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

宏章家庭教育研究所 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宏章家庭教育研究所 编  

页数:

162  

Tag标签:

无  

前言

语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调节人的行为、促进交流、传播知识。作为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它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儿童语言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他们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是幼儿教育阶段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中之重。 语言能力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与成人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在实践活动日益复杂化的基础上,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起来。幼儿期是儿童语言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语言的时期。 3~6岁是奠定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儿童掌握的词汇基本上都是在这一阶段积累起来的,他们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素养也基本上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因此,在幼儿时期,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科学、持续的语言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儿童语言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由于幼儿教育阶段对儿童的书写要求较低,仅仅是为上学后的书写作准备,因此我们参考国内外3—6岁儿童语言的研究成果,将儿童语言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划分为听、说、阅读和书写准备这三个领域。 在听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儿童能够听懂常用语句,培养儿童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在说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儿童能够并愿意用语言进行交往,能够清楚恰当地完成语言表达,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而在阅读和书写准备的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儿童具有阅读兴趣、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书写欲望并具备初步的书写技能。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在逐步提高并走向完善。父母应根据有关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要求,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给儿童以正确有益的教导,帮助儿童向这些教育目标靠近。 本书在遵循国内外有关3~6岁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学龄前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的教导和训练方法,内容实用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编者也真诚希望父母在解决教育孩子这一难题的基础上,轻松享受到教子的乐趣以及与孩子一起共成长的喜悦!

内容概要

  3~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作为父母,必须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变得爱说话、敢说话、会说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语言与交流》从听、说、读、写几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教导父母如何培养孩子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听能力检验标准
 1.衡量听懂常用语句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2.衡量喜欢听文学作品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3.衡量具有认真倾听习惯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第二部分 说能力检验标准
 1.衡量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2.衡量清楚恰当地表达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3.衡量具有文明表达习惯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第三部分 阅读和书写能力检验标准
 1.衡量喜欢阅读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2.衡量具有初步阅读能力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3.衡量具有书写愿望和初步书写技能的标准
 4岁儿童标准
 5岁儿童标准
 6岁儿童标准
  

章节摘录

版权页:4岁儿童一般喜欢听韵律感强的诗歌、童谣或短小的童话故事,喜欢跟读儿歌、复述短小有趣的故事,并且在听完故事后,能回答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等一些简单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父母要加强对儿童文学作品方面的兴趣培养,比如家长绘声绘色的朗读与引导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样让儿童在爱听的基础上逐渐学会跟读,甚至还会自行阅读一些书籍。学前儿童一般比较好动,喜欢富于变化的事物,他们对于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偏爱那些语言表达生动有趣、故事性强、情节起伏大、人物形象鲜明的文学作品。但由于4岁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正在渐趋完善之中,听觉器官的调节、控制能力较差,使得他们的注意力还较弱,很难长时间去集中注意某一固定的事物,因此韵律感强或者朗tlJ:口的儿歌、童谣便是他们的首选。同时,也正是由于4岁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他们一般会选择昕比较短小并且风格较为统一的童话故事。在培养4岁儿童语言与交流能力的发展时,家长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儿童对儿歌、童谣以及童话故事的兴趣。在给儿童朗读过程中,家长可以配合儿歌内容加入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在儿童对儿歌、童谣以及听故事发生兴趣后,家长还可以鼓励儿童跟读或根据故事的情节进行问答,从而培养儿童的信息加工能力,同时还可以发展他们的记忆能力。学前儿童的记忆能力与他们对记忆材料的兴趣呈正相关的关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记忆材料,儿童记忆起来也会更快。一般来说,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旺盛,2—3岁的儿童喜欢问“是什么”,到了4岁儿童会逐渐向问“为什么”靠拢。在家长解答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逐渐加深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使自己的记忆时间延长。为此,家长在给儿童读完故事之后,如果能适当加入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供儿童回忆故事情节、探寻故事中隐含的道理,并且帮助儿童有条理地去思考和分析故事内容,那么就能为儿童日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读完故事后,问问儿童故事里边都有谁、他们都做了什么等,当儿童无法回忆起具体的情节时,家长就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来帮助他们去回忆这些故事情节。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儿童听能力的发展,也逐步培养了孩子的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应根据儿童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儿童选择相应的书籍。首先,4岁儿童的理解能力还较依赖于事物的直观形象。有研究显示,假定对于没有插图的图书儿童的理解水平为1,那么加入插图后,3~4.5岁儿童的理解水平则上升为2.12,4.5—9.5岁儿童的理解水平则又回降至1.23。因此,在为儿童选择书籍时,即使是儿童不识字需要家长代为朗读的l书,也不要只选择家长读起来比较方便的那种文字类的图书。要知道,没有图画的书是很难引发儿童的学习欲望的,在朗读过程中儿童会因为枯燥无味而转移注意力。其次,4岁儿童对于事物的理解还无法与他们个人的情感态度相分离。例如在儿歌或故事中,有个小猫玩皮球,后来皮球砸在了玻璃上,把玻璃砸破了的情节。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朗读完故事后,这样问孩子:“宝宝把玻璃砸破后应该怎么做啊?”妈妈的本意是想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并教会他说“对不起”,但孩子在听到妈妈这样的问题后却哭了,因为他感到很委屈,觉得玻璃明明是小猫打破的而妈妈却说是宝宝打破的,所以才起不到应有的引导效果。鉴于此,家长在为孩子朗读儿歌、故事后,进行引导性提问应尽量考虑儿童的个人情感态度,只有适当的引导才可以增加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并且与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反之就会导致儿童产生误解而使他们失去昕故事的兴趣。再次,4岁儿童对事物的理解还处于表面的简单理解状态。例如家长给儿童读《孔融让梨》的故事,读过后问孩子“孔融为什么让梨”时,4岁儿童普遍会回答因为他年龄小吃不了,无法深入理解“让梨”的意义,这就要求家长在引导的同时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不要因为儿童的回答对他们予以批评责骂。典型案例妈妈下班后,看见小茜正搬个小凳子坐在离电视机还不到一米的地方,仰着头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白雪公主》呢!妈妈~看就急了,赶紧要把小茜抱回沙发上,可小茜死活不愿意,眼睛还一眨不眨地盯着动画片那丰富多彩的画面,弄得妈妈一时也没了主意。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语言是儿童具备的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 ——【瑞】皮亚杰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意】但丁 儿童不是在隔离环境中学习语言,而是在社会交往中学习语言。 ——【美】J·布鲁纳 当孩子能够认识单词,即单词能够被感知而且与相对应的物体建立起联系时,语言就开始发展了。 ——【意】蒙台梭利


编辑推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语言与交流》编辑推荐:语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它能调节人的行为、促进交流、传播知识。作为思维的载体和物质外壳,它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语言与交流》在遵循国内外有关3~6岁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学龄前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的教导和训练方法,内容实用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父母大讲堂 PDF格式下载



宏章家庭教育 语言与交流 (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语言与交流能力,自信地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幼儿园的教师指导,感觉用处不大。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在家庭教育中怎么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我孩子今年4岁,正好是本书涉及的年龄,买完后随便翻了一下,发现这本书思路比较清晰,针对性很强,现在市场上幼儿教育的书往往都是一锅端,讲得都是孩子的全面发展,但鲜少像本书一样有针对性。不错,推荐!


买了这套书以后每天晚上学习一本他很喜欢也能让他有个好习惯!


这书写的太简单了


很好的书,有实际意义。


一起买了很多本书,都很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