下具) MRI扫描,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用以观察软组织损伤 传统的侵人性解剖 依照著名的武装部队病理学研究所(Armed Forces Institute of Pathology,AFIP)临床病理学和放射学的思想,比较所得结果[见月刊《放射学杂志》(Radiographics Journal)] 进行这样的研究工作,需要开放的态度。虚拟尸检的方法不只是观察图像而已。虚拟尸检旨在创造更多的法医学价值。我们所用方法的目的不是摆弄一些高科技设备,该项目的核心也不是淘汰传统的办法,而只是实施处于现代水平的法医技术。同过去一样,法医学要不断地应用新技术,并探索新技术可能的应用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没必要重新发明机器——常常是改造当前的一些技术就足够了(这与DNA技术相同)。


编辑推荐

《虚拟尸检方法:法医3D光学和放射学扫描与重构》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虚拟尸检方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