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坡

子金山 子金山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9-01出版)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子金山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9-01出版)  

作者:

子金山  

页数:

347  

Tag标签:

无  

前言

写苏东坡可不是什么好活路,原因明摆着:一、这位大宋苏学士人气高得令人咋舌,自宋以来,包括宋朝当代,为东坡作传追记的名家多多,想在苏东坡身上扯出点另类的新话题几乎没有可能!就说近代,就有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那儿摆着,书中对东坡先生已经做了近乎全面的定论,其后扯苏东坡的各位大家名师基本上就是在捡林大师碗里的剩饭再细嚼若干遍而已,虽然有些香味,但终究淡了许多。现在子金山就是再加些作料烹炒一番,估计也不易打发难调的众人口味。

内容概要

  原因出自内心:子金山的童年是伴随着东坡先生的大作度过的。曾经多少次因为背诵苏子美词嘴头磕绊而遭家父训斥,有时甚至是几个耳光;又有多少次因为故意顺口带出几句东坡的名句而引得小伙伴们啧啧连声,尤其是女娃们的羡慕目光,实在令人至今难忘;年龄稍长之后,又是一本《苏东坡诗词选集》将我的无数个无聊的夜晚变成滋味无限;窘困的时刻想起了苏子落难的日子而心情坦然,翘尾巴的一瞬间是东坡大作使我羞愧脸红!  苏东坡曾令我激动,苏东坡曾让我向往,苏东坡曾使我从心灰中解脱,苏东坡曾诱导我走向文学的快乐旅途。  没有为苏东坡另外作传的妄念,只不过是想让他鲜活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一回,苏东坡不需要子金山为其树碑立传,那座闪光的丰碑其实已经在人们心中竖起了近千年!  中国正史中的人物,许多经后人编纂过的名人档案,读之味同嚼蜡,自《史记》之后难得一见趣史美文,有时竟是些野史笔记读着尚觉过瘾,只可惜猜测臆断居多,有关东坡先生的更是如此。  所幸东坡生前勤快,留下了数千篇诗词文章,中国自古有文如其入之说,我们不妨从东坡诗文中寻找他鲜活的身影,大概这个苏东坡更接近真实,更为妙趣横生。  其实不管是谁炒苏东坡的话题,都离不开东坡的那些千古绝唱、旷世文章,那是东坡先生留给地球人的共同遗产,已经使我们无数人受益终生,肯定还必将惠及我们的后代。

作者简介

子金山,一个热爱写作的江湖散人,对中国历史和古典诗词曲赋情有独钟;写史撰文颇有造诣,填词作赋也有斩获。混迹于网络江湖,煮酒论剑。常发惊人之语,令人耳目一新。又因擅长对联被网友热捧为“天涯对王”。自侃史以来,备受热捧,“粉丝”队伍呈几何递增,新浪因其博客文章的精辟透彻和疯狂点击量,将其列入新浪文化名人榜。

书籍目录

自序一 先从苏老泉说起二 出生时,山上植物一夜枯死三 常出惊人之语,书法犹如天授四 年轻时情事方面绯闻不少五 儿子上考场,老子也没闲着六 敢在试卷上开玩笑,只有苏轼七 来去悲喜两重天八 “一榜觅来苏门两宰相”九 你来“三白饭”,我往“三毛饭”十 吃皇粮不忘寄情山水十一 与龙王辩理,这活路东坡最爱干十二 与神仙打嘴官司,心诚也不灵十三 东坡偏是个服软不服硬的主十四 不提拔心仪之人皇帝就不舒服十五 变法失败原因其实很复杂十六 王安石大概只相信自己十七 妻子的堂妹成了妻子十八 皇帝屁股坐到王安石那边十九 皇帝欣赏“万言书”也没用二十 在学问上,东坡不给宰相留面子二十一 携伎旅游是东坡的业余爱好二十二 宋朝时高僧和名妓地位不相上下二十三 为妓女即兴提笔是经常的事二十四 许多和尚成了东坡的至交二十五 做通判的东坡,还没接触过宋词?二十六 经常与歌伎在一起,妻子看得开二十七 直接搬到西湖边上办公二十八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二十九 王安石罢相出京,天就开始下雨了三十 变法越来越像一场闹剧三十一 密州穷庙里不会有富方丈三十二 郁郁酒香,隐隐仙气三十三 朝中政敌没忘记东坡三十四 抗洪救灾最需要万众一心三十五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三十六 苏门四学士,爱跟老师调侃三十七 并非善类的伟人沈括三十八 才气大得连皇帝都佩服三十九 烧掉大部分通信和手稿四十 天子的心思谁也不明白四十一 生死关头照样呼呼大睡四十二 皇帝确想放东坡一马四十三 王安石的胸怀气度四十四 钱、权两损,活得照常潇洒四十五 进得三宝殿,却非烧香入四十六 最思念的堤亲人,最需要的是朋友四十七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四十八 东坡是城东的一块荒地四十九 季常之痛与河东狮吼五十 喜欢佛经前的那分恬静五十一 斗智,和尚总是胜利者五十二 无中生有苏小妹五十三 一对传说中的挚友冤家五十四 东坡的道号叫“铁冠道人”五十五 前赤壁赋五十六 后赤壁赋五十七 赤壁怀古五十八 情绪波动在所难免五十九 “三蕉叶”能盛多少酒六十 东坡菜:鱼系列六十一 “巡警”汉子也有点鉴赏能力六十二 东坡与朝廷谁也没忘记谁六十三 有多少营伎喜欢苏东坡六十四 偶然眼病导致调离黄州六十五 和尚旅游团引起极大轰动六十六 十个月的儿子夭折了六十七 让清高的王安石佩服可不容易六十八 东坡听劝退隐常州六十九 是去是留,要看皇帝一念之间七十 厌官时飞来一顶乌纱帽七十一 升官之路中的“东坡速度”七十二 命运永远都在变化着七十三 蜀党、洛党、朔党七十四 高太后将弹劾奏章束之高阁七十五 危机关头,弟弟找到辩护理由七十六 目标明确的绝地反击七十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七十八 碧水、绿地、民生一七十九 三潭印月与苏堤春晓八十 铁笔竟然留住一个进士八十一 蜀党与朔党战成和局八十二 没有诗意的颍州大雪八十三 正途办不成的事“后门”能走得通八十四 立法执法与偷税漏税八十五 此时如日中天八十六 左右命运的两个女人都去世了八十七 小皇帝决心玩出个大名堂八十八 一朝天子一朝臣八十九 旧相识龙王借给他一船风九十 东坡到处有西湖九十一 巫山神女——美妾王朝云九十二 美少妇与花甲诗人的悲剧九十三 新居“白鹤居”九十四 为报先生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九十五 不可救药的快乐诗人九十六 东西都发霉,人岂能例外九十七 以阳光为食,再不知饥饿滋味九十八 世事一场大梦,入生几度新凉九十九 太后都是苏门福星一○○ 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附 长眠不知身后事后记 从此惭愧不写苏

章节摘录

一 先从苏老泉说起国人向来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之宏论,不乏有人以苏氏父子做为此论的依据,但实际上,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典故形容苏东坡与其老爸苏洵更为确切。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是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清代人张鹏翮所题,上下联简洁概括了老苏家所创造的宋代文坛一门辉煌!上联所述的一门父子即苏家的老爸苏洵、儿子苏轼、苏辙,意思是说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指韩、柳、欧、苏四家,四家文章领袖天下,苏门又占其一!至于文冠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直到明代的朱右弄了个《八先生文集》,老先生才算排上了座次。后来的唐顺之也搞了个《文编》,也只选用这唐宋八人的文章。一个叫茅坤的古文家整理后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从此成为定论,没人再能挤进去。了不得!唐宋两代排出散文名家八人,老苏家竟然囊括三席,估计除了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大概能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附带说明:另外五位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但此联上联的内容却是在胡侃:要说给宋代的词人排座次,大概排上三百名也未必轮到苏家的老词客苏洵,从史载到传说都没见这老头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名词。当然,也可能是撰联人因老苏传下了不少散文、政论精品,也算作了词客。就算如此,撰联人还是有点偏心眼,那苏洵虽留下了不少能上眼的散论,但真正能称冠古今的却只有一篇骂架绝唱:《辨奸论》!此文几乎把老头骂人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文风犀利,精彩绝伦,之所以能以骂而功标青史,却是因被骂的人非同小可:一代文豪、政治大家、后来的当朝宰相王安石是也!至于老苏与当朝重臣王安石有何过节,后文自然会另篇详述,眼下先给大伙尽量简单的介绍这“三词客”居首的苏洵,此老的确给中国文坛的辉煌立下了盖世功勋!先说名气,民国之前中国私塾、官学、教科书的入门之文便是《三字经》,而这苏洵就是被选入中国数朝小学教材的人物,《三字经》中这样介绍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就像苏轼的别号苏东坡一样,苏洵字明允,这苏老泉就是苏洵晚年的别号。后人把苏洵称为大器晚成的样板,列入了教科书来告诫后代,这充分证明了苏东坡的老爸苏洵苏老泉少年时代绝对是个问题儿童,并且可以肯定,从少年到青年的黄金岁月,大都是在与街头的混混厮打中成长起来的,那绝世骂功看来就是在该时期打下的扎实的童子功。有句真言是这样说的: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以此推论:只有问题家长,绝无问题子女。问题少年的制造者其实都是他们的爸妈或者更上一辈的施宠者,别看所有的少年法庭都是由成年人审判少年犯罪嫌疑人,实际上受审的更应该是成年人!苏洵这从少年到大龄青年的不争气,责任在谁?莫非苏洵的老爸——也就是苏轼、苏辙的爷爷常年外出打工,以至于孩子沦落为“留守子女”无人管教?实际情况正相反,苏东坡的爷爷苏序,字仲先,粗通文墨,性情豪爽,家境小康,轻财好施,且老实本分,从未有过在国家公务员铁饭碗里捞饭吃的妄想。据史载,苏序“晚好为诗,能自道,敏捷立成,不求甚工,有所欲言,一发于言,比没,得数千首”。从至今没发现苏序老先生的一首大作来看,这老先生玩弄诗词最多算是个“票友”,数千首诗竞无一首传世。从苏序老先生吟诗“敏捷立成”来看,其人聪明是无疑的,而且极明事理,应该精通儿童教育的真谛!这是怎么训导的子女?这就是苏序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了,苏序实行的是自然成长理论,强拔高的小苗难说将来成材,树大自然直;望子成龙的父母大多得到的是虫样儿女,让生活自身来教育少不更事的儿子兴许更见成效。苏序老先生太过理想主义了,儿子在花季之前究竟还是没能明白老爸的苦心,在等待苏洵浪子回头无望之后,苏序采取了一个紧急措施:请个绝对会负责任的人来管教这顽劣的儿子。措施奇绝:给苏洵找个媳妇!一则这小子成家后必然会专心立业,二则让儿子又多了位管教:给苏洵找个严厉的老丈人。婚事很快张罗成了,苏洵的新婚妻子出身官宦之家,娘家姓程,程氏的父亲程文应赠大理寺丞,对管教不良之徒绝对是业务精通。果不其然,苏洵的岳父程文对女婿的教导可谓苦口婆心,但是没有用,逆反心理极重的苏洵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玩乐不思娇妻。程文无奈,只好认定自己瞎了眼,误了女儿的终生!但木已成舟,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也就干脆来个破罐子破摔,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随他怎么去吧!从此,冷眼向洋看世界,一脸寒霜对女婿。谁知苏洵竟没有辜负老爸的苦心,在苏轼、苏辙两个儿子出生以后,苏洵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爸爸了,可以不理睬包括自己老爸在内的他人,但总得给自己的儿子们立个学习的好榜样吧?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支配了行动,竟然自觉收起玩心,开始发愤读书,决心在科举之路上奋力拼搏一番,混个一官半职,不说光宗耀祖,也要惠及儿孙。后来苏洵学业大成,虽然笔下生花没能比得上两个儿子出彩,但能混到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一席之位,也算千古留了英名!只可惜苏洵实在官运不佳,从十九岁开始连考了近二十年,也没中进士,一生也没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最后只能无奈地自嘲:“考进士对我来说如攀蜀道,难于上青天!但我儿子们偏能如履平地!”——当然,这话是说在两个儿子同榜登科之后。世界级的文学大腕中,父子都能挂名其中的唯有小仲马与其老爸大仲马,大仲马以一部《基督山恩仇记》名扬全球文坛,而儿子小仲马则是以一部《茶花女》一举成名。据说儿子小仲马在初次感觉到自己的明星身份时有些忘形,骄傲的对老爸大仲马显摆: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本篇不是诗词鉴赏,就不详细解读了,但东坡少年时常因完不成家庭作业而被严训是肯定的,到老年回想起来仍有被挂在鱼钩上的感觉!这也实在太恐怖了!没办法,这是当个中国优秀少年儿童的宿命,看来还应该再流传一句:做儿童难,做个神童更难,做个中国的神童难上加难!不过子金山是在无谓的替古人担忧,东坡小朋友少年时的书包也兴许不是如想象般那么重,不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地下令减负,而且苏洵这“父师”也不是光是动用大棒政策,而是经常以身作则,给儿子们当伴读。儿子们日后的成功与老泉的身教胜于言教是分不开的,这点从东坡成名后诗文中多次被追忆。先说明一下:苏东坡这个字号是后来苏轼被贬黄州时自取的,少年时的苏轼别字“和仲”,弟弟苏辙别字“同叔”,古人以伯、仲、叔、季为序来表示兄弟排行,“仲”就表示是老二,苏轼这实际的老大被安排为名誉上的老二,是因为他有个夭折的大哥景先,所以连同弟弟苏辙一块被往下赶了一个排行。古代中国文人的“号”是随便自起的,就如同今人的笔名、网名,只要你喜欢,尽管自称就是了,多起几个也不妨。大多古时文人都有诸多个“号”,这玩意儿不像如今的车牌号码般需要花钱竞买,是不收费的,肯定也不需要到户口原籍派出所备案。例如南唐后主李煜给自己起的字号就多得让人眼晕,清代大画家石涛曾号:清湘道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瞎尊者等等,字号多得就连郑板桥都看不下去了,曾专文指责。不过古人字号多也难比今人,据我所知,现在的网友们给自己起的字号或“马甲”早就能令古人们瞠目结舌了,好像在“天涯”网站就有个哥们儿给自己注册了两万四千多个“马甲”,估计能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后记

终于收笔了,长出了一口气!却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相反,一种另类的沉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其实,这种沉重从动笔不久便泛起心头,此后越来越挥之不去,越来越沉重,险些使子金山中途辍笔。数月来几乎一直生活在北宋后期那个独特甚至似乎荒唐的年代,这样说还是不大全面,应该是生活在北宋之后的明清各代更准确些。这当然是由于写上面这些文字的原因,说句实话.本书是部差点没能完成的文章:写作的后期差点想放弃。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苏轼,其实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承担苦难最多的人,一天到晚颠沛流离,他却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文人我不说是偶像,他们是我千古心有戚戚焉的朋友。  ——北师大教授、《心得》作者 于丹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著名散文作家 余秋雨苏轼是文学家,也是政治家,他把他的文学,他的政治,和这个国家,这块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黎民百姓,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中国自有文学以来,自有诗人作家以来,从跳汩罗江的屈原开始,就在血管里流动着这种忧国忧民的基因。  ——著名作家 李国文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国学大师 钱穆苏轼的意义和价值,似不宜仅限于文学领域。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表达了他深邃精微的人生思考。他的人生思想成为后世中国文人竞相仿效的一种典型。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苏轼传》作者 王水照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主力作者酿出的一坛苏东坡好酒。《东坡》是奇人子金山最得意的写史力作。幽默:轻松文笔细品千古奇和苏东坡的风流故事;翔实:真实详尽再现旷世诗人不可救药的快乐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东坡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