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

赵力光主编 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

2007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作者:

赵力光主编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所收錄是1980年—2006年12月期间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入藏的墓誌381方,時代起自後秦,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迄于宋元。其中後秦1方,北魏4方,西魏2方,北周1方,隋7方,唐346方,宋10方,元3方,共381方。绝大多數屬首次公佈刊行,对于各学科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陝西關中地區曾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重要的墓誌出土地,南北朝時期地位雖有下降,但仍出土了不少北朝墓誌。《彙編》收錄的有後秦弘始四年的《呂他墓表》,上世紀70年代出土於陝西咸陽窰店,高58公分,寬33公分,這是陝西發現的時代較早、葬地明確的氐族貴族志石,因而彌足珍貴,是一份重要的歷史資料,與清光緒年間出土的後秦《呂憲墓表》(現存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為同年同月同日刻,是極為稀見的後秦碑版。上世紀70年代末,在陝西華陰縣楊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多方北朝時期的墓誌,收入本書的有《楊舒墓誌》、《楊日韋墓誌》等。《魏書•楊日韋傳》稱楊日韋, 字延季,今據墓誌,知“季”當是“餘”字之誤,又載“尚食典禦”,墓誌則作“嘗食典禦”,此外,墓誌對楊日韋的官職記載也比傳詳細,可補《魏書》之疏脫。並對研究弘農楊氏家族世系情況有一定的史料價值。2002年長安縣出土北魏《趙超宗墓誌》與西魏《趙超宗妻王氏墓誌》為一對夫妻墓誌。《魏書》卷五十二《趙逸傳》附載超宗事蹟,志可補傳之闕。兩誌所載有姻親關係的人物達三十餘人,且多為魏晉南北朝時的高門大族。如天水趙氏、河東柳氏、京兆王氏、京兆韋氏、河東裴氏、北魏宗室元氏、隴西李氏等,正史所載者達十餘人,多為這時期的風雲人物。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軍事、職官、地理,特別是世家大族、婚姻關係方面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獨孤渾貞墓誌》是北周時期一方重要墓誌,獨孤渾貞史書不載,但其名見北周《賀蘭祥墓誌》。誌文“元年,遷大將軍,除小司空”,指的當是北周武成元年三月。“吐穀渾寇邊,庚戌,遣大司馬,博陵公賀蘭祥率眾討之”。 1999年陝西西安出土的隋《解方保墓誌》誌文“齊竊山左,躬廁後旗”,時北齊據山東地區,並與西魏、北周發生戰事,誌主參與對北齊用兵,直至討平北齊。又“劍蜀不賓,親承麾下”指北周末年王謙叛亂一事,可知解方保參與了對王謙的征伐。隋《劉紹墓誌》記述劉紹曆官員外侍郎,威烈將軍等職,對北周至隋代職官演變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2006年10月,新徵集《唐昭王李汭墓》,誌文:李汭“宣宗皇帝第九子,母曰柳氏”。《舊唐書•宣宗十一子傳》云:“昭王汭,第八子”應以墓誌為准。“母曰柳氏”可補宣宗《后妃傳》。現宣宗諸子中就有慶王沂,昭王汭,康王汶三方墓誌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襄城縣主李令暉墓誌》1996年出土于西安市長安縣細柳鄉羊元村,蓋四殺飾蔓草瑞獸紋,誌四側飾蔓枝瑞獸紋,誌主李令暉是高宗皇帝孫女,許王李素節之長女,誌文隱諱其父被武則天所殺之史實。此外還有《淮陽公主墓誌》、《唐安公主墓誌》等公主墓誌。1983年入藏的《工部尚書杜公長女墓誌銘》出土于陝西西安長安縣大兆鄕司馬村南澇池旁,誌主系唐憲宗皇帝的外孫女,岐陽公主的女兒,誌文于岐陽公主的生卒記載的較為詳細,可補史闕,同時也為杜氏一門的世系提供可信的資料。唐朝與外國及少數民族交流頻繁,出土了不少相關墓誌,為研究唐代中外交流和民族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阿史那婆羅門墓誌》2005年10月從西安東郊徵集,誌文:“阿史那婆羅門右衛大將軍歸義荒王咄苾之子也,咄苾本突厥頡利可汗”。阿史那婆羅門以“弱齡入參戎旅”,稍遷右屯衛朗將、卒後被高宗皇帝詔贈“使持節那州諸軍事,那州刺史”,反應了唐朝對東突厥舊部降將的優撫政策。墓誌文字不多,體量不大,但為研究頡利可汗家族世系及其葬地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唐初,東突厥多次與唐王朝發生戰爭,直至貞觀四年太宗派李靖率軍活捉了頡利可汗及其家人,徹底消除了東突厥的威脅。唐太宗對頡利可汗家族採用懷柔政策,據《新唐書•突厥傳》“仍詔還其家口,館於太僕,稟食之”。《阿史那婆羅門墓誌》出土于西安東郊灞橋區灞河以東細柳原一帶,與史書記載頡利可汗的葬地方位極為一致。另外,阿史那婆羅門,正史闕載,據史書記載頡利可汗有一子叫“疊羅之”,另一子叫“欲穀設,婆羅門是二子之一,還是頡利可汗的第三子,還需進一步探討。近年西安、洛陽還曾先後出土了頡利可汗的嫡孫《阿史那伽那墓誌》和曾孫《阿史那感德墓誌》,可一併綜合研究。除此,本書還收錄了鮮卑族《赫連瑨墓誌》等少數民族墓誌。《俾失十囊墓誌》誌主陰山人,突厥族,《舊唐書•玄宗本紀》“天寶初,回紇強盛,盡佔據突厥故地。”而俾失十囊即是在回紇佔領西突厥故地之前,“開元初”臣服于唐,時間基本一致,史誌互證。《回紇瓊墓誌》,回紇瓊,陰山人,卒於乾元三年三月,正是安史之亂後。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範陽叛亂,一路佔領長安,玄宗逃往四川,肅宗在靈武即位,遣使請回紇助討安祿山。西元757年郭子儀率朔方回紇、西域等軍攻克長安,收復洛陽,安史之亂結束。誌文“戎羯亂常,堂弟可汗兵雄身壯,收兩都之梗”指的即是安史之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與高句麗有關的《似先義逸墓誌》,誌文:“昔周孝王□□□有酷肖其先者,命為似先氏,其後或居遼東,或居中部”。似先氏,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云:“似先,高麗扶餘種也。唐武德中,有右衛將軍似先英問……又《陳儒傳》荊南監軍朱日文,攻殺節度使段彥謩、僖宗遣中人似先元錫慰撫之”。《新唐書•李訓傳》:“訓遣宦官田全操、劉行深,似先義逸按邊”。 誌稱其先祖武德中,任右驍衛將軍似先英問,與史書相合。其祖處士風榮,父隨州長史進之,史籍無載。據誌文似先義逸共五子,長子元約。三子元錫亦為宦官。似先義逸曾任內外客省使,鴻臚禮賓使等使職亦與其“高麗扶餘種”有關。誌稱,似先義逸曾前往幽州為張仲武授節,“存則滅北虜,破東胡,歿能使其子歸,闔亦公善誘也。”似先義逸以高句麗人而為宦官也是較罕見的。此誌為研究唐王朝與高句麗的關係提供了重要史料。塔銘是中國古代石刻的一類。葉昌熾《語石》云:“釋氏之葬,起塔而系之銘,猶世法之有墓誌也。然不盡埋於土中,或建碑,或樹幢。可知塔銘是佛教石刻的一種,記述建塔目的,瘞埋內容或發願文、僧尼信士生平,或埋於塔內,或鑲嵌在塔身。雖然其形狀和置放位置等比較特殊,但由於文體、內容及埋設目的與墓誌相近,所以金石家仍習慣將其列入墓誌一類。《彙編》收錄的兩方唐代塔銘均出土于西安附近,《甘露寺尼真如塔銘》雖自題為“大唐甘露寺故尼真如之柩”,但據銘文“總章二年為亡父出家。……起塔于名堂樊川之原”分析,當系塔銘無疑。該塔銘涉及到的“曾祖伯雅”、“祖文泰”分別即高昌王麴伯雅和麴文泰。塔銘對二人諡號的記載可補史闕,並對研究麴氏高昌王系及唐西州歷史都頗有幫助。另一件塔銘《法津禪師姚常一塔銘》,銘文詳述了姚常一學佛傳佛的經歷,同時還涉及唐玄宗、肅宗和代宗三朝皇帝的多條詔文,甚為珍貴。銘文“奏免常住兩稅,至今不易,又還官收地廿二頃,恩命立豐碑在寺普潤莊也”的記載,是研究唐代佛教寺院經濟的珍貴資料。道教方面《肅明觀主范元墓誌》1999年入藏,誌文較為詳細的記述了道士范元由入道至進敕為觀主的進籙過程,對探討唐代道士進階程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誌文還涉及到唐代三處著名道觀及四位道教人物或可補史之闕。《五通觀仙師馮得一墓誌銘》則為我們研究唐代女冠生活及道觀經濟收入提供了文獻資料。《彙編》所收錄唐代墓誌中有武周時期的墓誌26方,為研究武則天時期的歷史及武氏造字提供了一批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如《田僧墓誌》,誌文中有新造字“年、月、日”,但同時也有“國、人、君”這些字未變。誌石刻于載初元年七月八日,距武則天九月九日稱帝,改年號為天授、國號為周尚有兩個月,故誌文中會出現新舊字混用的現象。另誌文提到的折沖府“三川府”一名,《新唐書•地理志》失載,可補之,而“慈仁里”也可補唐長安城鄉里名之闕。墓誌中大量的新材料可補《唐兩京城坊考》。古潞州或稱上黨郡(即今山西晉東南地區),北周宣政元年置,治所在上黨郡,今山西長治市北古驛。隋大業改為上黨郡。唐武德元年復為潞州,天寶初復為上黨郡,乾元元年複為潞州。這批墓誌數量較大,年代跨度較長,從唐顯慶年間延續到宋政和年間,主要記述了墓主姓氏、郡望、宗族世系等生平事蹟,對研究唐代山西潞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民風民俗、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這批墓誌絕大部分都明確記載有誌主的卒葬年地,故對專題研究唐代潞州這一地區埋葬地的情況至為珍貴。誌蓋裝飾也很有特色,蓋中部多飾鋪首,或線刻或淺浮雕,蓋題四周多採用八卦、幾何紋。誌蓋篆書多採用雙鉤的方法刻出字形,與長安地區以減地陽刻或直接陰刻的形式不同。有的篆書中夾雜著行書等,如《郭懿墓誌》蓋篆書“唐故郭君墓誌之銘”之“郭”字則刻為行書,以顯突出。這批墓誌蓋的篆書,書寫隨意,減筆較多,有的類似鳥蟲書,總之,這批墓誌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為研究墓誌形制提供了新的實例。碑刻是中國古代書法的重要載體,墓誌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書所收錄最早的是後秦弘始四年的《呂他墓表》,其形制仍為小碑狀,與清光緒年間出土的《呂憲墓表》為同年同月同日刻。《呂他墓表》書法以隸為主,隸楷雜揉,結體寬博,筆勢雄勁。為稀見的後秦書法珍品。北魏墓誌向為人們所重,本書收錄的《趙超宗墓誌》、《張宜墓誌》熙平二年,書法結體飭整,略有欹側,筆法方園兼備,雄健峻厚。具有典型的北魏墓誌風格。北周《獨孤渾貞墓誌》字體清麗自然,已脫離北魏那種奇縱雄強之風,趨於平和。隋《解方保墓誌》大業六年,書法方嚴寬和,工整秀麗,字如珠璣。可與隋《董美人墓誌》、《蘇慈墓誌》媲美,已開初唐楷書之先河。此誌四側刻有十二生肖及 蔓枝紋及連珠紋,裝飾華麗,是隋誌中的精品。唐代豐碑大碣林立,名家輩出,燦若群星,唐墓誌書法亦豐富多彩,絢麗奪目。唐代《禦書手朱元昊墓誌》,2001年在西安市東郊紡織城南高家溝村出土,這是西安地區稀見的唐代禦書手墓誌。誌主朱元昊“幼而聽敏,長而願恪,尤精翰墨……年十九補麗正殿禦書手”。 禦書手始始于隋,唐承隋制,《唐六典》卷九中書省條下載,開元五年玄宗於集賢殿置書直及禦書人共一百人以年齡推斷,朱元昊時年十九任禦書手,應在開元六年。朱元昊亦為善書者。誌文撰者于休烈是太宗、高宗朝的名臣于誌甯的曾孫,于休烈承曾祖衣缽,歷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均為文官,卒年八十一歲,官居工部尚書。書者張芬《舊唐書》有載。開元朝任翰林供奉,應為朱元昊的同僚。此誌隸書規整嚴謹,豐麗秀潤。《韓涓墓誌》為唐代隸書大家韓擇木之子韓秀弼書。據著錄韓秀弼所書碑誌甚多。著名者有《臧希晏碑》、《李元諒碑》等,此誌書法寬博遒勁,工整峻麗,秉承其父之書風。《慶王李沂墓誌》董景仁行書,書法佈局疏朗,結體呈欹側之勢,毫鋒淩厲,清勁遒麗,既有王右軍之遺韻,又有李北海之風神。碑林中《華嚴寺杜順和尚行記》也是董景仁所書,刻工邵建初是晚唐宮廷的刻字高手,《玄秘塔碑》即出自他的刀之下。篆蓋者董咸,書法規整,線條園渾勁挺,為鐵線篆。董咸在宣宗、懿宗朝任翰林待詔,曾為皇室成員墓誌書寫篆蓋、如《朗寧公主墓誌》等。此外其他眾多的唐墓誌,書法也各俱特色,從不同角度展示唐代書法的風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