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为了史学的繁荣

邹兆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邹兆辰  

页数:

377  

内容概要

从史学的整体角度讲,这本书所反映的学者面仅仅是邹老师所能够接触到的史学家的情况,对于整个史学领域来说也许只是冰山的一角。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他不可能对史学领域中那些学术大家或史坛新秀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但是这不能降低这部著作的学术价值。
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那些在新中国的雨露阳光下为中国的史学发展进行艰苦努力的一代学人所做的开创性的劳动成果,也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在新的条件下,史学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中国史学所做的新的开创性贡献。60年来,两代学人的携手努力,共同开创和发展了新中国史学,记录下这些学人的艰苦奋斗历程,是史学工作者的一项使命。邹老师正是不失时机地把这两代学人为新中国史学的发展与繁荣所做的贡献用访谈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有些访谈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当年访问的一些学者今天已经成为耄耋老人,有的甚至已经作古,长期以来除了史学圈内的人士之外,他们并不为社会一般公众所了解。因此,这部访谈也可以说为普通的史学工作者树碑立传,我们不能不说这项工作对于读者了解60年来在中国史坛上奋力拼搏的学人们的人生追求和学术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书籍目录


良史工文,十年磨剑——访田居俭研究员
坎坷的人生与执著的追求——访庞卓恒教授
我的社会文化史研究——访刘志琴研究员
深入非洲,研究非洲历史和现实——访陆庭恩教授
世界现代史研究的新拓展——访张宏毅教授
我与区域社会史研究——访叶显恩研究员
把中国史学史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访瞿林东教授
多做些垦荒者的工作!——访张广智教授
努力探索中国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访陈其泰教授
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建立新的框架——访冯天瑜教授
改革开放与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访王晓秋教授
我的清代学术史研究——访陈祖武研究员
对先秦历史文化问题的艰辛探索——访晁福林教授
借鉴国外成果,为深化史学理论研究服务——访于沛研究员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艰难回溯——访沈长云教授
居英十一年,倾力探讨中西文化异同——访何平教授
从英国史研究到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访钱乘旦教授
一个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的思考——访刘新成教授
我的敦煌学研究——访郝春文教授
社会文化史框架内的中国近代陋俗文化研究——访梁景和教授
走向新史学:理论与实证的交错上升——访赵世瑜教授
附录:探索当代中国史学学术史研究的新途径——访邹兆辰教授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张:与旧作相比,新版增加了晚近30年来西方史学的新变化,如后现代主义史学、新文化史、微观史学等内容,这里着重谈一下影视史学的问题。问:您近年来多次撰文论述过影视史学,何谓影视史学,为什么要这样看重影视史学呢?张:提出“影视史学”这一概念是晚近以来的事。1988年,美国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发表《书写史学与影视史学》一文,首创了一个新名词“影视史学”(Historiophoty),意思是通过视觉影像和影片的话语传达历史以及我们对历史的见解。海登·怀特一语惊人,在欧美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回响。在汉语学界,台湾学者周樑揩比较早有了积极的回应。我也于1996年在《学习与探索》上发表《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向大陆学界介绍它。以后又写了一本小书《影视史学》在台湾出版。关于影视史学,我大体赞同这样的意见,影视史学不仅仅是电影、电视等新媒体与历史相交汇的产物,这个名词所勾画的影像视觉(简称“影视”),还应包括各种视觉影像,凡是静态平面的照相和图画,立体造型的雕塑、建筑、图像等,凡是所有影像视觉的媒体和图像,只要能呈现出某种历史论述,都是影视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我们之所以要这样关注它,是因为从影视史学出现的那时刻起,它确确实实构成了对传统史学的一种挑战,通过视觉影像来传达与再现历史,不仅比传统史学通过书写形式表现历史更具感染力,而且还拥有更广泛的受众阶层,产生比书写史学更加深刻的影响力。我曾经以历史题材影片《鸦片战争》为例,比较过两者的优势,这里就不再细说了。海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就预言:“影视史学的时代来临了!”此语虽不无夸大,但细究起来,确也有可信之处。问:现在全国大学历史系,大多都在用您的《西方史学史》,一届又一届的历史学专业的学生,都从这本教材中得益,您能对此说些什么吗?


编辑推荐

《为了史学的繁荣:对话当代历史学家》是首都师范大学秋韵文库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为了史学的繁荣 PDF格式下载



质量和快递都很给力。好


老师的书要帮忙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