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性的声音

[美] 安・兰德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4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美] 安・兰德  

译者:

万里新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哲学)包括所有有关客观主义哲学的论述。它包括一篇有关客观主义的概论(第一章),它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关系(第二章),和几篇重要的有关伦理学的新论述。这主要涉及伦理学中客观主义的必要性(第三章和第四章),心理诊断和道德判断的本质区别(第五章),以及利他主义伦理学的非客观主义本质(第六、七章)。第一部分以一篇对宗教的声讨结束;客观主义认为宗教是对理性的摒弃(第八、九章)。
第二部分(文化)第一篇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破产(第十章),接着论述这种破产的一些征兆:当今的文化真空(第十一章),以及全球的种族运动高涨(第十二章)。接着是具体探讨三个群体的缺陷:自由实用主义者(第十三章),保守主义者(第十四章),和商业人士;兰德女士认为他们不知不觉地成了他们的毁灭者―即大学―的赞助者(第十五章)。分析了两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一个是悲剧性的:玛丽莲・梦露之死(第十六章);还有一个是令人振奋的:阿波罗11号的旅行(第十七章),这篇文章是安・兰德的得意之作,描述了她亲眼目睹登月火箭发射的情形。此文描述了这个历史性事件的感觉上的现实,情感震荡,及内在的哲学原因这种报道是只有当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家和一个文学家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是第十八章的主题。第二部分最后是我的两篇讨论美国教育制度的文章。一篇记录了我们大学里盛行的反美思潮(第十九章);另一篇讨论正在毁灭我们小学校的反概念教学法(第二十章)。
第三部分(政治)是从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的倡导者的立场考虑一些政治问题。这包括批判配给制(第二十一章),公共电视(第二十二章),反托拉斯法(第二十四章),对外援助(第二十五章),以及社会化医疗(第二十九和第三十章)。这里面还提出了一个有关打破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垄断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二十三章);一篇有关工业化经济中财富的角色的讨论(第二十七章);一篇分析世界饥饿原因的文章(第二十八章);一篇解释安的一个观点的文章,即一个有理性的女人是不愿意做美国总统的(第二十六章)。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彼得・施瓦茨有关自由意志论主义这个政治运动的精辟分析。安・兰德是一贯反对自由意志论主义的,认为是跟她的哲学相对立的。施瓦茨的文章解释了为什么。

作者简介

安・兰德(Ayn Rand,1905一1982)全世界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为知名、小说和论著卖出册数最多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兰德最具哲学挑战意义的哲理小说《阿特拉斯耸耸肩》(又名《地球的震栗》)(AtlasShrugged)被评为“继圣经之后对当代美国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此外,她还著有长篇小说《生而为人》(We the Living)、《赞歌》(Anthem)和《源泉》(The Fountainhead)。
安・兰德独特的哲学――“客观主义”在全世界都具有广泛而深人的影响。她的哲学精神在她生前由以下四本代表性论著阐明:《客观主义认识论概论》(Introduction to ObjectivistEpistemology)、《致新知识分子》(For the NewIntellectual)、《自私的美德》(The Virtue ofSelfishness)以及《资本主义:未知的理想》(Captalism:The Unknown Ideal)。
文集《理性的声音》(Voice of Reason)和专栏集《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The Column ofAyn Rand)则是在她逝世后结集成书的。

书籍目录

导言/伦纳德·佩可夫
第一部分 哲学
第一章 客观主义介绍
第二章 评兰德尔的《亚里士多德》
第三章 致年轻科学家
第四章 谁是伦理学上的最高学威?
第五章 心理分析的心理学
第六章 作为姑息手段的利他主义
第七章 有关奖学金的问题
第八章 活地狱
第九章 宗教与美国
第二部分 变化
第十章 我们时代的知识上的破产
第十一章 我们文化价值的丧失
第十二章 全球巴尔干化
第十三章 怎样阅读(而不写作)
第十四章 越南的教训
第十五章 受害者的许可
第十六章 由于你们那可悲的错误
第十七章 阿波罗十一号
第十八章 一个文化的墓志铭
第十九章 象牙塔发起的攻击:教授们对美国的战争
第二十章 美国学校:为什么约翰尼不会思考
第三部分 政治
第二十一章 未经授权的代表
第二十二章 非商业的梦想
第二十三章 教育的税款减免
第二十四章 非理性的大行其道
第二十五章 贩卖影响力的人
第二十六章 一个女总统
第二十七章 颠倒的道德考虑
第二十八章 饥饿和自由
第二十九章 如何才能不反对社会化医疗
第三十章 医疗:一个职业的死亡
第三十一章 自由意志论主义:对自由的歪曲
后记 我与安·兰德的三十年:学术回忆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理性的声音 PDF格式下载



  终于看了安兰德的作品,可是后悔了,因为里面涉及很多《阿特拉斯耸耸肩》,我却一直没有看过。但是,安在各个演讲中的作品虽然有点凌乱,但是有些还是很有深度的。她研究的领域宽广,从宗教到政治到哲学,等等。然而,由于她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围绕美国进行的,不免觉得她对美国的爱是那么深啊~~


   前面写过一篇关于话语权的东西,回过头来看,又看出了别的。
   兰德一直都在追求利己主义,格林斯潘曾和她有过多次深谈并赞同兰德对利他主义不屑一顾的态度。
   我对这个观点很是怀疑。
   先提一下那个老掉牙的故事:在地狱,你能看见一群魔鬼围着一个锅吃饭,他们每个人都用一个非常长的勺子在舀食物,互相争夺,但结果是谁也吃不上,因为勺子太长了,没有办法送进自己的口中。在天堂,一群天使围着一个锅吃饭,他们也用一个很长的勺子,但是他们互相喂对方,所以每个人都能吃得上饭。
   在地狱,只有一种可能性才会导致以上结果:魔鬼的智商非常低并且他们是利己主义者。
   但是,在天堂,就会有三种可能性:1.天使们是利己主义者,但是他们智商非常高 2.他们是利他主义者,但不一定智商很高 3.他们都是高智商的利他主义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或者极权国家更容易提倡“利他主义”?
   回答这个问题,又延伸开来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贫穷的国家容易确立“社会主义”或者“极权”?
   一句老话:民主是建立在民众高度教育的基础上,而非每个国家都适合民主。给愚昧的人民民主,无异于自杀。
   我想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一个贫穷的国家,其教育水平必然落后,如果此时,政府采取所谓“民主”,人民势必会受到一切力量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选择(就像魔鬼们那样),虽然表面上看上去,他们是在为自己好,但因为非理性选择,所以导致了恶果。
   工具性还原主义,目的是一样的,但由于达到目的采取的行动错误,导致了非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利他主义在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国家也好,在一个教育程度高的国家也好,都没有什么错误,倒是利己主义,有很大的问题。
  
  


复杂了。。。


社会主义民主也未必就是利他的吧,纯粹利他的社会主义从历史经验上貌似也都是失败的。


Encore  社会主义民主也未必就是利他的吧,纯粹利他的社会主义从历史经验上貌似也都是失败的。
首先,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中是以“利他”作为一种方向的,至于究竟是如何实施的,我不好下评论,因为我没有看见整体,而安兰德所说的“利他”就是指社会主义为之奋斗的“利他”,我这篇东西只是就事论事说安兰德,请勿偷换概念。
其次,纯利他的社会主义真的是纯利他的吗?你的命题前后的矛盾自己也能看的出来了,苏联也好,中国也罢,至始至终没有做到纯利他,并且,你所说的“失败”真的是由于“利他”所致的吗?一个政体的失败原因非常复杂,并非我等之辈可以分析的。
勤思考,多观察,共同进步。


哈哈,很开心,回复的这么认真~~~
首先,你说我偷换概念,这一点我承认。从一个读者的角度看,我把文中的“利他”理解为民主,即一种意识形态,而非普遍意义。所以说,我把概念泛化了。但是,安兰德所说的“利他”单指民主——这种意识形态吗?首先声明,我没看过他的书,不知道他所说的“利他”的概念范畴。
其次,“民主等同于利他主义”,这似乎是你默认的前提。两者真的能够画上等号吗?民主,按照洛克的说法,是一种建立在全体概率统计上的平均主义,人人都能说上话(姑且不论利己抑或是利他),所做的决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据此,首先否定你的“社会主义或极权”。极权如何能代表民主?意识形态成为了统治的工具。姑且不论统治阶级是否真正“利他”,即便有此心也未必有此力,更何况权力欲望被极度满足后的非理性行为。看看《一九八四》,看看古巴,看看朝鲜,看看神化了的毛主席,一切都很明朗。即便是非极权的社会主义(不知是否存在或存在过),你又何以得知民众自发的决定是基于何种考虑?根据微观经济学定律,人们作决定的标准是边际效用等于零。此时,他们自己的需求最大化。
最后,针对你的那个例子。我不知道你是如何进行理解的。我认为第一和第三种可能性是等价的,因为高智商的人懂得某种形式的利他本质上就是利己,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第二种可能实质是以利他主义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这个“利他”貌似已经是泛化了的概念了)。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你把问题分解了。以第二种可能性为例,假设我是一个智商不高的利他主义,我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把别人为饱。很幸运,另外一个纸上与我类似的利他主义把勺子伸向了我,于是我没有饿死。反之,我的命运是悲惨的。看起来还是毫无问题。可是教育是为了什么?对,我的智商提高了,我明白不想饿死只有给别人喂饭。于是,高智商等于利己主义。否则,要保证本质的利他主义就只有放弃教育,不知者是否是阁下的意思。当然,如果你硬要认为高智商的人宁愿饿死我无话可说。况且,你引入“智商”这个概念来辨析“利己”和“利他”亟待商榷。
综上所述,这导致两个结果:一、你把“利他”狭隘化地理解为意识形态,然后说我泛化概念;二、你所说的利他和我相同,但你给出的例子以及民主的论据没有意义。
p.s.
1.既然你没有看到整体而不好下评论,又何以得出苏联和中国自始至终没有做到纯利他的论断?
2.“纯粹”利他是一种理想化的利他,现实当然不存在。口号和现实有差距。我的命题前者重在实际,后者重在理想的自我实现过程,不要偷换概念(^_<)
3.我貌似没有说过“失败”和“利他”的直接因果关系,不要给我扣帽子哦。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有目共睹的事实是社会主义垮台的垮台,转型的转型,沉沦的沉沦。如果非要研究,那就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正相关代表一种内在机制,或许十分复杂,但正是规律性的东西才促使我们去思索因果关系,把握实质,提高认识。至少比高中历史书上的“XX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要客观一些,理性一些,不是么?


Ls,首先,我没有把民主和利他划等号,其次,可能是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好,所以看了上述回复后,我知道你完全误解或扭曲了的的这篇东西的原意。
“纯粹利他”我们的概念又不一样了,我认为的“纯粹利他”就是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心中,都是利他的。
完毕


今天翻了一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他区分了“will of all”和“general will”,后者把整体看作有机的整体,而个人只是其中的细胞或器官,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吧。所以,所谓的“利己”“利他”不过都是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重要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我觉得不必那么较真。


我在这里主要讨论政府是否应该对公众倡导“利己”或者“利他”,明白了吗?


看一下《阿特拉斯耸耸肩》里关于利他主义的故事吧,看看故事里的利他主义者最后都得到了什么。兰德的思想除了利己主义,更为重要的是理性的力量。
就我个人认为,既然人类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任何生物都是如此,人也没有理由例外),利他主义终究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更大的可能是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我更赞同天使们都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


利己主义这个词在我们的语境中贬义太深重,而兰德说的利己主义是说大家要避免为国家民族苍生等宏大的目标而剥夺个人创造力的自由;
是“利己是利人的前提”而不是”专门利己,毫不利人“。
毕竟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创造力的自由发展,
她是写小说的,不是写哲学和纲领文件的 ,
她感觉到了某些真意她写这些出来 大家也看明白就好了吧
有话语权的人类也可能有着高超的感知能力
说话说的好的人的思维习惯也会因此受到锻炼


是“欲利群体,先利个人”
是“没有独立个体,就没有运作协调的群体”
但是这种利己是在允许和尊重别人才能的前提下的
地狱里的魔鬼之所以不懂互相帮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该把所有的吃完,它们不愿意给别人吃的,是出于一种自我优越感,觉得自己是超出其他魔鬼的存在
而在平等实现的前提下(我说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公平公正的概念时),他们才会想到互相帮助,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值。


首先,你假定所有人的目的是吃饱饭,你还认为老百姓智商低,你就认为该由(是由聪明人组成的)政府告诉(基本上是强制)他们应该怎样吃饭,低智商的老百姓不适合(也就是没权利)自己选择。


怎么这么乱呢?为什么综上所述的结果是利他主义的不好呢?


利他主义者跟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到对方口中是不能画等号的。作者着重讲的是理性利己主义者而不是利己主义者,理性的利己主义者“为了让自己得到食物而进行思考,采取最优选,这个最优选恰好是把勺子里的食物送到对方口中”而已,楼主只是看到了利他的表象而没有思考深层原因。


“民主是建立在民众高度教育的基础上,而非每个国家都适合民主。给愚昧的人民民主,无异于自杀。 ”
愚昧的人在民主社会怎么就是自杀了?他如果犯错,法律会去制裁他。以法律约束人的行为为前提,他还不至于傻逼到没事就犯法。
当然了,我只是针对这一点发表评论,书我才只看一小部分,尚没有具体的论断与观点。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