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读本
2008-6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许兵 编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公布施行,对于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方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准确把握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保障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全面实施,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了准确、通俗、精练的解释,并附列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规章等制度。
绪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说明第一章 总则 【本章提要】 第一条 [立法宗旨] 第二条 [调整范围] 第三条 [突发事件含义及分级标准] 第四条 [应急管理体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应对原则和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第六条 [社会动员机制] 第七条 [突发事件应对分工] 第八条 [突发事件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第九条 [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 第十条 [公开原则] 第十一条 [比例原则] 第十二条 [征用财产与补偿] 第十三条 [时效中止与程序中止] 第十四条 [武装力量、民兵参与应急] 第十五条 [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十六条 [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监督] 【学习参考】 一、关于国外突发事件分类标准的分析 二、关于国外应急管理体制的分析 三、关于突发事件应急办事机构的分析 四、确立比例原则的重要意义 五、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紧急征用补偿的规定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 【本章提要】 第十七条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第十八条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第十九条 [城乡规划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 第二十条 [安全防范] 第二十一条 [及时调处矛盾纠纷] 第二十二条 [单位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高危行业企业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 ……第三章 监督与预警第四章 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章 事后恢复与重建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附录一 典型案例解析附录二 国家应急预案附录三 相关法律及规范性文件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出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第四条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第六条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