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少数民族
2008-11
台海出版社
陈小艳
216
无
当我得知陈杰女士和我的诸多同仁打算编撰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有关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我不禁为他们的胆识勇气和决心所感动。关于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著述,大陆较少见,岛内有一些,但不够系统、全面,而且大多还是台湾殖民时期洋人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岛内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或许可以理解为学界因多年欠账如今拾遗补缺,但恐怕也不能避免有为了今天的政治述求而做起历史的旧文章来。 编撰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丛书,自然涉及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这是社科研究中不太好把握的两个领域,也是多产“悬案”的所在。比如,与我们人类祖先智商相当的尼安德特人为什么在2-3万年前突然灭绝了呢?他们能算人类吗?再比如,创造了西夏灿烂文化的党项人亡国后悄然失踪,却留下一页“天书”叫人猜谜。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少,都说明这口“饭”不好吃。即便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那至少资料采集有没有足够的来源,提出的观点能否得到史籍或考古的佐证,那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神祗信仰能否有合乎生存规律的合理解释等等,都是研究者、撰稿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 我知道我的同仁们,一群对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太多研究,对台湾原住民历史没有多少接触的“业余枪手”,立志要做这么一件难为之事,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事实上他们的创作“冲动”来源于双重的思考:一是他们在与原住民同胞长期密切交往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对原住民璀璨文化的偏好与推崇,希望这朵中华民族的奇葩能够弘扬光大;二是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一部关于台湾原住民的信史,正本清源、厘清史实,还历史本来面貌。为了达此目的,他们全力搜集相关资料,调阅相关档案,参阅了大陆和台湾岛内几乎所有专家学者的著述,还多次与部落代表人士接触访谈,争取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按“总论”和“分论”的框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按族群分述,将台湾原住民的起源与历史变迁,各族群社会制度、组织结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艺术、信仰祭仪、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重大事件等,作了详尽介绍。经过严谨的考据,辛勤的笔耕,以及台海出版社编辑同志细致的斧正,一套洋洋洒洒100多万字、系统全面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丛书终于面世了。 俗话说“有心插柳、无心栽花”,不管各路学人对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抱着怎样的目的,恐怕都无法回避关于台湾原住民究竟是什么人种、以及从什么地方来的问题。而此书恰好用大量的资料,包括地质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古研究和前人留下的大宗史籍,说明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南亚蒙古族人种,都是古代大陆百越人、百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先后越洋渡海,几经迁徙来到台湾,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原住民族群。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台湾原住民与大陆的许多少数民族,如黎族、侗族、傣族、壮族、水族等,在称谓、服饰、习俗、图腾崇拜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同源”的观点决不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是我的同仁们大量参阅了有关资料对原住民发生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严谨的考究后自然得出的结果。我想,浏览此书的读者自然能够体会这个结论的“含金量”。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著述人等不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学者专家,而且成书时限也紧,难免有不少差错,同仁们实在是抱着职业的良心和抛砖引玉的动机,斗胆出手,目的是为了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批评,希望各位能体谅著述者的良苦用心。
台湾原住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台湾社会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容小觑。近年来,出于选举和政治上的各种考虑,台湾当局的原住民行政管理部门和立法部门对原住民事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用心和细心,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无论从“立法”、原乡土地流转的限制、特殊预算的编列、各种保护区和文化园区的设立、都会区原住民就业的辅导、原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原住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重建等方面,都逐步取得一些看得见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问题太过严重,原住民人口基数太低,生存状态过于脆弱,目前这些常规的建设和保护措施有些杯水车薪。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下的台湾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用于原住民事务的预算很难维系。如果没有特殊的强力干预,也许再经过几十年两三代人,原住民特别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平地原住民的民族特性,将可能只会存在于书本里和博物馆中。
序(梁国扬)跋(陈杰)第一章 族群起源与变迁历史第一节 族群起源第二节 族群的变迁历史第二章 族群的划分与分布第一节 族群的划分第二节 族群的分布第三章 族群的社会制度与组织结构第一节 族群的财产制度第二节 族群的习惯法制度第三节 族群的部落领袖制度第四节 族群的社会组织第五节 族群的亲族和家庭组织第四章 族群的社会生产活动第一节 族群传统社会生产概述第二节 族群的农耕经济与生产形态第三节 族群的社会生产——狩猎第四节 族群的渔捞生产、畜养家畜和采集第五章 族群的传统社会生活第一节 族群的起居第二节 族群的饮食第三节 族群的服饰第六章 族群的语言第一节 族群语系概述第二节 泰雅语的使用概况第七章 族群的文化艺术第一节 族群的歌舞艺术第二节 族群的黥面艺术第三节 族群的传统织布工艺第四节 族群的传统手工艺第八章 族群的宗教信仰与祭祀第一节 族群的宗教信仰第二节 族群的祭仪第九章 族群的风俗习惯第一节 族群的婚姻习俗及禁忌第二节 族群的生育习俗及禁忌第三节 族群的命名习俗及禁忌第四节 族群的丧葬习俗及禁忌第十章 族群的战争和重大事件第一节 族群的战争概况第二节 晚清以来族群的战争概况第十一章 旅游观光第一节 乌来乡部落之旅第二节 南投县部落之旅第三节 族群生态之旅主要参考资料
在构图方面,泰雅人用来制作各类服饰的织布,其图案都是经过精心编织和设计的,构图非常别致。服饰上图案的构成主要体现在菱形连续图样的变化以及各种色彩的不同运用上。图案颜色以红、黄、粉红、浅绿为主,配以少量的蓝、紫、黑色。由于古代泰雅人没有文字,妇女便利用织布上的花纹来记录传统的故事或做人的道理,类似于以象形文字来记载当时的生活情景。在泰雅人的祖训里有一种说法,认为恶灵(也指恶鬼)最怕红色,所以泰雅人常将衣服用暗红色的颜料染成,衣服正面的图案是用菱形图案做成祖灵的眼睛样式,以求祖灵对自己的庇佑。衣服背部的图案则是用较为复杂的花纹来吓阻恶灵。总的说来,泰雅人在服饰上的构图和他们的黥面艺术一样,都具有图腾意义。 泰雅人的服饰为了美观和体现相应的社会地位,除华丽之外,还常常佩戴各种饰物,如耳饰、头饰、颈饰、肩饰、脚饰、珠带、贝带等。族群中的男子通常还有佩刀的习俗,以表现其勇武。总之,泰雅人在穿着方面比较讲究,衣服款式较多,每一种饰品都十分精美,很能表现泰雅人的艺术天分。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