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用声音传播

鲁景超,李洪岩,马谛 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

鲁景超,李洪岩,马谛 编  

页数:

246  

内容概要

  《用声音传播:人民广播播音70年回顾与展望》历史不会忘记,1940年12月30日,伴随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的呼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播音事业开始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历史也不会忘记,一代代播音工作者恪守职责,不辱使命,用声音传播真理,记录历史,讴歌时代,服务大众。1948年,齐越受命播送《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的重要指示》,毛主席要求:“不要播错一个字”。齐越经过一小时的紧张准备,3300字一气呵成。之后,孟启予和齐越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播出了《解放济南捷报》,第一时间向全中国传递出胜利的消息。回顾人民广播的历史,多少次准确无误地播音,多少次圆满地完成任务,播音员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忠实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不懈努力,一脉相承的是对党的新闻事业的赤胆忠诚;七十年筚路蓝缕,七十年薪火相传,始终坚守的是新闻工作者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今天广播电视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多的后来者接过延安的火种,继往开来,不断前行!

作者简介

  鲁景超,1956年11月生于北京,汉族,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政协委员。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1974年9月至1979年9月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79年9月至1983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本科学习。1983年9月至今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任教。主持教育部、北京市多项科研项目。主要著作有《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受众心理研究》等。

书籍目录

在《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纪念人民广播播音7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代序)第一编 回眸70年间的“变”与“不变”——在纪念中国人民广播播音7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人民广播70年“三思”——在纪念中国人民广播播音7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我心中的感怀——写在人民广播70周年华诞广播沧海中闪亮的一粟——人民广播70周年忆齐越浅论传承齐越敬业精神的现实意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陈醇60载播音艺术人生的启示葛兰谈播音艺术方明对媒体人三热点问题之见地关山播音艺术简析第二编 传承重读播音史上三个重要文献“谈话式”播音样式的典范——费寄平“讲解式”播音的传承与创新逆境中的收获——难忘“三大通讯”论媒体气质的声音建构——兼论“中国之声”的声音品格突破瓶颈,让少儿广播的“小喇叭”更加嘹亮——试论当下少儿广播节目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努力方向激活记忆中的“小喇叭”第三编 探索播音主持传播定位的历史变迁与时代特征时代与社会需要是播音主持业务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浅论汉语有声语言艺术特性方言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字正腔圆”的当代解析.反对低俗化,呼唤监管新思路民生新闻主播的情感理性表达影响新闻播音语速的因素云传播——浅析多媒体时代网络电台的传播优势主持人传播能力的结构分析媒体融合形势下广播节目主持的新理念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播音专业人员适用性的思考《广播播音》与美国早期的播音研究第四编 发展关于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写给“纪念人民广播播音70年”新时期体育广播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思路简论广播媒介发展对播音创作及人才培养的影响与启示从战略高度看待我国播音事业的发展逆境求存创新求变——浅析广播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浅论交通广播路况信息节目的主持特点全媒体时代广播媒体的新机遇——关于广播文化栏目的运作思考地方台故事广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新疆广播电台故事广播为例编写说明

章节摘录

  第二,汉语有声语言艺术所具有的意义赋予特性,表明汉语有声语言艺术具有被创作者创建和承载特别意义的属性。这里的“创作者”是指运用汉语有声语言艺术形式进行大众传播的人,如话剧演员、配音演员、相声演员、播音员等。“特别意义”是指创作者赋予作品的特殊的精神、情怀与气质。因此,“被创作者创建和承载特别意义”可以理解为汉语有声语言艺术形式的运用者(如话剧演员、相声演员、播音员等)赋予有声语言艺术作品的特殊的精神、情怀与气质。创作者在运用汉语有声语言表达时,除了高度的准确性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形象化、抒情性等特点。也就是说,汉语有声语言表达一定要有感受。  因为,有感受才能使语言形象化,有感受才能产生抒情的效果,而唯有含有创作者深刻且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并且被创作者形象化了的有声语言才算得上是艺术化了的有声语言,也只有这样的汉语有声语言才称得上是被创作者依据自身的特定感受赋予了特定内涵(特殊的精神、情怀与气质)的有声语言艺术作品。汉语有声语言艺术意义赋予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汉语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者的感受创造意义体系。如对悲伤语言的感受所带来的悲痛心情、对抚慰语言的感受所带来的感激心情等;二是汉语有声语言艺术创作技巧创造意义体系。如快节奏的语言往往营造出紧张、急迫的气氛,而舒缓、悠扬的语言节奏又使人产生平静、安宁的感觉;三是汉语有声语言艺术成就揭示与标志意义体系。如齐越、夏青、孙道临、乔臻、刘广宁、童自荣、方明、王刚等有声语言艺术家的作品,就揭示并标志着中国汉语有声语言所达到的发展水准以及对人类社会文化建设的贡献。此外,还有创作者的艺术发现创造意义体系、艺术表现创造意义体系以及艺术构思创造意义体系等,都是构成汉语有声语言艺术意义赋予性的重要内涵。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强化有声语言的艺术特色,培养语言传播的精英人才,用语言传播民族文化,用语言塑造民族精神,让端庄大气的华夏之声响遍中国,传向世界!”  ——鲁景超(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用声音传播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