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墙记忆

王凡,东平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王凡,东平  

前言

1992年,父执林克伯伯开始写书,回忆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2年的往事,需要个助手。由于我事先表示过对此有兴趣,他亦觉得在他认识的晚辈中,我的文史底子尚可,便邀我参与其事。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记录父辈的朋友、朋友的父辈亲历往事追溯的工作。我熟悉他们,因为长时间与他们生活在一起,长时间地促膝畅谈,可以说是血脉相通,理解他们内心的追求,了解他们思维的方式,深知他们的价值取向,甚至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一度形成了和他们很接近的思维和逻辑。因此,当我向他们问起那些鲜为人知的个人经历时,他们觉得我还算个比较合格的倾听者,总不厌其详地娓娓道来。起初,追忆者主要是“文革”前在中南海内工作的干部、秘书、保健大夫、警卫们,讲述他们在领袖身边工作的经历和见闻;在中南海内居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子女们眼中的父辈及他们自己的不寻常经历。后来,追忆者的范围逐渐扩大,有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部分负责人、因为工作关系亲历或与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政治事件的特殊人物。再后来,一些经历和与闻民国时期重大事件的老者,也愿意由我把他们的往事追溯的口述转换为文字。十多年过去了,我的手边便积累了许多正统文字档案以外的、口述的追忆。这些口述的追忆,有助于我们解读那些稍显刻板的档案资料,使历史的影像更多一点立体和层次感,甚至提供连缀某些历史叙述断链的线索……因此我感觉自己这十余年的投入很有意义,对这些材料格外珍视。从1995年到2002年,我陆续将几十篇发表过的口述历史文章收编于个人文集《知情者说——与历史关键人物的对话》,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前后出了四册(1998年后《知情者说》改为多个作者的丛书)。

内容概要

朱老总家热闹的饭桌成了中南海西小灶饭厅内的一景。 邓颖超听周恩来的电话有一绝。 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共领袖们对海外关系的敏感和回避,可以说是到了极其谨小慎微的地步。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刘少奇说:革命怎么革?我老实回答你们,诚心回答你们,我也不晓得。  毛泽东是准备出席周总理追悼会的。  江青提议摘掉臂上的黑纱:继承毛主席遗志,不应只讲形式。  人物的性格情操,常常通过一些琐碎事投射出来;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因为某些细节的缺失让人坠人五里云雾。本书从大人物们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人手,帮助我们解读那些稍显刻板的档案资料,丰富新中国历史的影像,甚至提供连缀某些历史断链的线索……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在毛泽东家主厨的往事第二章 周恩来夫妇最爱西花厅第三章 刘少奇一家在中南海西楼的故事第四章 朱德“孩子多,负担重”的家庭生活第五章 神秘的北戴河中央别墅区第六章 领袖逝世时鲜为人知的警卫工作第七章 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其人其事第八章 李旭峰裹挟在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之中第九章 佛家未必开口即佛——初见赵朴初第十章 他为什么被称为“赵朴老”——二见赵朴初第十一章 病房中的佛学大师——三见走朴初第十二章 叶剑英与马万祺的特殊关系第十三章 给贺龙做保健医生第十四章 中南海北区孩子们的追忆第十五章 钓鱼台内外的江青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在毛泽东家主厨的往事程汝明,从1954年开始参与毛泽东的饮食服务,1958年进中南海,在毛泽东家和另一位厨师李锡吾共同主厨,至1976年离开,为毛泽东家庭服务了19个年头。他说,过去人家觉得我清高,比较傲,不爱搭理人。实际上我心里是很想跟人搭讪说说话的,可就怕一说漏了嘴泄密犯错误,只好三缄其口。现在真的退下来了,我见谁都打招呼,愿意聊聊天,没有泄密的担忧了。于是,我们能有幸从他那里听到一些有关领袖饮食的故事了。1“亚太和会”期间,蒋介石、宋美龄、甚至慈禧太后乘坐过的公务车,都被调来做专列/1954年,是程汝明难忘的一个年头,他被调到毛泽东的专列上。程汝明出生在山东莱州的乡村,因家中孩子多,4个兄弟,两个姐妹,度日维艰。他是男孩子中的老大,为了分担家庭生活重负,12岁就下地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使他看不到改善贫困的前景,便跟着一个在天津永安饭店打工的老乡,去了大城市天津。背井离乡之际,他刚刚13岁。父母觉得他年纪太小,担心他在外面撑不住。村里曾有比他大的孩子外出打工,因吃不了苦又返回,并为村里人看不起。但程汝明心意已决,他不愿意步那些被看不起的人的后尘,所以不论受怎样的苦都强忍着,坚持了下来。当时天津有许多外国租界,外国人多,吃西餐的人自然也多,西餐馆子的名气比北京的还大。程汝明为了生计进了西餐馆。最初他在法租界,但法国的西餐有些中国化了,他感到不纯正。4年后,他又进了英租界内的一家西餐馆,这里的西餐都是英国人主厨,很地道,他学到了真手艺。10年间。他先后在汇中饭店,犹太俱乐部,维克多利餐厅学徒,由于他肯动脑筋,不辞劳苦,掌握了俄、法、英等各系西餐的厨艺。


编辑推荐

《红墙记忆1:大人物小故事》:许多风云人物,许多重大事件,粗线条地勾勒是很难让人清晰和深刻地认识的。而一些大人物的小故事,大事件的小细节,颇能说明一些问题,颇能印证一些真相。《红墙记忆1:大人物小故事》通过当事人、见证者的回忆、口述等一手资料,披露了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新中国一些重要人物工作、生活中的小故事……通过这些不为人知的小事,展现大人物们独特的性格情操,也连缀起一些历史的断链。全书文字平实流畅,为读者了解新中国往事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毛泽东家主厨的往事、周恩来夫妇最爱西花厅、刘少奇一家在中南海西楼的故事、朱德“孩子多,负担重”的家庭生活、李雪峰裹挟在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之中、钓鱼台内外的江青。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红墙记忆 PDF格式下载



这样的书籍,了解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实际,正如书中题记所言,不仅帮助了我们丰富新中国的历史影像而且还提供给了我们连缀某些历史断链的线索。。。


这本书的装订效果很差,刚送到家还没阅读,只看一下封面就没有了心情,想问一下,不会是盗版的吧?


帮同学买的,同学对这部分很感兴趣


自从有了当当,我就基本没去过书店,自己看的书全是鼠标键盘搞定,现在给单位领导同事买书,也依赖上了。折扣低,送货快,各项服务都很贴心。


写得很一般,书的封面也一般!


是多人会议录的粘贴之作,没什么新意


和书店的一样,放心购买不会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