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那些事儿
2010-1
当代中国出版社
邓向东,刘辉
183
无
老北京已然成为历史。在这里发生的许许多多带有浓郁地域特点的往事和记忆,随着老城墙的破坏和旧胡同的没落,面临着失去依托的窘境…… 夕阳下的老北京人如何留住那过往记忆的沧桑?新一代北京人将如何触摸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的文化根基?憧憬中华文明古国故都文化的中外游客如何能够寻觅到老北京的魅力? 翻开本书,贯穿于老北京衣食住行中的那些趣事闲闻、风土民情,各行各业中的仁义礼智信,胡同人家的喜怒哀乐忧,通过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借助栩栩如生的图画,透过回味深长的诗句,像一个个回放镜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布头”坎肩——卖布挑子“串”起童乐——话说冰糖葫芦儿“瓷”中妙趣——瓷(磁)儿挑子“瓜”好月圆——西瓜摊儿“果”溢街头——水果摊子“混沌”老汤——馄饨挑子骆驼架“空钟”声鸣——千姿百态抖空竹“酪”刻童心——奶酪挑子“卖花”姑娘——百花使者“毛猴”神功——唧鸟小买卖人儿“扇”起风生——卖扇子的挑子“薯”惑弥香——烤白薯摊儿“头顶”大事——剃头挑儿“杏仁茶”稠——不带茶叶的“茶”“医”德天下——行医“虎撑子”“鱼”意深长——贩鱼挑子“占卜”先知——算命先生的生财之道“纸样”乾坤——卖纸花样儿的“粥道”齐全——粥棚粥摊儿“粽”趣横生——糯米黏粽挑儿爱憎“油条”——“油炸鬼”由来百“琴”争鸣——卖口琴的挑子鞭打“汉奸”——陀螺冰上飞遍地英豪——奇观“耍叉”骠骑“竹马”——最惬意的追逐晨暮惊闺——磨剪子戗菜刀窗棂花样——贴窗花儿镩铲“冰核”——累人的买卖鼓唤“日杂”——流动的杂货店“瓜子”篮情——瓜子挑子学问深过“年糕”兴——年糕切糕的谐趣猴王鼠辈——耍耗子的行当欢喜“婚棚”——婚事儿这么办的皇天厚土——卖黄土的小推车家常美馔一芥末墩儿见字如面——代写书信的笔墨先生供奉佛龛——敬神的那些事儿酒浓缸深——小酒菜大酒缸旧京“甑糕”——花盆儿妙用看家“珍馐”——豆汁儿挑子蜡点“鼠灯”——灯市大观蓝天纸鸢——放飞屁帘儿老榆树下——喜摘“榆钱儿”“萝卜”花灯——见过的萝卜挑儿满“灌香糖”——糖炒栗子蒲草席片——蒲包大旅行巧摸“螺蛳”——嬉水游戏青花龙颜——伺养“小金鱼儿”清明早春——荡秋千的乐子糖稀百变——吹糖人儿铜锣“豌豆”——豌豆黄儿铜碗“干果”——果子干儿挑子团团圆圆——摇元宵摊儿苇席大棚——“棚匠”的点滴旧闻物微利薄——换洋取灯儿羊肚开锅——“羊霜霜”的诱惑一“碗糕”香一中式蛋糕的兴衰一轮明月——卖水的小推车儿亦真亦幻——变戏法儿余音绕梁——飞侠“鸽哨”后记
插图:“串”起童乐——话说冰糖葫芦儿“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甜里面透着酸……”,不知谁家窗户缝儿里飘出了这首馋人的歌,细细咂摸咂摸滋味儿,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冰糖葫芦是甜的,可甜甜的硬壳里裹着的是酸酸的果肉;冰糖葫芦也是酸的,可吃在嘴里透着蜜蜜的甜意。正如老北京人的生活一样,甜里它透着酸,酸里还裹着甜。不过,挂在脸上让外人看的永远是一副无忧无虑、乐呵呵的样子。看吧!到了年根儿底下,那一串串红、一串串的笑声,能把京城掀个个儿,热热闹闹的就这么着过春节喽。您有工夫到厂甸、地坛、龙潭湖庙会瞅瞅去,大人、孩子尽是举着个长把的糖葫芦,仿佛不吃这口儿就不算过节、不算逛过庙会,奇了怪了!那歌里唱的“糖葫芦好看,它竹签穿,象征幸福和团圆”,不用说,糖葫芦讲究个穿“串”。现如今,在冷天儿里满大街随处可见。小贩儿们捆俩稻草堆儿,插上红红艳艳的糖葫芦串儿,专往小孩堆儿里“扎”。这大葫芦儿“金贵”,只能在庙会上跟着凑热闹。记得小时候有首儿歌,里面有这么句“正月初一逛厂甸,糖葫芦,好大串”,别的没记住,就记得这儿时的吃食啦。吆喝声没忘:“哎,大糖葫芦儿呵;哎,扛串儿”。说实话,年年到这时候就惦记上扛串儿了,见天磨叽着大人逛庙会。那大糖葫芦足有六尺,从大到小、自上而下,用数十个山楂果串制在荆条之上,顶上插纸制的小旗,有红的、有绿的,煞是馋人。这是专门扛在肩上的糖葫芦。回想坐在老爹的肩膀上,扛着一大串糖葫芦,美不吉儿的,心里头那叫一个爽。走一会儿,嘎巴嘎巴来上一个,衣服上满是黏黏的甜甜的。回到家,那大串的糖葫芦儿,一准儿剩下多半根,举在手上晶莹剔透且红彤彤的,有意无意地在小伙伴面前显摆。碰上个铁磁儿的发小儿,咱准张罗着喂他到嘴里头——最多了,也就两颗。吃多了咱可不干。
带着晚秋的香馨,带着挚友的期待,《老北京那些事儿》与读者见面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画页,仿佛把我们拽到了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街头巷尾;一行行寓意深长的诗句,似乎让我们嗅到了浓浓的唐宋韵味;一篇篇亦庄亦谐的文章,精彩而真实,灵动而可信、热闹而深刻,撩动了我们对这座古老而充满朝气的城市无比眷恋之情。展开书页可以觉察到:老北京人曾经历过或还残留在记忆中的往事,通过恰似轻描淡写的叙述,可以从中寻找些许印迹。有记载、有故事;有伤悲、有欢乐;有礼仪、有童趣。贯穿于衣食住行中的趣事闲闻,各行各业中的仁义礼智信,胡同人家的喜怒哀乐忧,像一个个回放镜头,恰如其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参加《老北京那些事儿》的创作纯属偶然。好友牟宇飞先生引荐,见到邓向东先生。第一感觉:虽然重残躯体,丝毫削弱不了他的创作欲望。邓向东写博客:追求完美;定创意:策划严谨。我很快地浏览了他的博文,感觉到“新浪网”《老北京那些事儿》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建议:要扩充文章容量并增加情感细节;增加京味儿画面提高可视性;增加诗文创作起到前后呼应,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关注。出奇的一拍即合。我的挚友钢笔画家王永潮先生欣然接受了我的邀请,也愿意同我为“诗文画”《老北京那些事儿》增砖添瓦。于是,“北京爷们儿文学创作组”三人团队,在2008年底悄然成立。崭新的页面,原创的老北京画面率先抓住读者眼球。诗文不拘泥于咬文嚼字,精练地烘托出情感与场景。文字是核心主题,丝毫不马虎凑合。写的过程就是启用细化沉淀于历史深处的事实,忠实于老胡同间曾经盛行的五行八作,用感情针线连织,用真实脉络链接。
《老北京那些事儿》:把我们拽到已经逝去或即将逝去的街头巷尾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用妙趣横生的京韵京味语言,讲述老北京独具特色的趣事闲闻、风土民情。从诗、文、画三个视角,复原老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美诗、美图、美文,耐读、耐品、耐看,带你品味老北京岁月痕迹和历史烙印的心灵、视觉盛宴。
无
学了导游,需要了解北京的历史太多太多。
买了很多书,一本一本看吧。
插画生动形象,充满了北京味,回忆颇多
北京人都应该的那些事儿
一起买了几本写老北京的书,还是这本看着最舒坦,语言地道就不说了,光是那些插画就觉得值了。。
好些书看着是工具,这书看着是感情。。
看完这本书后更加喜欢北京了
在北京图书大厦无意间看到的,后来就念念不忘了。还没看多少,不过觉得是很好的人文书籍。
老北京看后感觉很好。继续多出这方面的书,这里是北京7出了没有,我在等待
京味十足
非常值得买的书,1、2我都买了,因为是作者亲历,所以写的特别有感觉,手绘的配图也很有意思,值得留在家中的书房里。
看着挺有意思 很喜欢 不错的一本书
写了很多小时候见到与做过的事情,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很难体会那种乐趣了
京城里的故事~
老北京话写就的书 读着就觉得心里敞亮痛快!
书皮有一点灰尘,送快递的叔叔是个好人,感谢!!好书!!
地道京味儿
非常喜欢的书,感悟很深!
之前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所以这本里的内容其实有些已经看过了,但总体来说这还是相当不错的一本关于老北京的书,而且书里的插画也很有感觉
还没仔细看 但是纸质不错 颜色很好 还有插画
1.2都买了。。。不错。。有用
送货真快下订单十八个小时就到了,包装挺好的比其他的都便宜,满意,支持一下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九几年在北京度过的那些夏天,日子平实但充满了对未来各种各样的幻想。早晨的豆浆油条,中午的知了叫,和傍晚的微风中一只山楂冰棍带来的快乐,伴随着我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面游荡。对周遭熟悉额一切感觉到无聊,不停歇的期待着改变和陌生的地方。可是现在,却觉得那些熟悉的人事物,才是心中最柔软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