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成语故事

郭漫 航空工业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航空工业  

作者:

郭漫  

页数:

231  

内容概要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数千年来,它作为中华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世界上使用、传播最广的语言文字之一。 而成语,它主要是来源于古代的典籍以及民间的口语,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经过长期锤炼而形成的精练、形象而又富于表现力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中华五千年文明光辉灿烂,汉语三千年历史博大精深,中华成语璀璨夺目,蔚为壮观。 中华成语数量巨大,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并不为过。它随着汉语语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亦随着汉语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创新,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大多数成语不但华美简洁,出处更是凿凿有据。它能以寥寥数语来说明一个事理,具有说理深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特点。 正确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但如果运用不当,会贻笑大方。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学习成语,充分了解中华成语的原意、引申成语记录的历代王朝兴替、自古英雄成败以及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的历史事件,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仍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合理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形象生动,迅速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充实、增长历史知识,也不失为秉承中华智慧的一种巧妙而简捷的方式。 希望本书能成为广大青少年理想的语言工具书,并能成为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良师益友。为促进汉语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书籍目录

爱屋及乌安步当车安如泰山暗度陈仓百步穿杨百闻不如一见班门弄斧半途而废抱薪救火杯弓蛇影背水一战毕恭毕敬伯乐相马博闻强识不得要领不寒而栗不?时宜不堪回首不可同日而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草船借箭草菅人命草木皆兵车水马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重蹈覆辙踌躇满志出人头地唇亡齿寒大材小用大公无私大义灭亲东山再起对症下药反唇相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分道扬镳奉公守法负荆请罪覆水难收肝脑涂地刚愎自用高山流水高枕无忧各得其所狗尾续貂孤注一掷刮日相待瓜田李下过河拆桥过门不入汗流浃背鸿鹄之志后来居上胡服骑射狐假?威画饼充饥黄袍加身鸡鸣狗盗家徒四壁狡兔三窟精卫填海酒池肉林开卷有益刻舟求剑口蜜腹剑老骥伏枥老生常谈乐不思蜀乐此不疲力透纸背两袖清风令人发指洛阳纸贵毛遂自荐门庭若市南柯一梦弄巧成拙破釜沉舟破镜重圆奇货可居起死回生气壮山河倾城倾国请君入瓮罄竹难书人死留名人杰地灵忍辱负重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伤风败俗司马昭之心四面楚歌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桃李满天下铁?磨成针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完璧归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死不辞亡羊补牢闻鸡起舞望尘莫及危如累卵韦编三绝卧薪尝胆下笔成章先发制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小时了了笑容可掬扬扬得意一挥而就一见钟情一箭双雕一鸣惊人—诺千金一丝不苟一问三不知一叶障日一意孤行一字千金以卵击石因势利导有志者事竟成约法三章月下老人运筹帷幄朝不保夕纸上谈兵指鹿为马中流击楫重于泰山逐客令?惭形秽左右开弓

章节摘录

  安如泰山  汉景帝时,诸侯的权力很大,占有土地又多,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自立行事。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更是骄横,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恨,暗中图谋叛乱。  御史大夫晁错见到这种情况,知道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  晁错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定他的罪。他越来越狂妄自大,还私自开凿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听后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如果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起来造反,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听了晁错的话,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  没过多久,有的诸侯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诸侯被削掉几个县。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就笼络了同样反对削减封地的楚王、赵王等6位诸侯,准备联合起来发动叛乱。  当时吴王刘濞府中有一个郎中,叫枚乘,是汉代著名的辞赋家。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  在谏书中,他说:“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大意是: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垒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难;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自己的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仍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不久,吴王刘濞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7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看到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害怕了。此时,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侯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紧接着,又有一批大臣上奏章弹劾晁错,说他大逆不道,应该腰斩示众。汉景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批准了这个奏章。就这样,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落得被腰斩的下场。  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听劝谏。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5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的下场。这场叛乱只用了3个月就被彻底平定了。  七王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为《上书谏吴王》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而名声大震。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就死于—徐中。暗度陈仓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九月,刘邦在沛县主吏萧何和狱掾曹参等人的拥戴下聚众响应起义,称沛公。不久,刘邦投奔项梁。当项羽率领起义军和秦军的主力在巨鹿决战时,刘邦却受楚怀王的派遣,带领起义队伍向关中挺进。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的军队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后来,项羽也攻进了咸阳城,他凭借自己的强大势力,自称为西楚霸王,而封刘邦为汉中王。但项羽担心一旦刘邦到了汉中,会暗中积蓄实力,跟自己作对,所以就把他软禁在咸阳城。不过,项羽却中了刘邦的谋士所设下的圈套,答应让刘邦离开咸阳城。  张良送刘邦来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对刘邦说:“大王,你何不将这条栈道烧毁?”刘邦不解其意。  张良说:“若不烧掉这条道路,它的北口正对着雍王章邯的大门上!你还没有打出去,他就打进来了。再说,项羽不是怀疑你会再进攻他吗?烧掉了这条栈道,就等于向项羽表明你无能力抵抗他的进攻,也不准备再打回关中和他争夺天下。这样就可以麻痹项羽,使他解除戒备。然后大王以汉中为基地,屯兵养马,广积粮草,养精蓄锐,再图来日。”  刘邦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称赞张良远见卓识。他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  项羽、章邯知道刘邦烧掉栈道后,心中大喜。他们料想刘邦不会东山再起,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就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刘邦不甘心胜利的果实被项羽独占,到达汉中后,他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在几位大臣的辅佐下,力量逐渐强大。于是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采取大将韩信的妙计,在出兵前派樊哙、周勃率领老弱病残1万余人去修复栈道。项羽的密探发现了这一情况,急忙向项羽汇报。  项羽听后哈哈大笑,说:“刘邦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等他修好栈道,我早已统一天下了。”说罢,哈哈大笑,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项羽哪里知道,当樊哙率领修复栈道的队伍进入褒谷不久,韩信却统帅10万大军,悄悄来到陈仓(今陕西宝鸡东)。  当韩信的精锐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陈仓,进入关中平原的时候,项羽才恍然大晤,原来韩信是在声东击西。  这时刘邦的军队也已赶到,多路进攻,夺得了雍地。章邯节节败退。这时樊哙也率军进攻甘肃一带至西县(天水境内),一举平定了雍、塞、翟三秦之地,为以后刘邦打败项羽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刘邦乘胜追击,一步步占据项羽的领地。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的大军把项羽军队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边。  4年的楚汉战争结束,从此刘邦取得天下,建立汉朝。


编辑推荐

  《中华成语故事》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还能丰富、充实、增长历史知识,不失为秉承中华智慧的一种巧妙而简捷的方式。正是由于成语的巨大魅力和极高的实用价值,我们极力创新,精心打造了此书以飨读者。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成语故事 PDF格式下载



很详细,追根溯源


还行,挺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