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批判”传播学

高萍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作者:

高萍  

页数:

26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批判”传播学:兼析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之学科关系》主要内容包括:语境形似非神似·简约不简单、缘起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从学科划分到传媒乱象、批判篇扬弃“偏向”、“批判”之现实追求、从“群媒乱象”看传媒文化、从“穿越”看传媒内容等。

作者简介

  高萍北京印刷学院传播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1999年被北京市职称办评定为北京市第一位广告学副教授。2000年创办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并任院长。先后出版《公益广告初探》《广告媒介》等学术专著;2007年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广告策划与整合传播》;曾在《北京日报》《人民日报》《现代广告》《中国广告》《广告导报》等专业媒介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收录到《中国广告年鉴》;先后承担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课题“北京广告产业经营机制研究”和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传播学课题“广告传播学研究”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160多万字。

书籍目录

引言 对传播的“批判”·每时每刻
语境 形似非神似.简约不简单
缘起 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从学科划分到传媒乱象
批判篇 扬弃“偏向”
 “批判”之现实追求
  从“群媒乱:象”看传媒文化
从“穿越”看传媒内容
从“重商主义”看传媒意识
从“使用与满足”看传播原理
从“金砖四国”看传媒影响力
从“新闻发言人”看传播话语权
“批判”之理论检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论”
莫斯可的传播政治经济学
塔尔德的“社会模仿论”
格伯纳的“涵化理论”
李普曼的“舆论学”
奥格威的“品牌形象理论”
传媒逻辑与实用主义批判
传媒逻辑与实用偏向
对传统传播学理论的实用主义批判
对“实用传播学”的文化批判
对“炒”新闻之实用批判
对“秀”广告之实用批判
当代批判传播学之建构
传统传播学之憾
建构“当代批判传播学”之学理逻辑
“当代批判传播学”体系之构思
原生篇 回归“根向”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源于社会关系建构
从“宣传”到“传播”,传播学植根于社会实用体系
“拉斯韦尔公式”奠定了传播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范畴
传播学理论发展及标志
辨析篇 寻找“圭臬”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人们对“文化”做过诸多释义。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从原来拉丁词根发展而来并延伸出种种不同的意思和用法,成为英语中最难界定的概念之一,其中有的定义过于宽泛,有的定义又过于狭窄。文化是一切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包括言说、物品、行动、事件等,可简约概括为:文化就是“人化”。古往今来,东西贯通,历史的沉积与新生的滋成,滚滚而来生生不息,体现在传媒领域的一切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就是传媒文化。  媒体的鼓噪,传者的忽悠,娱乐至死,极乐丧志,大量网民沉溺在媒介化了的诱惑中难以自拔,致使一些庸俗、低俗甚至恶俗文化漫延。当代传媒文化的现实景观,有时很宽幕--网络天下;有时很抢眼--聚焦热点,如本书在开篇所叙的群媒乱像,已经耳濡目染,不再有什么耸人听闻。尽管其中新技术新媒介被渲染得淋漓尽致,透视后的共相却更加令人担忧。其实,当今传媒世界里的多元镜像早在上个世纪就已有预言:英国作家阿道斯·赫胥黎于1932年出版的《美妙的新世纪》一书里预测了600年后的世界;1948年又一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一九八四》以辛辣的笔触成为著名政治讽喻小说。在这两本书里,“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冲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①。不幸的是,赫胥黎的预言应验了,“老大哥”犹在,不过是潜伏在网络的搜索引擎中,先进技术并未带来先进的文化。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类的内容创造与传播行为从来就是一对悖论,处理得法即可赋予积极意义。然而,现代传播业的畸形、快速发展却强化了悖论的荒谬程度,当下,广大社会到处被传播悖论的密林覆盖,亟需运用批判的武器拨开悖论的密林,让人们见到真实的亮光。《“批判”传播学》就是这样一种武器。她让我们感慨:久违了,批判的武器!  ——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前总裁、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    通过学科还原,剔析出传播学、新闻学和广告学的相互关系,架构庞大,视角独特,分析深入。书名冠以“批判”,意图建立自己的学术立场,保有一份难得的哲学冷静。  人类最早的城市机构有寺庙、城堡和集市,相伴衍生出知识传播、政治传播和商业传播。这三类传播形态是相互建构的,本质上是对应人类基本的精神欲求和生活依存。  本书旨在从本原出发,重新思考学科盲区和传媒乱序,体现出了本书的思想深度,值得一读!  ——金定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中国大学生艺术节学院奖评审主席)    中肯的评价和科学的建设当代中国传播学,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科研工作,也是一件有相当难度的事情。读了《“批判”传播学》的部分书稿,我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播学的挚爱和对中国现实的关照,感受到作者思维中的批判理性和逻辑精神,感受到一位正直的学者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批判”传播学》值得一读!  ——刘培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导,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秘书长,中国逻辑与语言大学董事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批判”传播学 PDF格式下载



视角新颖,很喜欢的一本书


书还没读呢,不过应该不错的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就是书表面有灰尘,看起来旧了一点


作者名气一般般,还好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