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写给年轻人的简明世界史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蓝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作者: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页数:

29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赫伯特·威尔斯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全书共六十七章,用轻松的笔调,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从生命诞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人类历史,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文明、灿烂文化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本书融古今于一体,既讲述过去,又论及未来,读来饶有趣味,不忍释手。同时编者配入300余幅与文字契合的精美图片,力图使读者能够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历史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人类伟大文明的历史脉络,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作者简介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巨擘,尤以科幻小说《时间机器》、《隐身人》和《世界大战》等闻名遐迩,是现代科幻文学的鼻祖和典范,他本人也因此而被称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幻小说界的莎士比亚。作为作家,多才多艺的威尔斯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还获得了人类历史学家、社会哲学家和预言家等桂冠,他虽然不是职业历史学家,却以《世界史纲》和《写给年轻人的简明世界史》跻身于历史大家之列。经过百年的淘沥,《写给年轻人的简明世界史》不但已经成为世界史研究的经典名著,也成为脍炙人口、深入浅出的人文佳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空间中的世界第二章 时间中的世界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第四章 鱼类时代第五章 炭沼时代第六章 爬行动物时代第七章 最早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第八章 哺乳动物时代第九章 猿、类人猿、亚人类第十章 尼安德特人和罗得西亚人第十一章 最初的人类第十二章 原始思维第十三章 农耕的开始第十四章 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明第十五章 苏美尔、古埃及和文字第十六章 原始的游牧民族第十七章 最早的航海者第十八章 埃及、巴比伦和亚述第十九章 早期的雅利安人第二十章 最后的巴比伦帝国和大流士一世帝国第二十一章 犹太人的早期历史第二十二章 犹太人的教士和先知第二十三章 希腊人第二十四章 希波战争第二十五章 希腊的繁荣第二十六章 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帝国第二十七章 亚历山大博物院和图书馆第二十八章 佛祖乔达摩的一生第二十九章 阿育王第三十章 孔子和老子第三十一章 罗马登上历史舞台第三十二章 罗马与迦太基第三十三章 罗马帝国的兴起第三十四章 罗马与中国第三十五章 早期罗马帝国的百姓生活第三十六章 罗马帝国时期宗教的发展第三十七章 耶酥传道第三十八章 基督教教义的发展第三十九章 蛮族人侵以及罗马帝国的东、西分裂第四十章 匈奴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第四十一章 拜占廷帝国和萨桑帝国第四十二章 中国的隋唐时代第四十三章 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第四十四章 阿拉伯人的辉煌岁月第四十五章 拉丁语基督教世界的发展第四十六章 十字军和教皇统治的时代……附录:世界大事年表


编辑推荐

  通俗世界史的扛鼎之作,最受年轻读者喜爱的世界史。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带你踏上一段轻松愉快的历史之旅。  《写给年轻人的简明世界史》旨在能让读者像浏览小说一样一口气读完。——赫伯特·威尔斯  威尔斯是在做某些历史学家连尝试一下都几乎不敢的事,以单独一个人的想象来重新体验人类的整个生命历程。对这类事业,他们大概压根儿就没想到有实现的可能性。——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汤因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写给年轻人的简明世界史 PDF格式下载



写的不错,简单明了,想了解世界历史的入门书


不想历史书一样的列历史事件,刚开始看,不错噢。


简明易懂!不错!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较为浅显易懂,适合想丰富自身常识的读者。


书写的非常好,让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


还来不及看。纸质不是很喜欢


是替同学买的,她说很好看,她比较喜欢。


有点复杂。不过,挺好看的。


这是李嘉诚基金会推荐的一本书,该书在很短的篇幅内全面介绍了世界历史进程,确实难得!
书的质量还不错!


还不错,就是有点太老了,毕竟是上世纪初的作品,因此作者的一些议论和想法也不很合适了


比较系统化,不过细节不足。读后有一个表层印象。


这本书我看得差不多了,书的质量还不错,图画也行,但就是有两点不太理想:1,没地图!边看纪事边想知道在具体哪个位置,但没有地图就不知道!2,树立总是错开年份写,搞得看了前一章后以为后一章就顺着写下去了呢,结果又回到了几世纪前!


里面的内容还是简单了些,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感觉是写给十几岁的小朋友的。啊,对啊,是写给年轻人的,不是我这种老头的。


没有国外的版权号,估计是“非法”出版的。因为译者序写得华而不实,所以估计翻译质堪忧。


别人推荐的,还没看完,不过浏览一下也是一般。


作者不是在单纯地叙述历史事件,而是与读者建立了思维、情感上的联系,让我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能明白很多道理。


浅显易懂,适合想对世界史,特别是欧洲史有所了解的人。编排严谨,未发现讹误。


这本书是看花儿大张伟推荐,然后买来看的。个人很喜欢。满分的推荐。大爱。


真的很不错呀!不知道说什么好,语言很简练


写的不错,适合不懂历史及想多了解点简单历史的人阅读


很好的书 内容丰富 价格便宜


比较有价值的读物,但不适合当大学课堂通识教材。


大学时在图书馆一口气读完,只是偶尔遇到,感谢上帝让我遇到这样好的书。


大张伟推荐的书,就买来看看了跟中国讲的历史有些不同。。。。谁正确呢?!


品三国,论明朝的鼻祖.一位长者用智慧,客观的语言品评世界,总有地方让你会心一笑.


  之前就有些奇怪,吴谢费的译本厚达943页,而二蔡的这个译本只有290页,目录也完全不同。
  书到手后才发现二蔡译本不是我想看的那本 The Outline of History(《世界史纲》),而是作者韦尔斯的另一本书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orld(译作《世界简史》更合适?)。
  本书内容相当简略,以叙述事实为主,文风嫌生涩,不太习惯。
  不过好处有二:其一,便宜;其二,附带英文版。
  
  以下是两本书的维基页面: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Outline_of_History
  http://en.wikipedia.org/wiki/A_Short_History_of_the_World_(H._G._Wells)


  一部关于世界的历史,同时也只是历史的纲要,省却许许多多的繁细,能把世界的历史压缩到如此字数,给人一个整体感,其大局观让人赞叹。可能由于是译本,又对欧洲文化特别是旧世界的不熟悉,读起来会有些生涩。许多中国课本中强调的东西在此书中多数仅是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写。而此书更多的是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去看世界,去看中国。诚然书读到了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本史以一战收尾,聚今已有80年光景,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白驹过隙一样的大半个世纪,人类社会却如指数函数一般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读罢此书让人无不惊叹,眼界无不开阔,对世界和人类之认识无不更深刻。但从时间上看,此史放在现在读,不正像80年前的人还在读18世纪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著)或者一部英国出版的世界史而同样感觉颇为详细和震撼么,而那个时候H·G·维尔斯又明明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那么我的疑问是,当我们还在读80年前的史书时,谁写了现在的《世界史纲》呢?
  
  瞥一眼这80年,有中国在民主共和制度中的举步维艰,有激进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国家发展未来模式中的大胆探索,有东洋倭寇一朝得势即对曾经让他们摆脱了“野蛮”却疾病缠身的老师反目成仇。有噩梦一般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战后世界复苏的大环境和中国身先士卒转型社会主义制度但后果不堪设想的举国大实验。又有美苏的冷战。中国的文化灾难,“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可直到今天,全世界也还未曾停止地盘的争夺和军事的冲突。
  
  人类曾漫不经心地了解着历史中的战争,形容亚历山大的开疆拓土气壮山河,惊叹于凯撒豪气冲天的罗马帝国创业史,蛊惑于十字军东征的神圣,麻木于成吉思汗帝国的金戈铁马,对拿破仑·波拿巴的所向披靡无不叹服。所以,想想二战,如果法西斯胜利了,那么几百年后,在德意志和倭寇虾夷主导的世界里,希特勒和隆美尔、东条英机和山本五十六,他们在后人眼中又会得到怎样的形容呢。而这注定不是人类的命运,反省和更多与时俱进的探索是迫不及待的,否则噩梦还会进入到一旦和平便又健忘的人类空幻的睡梦中。
  
  


  这部书完全担当得起“雅俗共赏”这四个字的赞美,作者和译者都是博学之辈,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有营养的硬知识,而且透出了对人类、和平和国家的热爱。我很喜欢。
  
  看这本书手边最好先拿一份远古生物图谱,然后再配备一张世界地图。我就因为学识和天赋都不够,所以很多书中的知识并没有吸收。那些翻译过来的异族城邦的名字,那些闻所未闻的民族,我都是一头雾水地走马观花地看过罢了。不过是看到“爱琴民族”就猜是爱琴海希腊那一块的,看到“斯巴达“那些受过训练的民众悲壮的反抗就想到有个电影原来拍得是这个,诸如此类。
  
  整部电影最打动我的是法国的《马赛曲》那一章,对我而言《马赛曲》在书中的光芒远远超过了生物的诞生、莫卧儿王朝的伟大、耶稣的传教或者释迦摩尼的超凡等等。初中的历史老师为了让我们记住拿破仑的相关知识,开玩笑说法国人不会打仗,所以出了一个会的就特别宝贝,但我如今却被法国的国歌深深感染,觉得荡气回肠至极,这些为理想二战的人民的英雄气概达到了顶峰。
  
  我要在今年结束之前学会唱法语版的《马赛曲》。
  
  而整本书虽然充满着各种豪杰伟人,但形象最高大的是林肯。原来林肯远比我之前认识到的丰功伟绩得多,爱国主义的集大成者就是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统一,南北战争的北方也比教科书上一笔带过得要面临多得多的艰难困苦。同时南方的天才将领们也获得了我由衷的尊敬。记得初恋爱对我说:”我是攻你是受,这就是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样天经地义。“——台湾快点回归吧。
  
  查理四世的苦逼,和三大教派的创始人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历史永远比任何小说都要深刻和复杂得多。
  
  不过这本书其实完全可以改名叫《西方史纲》,身为一个中国人,总是潜意识觉得写世界史,至少古代时期,中国一定要占据很多篇幅,结果此书根本不是,几乎只是提了一下汉朝唐朝和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中国。
  
  而整本书根本没提过澳洲大陆,非洲和亚洲也都是作为西方的参照来阐述的,其实还是一本综述西方恢弘的发展的历史书。
  
  人类的历史是如此错综复杂,难以评说——哎呀,我有事要出门了,长话短说——但我们要热爱我们自己。
  
  书后面的关于作者的介绍也很有趣,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介绍,强烈推荐。
  
  没了。
  


   中学时代对什么都感兴趣,无奈,时间太少,又被压抑得太厉害,只顾凭着一股本能盲目地反抗了,耗光了所有的力气,却只剩下了自己,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于是读书,早觉得中学教的那历史,有各种问题,譬如太简单了,对世界的关注太少了,太注意政治宣传了,一说就是在吐糟,所以也就不说了,总之是觉得,自己的各种想法赖以形成的基础是错误的,需要更正对这个世界的基本的认识,需要看一本关于全人类的历史的书。先看到的却是比较好借的房龙的《人类的故事》,看完之后意犹未尽,却并未立刻找本别的历史书,而是看起了《形而上学》,不大能懂,感觉太空洞,认定原因是知识太少,不足以形成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于是拿起了这本《世界史纲》。
   科幻一直是爱好,所以威尔斯这名字对我来说可说是如雷贯耳。不曾想他在学校图书馆也这么受欢迎,四五个版本。有插图的,有文言的,有没特色的,我选了这本100万字的。用两个星期读完了。
   第一个星期读了上本,这两天读了下本,断断续续写了过万字的笔记,刚刚看完之后翻了翻,发现充斥的是对威尔斯的惊叹。他竟然知道这么多东西,他竟然对那么多现象都有那么深刻的见解,他的文笔竟然那么充满诗意,他对文明的洞察这么深刻,预测又这么准确!……
   这些惊叹是泛起的浪花,更多的却是我阅读这本书的目的——对世界历史的基本认识和数不甚数的历史细节惊喜。
   可惜对于这样一部百万字的著作,依我现在的心境和阅读能力,要想完全吃透,那是不可能的,似乎也不需要完全吃透,更多的是那么一种精神和视角,如果从后者来说,虽然我对这本书的了解不过是一鳞半爪,在最后的阅读过程中又由于太高强度的阅读已经心灵不定,但由于作者在书中始终不遗余力一以贯之地体现着世界思想,我还是有所收获的。
   所以力荐这本书,相信它会使每一位读者受益匪浅。
  


  《世界史纲》,无疑是最最经典世界史作。其作者赫伯特.乔治.韦尔斯,1866年9月2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布伦莱一个下层中产阶级家庭;1946年8月13日,韦尔斯与世长辞,当时他正主持一个研究如何应对核战争的种种危险的项目。
  作者著作等身,他在不足80年的人生中创作了一二百部作品,这些作品不论是在当时还是之后如今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不仅如此,这些作品涉及科学、文学、社会、政治、战争等各个领域。这部《世界史纲》无疑是作者一部及其重要的,也是最为世界读者所熟知和称誉的作品,这是一本毫无争议的好书。
  作者学富五车,在作品中畅所欲言,你很难想象这是一部史书,因为作者语言瑰丽,在你读完之后,你会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已经狠狠地吸入了大量的知识营养。这部史书似乎与众不同,我觉得就在于它从地球的形成开始谈起,一直叙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简明的笔触叙述了世界上各主要文明、文化的进化、发展过程,描写了人类取得的胜利和遭到的失败,指出了人类面临的主要危险。我想如果韦尔斯先生活到今天知道霍金及其大爆炸理论的话,这个老先生一定会从宇宙的起源开始写起……
  总之,这是一部经典史作!
  


  当我意识到,这这个奖拉丁语和希腊语的罗马帝国,在公元后的两百年间实质上是个奴隶制国家,其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享有自由和尊严时,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其衰落和灭亡的根由了。那时的罗马,很少有我们现在所谓的家庭生活,那种过着自我节制,能进行积极思考和学习的家庭少之又少。学校和学到院史书凤毛麟角而且彼此相距遥远。自由意志和自由精神在罗马这块地方几乎难觅踪影了。尽管罗马帝国给后世留下了令人惊现的宽阔大道,宏伟的建筑遗址和法律及权势的传统,但却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表面的繁华都是建立在对人民大众意志的禁锢,才智的束缚以及欲望的扭曲和削弱之上。哪怕是那些统治着这个被征服,被控制,被奴役的帝国的少数统治者,他们的灵魂也是无法安宁,得不到快乐的。艺术和文学,科学和哲学,这种自由快乐心灵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也渐渐消失殆尽,于是抄袭和模仿成风,毫无创新能力的艺术工匠和唯唯诺诺的迂腐学者大行其道。比起雅典这个仅辉煌了一百年的小城邦所进行的大胆无畏,气势磅礴的精神活动,荣耀达四百年之久的罗马帝国根本不值得一提。在罗马的统治下,雅典正走向衰落,亚历山大城的科学也没落了,人类的精神在这一时期似乎日渐颓废不振。
  
  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是从两个全然相反的立场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索,己对人们如何才能劳动这一问题,找出更广泛社会和政治诠释和解决途径。
  


  原作者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翻译的人.当然,也是为了和吴文藻和他老婆,以及费孝通那个版本做个比较.房龙的史书如果是小学读本,这个应该可以算个大学读本了.十多年前花了几美分买的,现在想想,占了个大便宜呐!原版的英文晓畅,梁的版本古典美,吴文藻的多人译版,就是通俗美感十足了.如果是西方名著控的淫,不要错过哦~~~~


   如果有六星级,我会毫不犹豫给的。终于找到一本读来爱不释手的世界史。
   关于人来、历史、文明、战争和人性的思考,始终贯穿其中。
   尤其以一个理智的有知识的西方人的视角,去审视历来被中国人引以为傲的、记忆中光辉灿烂的呃5000年文化。原来在他们眼中,我们的成就、衰落、奋起是这个样子。
   人类的发展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也是最爱的那句:拯救世界应该通过教育,而不是诉诸于战争。
   我想,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真的,书是好书,翻译的也是名人(费孝通等)
  可是.....为虾米我总觉得过于晦涩呢?很多句子都是拗口的句式
  看到大家的评论都是翻译的好,很好,超级好,我怀疑我看到盗版了。
  有没有人给我扫个盲,解释下?
  


  每次有人要我推荐什么历史著作,我都会不遗余力地地推荐 H. G. Wells 的这本《世界史纲》。这是我读的第一本世界史著作,我也认为这是我所看过的最好的通史著作。反复读过多遍,今天我也是常读常新,几乎每次读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这本书也恰恰是第一本世界通史著作,由一个非历史学家来完成,这也并非偶然。西方近代历史当时专业化分工已经相当严重了,没有几个专业历史学家能让自己的名声放在这样的一本谈不上学术的著作来考验,而 Wells 免于这种名声上的忧虑。全书没有一个明显的理论支撑,没有任何「现代化」或者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这样的理论框架,只是粗略地提出了一个「意愿的共同体」和「服从的共同体」这样的大概理论,但是你会发现即使拿掉对全书的结构也不产生太多的影响。而且,这也恰恰是这个书生命力顽强的一个原因,因为如钱钟书论述,理论的大厦常常倒塌,再也住不得人,唬不得人了,但是其中的零砖碎瓦却依然可以为后人可用。
  
  他的观点你不必全然赞同,例如对亚历山大和拿破仑这种强力人物的轻视,对马基雅维利的粗暴的批评,这些你都不必同意他。还有他的一些看法你可能不是很容易理解,例如他对人类野蛮的彻底痛恨,对罗马仇视迦太基的痛恨,对老加图的「一定要毁灭迦太基的」的痛恨,不过如果我们知道他在一战之后写作,那时西方两个强国正处在极其仇恨的对立之中,我们即可以理解了他的这种感情。
  
  世界各文明在 Wells 书中分布不均匀,对西方的历史介绍得太多。对一个中国读者来说,最不能满意的是,中国的东西太少了,简直让人怀疑他是西方中心主义。但是 Wells 对他知晓不多的东西说的不多,也不会如他的前人那样胡说八套一通。有人可能对他书中对中国汉字的歪论而不满,不过那个是傅斯年的观点,而作为五四领军人物的傅斯年,思想之激进可想而知。而且,Wells 有着世界公民的观念,有着一个世界国家的理想,他由衷地欣赏中古基督教世界一家的理念,并且对十九世纪以来兴起的民族国家的概念表示十足的敌对。
  
  书中始终贯穿对教育、对智力、对进步乃至对整个人类的信仰,浸透着写科幻的人常有的那种乐观主义精神,处处可以见到洞见,而且文笔优美,可以见到他对人类崇高和优美事物的热爱——而这两者都已经离我们今天的社会比较远了。
  
  请不要用当代「学术」的角度来挑剔,虽然在史实的角度上也经得起推敲,但是其中的一些理论早已过时,例如日石文明的理论。但是过于挑剔只会丧失极大的乐趣,书中也没有多少原创的理论可以算得上学术上的贡献。为了展示一下 Wells 的魅力,摘抄一下我手边笔记上的其中的话,请注意这些并不具有代表性,只是我手边所能找到的而已:
  
  「十八世纪是一个喜剧的世纪——到最后它变得冷酷无情。不能想象十八世纪中叶那个世纪可以产生一个拿撒勒的耶稣,一个乔达摩,一个阿西西的弗朗西斯,一个伊格纳修斯·罗耀拉。如果人们可以设想一个十八世纪的约翰·胡斯,但是也不能设想出任何人有足够的激情去把他烧死。」
  
  「文明在历史上是一件那么新颖的东西,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又是那么局限于一地的东西,以致它得征服和同化我们大部分人的本性来适应它的需要。我们中间多数人讨厌它的陈词滥调和繁文缛节,游牧的素质勃然而起。我们只是半心半意安家守业之人。我们血管里流着的血液即是在耕地上也是在草原上酿成的。」
  
  「伏尔泰的理想,是一个彬彬有礼的文雅的世界的理想,在这个世界中人们——是指优秀人物,其他的人都不算数——对残忍、粗野或者狂热感到羞耻。」
  
  「如果读者们看一看维也纳会议所绘制的欧洲地图,他将会明白这次会议几乎像是有计划地引起当地人民的最大愤怒。」
  
  最后不能不提的是,这种文字的魅力也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套书强大的翻译阵容,请看:吴文藻, 谢冰心, 费孝通……这些名字对本书的翻译品质做出了足够的保证。


  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 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之路。


  曾經極想看《全球通史》,看評論說,翻譯非常差,沒法讀,而《世界史綱》卻作者譯者兩佳。評論中對此書翻譯之好似乎眾口一辭。
  
  當我真拿到這本書,看了頭十章之後,懷疑大家是不是看過書才作的評論,還是僅僅人云亦云。
  
  翻譯不僅談不上優秀,在我看來,還很差。五六十個字的歐式長句并不少見,按英文語法硬譯的句子所在皆是,不符合中文的習慣的詞句非常之多,讀得是幾步一頓,思路無法連貫。現在雖只讀到新舊石器時代,但只這個頭幾章,例子就舉不勝舉,難道這些譯者是分章的,大家所說的好翻譯是在後面?或者所謂譯者佳,可能是指梁思成先生所譯那本吧


  这样一本好书,没人写评论,实在奇怪得很。
  韦尔斯以一个科幻小说家而业余研习历史,兴致盎然,其中充满了精解卓识。
  吴文藻、谢冰心、费孝通,三位名家,为此书做翻译,乃译中精品,几乎不问可知。
  记得在《梁启超年谱长编》中记载,民国初年,梁任公的几位公子比如梁思成、梁思永等,当时还都是少年,为了练习英文,曾在父亲的推荐下,尝试着翻译发表了此书的译文,只是不曾见到。究竟翻译得如何,也不得而知。
  上大学的时候,这算是比较用心读的一部书。在感受世界历史变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思想脉搏的涌动。
  虽然这书比较老旧,但其中传递的思想和精神的力量,十几年过去了,却至今犹存。
  


  我读的是费孝通吴文藻冰心译本,可谓是翻译界的豪华阵容,文字自不必说,内容平实丰富,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要对历史做“解释”的那种冲动表现,这点比起另一本《全球通史》要好很多
  
  这两本欧洲人写的通史类书籍,相同的一个缺点是对中国历史的描述总让人有“隔靴搔痒”之感,看到有人说梁氏译本有对中国历史部分的评注,有时间要找来看下


  难看得一米
  
  我之前看的那个是吴文藻冰心他们翻译的那个。在学校图书馆借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那个感觉非常之好。
  
  在书店看到了这个版本,没注意是谁翻译的,就买下了。
  
  这个版本的文言译法实在是不能忍……反正我就是不能忍……看了三分之一,简直气都要断掉了。“之”来“之”去的……


  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人文,宗教,战争。韦尔斯真的很用心去写了这本书。对人性的关怀也能从书中感觉到。书中很大的一个脉络是宗教,每个宗教的历史,来龙去脉也都有。看完后,发现自己的思维被打开,开始用一种全球的眼光,历史的眼光看事情。偶会强力推荐啦~


  历史谁都学过,可是考试完了就都还给老师了,除非是历史专业的或者是从事历史教学的。以为,这辈子都不需要背诵这劳什子历史了
  后来,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再度点燃了我对历史的兴趣,发现现在的很多现象和历史还是很有关系的。于是回过头去寻找历史
  鉴于,读书就要读精。所以选择了《世界史纲》和《国史概要》两本书。
  对《世界史纲》的总体看法是,评点多过史实,所以至今看得很痛苦,支离破碎。也许应该看看各个国别史,在细节的基础之上,这个大纲才支撑得起来吧


  分明是"A Short History of the World" (Wells, 1922)的双语版,却挂羊头卖狗肉成"The Outline of History" (Wells, 1920). 想读前者英文电子版的同学可以直接访问: http://www.bartleby.com/86/
  
  如果这本双语版真的是三联出的,无疑是三联的丑闻。俺作为消费者已经上当。
  
  以上评论只针对版本。
  
  至于作者韦尔斯,不可误以为他是历史学家,虽然汤因比盛赞《The Outline of History》是最佳历史普及读物。正相反,Wells是“未来学家”,他在科幻小说史上的地位有类金庸古龙,这时候他有个更响亮的中译名字--“威尔斯”。这就容易理解《世界史纲》与《世界简史》与众不同的恢宏视野。
  
  想读真正的"The Outline of History" (Wells, 1920)原版的同学可以访问:
  http://www.archive.org/search.php?query=title%3A%28outline%20of%20history%29%20AND%20creator%3A%28wells%29


   翻译这本书的人,在近代,都是牛逼人物。本书的语言风格,就是校译者之一梁启超所开创的,至今港澳台报刊的文字风格还是这个样子。本书原作者是当时英文世界四大文豪之一,英文水准自然不在话下,中文翻译也还行吧,就是当代大陆的同学们可能读得不爽。本书力图避免西方中心主义,虽然作者尽力如此,可由于对中国了解太少,许多认识有失偏颇。哈哈,梁启超开心了,碰到关于中国出错的地方,他都做个注,大肆批判讲解一番。这本书看了半天,我好像也没记住什么,就一点印象深刻,原来被现在影视演绎得超烂的偈语“唵嘛呢叭咪吽”竟然原意为“宝物自在莲中”,汗啊。韦尔斯尽力还原历史真实,对于佛陀,耶稣之类极富荒诞传说的人物都只论述可信的历史事实,这倒使我对那些先哲们有了新的看法。有一点佩服他,他讲历史竟然从天地蒙初,宇宙洪荒的地球形成时期开讲,光讲不涉及人类有自我历史意识的时期就费了八分之一的本书篇幅,真能扯啊。不过他从语言角度交代人类主要种族变迁的历史倒是我从没有见过的,在他眼里,人类就剩闪,含,雅利安和蒙古种四支了。对于人类社会的变迁,他看得比较透,尤其对于人从原始社会突然飞跃到文明社会的分析,比中国学生教科书生动多了。


  在对85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脉络梳理中,很自然会和国际当代艺术史的关系作比较,虽然早年的学习,使自己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以至18,19世纪的人类艺术史,尤其是印象派以后的巨大改变早已具备大的坐标系,但这显然是人类文明史的粗浅痕迹。
  
  今天,个体获得信息(information)无以伦比方便的同时,智慧(wisdom)并没有因此获得提升!处在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改变,个体与社会的矛盾漩涡中,还是想走出艺术这个小圈子,再次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
  
  正如威尔斯所说:“我们如今生活在其中的文明仅仅是过去文明的持续发展,在更深入的发展,表现和在安排这些关系。我们就是这样的世界的继承者。我们只有在详细分析这些关系的起点之后,才有可能脱离我们的偏见和最初意识,才能真正正确认识我们所处时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这也是最近细读《世界史纲》的原因,同时也是对以前从学校获得的所谓人类“历史”的修正。


  在写下这个标题时,我忽然意识到“阿迪达斯”是一种运动鞋的牌子,这使我陷入沉思之中。
  
    阿迪达斯,阿迪达思,我的口中不断地默念着这个名字。我从一个旧纸箱里,找出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眼光一次次地掠过它们,想找出它们与我的区别。无可质疑,它们是由一大堆分子构 成的,而我也是,我和它们至所以不同,只是因为我们经过了不同的加工工序。它们经过的是工厂,我经过的是父母的肚子。当组成我和它们的分子处于散居状态时,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我成为了我,它们成为了它们,只是那神秘的偶然。许多年后,我和它们将再一次处于散居状态,我和它们也许会相逢,也许不会,我们又重新开始新的轮回,我可能会成为若干双阿迪达斯运动鞋,而它们不会成为另一个我。
  
    我的心现在已坚如磐石,这就是说我的心灵已经很少受到别的什么东西的纷扰,也就是说我的心灵已经越来越接近于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的心灵,这使我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一些本源的问题,思考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我知道这些思考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实际的好处,但却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我知道我不会找到答案,这就是说,我的好奇心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这样很好,也许我的一生都在等待这样的时候的来临,现在它终于来了。
  
    我回忆以前自己走过的路,但这种回忆不会给我带来任何的伤感,我回忆我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时,就象在翻动从远古的岩层里挖出来的一片片化石。岁月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的一些印记已经开始变得模胡不清,我只有发挥自己的一部分想象,才能使它们完整起来。
  
    我回忆那些我爱过的女孩子或女人,她们是李丽丽,张芳芳,赵玉霞,伊沙贝尔,阿拉木罕,爱丽丝,玛丽,她们中的一些人已经不在这个人世,大部分还和我处于同一片蓝天下,不过她们的生活早已和我无关,她们中的一些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一些人过着不幸的生活,大多数已经做了母亲,有了她们的孩子,我知道这是她们和她们的丈夫亲热的结果,我因为爱过她们,有一段时间一想到她们会和别的男人亲热,我就心如刀纹,但我现在很坦然,我不会再为自己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伤感,我已经不爱她们了,所以我能毫无醋意在为她们祝福,祝福那些幸福的更幸福,不幸的幸福起来。她们曾经埋伏在我生命必经的路上,让我痛苦,让我幸福,让我快乐,也让我厌倦。
  
    也许我会为一个女人保持一生的爱,也希望有人的能这样对我,我希望我能爱一个人,她老的哪都去不了了,我还要她,也希望有一个人这样要我。这个人也许已经出现,也许我们已经爱着了,但我不能确定,因为我现在已经无法分辩现实和想象的区别。
  
    我从案头抬起头来,窗外很好的月亮,在它的附近是一颗明亮的星星,远一些的星星暗淡一些,但多了起来,有些几乎连成了一片。霍金说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那时时间和空间都为零,那时我又在哪里呢。我也许只是一些能量,一些基本粒子,也许什么也不是。空间是有限无界的呢,还是有界无限,还是无界无限。我看了两遍《时间简史》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我的思维变得一片浑沌,我想这种状态接近了宇宙的本质,我不再为这个问题而疑惑。
  
    许多年后,太阳将燃尽它的最后一丝能量,在那以前太阳的火将漫过地球。科学家说,那时人类早有能逃离太阳系的能力,我希望这是真的。虽然那时与我无关,但我想着人类会在别的星球上生活下去,这会让我的心灵得达些许的安慰,也许我只是希望他们那时的存在能证明我曾经存在过,我想了想觉得自己很可笑,我会为地球上第一个直立人的逝去而伤感吗,当然不会。这个问题也不在困挠我。
  
    我翻开韦尔斯的那本《世界史纲》,它在向我诉说着地球和人类的历史。我知道我现在身上的分子那时已经存在了。它们和地球起经历了地球上所有的苍桑。在生命最初的进化里,它们可能曾经是最初的岩石,是原始海洋里的一部分水,是生命开始时,处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团粘液,是放射虫,蠕虫,是海草,是原始鱼类,是恐龙,在这些分分合合里,在这些生生灭灭里,一些分子丢失了,它们再也没有机会聚到一起,一些分子历经亿万年,走过了不同的路,最终走到了我的身上,一起构成了现在的我。从宇宙的奇点算起,我的出现的概率几乎无限接近于零,但我居然出现了,这可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我看见那种叫人的动物慢慢地站立了起来,他们在追逐着野兽,傍晚时分,在一些山洞边,会升起枭枭的炊烟,一些昆虫在草丛中低吟,一些小鸟在枝头闭上了疲惫的眼,合拢了倦飞的翅膀,母亲怀中的孩子还没有入眠,他在睁大着眼睛,等待着他的母亲告诉他,明天的早餐会在哪里。
  
    我看见人类的历史慢慢渗出血的痕迹,我听到了战场上人们的拼杀声,惨叫声,兵器的撞击声。我听见在不远的远方,母亲和她怀中的婴儿在轻声地哭泣。我看见那些将王将相写就的人类历史,他们的辉煌慢慢地被岁月抹去痕迹。我看见那个叫项羽的人正在仰天长啸,我看见一群人将那个叫恺撒的人团团围住,等他们散去时,那个人的二十三处伤口汩汩在涌着鲜血,我看见埃及女王克里奥帕拉将手伸向了那个藏着毒蛇的花蓝。我听见路易十六在大声呼喊,我是无辜的,那把铡刀还是毫不犹豫地落下,我看见在一个小岛上拿破轮在望着远方,我看见那个叫崇祯的皇帝正用剑砍杀着自己的女儿。我看见末代沙皇的儿女们挤作一团,不久,他们的肉体将被酸液所溶解。
  
    我成为那些悲惨死去的人们的概率和成为现在的我的概率是相等的,但我没有成为他们而成为了我。  
  
    我头疼。 
  
    那个叫海子的男人走在铁轨上,他在歌唱生命,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我的女邻居敲开了我的门,她惊醒了我的沉思。 
  
    她要让我从窗户爬过去,给她把钥匙取出来。我从窗户爬了出去,我的脚尖就要踩着她的窗户的边缘时,我失手了,我的身子猛然间悬空,我听见那个女人惊叫了一声,我看见她惊恐的表情,她呆着,想不起为我伸出一只手。
  
    三十六层,我在一瞬站意识到这个数字,它刚好等于我现在的年龄,这个神秘的暗示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但此刻却一下子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在空中飞翔,没有一丝的恐惧,我知道我将要死了,将要失去所有的记忆、疑惑、伤痛。但我不会失去未来。我的未来,如果我不曾经历,那它就等于没有。我将回归散居状态,就象我出生前,就象我没有存在过。那些我爱过的人象快速放映的电影胶片,瞬间划过我的记忆。那个我爱着的女人,我多想和你说你多么多么的爱你啊,可是你现在不在我的身边,再过几秒钟,我爱你的感觉也要烟消云散了,我爱着你,但你永远不会知道了。
  
  


  作者勾勒了从地球生成以来的整个世界史;他成功了,这是笔者首先要强调指出的。无论如何,这一册已属杰作无疑,同时人们应给予的不仅是赞美,还须有感谢。这是一本伟大的书,对任一卑微的人生而言,这都是笔永远的财富。
   ——E. M. Forster,1920
  
  韦尔斯《史纲》的译者都是精通英语擅长国文的人,他们的译品当然是极端有细心捧读详细审查的价值。汉译史纲大体与原文相符,文词的清顺也堪与原书比美,我除佩服赞叹之外,再不敢置一词了。此书的译工的确是又精致又正确,在近年来恐怕是第一等了。
   ——雷海宗,1928
  
  这是一本饶有兴味的书。韦尔斯并不受历史教科书程式之类的约束,对历史上一些繁复的王朝盛衰、将相荣辱,有时只用寥寥几笔,略加勾划;有时则一笔带过,存而不论;有时他也对某些情节着力渲染,细加描绘。读了此书后,可以知道亚力山大和他父亲菲力浦的争吵,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和罗马大将凯撒和安东尼的恋爱故事;也可以了解穆罕默德于六二二年如何逃往麦地那,罗伯斯庇尔怎样被人送上了断头台。威尔斯以文学家的手笔从地球史写到人类史,从人类如何产生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结束,述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马克垚,1982
  
  


   人文主义者的全球史
  
   王志毅
  
   自1927年商务印书馆引介《世界史纲》以来,韦尔斯的这本大作便风行中国数十年不衰,且有文、白译本数种,至今天仍不断重版再印,当然有其独到的价值所在。该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总销量达数百万册之多,是世界性的超级畅销书。
  
   著述巨型通史在西方素有传,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休谟的《英国史》和基佐的《法国文明史》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世界史纲》当然不能跟这些文艺复兴以来的不朽巨作相提并论,不但篇幅上显单薄,学理更是有所不逮,充其量是一本通俗的世界史。即使比起同时代人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来,在深度和广度上也难以比肩。但它也有突出之处,体现了作品与作者鲜明的二十世纪特色。
  
   最为明显的是,此书开全球史风气之先。韦尔斯在导言中指出,“吾人对于全世界人类史中普通之事实宜具共通之知识,其需要在过去数年之惨变中极为显著”。这里所谓“数年之惨变”,指的当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重创了西方文明,也令幸存者深感整个人类的命运被牢牢地拴在了一起。为对西方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的回应,作者从人类大同和世界进步的角度讲述整个人类文明史坚信“世运固有通塞,而世界则常在进步中”,这与施宾格勒在战后所流露的悲观绝望恰成对照。从这来看,韦尔斯依旧跟战前一样,用纸和笔启发着人们进行思考。不过既然作者的设想读者仍然是西方人,所谓的“世界史纲”从内容结构上看,仍不免以西方史为主,只不过点缀上了一些包括阿拉伯世界和中国在内的其他文明而已。“世界”两字多的是落实在它将全球人类系于一体的史识上。
  
   如果我们同意“史学的根本在于尽量重建既往的真相,作合理而确的解释”这类判断的话,那《世界史纲》的价值便相当小了。当代史学纷繁复杂,脉络广延,且断在客观研究与主观判断之间摇摆,但总体趋向是实证化与去文学化。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日趋紧密,其研究主题的描述性和断代性极强。《世界史纲》这类作品在西方的地位早已一落千丈,少人问津。当然我们也可以反来说,今天的西方已经没有人能著述这样的流行通史了。
  
   韦尔斯不是一位历史学家,其实也很难说是一位小说家,按史学名家巴尔赞的话说,韦尔斯的小说“只能算故事:人物可信,但没有令人难忘的虽属虚构但近似生活的情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个“文人”,博学多识、多才多艺,文笔优美更兼胸怀天下。夏志在评论A. 赫胥黎的时候指出,小说仅是这类人“表达自己意见、自己对宇宙、人生各种问题看法的文艺形式之一种而已”。韦尔斯是自学成才,学养上可能不如赫胥黎这些现代人文主义大师,但他对社会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加上想像力丰富,所写的小说、评和史学著作中均浸透着强烈的个人社会观与世界观。这当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他的科幻小说,多数已成经典,直到今天仍然拥有广大的读者。
  
   从《世界史纲》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借历史叙事讲世界未来、用人类文明的光辉发展鼓舞民众的一腔热情。如此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在20世纪悲观、虚无、荒诞心态占据绝对上风的思想世界中独树一帜。或许可以说,在今天阅读此书的收获是能够了解简明扼要的西洋史、享受阅读优美文字的快感,以及对人类文明的前途增添一点信心。
  
   在《界史纲》的中文译本中,吴文藻、谢冰心等合译的白话本自20世纪70年代译出之后,数十年内屡有重印,已成标准版本。此次世纪出版集团重印20年代梁思成等合译的文言文本,其首要目的当然是引荐民国时期的学术思潮与动向。不过综观全书,虽以文言译出,但通俗流畅、走笔致,似仍具备相当的可读性。
  
  http://www.spph.com.cn/wj/bkview.asp?bkid=113792&cid=337292


对标题很同意,世界史都是欧洲史!


有一点亚洲和非洲的其实,但是基本上是欧洲就对了~


那怎么解释取代罗马的是一个更加野蛮的国家?


那宋朝还被蒙古人给灭了,要知道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所以文明的覆灭大多是基于自身内部的崩溃,而如果它被一个更加落后的文明征服,那之后存在的文明会更加短暂,不管是罗马还是宋朝之后的历史都是这样


所以我觉得罗马的灭亡和“对人民大众意志的禁锢,才智的束缚以及欲望的扭曲和削弱之上。”没啥关系。


文明的覆灭大多是基于自身内部的崩溃,这种崩溃是多方面的,当然我只是一个没有什么历史知识的人,只能粗浅的说一下。宋朝的灭亡是由于自身吏治的臃肿和腐败,以及重文轻武的传统;而罗马则可能是因为“对人民大众意志的禁锢,才智的束缚以及欲望的扭曲和削弱之上。”


我觉得你从罗马帝国的经济基础,公民制度,征兵措施上找原因,比为“对人民大众意志的禁锢,才智的束缚以及欲望的扭曲和削弱之上。”靠谱一些。


楼主的文摘好像是在调侃某国吧


这本书老让我觉得莫名奇妙,但是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就不清楚了


我是和世界通史一起读的,正好两种思路,左右观瞻


太陈旧了。1946年至今,历史研究有多少成就啊,在此基础之上的写成的世界史才是有意义的。


更正:倒数第二段“回忆”应为“会议”,不知lz对满大街的《全球通史》有何感想~~


这本书的最近一个版本是1971年更新的。
@嘻歪呦 多谢。


倘若要是有一本更好的现代通史著作可以取代,那自然是最好。威尔斯自己也说,与他这本《世界史纲》相比,他更期待一本50年后的《世界史纲》,遗憾的是,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比这本更好的。
毕竟,现代学术专业化倾向更加严重了,更少见哪个历史学家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了。


“现代学术专业化倾向更加严重了,更少见哪个历史学家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了。”
world history 已经是新的专业了。吃力,还讨好,呵呵。
Global History: to and since 1500 其实相当不错的,文笔也很好。


如果你指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那本,我只读过一遍,印象已经不深了。太着重于1500年之后的世界,而且着力于「现代化」这个问题。我印象里理论多于史料,判断多于认识。


专门史应该重史料,但世界史一般都是在专门史和国别史的基础上写成。斯塔夫里阿诺斯那个时代写历史,都在“现代化”的阴影里,可以给予“同情式的理解”。


嗯,世界史现在应该是个专业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那个我也只是翻过,不过后来就没再注意过世界史方面的东西,我只是觉得现在他的《全球通史》真是盗版书摊的必备书之一,大家普遍接触到的都是他的那本,有点垄断视听的意思了。


确实,这个书简直满天下都是。
我的印象不深了,而且还是我本科的时候读的,什么时候再找来翻番。


K... 这阵容...


另外,我觉得,即使有了更好的世界通史著作了,威尔斯的这本书还是会有人读的,就好像今天依然有人读《风俗论》,《路易十四时代》,《罗马帝国衰亡史》一样。


好吧,又是一个「没用」,我很想知道这个点「没用」的是出于什么理由呢?我倒不敢自以为佳,只是确确实实地想知道理由。也好让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总的来说还是《全球通史》更好吧,韦尔斯连中国史都没弄很清爽。


恩,真的很好看呢。。。


哪个翻译版本更好呢……


今天看了一些,真的很有趣。我感觉自己像是回到了20世纪初,用当时人的眼光来看待新兴的学问,再加上韦尔斯的笔调,就感到这世界多么神奇啊。
韦尔斯自己在前言里也说了,他知道自己不是专业史学家,写作这本书是因为一战,他想通过这样的书告诉人们,人类可以通过教育而不是战争来进步。


感谢LZ,看到您的推荐,去订了一本。因为刚刚受到《近代史讲稿》低劣翻译的影响,决定还是作一名自珍的读者,去找那些严肃地对待自己、对待读者的负责任的译者。


今天拿到了……他的自序说的挺好的。希望能够读下去,有所收获。


想找来看看。。


楼主介绍得不错,表示感谢


刚看完此书,LZ的书评写的很“不专业”,正像这本史纲也是“非专业人士”WELLS写的一样,赞!


买的是上海三联中英搭配的版本,中译本看了一点,有点“惨不忍睹”。原来还有吴谢夫妇译的。


别纠结没用了。


这就是偏见呀。


郁闷,怎么嫉妒到攻击我国文化来了?难道真的中国大了吗,哈哈!


西方的文字与中国的文字是异大于同的。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交流不够


他个外国人怎么能了解中国汉字的精妙。。。


说实话,梁思成的翻译已经不符合现在的要求,就是拿当时的标准来讲都显得文字太古老了。谢冰心翻译的那个版本的好一些。
我觉得韦尔斯说的一点没错。
汉字到现在没有摆脱象形的成分。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说明中国人的抽象思维是很差的,中国的古代哲学都是些诗歌或者礼仪方面的东西,根本不成体系。而且中国的汉字的难,确实是阻碍知识普及的一大原因。好在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成功了,他是有眼光的。
你怎么不把整个几段都抄写下来?韦尔斯根本没有攻击的成分,我觉得他讲的很客观。


简单和复杂只是人的感受而已。这也说不上攻击中国,西方人习惯了字母,汉字对他们来说确实太难。


楼上的,你不觉得 中国人学习英文一样十分困难吗?多少人 英文从 小学 到 大学,结果依然有 阅读困难的?中文 有的唯一好处,就是 常用汉字数量要远远小于 英文,在中文中,学习 2000个 常用汉字 就可以阅读报纸杂志,而 阅读同样的内容的英文报纸,至少需要 上万的单词记忆量 才可以做到。


我觉得wells说的有道理。
文字工具太复杂,不容易掌握。很多时候,研究工具本身占据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绝大部分识字的人的时间。我国历史上有多少人用这工具去研究自然、动物等等对象的?很少。


梁思成翻译这书的时候,中国人自己都在质疑自己的文字是不是导致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在我看来,与其说是韦尔斯对汉字有偏见,不如说是当时的中国人自己对自己有偏见


一点没错你们个头!
巴不得赶快被殖民的洋奴们!


我去这也有的讲,中西方完全不同的文字,有毛好比的。。


中文的同音字太多了,导致 不联系上下文的情景下,听写效率极差,这点相信有生活经验的人都能明白。


哦 《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的我觉得翻译还不错 北大版的据说不行


我觉得翻译极好


《全球通史》北大版我读了。翻译的还过得去,就是听说“编辑”的比较严重点


另外,此译本的广西师范大学版的,其实颇多评论者。我又汗!


不过,诸多版本中,没有一种比这本的感觉更好的了。厚实、精致,很温暖的感觉。


看成《梁启,超长编年史》 = =|||
lz读得书太学术了,莫非是做学术的?
不知商务印书馆的那套有没看过。。哪天给我们讲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