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寺的坏小子
2008
华艺出版社
于铭杰
184
这是一本留学年历,一串求学足迹,一些琐碎事情,一条心灵轨迹,一本杜撰笔记。主人公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普通男孩子,在中国北京,被师长、父母、同学一致认同的好孩子;在日本东京,先是被盐崎老师称之为“坏小子”,后被更多人认知为“坏小子”,以至于他也开始成为自赏自恋的一个“坏小子”。一年的留学生活,把一个“好孩子”历练成一个“坏小子”,退也?进也?忧哉?喜哉?读完文字自有评说。“坏小子”在小学、中学时,委实是个好孩子。文字中虽无情节记载好孩子的故事,但恩师、母校给他留下的烙印比比皆是。大学急转了他的命运,学了日本国语,继而又走进了日本国。弯儿转得太急,懵懂中,他承受了猝不及防的命运!在子身伫立中,他找到了《国际歌》的自信!陌生的国土,陌生的面孔,须尽快适应、熟悉。坏小子在努力缩短、拉近彼此的距离。接站的日本同学广问和他敞开心扉的攀谈,美国黑人托尼的洒脱仗义,三位泰国朋友的真诚奉献,再次证明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人类大同。认同便可沟通,沟通便可和谐,和谐便可发展。“坏小子”的学业就在和谐的高圆寺公寓里,在和谐的早稻田校园中发展顺利。文化的差异,观念的不同,须尽快发现,以相济相生。“坏小子”边生活,边探寻,边思索。光顾小店门铺,感知野猫灵性……日本经济发展先于中国很多年,资源虽远不如中国丰富,但珍惜资源的观念却强于中国。“坏小子”得益于日本国民处置废物的方式,靠捡破烂捡出一个家;“坏小子”得益于99%中国制造的百元小店,靠廉价商品维持生活;“坏小子”得益于日本国土的枇杷树,靠果实度过“经济危机”。“坏小子”的留学生活是苦是乐?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也苦也乐。他似乎也在提示着同龄人、同经历人及想留学的人:无苦无乐又怎能是生活?早稻田大学面向世人展示的是它的尊贵与高傲。“坏小子”虽不具备富贵子弟的傲自尊大,但也上得了大偎讲堂。唯独他想进入的早稻田乐团,让他体验了自卑与失落——乐团不相信中国人也会洋乐器。可“坏小子”就喜欢乐队活动啊!怎么办?我看你们排练不行吗?我帮你们搬运乐器不行吗?我自己吹着玩儿不行吗?“坏小子”终于靠着过人的技艺和执著融入了乐队,得到了位置又找回了尊严!“坏小子”心地善良、性情随和,但不乏敏感、睿智与淡定。他行事从容,善恶分明。书中人物何小花的骄奢、虚伪,Y大校园一时的浮华,z老师的形而上学,包括暂存内心的不良念头,都会被“坏小子”嗤之以鼻。他视人权平等为高尚,可他面对的还是人的三六九等。但“坏小子”能在不平静的环境中去平静自己的内心,在不平衡的内心中去寻觅平衡的支点。于是,“坏小子”觉得:生活是快乐的,自己是幸福的。在乐团演出成功的鲜花与掌声中,“坏小子”美美地享受了人格的尊严与祖国的尊严!在飞雪的长城上,解放军战士救助日本学生的动人一幕,将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常存的精彩篇章!在坏小子365天留学生活的艰辛与快乐中,在他行文自然的十多万文字中,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好孩子的成长足迹,让读者为“坏小子”的今天鼓掌。“坏小子”,其实是聪者,敏者,智者,善者。留学生的故事实在不少,记录勤工俭学的奋斗记更是数不胜数。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外交流的繁盛,越来越多的国费生、奖学金生走出国门。他们没有自费留学生那么重的生活负担,便有了更宽广的空间和更放松的心态,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尝试。“坏小子”就是国际交流的受益者,留学让他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坏小子”用敏感的视觉看世界,用纯洁的心灵感受世界。这便是他的留学故事,与众不同的留学故事。
《高圆寺的坏小子》是一个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大男孩带回的在异国他乡的成长日记。全书文字流畅感性。这《高圆寺的坏小子》也许只是个体生命的一种独特经历,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更多的折射:学校家庭的教育、自我的修养、国力的盛衰决定着国民的尊严是否有保障。尤其是前两者,更是一个教育者关心和感悟的重点。他逃过票、说过谎,可是他更做过将喝醉酒的大叔连人带钱送上出租车,把从京都到东京的车费补给列车员,同歧视中国人的警察傲然较量的事情。无论在怎样艰难的窘境中,他始终没有欺瞒过自己的良知,自立、自强、自信地同陌生的环境和命运对话。
于铭杰 ◎在东京的舞滨海岸,母亲为我拍下了这张相片。 ◎现在的我,奔忙于市井之间,时而被虚荣诱惑,时而因无奈叹息。 ◎好在有相片帮我拾起那些阳光灿烂的记忆;好在可以把曾经的自己写进书里。 ◎迷惘时回到原点,看看曾有的那份纯真与热情,自己便永远不会老去。 ◎那年我22岁。
1、东渡日本2、高圆寺3、早稻田大学4、美国人5、泰国人6、高圆寺的老外们7、第一次8、高圆寺里的第二个中国人9、早稻田的老师们10、高圆寺来了日本人11、骑车上学12、电车见闻13、在东京捡破烂14、改善伙食15、早稻田交响乐团16、冷遇17、找回尊严18、裕子19、离开乐团的日子20、老王21、徒步走古都22、逃回东京23、东京的新年24、农民进京25、“偷渡”香港26、石和温泉27、回北京28、飞雪长城29、插花节30、高圆寺打工记31、开拍拉32、在横滨吃中华料理33、正老师34、正老师和她的朋友们35、经济危机36、小野猫37、神泉村之旅38、小夏39、欧西来了40、番匠姐姐41、远藤老师42、欧西走了43、重返高圆寺后记 “好孩子”和“坏孩子”
其实那老师不叫艾人民。只因她不断地念着以上台词,便给她起了这个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名字。言归正传。2002年9月12日,“9·11”事件一周年纪念的第二天。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我拖着20公斤重的旅行箱,和父母一起上了车。开车的叔叔是老爸的朋友,但我不认识。坐在车上一路逛荡,再加上起得太早,我有些精神恍惚了。到达机场,走上那条弯曲延伸到候机楼的路。沿着这条路,我不知道送走过多少日本友人,而今,终于轮到把自己送走了。昨天我还是Y大的学生,如假包换的日语系。错蒙老师推荐和同学拥护,唯一一个“出口”到早稻田大学的指标落到了我头上。早就听说留学日本苦,这不是明摆着把我往火坑里推嘛。我不想去,想去的人却很多,由于求而不得,他们便给我戴上了天使的光环,日:此乃光宗耀祖之壮举。于是,周围人眼里充满了羡慕与期待,而我只是觉得这些虚无的东西很刺眼。其实我有时也爱慕虚荣,可这一次,荣虚了,心也虚了——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离开过父母呢。“今天是难得的晴天,看来老天爷很给你面子呀。”开车的叔叔调侃着。的确是久违的蓝天和白云,我忽然觉得周围的事物都变得可爱起来,这就叫依依不舍吧。捏着护照、机票、身份证、入学通知书,我走进出关大厅。站在一米线前,一遍一遍核对以上几样物品。把护照递给出境检查官,经过检验,我顺利地来到候机大厅,这时离登机还有两个小时。第一次送儿子去外国,父母也很紧张,他们催促着,生怕迟到。我忽然想起来安检前老爸给买的电话卡。机场就是黑,只卖100元面值的,为了打一个5秒钟的电话,必须浪费99块5,而这张电话卡到了国外就再无他用了。电话通了,我告诉老爸,出关很顺利。老爸让我上飞机后嚼一块口香糖,再没有别的嘱咐了。我忽然很想哭,很多年没有哭的冲动了。咬咬牙,不能哭!从现在开始,一切只能靠自己。人家都说,乘坐日本航空的飞机是一种享受。当我嚼着口香糖冲进机舱的时候,热情的日本空姐用中文向我问了一声“早上好”。我也礼貌地回礼,用日语向她问好。这感觉不错,忽然觉得自己“国际化”了。机舱内开始播放安全知识广播,我竖起耳朵,仔细听着每一个单词。令我失望的是,无论日语还是英语,都只能听懂40%,看来,语言不通又为此次日本之旅平添了几分凶险。死党欧西常说,当年梁启超逃亡日本,在船上背了三天假名,一上岛就顿悟了。虽然我没赶上“百日维新”,但背假名的时间绝对比100天长,不过也不是没有顿悟的可能。还在想着梁启超,飞机起飞了,呼啸着冲出跑道,迅速上升。我看到地上的景物越来越小,一块块分割整齐的农田,田间的路交织成网,实在太美妙了。突然,我的心情一下子郁闷起来,不对,不是心情郁闷,是恶心。我明显感到飞机在倾斜。于是我左手紧紧抓着座椅扶手,右手攥着污物袋,紧闭双眼,咀嚼口香糖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娘呀,坐飞机也太刺激了吧……飞机进入平流层,一切都平稳下来,云都跑到了脚下,白白的、软软的。天空比从地面上看要蓝得多,阳光很刺眼,天国就是这样子吧。2小时24分局经过再一次的眩晕,我踏上了日本的土地。依照邀请函上的指示,出关后应迅速与早大外办联系,告知我乘坐的电车到达新宿的时间,据说新宿会有人与我接头。我将一个10日元的硬币放进公用电话里,拨通了号码。心怦怦地跳,听见了对方的应答,我迫不及待地说:“摩西摩西(喂、喂)。”对方说:“这里是早稻……”电话断了。“日本电话怎么跟小灵通似的”,我一边嘟囔,一边又塞进一个10元硬币。这次好些,是在对方说完“这里是早稻田大学”后断的。我明白了,10日元只能讲几秒钟!随之又想起了一个段子:一个在日本的中国人,用身上仅剩的10日元给同学打电话求救,电话一通,就喊了两个字:“喂!钱!”我很不情愿地塞进一枚100日元的硬币。电话通了,对方已经认出了我的声音,他耐心地告诉我到哪里坐电车,怎么买票,应该买几点几分的。我这个不安呀,生怕电话突然再断了。还好,100日元确实比10元耐用多了,打完电话,屏幕显示已使用80元。我等着20元的零钱,结果什么都没有。资本主义,吃币儿不找零!原来日本人说的电车是像城铁一样的交通工具。我花了3000日元买了一张车票。电车造型也独特,车头很像在电视里看过的新干线,车内很舒服。年轻人都染发,显得又黄又干,穿牛仔裤的人很多,裤腿特别细,几乎像紧身裤,这样一来,不但人显得很瘦,还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与之相比,主妇们就漂亮多了,脸是白皙水嫩,身材婀娜娇美,30岁的看着像20,40的像30,50岁到60岁都像40岁。再说说穿西装的中年男人们,普遍个子不高,面无表情,眼睛都很小,几乎看不到眼球。电车快速行驶着,我和这些人一起随着列车的节奏晃动。所有人都安静地坐着,没有一个人说话。“这就是日本人的世界。”和车里沉闷的气氛相比,外面的景物就活泼多了。铁路两边是农田,沿路稀稀疏疏分布着几栋房子。房子大多是两三层的小楼,五颜六色,有点像山间别墅,其实那是农民的家。渐渐的,房子多起来,房子间的间隔也越来越密。奇怪的是,这里没有高楼,最高的不过六层。看来日本多发地震确实名不虚传,房子都不敢盖高了。一个多小时以后,电车开进新宿站,所有人自觉地排成一队,很有秩序地下车。我拖着大箱子,不敢连累大家,最后一个出的门。远远地看见两个年轻人,眼巴巴地看着从车厢里下来的客人,手上拿着一张纸,上面写着“Welcome to Waseda”。好了,暗号算是对上了。我跑上前去,他们也注意到了我,先是向我鞠了个躬,然后说了一堆英语。我无奈地看着他们,一句都没听懂。简短的自我介绍,让他们认定我确实是他们要等的人,当然,他们还对我的日语大加赞赏。虽然夸奖有些言过其实,不过和他们的英语比起来,确实说得要好一点点。接我的人一个叫广间,一个叫翔太。向外国人自我介绍时,广间总是说自己叫Hero,因为“广”字的日语读音很像“Hero”的念法。不过我还是叫他广间,日本人何必用洋人的名呢,叫他“广间桑”,似乎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和外国人在一起,广间总是表现得很洋派,这可能和老师讲过的某些日本人有崇洋媚外心态有关。而面对我,他的尾巴就没那么大了,先是唠叨日本物价太高,又说大学生活乏味,最后竟扯到最近网上认识的姑娘。我很开心,因为在生人面前,日本人很少以真面目示人,而广间是个好同志,我喜欢真实表达感情的人。穿过月台,我们乘上一列黄色的电车,5分钟后到达高圆寺站。穿过窄窄的街道,一座三层小楼映入眼帘,小楼周围是绿油油的高大树木,楼前是停车场。广间告诉我,这就是早稻田留学生宿舍——我在日本的家。
“好孩子”和“坏孩子”我从小就是“好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成绩优秀。在学校,如果有人问什么叫做好孩子,老师们就会指着我说:“这就是好孩子。”有这样的赞誉,我很得意。当有坏孩子约我一起做坏事的时候,我会断然拒绝,并义正词严地告诉他:“我是好孩子!”可是做好孩子也不容易,这名头像紧箍咒一样,时时刻刻束缚着我,倘若稍有差池,做出一点有悖于好孩子名声的行为,就会遭到批评,远比坏孩子做坏事挨的批评严厉得多。老师会十分惋惜地说:“没想到好孩子也会这样……”那无比失望的眼神和几乎声泪俱下的控诉,成了我的心理负担。为了不让老师和父母失望,我只能尽力变得更乖,对他们说的话言听计从,顺着他们指明的方向,不断向前。渐渐的,我已经不会思考,不会反驳,逆来顺受,反正有人给我指路,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只要顺路走、顺竿爬就行了。于是,我的胆子越来越小,上中学的时候,甚至不敢和院里的小孩玩。一是不习惯他们的游戏,觉得追跑打闹非好孩子所为;二是他们的话题离我很远,因为我除了书本上的那点东西,别的什么都不知道。那时候,我瘦瘦小小的,文文弱弱的,人见人说:“像个小姑娘似的。”就是这个小姑娘似的好孩子,来到了早稻田。在高圆寺的一年,变成了魅力十足的“坏小子”。“从现在开始,一切只能靠自己。”说过这句话后,“坏小子”诞生了。拖着比人还要大的行李,傻乎乎地站在成田机场发呆。接下来怎么办?打电话?坐电车?买车票?一切都由自己决定,一切都由自己操办。几小时以前,老爸帮我拖着行李、老妈帮我拿着护照和机票,送行的叔叔帮我打开车门。到了机场,有人推行李车,有人办登机手续,有人买来电话卡,有人剥开口香糖纸……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等待和接受。几小时之后,我变得子然一身了,在日本的每一天,都是子然一身。起初的孤独让我不安,经历过无数第一次后,孤独让我坚强。我越来越喜欢调查、寻找、试验、闯荡,每完成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都会增加一点信心,不断积累的自信,让天地越来越宽。“坏小子”有自信,很自立。高圆寺的老和尚说过:“路不就在你的脚下吗?”自信不是自傲,要有实力才硬气。早稻田乐团的经历告诉我,用实力才能换尊严。留学前常听人说,国家强大了,留学生会随之受人尊敬。只可惜,日本人在感叹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候,不会对我有丝毫的另眼相看。他们会说,中国真了不起,不过和你有什么关系呢。米店的老奶奶给我打折,也绝不是因为我来自强大的中国。相反的,乐团同学在介绍我的时候,先说“他长笛吹得很好”,之后才介绍“他来自中国”。中国学生在早稻田的口碑不错,因为我们总是占据成绩前几名的宝座。都说日本人欺软怕硬,确实如此,只认实力不认人是他们普遍的思维习惯。可是,倒过来就不一样了,中国留学生要是做了坏事,日本人往往不会指责某个人,而会说“中国不好”,无论是在日的中国政府官员、成功企业家、教授、艺术家、留学生、打工者,无一例外,统统被打上“坏人”的烙印。在日本也一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想被人认可、被人尊重,除了实力和品行,其他什么都靠不住。无论在哪儿,恐怕都是如此吧。“坏小子”用实力为自己换尊严,为祖国争荣誉。“坏小子”有好孩子没有的智慧,否则不是在京都返回东京的路上被狼吃掉,就是在“经济危机”中饥饿而死。这样的智慧是靠激发出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孩子不可能动这份脑筋。高中政治老师早就说过: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在与无数危机斗争中不断激发的智慧。“坏小子”没有打工,但是尊敬在日本奋斗的每一位同胞。生活压力面前,他们比我拥有更多勇气,付出更多努力。唯有一点不能苟同——为了虚荣用尊严换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坏小子”在这点上很高傲。正老师等人总说我这穷学生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我想,她们称赞的并非是我家有多少钞票,而是欣赏我言谈举止中的温文尔雅和性格中藏也藏不住的一点傲气。“坏小子”追求不落俗的气质,是挥着小黑翅膀的天使。 “坏小子”没变的是一颗善良的心,待人真诚,为人正直。把喝醉的大叔扶上出租车,把从京都到东京的车费补交给列车员,和小野猫在宿舍前的台阶上晒太阳……心里的坦荡,不正是一种至上的幸福吗?在高圆寺的一年,我始终是幸福的。其实,“坏小子”不止我一个,不止在早稻田,不止在高圆寺。生在和平年代、受尽宠爱的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温室,走入社会。这是个精彩纷呈、充满乐趣、充满挑战的世界,也是荆棘漫道、陷阱遍布的世界。有人被耀眼的光环笼罩着,有人被无情的陷阱吞噬了,“坏小子”们却在这个世界畅游着。时而受着诱惑,时而随波逐流,时而叹息,时而悲泣。然而,那渗入骨髓的“坏小子”精神,让他们快乐地尝试着、拼搏着、感受着、成长着。回头看看昨天的自己,总能找回些曾经的纯真;抬头望望明天的自己,必有一份新的感悟沉淀。所以,“坏小子”们总是奋斗并快乐着的。老师告诉好孩子,高尚的人是幸福的。“坏小子”却看到,财富和地位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世人用这两把尺子丈量身边的人,丈量自己。踩着别人往上爬,一点一点抛弃善良,再没有一刻的平静,再也感受不到丝毫的幸福。“坏小子”则不同,要用自信、自立、实力、智慧和真诚赢得世人的肯定,一当自己变成人们眼中的“上等人”时,拍着胸脯,告诉迷失自我的人们——人是平等的,要高尚才幸福,这便是我们的理想。 “坏小子”的理想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实现,现在他正沿着巨人的身躯攀越。将我的一点感悟收录成册,不能不说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提升。因此我要感谢让我看到巨人的父母、家人,感谢帮我找到巨人的老师们,感谢领我走到巨人脚下的母校,感谢为我搭起阶梯的出版社。登上巨人肩膀的那天,一定会发现更高的山峰。千千万万的“坏小子”们,以及一直以来呵护我、教导我、帮助我的人们,让我们携手攀越吧!
《高圆寺的坏小子》是一本留学年历,一串求学足迹,一些琐碎事情,一条心灵轨迹,一本杜撰笔记。主人公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普通男孩子,在中国北京,被师长、父母、同学一致认同的好孩子;在日本东京,先是被盐崎老师称之为“坏小子”,后被更多人认知为“坏小子”,以至于他也开始成为自赏自恋的一个“坏小子”。 一年的留学生活,把一个“好孩子”历练成一个“坏小子”,退也?进也?忧哉?喜哉?读完文字自有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