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红楼梦里人
2005-5
团结出版社
周汝昌
253
无
《定是红楼梦里人:张爱玲与红楼梦》 “我是才华智慧崇拜者,尤其是倾倒于曹雪芹所说的“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其聪明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的才男才女。……若论真才女,张爱玲其庶几乎?未见第二琪与比肩者也——这就是我想写写她的夙因。 她给自著小说所绘人物像,充分流露出一种英俊之气,是我所仅见的画像高手,令我折服。可见她绝非一个作家之名义所能“框”住的,她若从事任何一门艺术创作,都会是第一流的大家,对此我是深信而赞口不已的。”——周汝昌
周汝昌,我国著名红学家。他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周汝昌这位著名的红学家,似乎从小就与《红楼梦》有缘,在孩提时,就听母亲讲述《红楼梦》里的故事。在他脑海里,远远地出现红楼人物的影子。二十年后,这位青年意外发现了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由此使周汝昌沉醉红学,一生不醒。这正应了他的《献芹集》扉页上的一句话: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书法艺术》、《杨万里选集》,这一部部穷尽毕生心血研治的作品,展示了周先生多方面的艺术才华和造诣,远非“红学家”一词所能概括。
绪引 第一篇 人杰地灵的丰润 第二篇 天日无光 第三篇 第六官 第四篇 “百般无味” 第五篇 《金瓶梅》的旁证 第六篇 定是红楼梦里人 第七篇 最坏的亚东本 第八篇 令人惋惜的错误 第九篇 一篇自序大方家 第十篇 揭假究真 第十一篇 智者千虑 第十二篇 一尊菩萨 第十三篇 惯杀风景 第十四篇 新颖的插曲 第十五篇 英雄所见略同 第十六篇 金玉缘与金石缘 第十七篇 三部古抄本 第十八篇 曹雪芹写自己 第十九篇 “破灭感” 第二十篇 还是承认了自传性 第二十一篇 上乘的探佚能力 第二十二篇 怎么读诗 第二十三篇 未能免俗 第二十四篇 园子图样早已定 第二十五篇 脂砚确是大观园中人 第二十六篇 何谓枯寒 第二十七篇 仗义探庵的思索 第二十八篇 石破天惊 云垂海立 第二十九篇 探春·红杏 第三十篇 后文主角第三十二篇 奇语惊人 第三十三篇 所谓“大杂烩” 第三十四篇 三个闺友 第三十五篇 “畸笏叟”与“脂砚嫂” 第三十六篇 引来夏志清 第三十七篇 死有余辜 第三十八篇 “久逢知己”乎?“话不投机”乎? 第三十九篇 有香无香 第四十篇 秦可卿和东府 第四十一篇 张爱玲与胡风 卷后不尽思(一) 不尽思(二) 不尽思(三) 不尽思(四) …… 后记
第一篇 人杰地灵的丰润 张爱玲原籍河北丰润人。 丰润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居地,曹家明初由南迁北,落户京东即在此。 我要谈的主题是张爱玲与《红楼梦》,一下笔就发现人杰地灵的绾合点落在丰润。于是,把丰润这块地方略为讲说几句,有其必要——好像冥冥之中有一种神奇的文化因缘早已缔结于曹、张之间了。 丰润有遐迩皆知的“四大姓”:曹、陈、谷、鲁。但四家之外还有别的大姓,张家即是其一。 曹家和张家,是老表亲。例如雪芹之令祖父曹寅称丰润的族兄为“冲谷四兄”者(曹鋡),就留下了诗句题赠表兄弟张见阳,而张见阳正是《楝亭夜话图》的主题者——世已熟知:楝亭就是曹寅为纪念父亲曹玺而征题《楝亭图》的典故,因为玺在江宁织造时曾植楝树一株,后即筑亭其下。 那么,张爱玲的上世是否亦即曹家表亲的那一张氏?可供史家作一考证,也许其来有自吧?
周妆昌最新力作情系张爱玲,终圆红楼知己隔世缘! “我是才华智慧崇拜者,尤其是倾倒于曹雪芹所说的“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其聪明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的才男才女。……若论真才女,张爱玲其庶几乎?未见第二琪与比肩者也——这就是我想写写她的夙因。 她给自著小说所绘人物像,充分流露出一种英俊之气,是我所仅见的画像高手,令我折服。可见她绝非一个作家之名义所能“框”住的,她若从事任何一门艺术创作,都会是第一流的大家,对此我是深信而赞口不已的。” ——周汝昌
《定是红楼梦里人:张爱玲与红楼梦》周妆昌最新力作情系张爱玲,终圆红楼知己隔世缘!
无
某公,居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
一日,一女学生前来索字,大书“自是红楼梦里人”付之,其妻暗喜。
又一日,又一女学生前来索字,再书“定是红楼梦里人”付之,其妻又喜。
再一日,忽来两女学生,某公抓破头皮,忽灵机一动,便书“都是红楼梦里人”,其妻甚喜。
又一日,无人前来索字,某公无聊至极。忽思之数十年饮食衣物皆其妻操办之力,待书“总是红楼梦里人”赠之,其妻愤而诟曰:“红楼女儿皆薄命,无故奈何以此语咒我?”其晚,某公不得归家,门外徘徊良久,饥寒苦甚,不得已捶门呼其妻曰:“酸菜总是可以免了,屋角的破毡还是给我扔块出来!”
看过《红楼梦魇》就有必要再看看这本,先不说论述正确与否,这本书提醒了我很多没有注意到的角度,可以让我回头再看一下《梦魇》。
这本书比较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周汝昌似乎也没有读懂张的本意,无视张的贾宝玉可能正是脂砚斋同曹雪芹共同经验的合体再现(这个观点接近胡适)的明确表述,而硬是要把张拉到自己脂砚湘云论的统一战线,不知道张地下有知作何感受。
看着书便宜,还又是周汝昌又是张爱玲。兴致勃勃的买回来却不能兴致勃勃的看下去。实在是有些郁闷。
红楼梦没完,这本身就造成了很大的话题,红学各家见解不一也就在所难免。搞学术的,扯不上政治。这样讲来就比较纯粹。其实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批评讨论都是进步的必要条件。可是不明白周老为什么要先肯定自己的见地的正确的,然后再来评点张爱玲的呢?这真让我不明就里了。是否周老也像他自己说张爱玲是过于自信一样的自信呢。
其实有一些地方也觉得周老讲的更好,可是看起来还是很不舒服。我觉得就在于周老的口吻了。周老毕竟不是写小说的作家,嬉笑怒骂学不来怎么能把讽刺说的顺耳呢?(在这儿再向钱钟书先生致敬。)以至于看起来只觉得酸得反胃。
还有周老就不要再与张爱玲咬文嚼字了。张爱玲是写小说的,她的遣词造句总是有自己的痕迹,这个咱们谁都比不上。说白了《红楼梦魇》也是人家的一本书。
周老偏颇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对于《红楼梦魇》书名的看法,叫我等小辈真是不知道怎么说了。
男友没看过《红楼梦》没看过《红楼梦魇》没看过《定是红楼梦里人》,他翻了一下这书,说,这哪是明褒实贬,这不直接在贬么?他没文化,我们原谅他。
附:
张爱玲-《红楼梦魇》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周汝昌-《定是红楼梦里人》
张爱玲说过人生几件恨事,除了重申前人的海棠无香,鲥鱼多刺……之外,就添了深恨《红楼梦》未完,狗尾续貂。
海棠未必无香,正如有的音波振频非人耳所能感到,却不可谓之“无香”。我意海棠花的“香浓度”太高,所以人鼻不能享受,非“无香”也。
由此证知她也酷爱海棠,也就行了。
至于恨鲥鱼多骨,我却不敢苟同——不是硬说鲥鱼无刺,是说一般人谁吃得上这种鱼?人家鲥鱼生来也不是就为了给你吃,人家刺多刺少,干你甚事?真是口腹为“本”的思想作怪,没有意思,颇觉无聊。此又她的“未能免俗”之一例也。
至于恨《红楼》之未完、伪续之妄附,则不胜同情之感,同道之幸!
上面的小段子的意思如果没猜错的话似乎是周老同意张爱玲。
呜呼。如果同意都搞成这样,那这书我真是无福消受了。
师兄给了个链接,说是追随一下长恨的脚步。打开,原来是周汝昌的《定是红楼梦里人》。作为红学专家,周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新视角——张爱玲与红楼梦。尽管一直被长恨戏称古典文化盲,尽管确实对四大名著之类的东西不感冒,却也是翻过两遍红的。然而,如果不是由于高中阶段的一位语文老师对周的推崇,想必没有什么途径听说这样一个名字。
不过,张爱玲是红得发紫了,在今天,尤其是70、80那班人眼里。所以,挂上了张的名字的这本红学著作,一定会挤到畅销书行列里,远离纯粹的学术。
周在序里说——我是才华智慧的崇拜者,尤其是倾倒于曹雪芹所说的“正邪两赋而来”之人,“其聪明灵秀之气,在万万人之上”的才男才女。可是这样的人,平生所历不是“不多”,而是极罕。这使我常以为恨事。后来,终于自言自语:若论真才女,张爱玲其庶几乎?未见第二堪与比肩者也。
这些话,在我听来,并不为过。不管众人眼里的张有多少面,“真才女”的说法想必没谁会否认。
看完这本书,用了一个下午。无它。更喜欢的是书的题目,让人突然想到,张大概生来就是要与红纠缠不清的。
想起那本《今生今世》。我对师兄说,知道为什么长恨会特别喜欢了,因为他喜欢张与胡婚书上的八个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简单有时就是完美,而完美向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愿他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失望。
都是红楼梦里人呢!
有才~~~~
恩,我也有这么觉得。
幸好,我没有买。哎,如果真的张爱玲见到周汝昌,会发生什么
简单有时就是完美,而完美向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