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80后摩梭女达布口述生活史

赵明湄 著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作者:

赵明湄 著  

页数:

1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为拓展和深化“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继承和弘扬民族学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的学术传统,加大培养优秀民族学人类学学科人才的力度,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发展与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以本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人类学、民族社会学三个专业的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对象,于2009年4-6月间开办了首届“民族发展与民族问题”实证研究高级讲习班。讲习班聘请了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全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在本学科应用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田野调查经验和取得重要学术成果的9位专家(他们来自6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担任学术指导,并围绕各自的田野经历与学术专长进行授课。参加讲习班的成员根据自己的听课感受、研究兴趣与特长,并结合学术指导专家的研究方向,向他们申报课题。每位专家根据对选题申报书的审议,从中遴选1-2名博士生进行指导。2009年7月,由本研究中心资助入选的19名博士生根据各自的课题,先后奔赴沿海、边疆、城市、农村、牧区、林区乃至台湾省的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为期三个月左右的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系列的田野调查报告。  严格地说,仅靠短短3个月左右的田野调查,想要完成一篇深刻而有学术见地的民族学田野报告是困难的,它也与民族学一贯倡导的长期观察、居住体验的规范性田野调查要求存在差距。然而,通览上述19篇成果,其中90%以上都是作者先前已经从事或正在进行的研究内容,而且在调查点都有过不止一次或长或短的田野调查经历,有的还就相关内容发表过文章,有相当的前期田野工作经验与成果积累。而本期田野调查高级研讨班的举办,则为他们已有研究的深入、深化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条件。  有鉴如此,我们通过指导专家的推荐和研究中心评审组的评审,从中筛选出部分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相对突出的调查报告结集出版。

作者简介

  赵明湄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曾写过小说,出版过个人著作。行走天下的童年梦想如今幻化为人类学的田野关怀,关注作为他者的”他们”,关注主流文化下潜藏的暗流。梦想写更多的少数民族题材故事,或者有一天把这样的故事拍成纪录片、拍成电影。本书根据长期的田野调查写作完成,以口述史的笔法记述了当地最年轻的女达布的十年走婚故事和三代女性的母系家庭生活史,呈现了泸沽湖在日益进入大众视野后摩梭文化的存续变迁。他们和我们,都是彼此心中的一个远方,却可以用同理心相互凝望,相视而笑……

书籍目录

前 言 初遇
第一章 最年轻的达布
80后的沉重童年
导游岁月和外边的世界
家屋经济的苦心经营
第二章 十年走婚
 走婚的择偶标准
 走婚关系的确立
 十年走婚
第三章 阿妈的家族历史
 曾经的家世
 一生的情缘
 “文革”中的一夫一妻
 从当家到卸任
 尊母传统
第四章 老祖母的时代
 老祖母的大家庭
含泪的婚礼
当家的艰难岁月
金字塔式的崇老结构
第五章 达布的性别解码
达布的职责
新达布vs老达布
女性当家的优点
当家不等于女权
第六章 弟弟次尔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家庭生活中的失重感
我们是谁一一民族文化认同的迷惑
摩梭男孩的非典型性格
第七章 走婚的人类学私语
走婚的制度设计和内在逻辑
左手走婚,右手结婚
走婚的人口调节作用一一有计划的生育观
现代化语境中的走婚
与外族通婚增加
第八章 以走婚的名义一一媒介环境的实境化
文化的他建构与自建构
摩梭男孩与外来女游客的攻与守
金钱因素的介入
开发中的道德和文化安全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第九章 落水的迷思
经济的锁链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未来:女儿国镇和泸沽湖机场
第十章 小村的变迁一一流言的“葡萄藤”传递及其他
媒体的冲击
私有观念和攀比现象的出现
男权意识形成和流言的“葡萄藤”传递
不良社会习气
禁忌文化的溃堤之忧
后记 另一个远方.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达玛说:“现在大妈有什么事还是会和阿依商量,喜事告诉阿依,不好的事就不告诉了,不希望她操心。阿依自己闲不住,见到什么需要收拾的就不停地干,有时还照看一下小孩,但重活就不干了。阿依每天早上都要在湖边烧香、转经,为自己的来世和家人的平安祈福。”  “阿依对孙辈们管得多吗?比如说找什么样的朋友?”  “家里的孩子们找朋友会给建议,不会干涉,非常自由。”达玛翻译完老祖母的话,又回头冲我笑道:“我们就是死于自由啦,没办法。”  “阿依,您对现在这些年轻人的生活怎么看?”  听到我这个问题,阿依端坐着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坐了坐,看起来有些激动。这是我第三次看到老祖母这么激动,第一次是回忆婚礼流下伤心泪,第二次是讲包产到户感恩邓小平的好,这次俨然像是对孙辈们颇有微词。果然,她大声说:“看不惯的多得很!他们苦不起,好吃好喝的,天天玩。以前的人像牛马一样累得很,现在年轻人读书上学天天坐在教室里,回家也不肯做重活。以前我们都是背几百斤柴火、土豆,背得多工分就挣得多。他们没有苦过,一说起从前的事他们都觉得是神话,他们会说你们苦是因为你们不做,其实不是,是现在的政策好,不是他们比那时候的人厉害。以前村里人礼节非常好,现在年轻人没大没小,以前孩子们都听话,现在什么都好了小孩也不听话了,可能是电视看多了。”老祖母话语朴素,却包含着她对几十年摩梭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时代好了,年轻人懒了;媒体进来了,人心变了。这中间既有她对自己生不逢时的际遇的感伤和怨愤,也有着她对生于安乐的这一代人,不懂得珍惜传统文化的恨铁不成钢。  金字塔式的崇老结构  1994年,联合国组织曾评选摩梭社区为全球50个“模范社区”之一。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老龄化问题严重困扰当今世界时,它在摩梭社会却从未成为问题。摩梭是一个崇老的社会,老人的辈分越高,威望越高,越受尊敬,是类似金字塔式的结构。然而,老人的威望也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过去的自然经济状态下,类似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说,“在乡土社会里,经验是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太阳底下无新事,人们主要按传统办事,因此对老人的指引大家都奉若圭臬。但现在,摩梭人所面对的事务范围在不断扩大,新鲜事层出不穷,比如旅游经营、申请贷款,都是新近涌现的,老人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年轻人毕竟读过书,与外界接触多,自然成为新观念、新技术的主导者。于是,某种程度上,权威性的位置在反向地流动,老人需要更多地听取年轻人的意见。然而,在礼仪方面,在处理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关系上,老人所把持的传统准则依然不容置喙。  ……


编辑推荐

  《80后摩梭女达布口述生活史》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中心、“民族发展与民族关系问题”实证研究高级讲习班田野调查报告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80后摩梭女达布口述生活史 PDF格式下载



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生活描述,谢谢作者,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