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949年后的梁漱溟

汪东林 当代中国
出版时间:

2007-7  

出版社:

当代中国  

作者:

汪东林  

页数:

2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家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独特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生坚持讲真话、表里如一的品格,是同时代许多知名人士所不能企及的。 本书记述了1949年以后梁漱溟的行迹,揭示了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一段历史公案的来龙去脉,剖析了梁漱溟在反右运动中何以沉默不语,记述了60年代梁漱溟对自己思想问题的认识,以及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的风骨。

作者简介

汪东林,祖籍安徽徽州,193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江山,196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曾用笔名郑直淑、江郎山、汪洋波等。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副局长、巡视员。著有《李宗仁归来》(与他人合作)、《宋希琏今昔录》、《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名人传记集萃》、《远去的背影——政协人物记》等。

书籍目录

一、“反面教员”梁漱溟二、梁漱溟与毛泽东三、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历史公案补遗四、在反右斗争中梁漱溟何以沉默不语五、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梁漱溟六、1 964年:梁漱溟谈自己的思想问题七、1965年:梁漱溟重申不随大流八、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九、梁漱溟的晚年生活附录辛亥革命前后的梁漱溟蔡元培破格任用梁漱溟后记

章节摘录

  1970年讨论“宪草”时一次震惊四座的发言  从1966年8月中旬开始,全国政协停止一切工作活动,机关干部自己闹“革命”,两派斗争搞得热火朝天。1968年6月开始军管,政协机关干部先在机关搞运动,第二年绝大部分人员下放湖北沙洋五七干校。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凡属政协直接发工资而无实际工作岗位的政协委员,一部分被“四人帮”投入监狱,少数人在机关被看管或去了五七干校,一部分在家呆着。梁漱溟除受红卫兵冲击外,一直在家。他每天上公园练拳、散步,无书可读了,就认真读报、看材料,关切着时局的发展和演变。他在《儒佛异同论》之后,又着手《人心与人生》专著的撰写工作。  1970年下半年,政协军代表决定恢复政协直属组每周两次的学习,参加的人数比过去少得多,只有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溥杰、梁漱溟、于树德、王克俊等十余人,仍由于树德任组长。学习恢复不久,军代表就亲临小组发布,说四届人大要召开了,意义十分重大,中共中央和中央文革已拟就“宪法草案”,现在发下来请各位内部学习、讨论,欢迎各位提出修改意见。  军代表的一席话,说得这些几年来无人理睬的政协委员们心里不由得一阵热乎。无奈那时的局面,林彪、江青施虐正盛,稍有头脑的人都看得出,所谓听取意见,不过是走走形式而已。出席学习会的诸公原本是惊弓之鸟,好不容易有了学习的权利,谁还敢自不识相,提什么意见,惹出新的麻烦?因此学习会一连开了好几次,把“宪草”反复读了几遍,逐条逐句学习、讨论,仍然没有人提出任何一条哪怕是字句改动的意见。  与众不同的梁漱溟先生心里却翻腾开了。他也深知,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已被“文革”撕成碎片,这新的“宪草”,又有多少意义?但是,他初读这部“宪草”,不当之处几乎比比皆是,既然征求意见,为什么不可略说一二?他又想,“文革”进行四年多了,既无我们这些人说话的权利,又无说话的机会,现在有了,为什么要放弃?风险兴许会有,但既是内部学习、讨论,还能因为说几句话而犯下弥天大罪?他甚至想过,十多位知名人士开了好几天的会,提不出(实为不敢提)一条意见,就因为怕这怕那,实在有失身份。即便真的以言定罪,也比让人家看着无肝胆、无骨气强。他决定冒险进言。  在最后一次的学习会上,梁漱溟又起立发言了。他一字一句、口齿十分清晰地说:  领导上欢迎我们提意见,是看得起我们,这也是若干年来所不曾有的机会。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有什么顾虑,应该坦率地说出自己的一得之见或一孔之见,对则供参考,不对则作罢。因此我考虑再三,在这里放言,提两点意见。  第一点,据我的浅见,近代的宪法最早产生于欧洲,首先是英国,其重要出发点之一是为了限制王权。换句话说,就是为了限制个人的权力太大。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而不允许把任何一个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如有把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则宪法的执行便必定不完善、不彻底。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了个人的名字,包括林彪为接班人,都上了宪法,这是不妥当的,起码给人有个人高于宪法的感觉。接班人之说,是中国的特殊情况,而宪法的意义是带有普遍性的。不能把特殊性的东西往普遍性的东西里边塞。但我声明,我不赞同把个人的名字(包括接班人)写进宪法,并不是反对选择某个人当接班人。中国历来有自己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现象。接班人之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客观存在,而不在于某个人的好恶,或赞成,或反对。  第二点,这次“宪草”的条文比先前那部宪法少了许多,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条文少了却不甚妥当,比如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家主席合适是另一回事。现在的“宪草”没有设国家主席这一条,不知为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949年后的梁漱溟 PDF格式下载



梁漱溟生于1893年,病逝于1988年。

梁漱溟1917年被蔡元培聘任,成为北大哲学系教师。1921年写作了《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提出用中国传统文化治世救国的主张。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从此辗转全国各地,开展乡村建设。从1931年开始,在山东邹平县筹建乡村建设研究院,以儒家学说改造风俗,希望能够实现中华文化自下而上的复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山东的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乡村建设成为空谈,梁漱溟的梦想破灭。抗战期间,他为团结抗敌四处奔走。1950年接受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奔赴北京,成为毛泽东的座上宾。1953年,发生与毛泽东当众顶撞的事件,遭遇批判。

梁漱溟著作甚丰,身后出版的全集有千万言之巨。他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新儒学的开创者,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化名人之一。但留给后人影响最大的是他一生坚持真理,“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绝不随声附和,更不见风使舵”的高尚品格和精神。


文人的风骨,梁漱溟:人文主义者的丰碑!!!


非常好的一本书,让大家走进建国后的梁漱溟的内心世界~


内容不必说了,关于梁漱溟。作者也是很有权威的。所以此书有阅读和收藏价值。书的印刷质量也不错。


人生苦短,不可能事事经历。阅读别人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人生,尤其是名人、智者的历史。感觉受益匪浅。


晚辈再拜,对先生品格,学问,以及处事颇感敬意。此书内容谈不上上成,但事实给它添彩。


有相當豐富的關於梁漱溟先生的言行寫實,尤其是文革期間,梁漱溟與毛澤東的關係的解密,更是值得一讀。


梁是一个真正的铁汉,有个性,有主张,有性格.


从老师介绍梁漱溟开始..就觉得他应该会是个固执的老人..年轻就一愤青!想了解他就看这本


主 要讲了几个历史事件


对这本书失望,就是拼凑。书印刷还不错。


没有梁漱溟的精神,淡而无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