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希特勒档案

[德]亨利克·埃伯 金城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金城  

作者:

[德]亨利克·埃伯  

页数:

452  

字数:

420000  

译者:

韩梅  

Tag标签:

无  

前言

1945年4月30日,当阿道夫·希特勒在将近3点半时在总理府掩体里举枪自杀时,苏联红军离他只有几百米远——希特勒无论如何不想落进他们的手里。被装进一只笼子,吊在红场上方,遭受一群怒气冲天的暴民的残酷拷打——这是他在生命快结束时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强迫性想像。 相反,自从德军1941年6月22日袭击苏联之后,斯大林就再也无法摆脱他的希特勒噩梦了——他对这位独裁者的自尽消息表示怀疑。他认为希特勒是逃跑了,向西方盟军申请了秘密避难,强迫他们继续对苏联作战。有关希特勒之死的报道矛盾迭出,发现的所谓希特勒的尸体越多,斯大林就越是不敢相信。他很快就从可靠的渠道获悉,有多名纳粹政权的高级官员逃跑了。斯大林不满于苏联已经取得的调查结果,于1945年底下令内务委员会调查总理府掩体里最后几天发生的事情,最终确认希特勒的去向。 这一化名“神话行动”的任务由人民委员谢尔盖·格鲁格洛夫负责。他组建了一个由高级军官组成的工作小组,所有的线索都汇集到这里。内务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找来全部可支配的有关希特勒及其统治的资料,负责战俘管理的部门的军官们在集中营里侦查这位独裁者的同伙,对他们进行再三的审讯。内务委员会的继任部门内务部也继续执行“神话行动”。斯大林多次让部长会议里他的副手、担任内政部长和情报局长多年的贝利亚向他汇报调查的进程。 1949年12月29日,这位独裁者拿到了有关1933年到1945年期间希特勒生活的长达413页的结论性报告,题为《希特勒档案》。阅读完毕后斯大林让人将它放进了他的私人档案室——总书记档案室。该报告至今还保留在俄罗斯总统的私人档案室里,不允许外国使用者接触。 1959年,斯大林的接班人赫鲁晓夫认为插手联邦德国、围绕希特勒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的激烈争论的机会到了。他指示效忠于党的历史学家们将“神话行动”档案里的部分资料对外公开,然后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的意识形态委员会复制了一份《希特勒档案》,并于1959年4月20日交给了中央委员会书记列昂尼德·伊利佐夫。但这份资料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希特勒档案》是对二次大战史的一种解释,不符合党的官方宣传。另外,有关纳粹德国的外交、德苏前线的战斗行动和第三帝国的灭亡的无数细节至今都有不同的说法——这一理由足够封锁这些档案。伊利佐夫书记将它锁起来,归入了“普通类案卷”。 1991年,随着党的档案室的公开,外国历史学家有机会一睹苏联共产党的档案了。由于《希特勒档案》被归于普通类案卷,并且令人费解地被放在档案室的弃置图书里,编号462a的这部档案长时间未被发现。直到马蒂亚斯·乌尔为了德国当代历史研究所的一个研究项目计划有系统地查阅普通类案卷时,这本《希特勒档案》才终于得见天日。一位可以接触总统档案的俄罗斯同事检查了复制本和原件,确认了这些档案的真实性——462a档案是1949年内务委员会版本的一字不漏的复制品。 内务委员会工作小组后来的这部手稿依据的主要是两个人的陈述和记录,他们连续数年、日复一日地生活在希特勒身旁:海因茨·林格和奥托·京舍。希特勒也命令他们焚烧他的尸体(和他妻子爱娃的尸体)。林格1935年就参加了元首的护卫小分队,1939年成为元首的贴身仆人,后成为希特勒的管家。京舍于1936年进入护卫小分队,1943年希特勒将他提升为私人副官。两人都在1945年5月2日至3日的那天夜里被苏军俘虏。 从1946年到1949年,林格和京舍整整四年都不得不讲述希特勒的情况。审讯者们不断询问那位独裁者的生活环境,他同国防军高层领导的关系,详细询问当时元首大本营里发生的事情。由于非常怀疑希特勒自杀的真实性,他们甚至在1946年将林格和京舍运到柏林,要他们在那里准确地再现希特勒一生最后几个小时的过程,指认焚尸的确切地址。返回后内务部的军官们要求他们——和希特勒的其他前工作人员一起——用文字记录他们的回忆。同时加大了对知名囚犯的压力,取消了他们的正式俘虏的身份。如果他们拒绝写下他们的“回忆”,检察机关就威胁要将他们当作战争罪犯起诉。 估计是林格首先表示同意写“回忆录”的。他的单人囚室里满是臭虫。他受尽污辱,多次遭到鞭打。审讯者无情但有耐心,林格后来说,这让他“绝望透顶”。京舍的遭遇相似。不管怎样,1948年春天他答应就德英的和平谈判写一篇文章,文章被立即送呈了斯大林。 专门委员会的军官们后来将这些记录放进了“神话行动”档案,作者们被送交特别法庭。林格和京舍各被判处25年的强迫劳动。1955年他们连同最后一批战俘被从苏联的俘虏营里释放了。林格即前往联邦德国,京舍被送往民主德国,交给了国家安全部。像其他许多被苏联法庭宣判过的人员一样,1956年他被送进了包岑监狱。 参与撰写《希特勒档案》的有许多军官,包括男女翻译。委员会负责人费约多尔·卡尔波维奇·帕尔帕洛夫中校定期检查工作进展,编辑文章的最终版本。他无疑是能胜任编辑《希特勒档案》这样的任务的。他学过法学,自1926年起在苏联的驻外情报机构工作。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经验是在德国获得的,在那里,他化装成哥斯达黎加商人——在纳粹党和外交部招募了多名情报员。他最大的成果是发展了至今未能证实的女间谍“爱尔莎,尤娜”。这是后来成为外交部长约希姆·里宾特洛甫亲信的一位高级外交官的妻子。 土耳其和荷兰参战不久,帕尔帕洛夫就落在了斯大林的“大清洗”的磨轮下。他的德国报道显然不符合希特勒一斯大林协定的政治前提。德国国防军发动进攻之后,他获得平反,自1941年年底开始,就以苏联战线后方负责国家安全的人民警察第四管理处成员的身份审讯德国战俘。他的最重要的犯人是陆军元帅弗里德利希·保罗斯,经过连续数星期的谈话,他慢慢地、坚定地将保罗斯吸引到了苏联一方,为纽伦堡审判战争主犯担任原告证人。 虽然帕尔帕洛夫的德语知识公认一流,但要将林格和京舍的审讯记录和笔记整理成一部《希特勒档案》显然很难。在译成俄语时帕尔帕洛夫就得胜任两个相反的要求:文章必须显得真实可信,也就是要尽可能精确无误地把林格和京舍的话再现出来,又得照顾委托人——约瑟夫·斯大林的阅读习惯和期望。帕尔帕洛夫在两极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一种真实和精炼的官方俄语的奇特混和,让人能明显地觉察到那种期望的压力。 文章的笔法和结构也让人能明白无误地看出材料的出处——审讯和情报,因此,另一方面,无可怀疑的是,内务委员会的作者群有时无法抵制添入戏剧性或特别情绪化场面的诱惑。《希特勒档案》开篇就出现了同一篇实事求是的客观报道的规则的最显著冲突。对1933年的一个关键情节的描写显然是为了满足戏剧性要求,明显地不可靠。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引入希特勒这个角色,突出他的个人卫队——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旗卫队的中心地位。直到1935年后的内容才有了证人汇报的特征。后来几年的许多事件,尤其是希特勒的一些密谈,林格和京舍的陈述是惟一的出处。它们报告了没有任何记录的军事会议,回忆了其他证人在法庭或回忆录里慎重隐瞒了的情形。他们也准确地记录了这位独裁者身体和精神的衰退,而没有看一眼医疗档案。 《希特勒档案》同类似资料的区别在于它形成时的具有直接生命危险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林格和京舍必须时刻小心,一句错误的或不精确的说法就会被认为是他们不说实话。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是被单独关押的,他们既不能商量怎么讲也不能商量他们的“自卫策略”。审讯者们又想在多年的审讯中找出回忆不准确之处,不停地拿同一件事再三询问林格和京舍。 林格和京舍的报告还被拿去同其他俘虏的供述作比较。考虑到无论是审讯者还是被问者都看不到这些记录,结果给人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希特勒档案》里提供的史实和数据都特别精确,情景描述生动,对资料的引用也很准确。通过对一篇京舍的回忆同现已出版的原件进行比较,发现他在供述时用“得到”这个词代替了“发生”,将“接受”写成“必须接受”。林格和京舍对希特勒的格言的回忆也非常精确。与已经出版的希特勒的演讲和文章及其他同时代的报道对比,虽然存在偏差,但没有很不准确的地方。 林格的强项肯定在于回忆日常事件、情绪和描述希特勒周围关系密切的圈子。斯大林好像特别感兴趣、最好将它当作“希特勒宫廷”里的闲言碎语来看的那一段大部分可能是出自他的手笔。有着前线经历的京舍具有出色的军事专业知识。他回忆的事情陈述得非常客观。他就这样不带丝毫感情地描述了逮捕和处决希特勒“内弟”赫尔曼·费格赖因的经过。而正是他说服了希特勒,必须将费格赖因交给临时军事法庭。 内务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修改供述内容和形式的情形可能只是例外,但他们对术语的影响却很明显。文章透露了作者小心翼翼、从一开始就想胜任斯大林对这种手稿的要求的努力,尽量适应总书记和最高统帅的风格。假如斯大林不喜欢这篇汇报或者哪怕只是提出了问题,就可能给参与者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不符合斯大林的想像的章节被删除了。因此最后的成文里仅有两处暗示了1939年的希特勒一斯大林协定。工作人员的努力还表现在,相关人员的姓名、他们的职位和其他相关重要解释经常重复(正如斯大林在他的演讲和出版物中所做的一样),以括号或注脚标注出一些——经常是多余的——有关德国和德国政治的说明。这减轻了斯大林的麻烦,却让今天的读者觉得哕嗦,不习惯。 引人注意的是,对纳粹机构官方名称的使用很简略。有些概念被问者肯定使用了,文中常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因此经常写到希特勒的卫队,从不写元首护卫小分队,很少谈及旗卫队。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从没有以它的正式名称和相应的缩写出现过,而只作为国家社会党出现(同时形容词被小写)。当需要官方术语时,也多是加引号:“第三帝国”,“褐色大厦”,“狼穴”,“希特勒青年团”或“人民冲锋军”。 本书中使用人名时不用名、官阶或贵族称号是为了保持距离。用常用词“宫殿”来指代希特勒的山庄也属于这种情况。虽然就其规模和修建完整的基本设施来说,用这个词来称呼上萨尔茨山上这座别墅并非不恰当,但林格和京舍肯定没有用过这个词。文中用“行法西斯礼”代替常用说法“行德国礼”或“行希特勒礼”,将保安处头目恩斯特·卡尔登勃鲁纳形容为“屠夫”可能也是帕尔帕洛夫的编辑部写进文章中去的。 最后,一种——大多数使用得很笨拙的——修辞手段也引人注目。为了使报告不单调,增强可读性,编辑们有时突然变换时态。叙述大体上使用过去时,但在想特别突出某个情节时,它会突然跳到现在时。同时常在少数几行里变来变去,有时很难看出其中的逻辑性。 编辑插手的顺序和修辞特点很多。但少数例子就足以让出版人的说法可信了,后人对文章进行任何的汇编和修饰都会不可靠地影响历史资料的特点。因此赫尔穆特·埃廷格的翻译尊重原文。《希特勒档案》的可信度不仅在于它所叙述的内容,而且在于它所诞生的方式方法。修辞繁琐既反映了复杂的形成历史也反映了惊心动魄的政治环境,可视为资料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得到承认。 《希特勒档案》包括两名天天跟希特勒打交道、但同他并没有私人亲近接触的党卫军军官的描述。他们崇拜他,是虔诚的纳粹分子,但跟大多数同时代人一样,他们不明白这位独裁者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在他们的回忆录里,他们肯定更鲜明地强调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但从来没有否认过他们同希特勒的直接接近。《希特勒档案》是一部举世无双的特殊资料:苏联国内秘密情报机构的一个作者集体依据两位党卫军二级突击队大队长的材料,花4年多的时间撰写了希特勒的传记,直到它适应了委托人的阅读习惯为止。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档案室里编号462a的档案不仅包含了许多至今不为人知的有关希特勒的政治和战争的详情,它也介绍了希特勒周围不加粉饰的真实画像,而反映了大德意志帝国的这位元首和那个一度相信能同他瓜分欧洲、最后迫使他陷进一场夺去千百万生命的谋杀战争的人的冲突,则是这部资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马蒂亚斯·乌尔和亨利克·埃伯里 2005年1月3日于柏林,哈勒

内容概要

  《希特勒档案》(原书名Das Buch
Hitler)是一部罕见的特殊资料,由前苏联内务委员会根据两个在希特勒身边工作生活时间最长的人——希特勒的私人副官奥托?京舍(Otto
Guensche)和希特勒的管家海因茨?林格(Heinz
Linge)的受审记录整理而成。作为绝密资料,在近60年的时间里只有斯大林一人读过。
  由于历史原因,有关希特勒和纳粹德国核心人物活动的许多文字材料都毁于战火,因此,这份历时4年多时间、经过专业审讯人员反复审查的资料更为真实和珍贵。它不仅讲述了希特勒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和情绪变化,以及爱娃?勃劳恩、戈培尔夫人等纳粹女人们空虚而奢靡的生活,更披露了没有文字记录的德军核心军事会议和高层争斗。为从更深程度上研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头目及其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作者简介

享利克·埃伯利,生于1970年,在哈勒(萨勒河)学完历史和相近专业之后先当记者,后获得哈勒-维腾贝格的马丁-路德大学历史教授席位,成为科研人员。2002年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哈勒大学教授历史。

书籍目录

出版人序
希特勒档案
莫斯科,俄罗斯当代历史档案馆
苏共中央档案室藏462a号档案
第30号索引第5区
出版人后记
人物生平
鸣谢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933年夏。太阳照耀着柏林的威廉广场。总理府就坐落在那里。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后,就从这里开始了“第三帝国”的新时代。二楼一扇窗户的窗帘后面站着一个人,他中等身材,一缕头发垂覆在额上。他就是希特勒。他身体略微前倾,正观看楼下“仪仗院”里的军事仪式。那里正在换岗,他的卫队,又名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旗卫队的士兵们正在举行隆重的仪式。党卫队员们将腿高高抬起,靴子响亮地落在沥青地面上。他们身体笔挺,目不斜视。换岗仪式结束了,希特勒从窗前走开。已经14点了——希特勒用午餐的时间到了。今天同他一起用餐的有副官威廉·布吕克纳和尤利乌斯·绍布,旗卫队指挥官泽普·狄特里希和帝国新闻局长奥托·狄特里希。林格在希特勒的餐厅里负责接电话。餐桌上的谈话一直传到他耳朵里。从副官们的插言不难听出,他们想抓紧时间在自己的位置上捞取私利。希特勒讥讽地认为,他不打算这么快就重新放弃总理的位置。他尖声喊叫道:“有人预言我只能得到权力几个月。但他们会感到惊奇的。我留下了!”希特勒宣布,要不惜一切手段打击任何的反抗。“我不是俾斯麦那样的首相,他只是皇帝的帝国总理。我有我的政党!我是元首!元首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首先必须人人都讲那个名字。因此我引进‘祝希特勒健康!’这个问候语,它含有我的姓。我真庆幸我不叫‘奥伯胡宾格耳’或‘翁滕基希纳尔’!要一直让人民能见到元首……所有的相机都对准着我:我的一举一动大众都能看见。元首必须像演员一样吸引住大众——他的服装,他的表情和他的手势——一切都很重要……”午餐结束了,希特勒情绪高亢地站起身。他双手插在上衣口袋里,独自哼道:“你赠给我的每一天都很美妙,玛丽·露易丝”——这是他喜欢的柏林酒馆里的一首流行曲。他突然停下来,转向副官们说道:“命运在关键时刻派我来担当绝望的德国人民的救星,我是多么幸福啊!”那些日子里,盖世太保所在的柏林阿尔布莱希特亲王街上的阿尔布莱希特亲王酒店的地下室里关押着不赞成希特勒“天赋”使命的犯人,。这座盖世太保监狱里关押的都是特别重要的要犯。在“授权法”之后,数十万正直的德国人被投进了集中营——送往奥兰宁堡,布痕瓦尔德或达豪。在希姆莱的指示下,作为危房早就被废置了的监狱大楼又重新具有了“保护人民和祖国”的使命。总理府里的人都知道,希特勒不断地亲手将新犯人送进监狱和集中营s。他解释说:“如果我们用法庭审理来浪费我们的时间的话,我们要做的事就太多了。我不能信任法官大人们。逮捕要实用得多……不用那些拘泥条文规定办事的入……我动用这种权力。我是我自己的司法部长!”阿尔布莱希特亲王酒店的地下室远远容纳不下“第三帝国”所有重要的“政治犯”。他们也挤在柏林滕珀尔霍夫区臭名昭著的哥伦比亚大厦里,一座因是危房而废置不用的工厂大楼,盖世太保也同样将那里布置成了一座监狱。柏林的这座盖世太保监狱的看守人员都是精挑细选的在希特勒上台前就“专门”暗杀共产党人、在柏林街头用棍棒打散共产党集会的纳粹分子。他们的看守室里贴有标语,写的是:“元首下令,我们服从!”犯人们受尽折磨,遭到脚踢和非人道虐待。看守们笑着说:“我们在这里很开心……希姆莱说过:‘将无法改造的人关在监狱里,直到他们变成黑色……我们是在为国家的再生拓平道路。”’1934年6月23日。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旗卫队营地所在的柏林里希特菲尔德军营的大门接到特殊命令关闭了,任何人都不许离开军营。命令睡觉时要全副武装,棍棒和头盔放在小板凳上,冲锋枪摆在桌上。连续一星期,每天夜里都发出演习警报。没人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上司们严守秘密。6月29日晚,旗卫队的多支队伍终于在里希特菲尔德东站被装进车厢,运往慕尼黑。上车时就有传闻,希特勒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冲锋队(SA)总指挥恩斯特·罗姆正在策划一场叛乱。据说,在冲锋队的支持下,罗姆为他在希特勒上台时的贡献要求希特勒给他在国家政府里安排一个更高的职位。6月30日下午,这些旗卫队的队伍在慕尼黑的总站下了火车,坐车前往“褐色之家”。希特勒站在“褐色之家”的阳台上。党卫队员们排成四排,正步从他身前走过。此时,所谓的“罗姆叛乱”已经以罗姆及其支持者的被捕被扑灭了。这次行动是希特勒亲自领导的。6月30日凌晨,他在严密保护下率领车队前往巴特维塞(距慕尼黑两小时车程),罗姆和他的参谋部就设在那里。在巴特维塞,希特勒逮住了正同年轻的同性恋者在床上鬼混的罗姆、西里西亚冲锋队大队长海因斯及冲锋队其他高级将领。他下命将他们全部逮捕。罗姆被关进慕尼黑的警察监狱。在那里,他被要求自尽,还在他的狱室里放了一把手枪。罗姆哭泣着扑倒在地,恳求饶他一命。德意志人民所认识的这位国家社会党和“第三帝国”的领袖的骄傲姿态和空洞言词只剩下可怜的呜咽。罗姆被枪决了。官方声称罗姆是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处决的。但希特勒向德国人民隐瞒了这一事实:同性恋在国家社会党的领导圈子和希特勒青年团里非常普遍,是得到容忍的。希特勒用下列话语向他的亲信们道出了他让人枪杀罗姆的真正原因:“我不许别人再同我开玩笑!我这样做是要警告所有隐藏的和公开的敌人!我不是老派的总理。我是希特勒!党和国家只有一个统治者,那就是我!”“罗姆叛乱”是希特勒和罗姆之间的权力斗争,在那些日子里,许多因种种原因让“第三帝国”感觉不爽的无辜者遭到了枪杀。留守在里希特菲尔德、参与柏林枪杀事件的旗卫队的党卫队员们向从慕尼黑返回的战友们报告了详细情况。犯人们被一卡车一卡车地装运到里希特菲尔德的营区内,赤裸上身,排列在军营大院里小教堂的墙前,在那里被枪杀了。枪杀小分队的成员们报告说:“你们想像不出我们醉得有多厉害。他们不停地给我们酒喝,让我们喝醉。”在那些日子里,前国家总理和国防部长冯·施莱彻尔将军也被“摆平”了。国防军里人人都知道,作为希特勒的对手,施莱彻尔赞成军事独裁。在希姆莱的指示下,两名盖世太保成员闯进将军在柏林的住宅。为他们开门的施莱彻尔的女儿被当场打死。盖世太保成员从她的尸体上跨过,当施莱彻尔伸手抓他的手枪时,他们开枪打死了他和他的妻子。

后记

《希特勒档案》形成于1948~1949年。自那时起出版的希特勒传记有上千部,有关纳粹政权、灭绝欧洲犹太人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论文超过一万篇。当伊恩·克肖所著的这位德国独裁者的详尽生平出版后,对希特勒的研究在1998年告一段落。有关苏联的独裁者斯大林也有不少著作面世。1991年阿伦·布洛克曾将两人的生平进行了比较。安东·约阿希姆斯塔勒在他的许多著作里证实了,还可以继续就希特勒生平的鲜为人知的细节进行研究。俄罗斯档案馆里不仅保存有前苏联当局、安全部门及军队的档案,还收藏着大量缴获来的德国档案,后续研究还会带来进一步的认识。 不过,接触档案是受到限制的:西方历史学家至今还不能进行独立的调查研究,对此的批评越来越激烈。因此,安东·约阿希姆斯塔勒在他1999年所著《希特勒的末日》一书中写道:苏联人1945年至1946年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至今没有公开”。如今调查细节虽已公开,但大多数却不是用德语出版的。 因此,后记第一段详细地引用了这些档案和出版物,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苏联情报部门1945年到1946年的调查提供了编著这本供斯大林使用的内务委员会卷宗《希特勒档案》的机会。 第二段中引用了同《希特勒档案》相关的档案。记录下了本文形成的历史。 后记第三段是为了介绍本文形成的历史环境和解释建议。《希特勒档案》一书不仅描述了这位德国独裁者的生活和政治,也提供了迄今未为人知的信息和新的观点。由于文献资料的缺失要归因于1939年至1945年的苏联政治。后记第四段对此做了介绍。 …… 确定的是,在1939年约定的权力范围的边境上两个高度武装的世界强国在对峙,它们的帝国主义兴趣是对立的。无论是苏联还是德意志帝国都是意识形态强烈的极权主义国家,在过去几年里进行过一系列的进攻战争,认为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双方都制定了详细的进攻方案,试图抢先于对手。“先发制人”的战争这一概念似乎具有政治动机,因而不符合用来形容德、苏战争。 希特勒不顾一切的战术变化,自1933年起就不懈地追求征服苏联的欧洲部分,建立一个殖民帝国。在他的世界观中,征服“东方的生活空间”占有一个中心的位置。早在1927年他就在《我的奋斗》中称俄罗斯为未来的移居空间,布尔什维主义的政权已经“快要瓦解”了。对苏联的战争,虽然由于战争的进展在战略上是必须的,说到底是一场占领战争。 但希特勒是凭直觉做出进攻决定的。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位德国的总司令既不了解敌人的精确兵力也不了解他们的布阵。对苏军战争力的理智分析也同样不存在。 正如前苏联编辑人员在战争开始“缩短”了林格和京舍的供述一样,他们也前后一致地未谈德国国防军对摆好了进攻阵势的苏联兵力的最初胜利。虽然苏联部队拥有多倍的兵力优势,装备精良,截至1941年底,仍有380万苏联士兵被德国人俘虏了。 直到德国的进攻停滞不前的那一时刻开始,在《希特勒档案》里才对战争进程和作为国防军总司令的希特勒的反应进行了准确的描写。他对莫斯科城外的失败和封锁列宁格勒不成功的反应得到了形象的再现。但在随后的描写中也总让人觉得,好像有关德军成功的章节被整章整章地删除了,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文章显得像是插曲式的。 但是,尽管有这些今天看来是错误的解释和受政治影响的缺陷,《希特勒档案》仍不失为对这位德国独裁者的最有说服力的介绍。它特别详细地描写了他的政治和军事行动。希特勒绝对的肆无忌惮和他的无限的灭绝意志被清楚地显示了出来。有关元首掩体里的最后几天的一章令人震惊,它证明了希特勒努力将他的生活延长到最后的时刻,哪怕这是在将德意志民族引向灾难也在所不惜。《希特勒档案》是专为苏联独裁者斯大林撰写的,这并不能削弱它的感染力。


编辑推荐

《希特勒档案(全译修订版)》编辑推荐:封存六十年,惟一读者斯大林。1945年审讯开始,1949年档案完成并存于苏共中央总书记私人档案室,1959年存于苏共中央档案室,现存于俄罗斯总统私人办公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希特勒档案 PDF格式下载



了解纳粹德国,必先了解希特勒!一本好书,从另一个视角试图来帮助后人还原希特勒发动战争复杂的内心世界。


正在阅读中,通过很多秘密档案了解希特勒本人。


我一直想知道希特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做出如此疯狂的事情,可以让世界为之震动,无论他做的事是对是错,他都成为世界上永远无法抹灭的存在,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性格,想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怎样扭动世界的齿轮,希特勒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我并不赞同他所作的事情,但是却不得不认同他所留下的痕迹。


了解历史,了解希特勒。


了解希特勒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看完才发现,希特勒为人这么复杂。


正常的传记写法 有点枯燥 战争和决策占大部分 个人喜好和性格特征很少 只是因为喜欢这个人才会看下来


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不过也是一家之言,需要辩证的看


不知道是否真实,书边没裁剪开,够呛!


书的内容很不错,不过我很奇怪为什么书脊会有胶水痕。送货的速度嘛,可能因为下大雨而刚好11月30日到......(以前送货都会早一天)


我很喜欢这本书籍,一老一新结合着研究!


写得很细,如想了解细节,此书不错。


之前在书店里看过,觉得不错才买的


很不错,内容不错


外观不错,纸张也不错,内容还没看,


了解一个人要有更全面的角度


对二战罪魁祸首有了更深的了解


很棒的一本书
很棒的一本书


看的很爽, 挺好的一本书


写了很多解密的事情了解二战,值得推荐


深入浅出,可读性强,还在阅读中


看了一些,是一本好书


这本真心不错


不方便说什么……


还没到货


快递很给力,还没看,有插图,喜欢这点


翻了翻还不错准备精读


同事用的,据说挺好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就像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冒险家与征服者一样,希特勒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我们所熟知的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最恐怖的噩梦。希特勒成就了德国,德国也造就了希特勒。


还原历史真相,最为无限接近洞悉希特勒内心的一本书。


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希特勒,弥补了以前著述中的不足。


封存六十年唯一读者斯大林现在还有我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填补了空白,好书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很多二战时期的历史,很不错。才看了部分,慢慢细读ing


帮同事买的,送货超快的


挺好,多方了解


在书店看过的,当当买划算,是正品,好书,只是书皮好像磨坏了,有些脏


感觉不如《第三帝国的兴亡》,一般吧。


当时看到很多人的好评才决定买的,但是纸质稍微有一点不好


本书的内容看得出,不是人云亦云,研究纳粹德国史的人太应该拥有了,非常意外的看到此书是我的荣幸,也希望别的看重二次大战战史的人能够得到它。至于价格,相对于内容来说,则并不重要。


早就想买这本书了,正好赶上这本书打折就买了,书送来的时候可能是胶粘的有点歪,在书架里挤了几天就好了,书的纸质不错,内容嘛,因为可能因为是写给斯大林看的,可能政治色彩有点浓,总体还是不错的。


全书分三部分:档案本身、出版人后记和人物生平。内容算是很丰富的了。之前看过希特勒传,这本可以当作补漏和对比。崛起、巅峰和衰落,二战的德国(和元首)确实让人感慨万千。书中时有错字,此外没什么大过。


关于元首的书我都是必须要收藏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