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万里无云

书云 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0-01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作者:

书云 著  

页数:

317  

内容概要

  旅居英国的中国电视制片人主导演书云,只身跋涉千里,沿着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足迹,印证了被我国、印度和东亚国家倍中尊崇的传奇僧人玄奘的不朽功绩,感悟了佛教文化的真谛,也被中国盛唐时期的丰富博大的文化所深深震撼。

作者简介

  书云,生于60年代。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后在牛津大学对安东尼学院攻读近代史,毕业后在英国从事电视制作,意在通过自己努力,使英国、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更加了解中国。主要作品有《半边天》、《百年叱咤风云录》及《1412:中国发现了世界?》等大型在史专题系列片。《万里无云》是她的第一本书。

书籍目录

引子 万里无云第一章 姥姥、我与玄奘第二章 大雁塔之谜第三章 唐僧与玄奘第四章 失落的文明第五章 天山历险第六章 诞生与毁灭第七章 月光之国第八章 菩提树下第九章 恒河之旅第十章 血染黄沙第十一章 敦煌瑰宝第十二章 千古一人

章节摘录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这一天可能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这一天也意味着春节快要到了。一大早,我们就围在炉子旁边做腊八蒜,把剥好的蒜瓣洗干净,放在罐子里,用醋泡上,再密封好,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的时候,把它拿出来。 爸爸一边催着我们干活,一边不停地搅着炉子上热腾腾的一大锅腊八粥,里面有花生、枣、杏仁、核桃、栗子、莲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种各样的米和豆子,要煮上大半天才能烂,满屋子都是香味。这一天,每家都要煮腊八粥,大人吃,小孩吃,甚至猫儿、狗儿、鸡儿也要喂一点,还   留一些给在外未归的人。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大概是图个吉利吧! 把一年家里余下的五谷杂粮煮在一起,希望年年有余。”他一边说,一边使劲地搅着粥。“你知道吗? 老家的人还把腊八粥涂在果树上呢,他们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那为什么非在今天喝腊八粥? 明天不行吗?“ 我又问。  “你总是问这问那没个完,真讨人嫌。”爸爸不耐烦地挥挥手。我看见姥姥张了张嘴,没说话 。  晚上快睡的时候,姥姥问我,“你想知道为什么今天喝腊八粥吗? ”  “是呀,我问爸爸半天,他也没说,还嫌我话多。”  “当着你爸爸我不好讲,其实,今天喝腊八粥是有讲究的。今天是佛祖成佛的纪念日。”  “佛祖是谁呀?”  “就是我带你到庙里去看见的大殿中间供的那个佛。”  “他成佛,干吗我们都喝粥呢?”  “是这么回事,” 姥姥慢慢地对我说。“佛祖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印度人。”  “印度在哪儿?”  “很远,很远,大概有一万多里路吧,他见人们受苦受罪,就想找一个办法造福世人。他想啊,想啊,不吃,也不睡。”  “不吃饭,不睡觉,能行吗? “  ”就是呀! 他就昏昏迷迷的了。后来,一个放羊的女孩路过,看他饿成那样,就挤了一碗羊奶,放了一点米,熬了一碗稠稠的粥。喝完粥,他就有劲了,坐在树底下,想了很长时间,突然有一天就想出办法来了。这个办法就是让人们信佛,这样,他就成了佛祖。后来每年到这天,大家都喝粥,怀念佛祖。时间一长,就成习惯了。”  ”佛祖真了不起,这么多人为他喝粥。“  ”你长大就知道了, 他确实很了不起。”  我们家乡有句谚语:“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之后,大人们就开始准备过旧历年了,小孩们也掰着指头数,嘴里唱着歌谣:“二十三,糖瓜粘。” 姥姥说这是为了堵灶王爷的嘴,祈求他到天上替我们说好话。“二十四,写大字。”每家都希望在门上贴几句吉祥如意的话,姥姥家没人会写毛笔字,就到街上去买。“二十五,扫房子。”这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做的事了,大冷天的,喘口气都冒白烟,还得把所有的门窗都擦得锃亮。然后就是蒸馒头、宰鸡、炖肉,都得按时按晌来,可有讲究了。  盼星星,盼月亮,最后终于把年盼来了。平常吃不到的东西——花生、糖果、干果、油饼,不知道一下子从哪儿都冒出来了;过年那几天,天天都吃肉,还有鸡、鸭、鱼!看着桌子上摆的满满的好吃的,瞧着身上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的新衣服,我想要是天天过年该多好啊!  过年最开心的,除了吃,还有玩。玩的地方可多了。平常只能在院子里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现在可好,街上热闹得让我眼不够使,尤其是庙会,想什么有什么。家乡的庙会是在一个大寺庙前的空场上,这里平常冷清清的,没什么人,可是赶庙会的时候却人山人海。我们小孩子在人缝里钻来钻去,东看看,西瞧瞧, 踩高跷的,骑驴的,跑旱船的,跳大头娃娃的,吹糖人的,捏泥人的,拉洋片的,卖绒花的,耍把式的,最好看的就是搭台子唱戏的。台上那些人穿得花花绿绿,脸上还涂得花里胡哨,打来打去的,也不知道累,一直到天黑了,我才恋恋不舍地往家走。  突然之间,一切都变了。街上热闹得每天都像在过大年。马路边上尽是标语,红的、绿的、粉的、黄的,风一吹就飘起来;到处都竖着红旗,挂着毛主席像。大喇叭从早到晚不停地放革命歌曲。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的青年男女,一边背着红宝书里的句子,一边跳着”忠“字舞,还挥拳蹬腿摆出各种革命姿势--这些人好像从来不知道累,但是也有人会晕倒,不得不被人抬走。文化大革命来了,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毛主席像章别在胸脯上,别针刺进肉里,血滴下来。  我记得那时候经常是全城出动,排成几队,前头是噼里啪啦的鞭炮,紧跟着有人举小纸旗,有人扛大标语,大家都喊着口号,女人们还踩着锣鼓点儿跳来跳去。就像过年那会儿的游行,几个农民踩着高跷,扮成狮子和驴还有传说里的人物,演哑剧。每次我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游行,他们总是说:毛主席有了新指示!这种时候,大家不管在干什么,都会停下来,走上街头,宣传最高指示,发誓要忠于毛主席。  我们还常常能看见那些所谓的”阶级敌人“被游街示众。他们头戴高高的纸帽,脖子上挂着大牌子,上面用黑毛笔写着他们的名字,又用红笔打上大红叉。这些人当中有穿着绫罗绸缎的地主和剃着阴阳头、脸上擦着胭脂的地主婆;有衬衣上泼了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的老师;有给丈夫戴绿帽子的坏女人,脖子上挂着破鞋;还有头发和胡子都花白的老和尚,长袍扯破了,还抹了牛粪。他们活像一群化了妆的马戏团小丑。我和一群孩子跟在后面跑,又是喊,又是笑。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佛家语:万里无云,万里天。书云语:心若无云,心如天。   孤身女子三百六十天寻觅玄奘。大漠之路一千四百年智慧依然。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八百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后又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沿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到达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五万里,历时十九年。千禧之年, 一个女子踏上了漫漫的西行之路, 孤身一人, 依照《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沿着玄奘西行求法之路, 从西安出发, 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 走遍整个印度, 经历绑架的危险,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的干扰, 佛教圣地的极端贫困和暴力,效法玄奘,追寻过去,在历史的幽冥中寻觅真心……   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中, 亲身去体验玄奘的经历,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书云和她的主人公一样,完成了万里之遥的精神之旅。   她将这段经历整理成书,这就是――《万里无云》英国独立报发表的著名评论家莫瑞·欧波兰的书评:   在我书架最醒目的地方, 专门摆放着一排书, 它们对我来说是非常神圣的, 因为它们改变了我的生命, 万里无云即属此列。 它记述了书云沿着当年玄奘西行印度求法的足迹去寻找那逝去的文明和失落的精神。 她的经历和她的发现令人震惊,使人心动,给人以启迪, 进而产生不尽的联想。   这《万里无云》虽然称不上字字珠玑, 但每一个段落都蕴涵丰富。作者的文风朴实, 通篇没有空洞、华丽的词藻,, 也没有主观的臆断和评判,读起来亲切自然, 字字句句满含真情。 西行的道路充满艰辛和危险, 但是她能够遇事不惊,坦然自若, 就像玄奘一样。 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用心去感受她所探寻的一切的结果。   英国晚报发表的著名作家查尔斯·爱伦的评论:   《万里无云》远远不只是一本简单的游记, 它是两个的生命、两个旅程的故事 —— 作者和她寻找的大唐高僧玄奘。 这是一次艰辛的体验, 又是一次崇高的心路的历程, 身体力行的万里追寻使作者走近了玄奘, 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这种类型的书很多, 但是多为走马观花而流于肤浅, 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万里无云》却引人入胜,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的才智和她深刻的洞察力。 同时, 它也真实、敏感、细腻,丝毫没有以作者为中心。从盛唐到今天,从中国到印度, 作者把她的追寻和玄奘的西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纵横翱翔, 游刃有余, 这不能不说是书云作为一个作家和她对语言驾驭能力的精彩表现。   如果说这是一部游记, 那它就是最好的游记 —— 因为它最终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编辑推荐

  佛家语:万里无云,万里天。书云语:心若无云,心如天。   孤身女子三百六十天寻觅玄奘。大漠之路一千四百年智慧依然。   千禧之年, 一个女子踏上了漫漫的西行之路, 孤身一人, 依照《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沿着玄奘西行求法之路, 从西安出发, 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 走遍整个印度, 经历绑架的危险,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的干扰, 佛教圣地的极端贫困和暴力,效法玄奘,追寻过去,在历史的幽冥中寻觅真心。  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历史和现实的时空交错中, 亲身去体验玄奘的经历,进入他的精神世界, 书云和她的主人公一样,完成了万里之遥的精神之旅。   她将这段经历整理成书,这就是――《万里无云》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游记,   它是两个生命、两个旅程的故事;   这是一次艰辛的体验,又是一次心路的历程,   身体力行的万里追寻使作者走进玄奘,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一本“精彩的、让人不得不读的游记。”   这是一本对最终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她穿越了凄凉、壮阔的景观,   她在途中遇到超凡脱俗的人物,   为此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她把这些经历栩栩如生地告诉给我们,   使我们对她的内心、佛的内心和中国文化、世界文化有了一个独特深刻的认识。   这《万里无云》的英文版本一经出版便在西方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万里无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