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发凡
2005-6
第1版 (2005年6月1日)
朱坚强
723
551000
教育经济学以独特的视野探索教育事业中的经济规律,在科技兴国的今天,对它的研究的重要性日见突出。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我国的教育经济学研究显得比较薄弱。该书基于振兴教育、强国富民的视角转换,系统阐释教育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和研究对象,不仅揭示了“教育与经济的相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抉择”的主题,而且归纳出“创新教育才能体现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的结论,内容涉及教育战略、教育资源、教育信息、教育决策、教育立法、教育结构及其布局、教育环境及其条件等多个层面。尤其是介绍教育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的运用,引出教育供求规律、教育产业体制、教育成本投资、教育产出评价等话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思考,符合教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朱坚强,男,江苏人,1952年生,江苏省委党校刊部主任,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唯实》杂志总编。专著有《比较·借鉴·改革》等,另撰论文近百篇。
自序 导论 教育与经济的相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抉择 第一节 教育经济学的重要地位 一 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 二 魅力无穷的公认学科 三 前景看好的基础学科 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 教育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三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第三节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一 教育经济学的题旨线索 二 教育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三 教育经济学的独特视野 第四节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般原则 二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上篇 教育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战略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 一 优先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 优先发展教育的整体思路 三 优先发展教育的社会联系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振兴经济的战略纲领 一 教育先行具有发展经济的使命 二 教育先行具有发展经济的需要 三 教育先行具有发展经济的功能 第三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跻身强国的战略决策 一 教育落后的被动 二 教育强弱的划分 三 教育进取的态势 第四节 优先发展教育是提高素质的战略任务 一 提高国民素质与教育目标相吻合 二 提高国民素质与教育内容相融会 三 提高国民素质与教育改革相联系 第二章 教育资源 第一节 教育资源的界定 一 教育资源的本质 二 教育资源的概念 三 教育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资源的配置 一 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二 教育资源配置的难点 三 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路 第三节 教育资源的利用 一 教育资源的利用特征 二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 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 第三章 教育体制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 一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 二 教育管理体制的学校系统 三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向 第二节 教育组织功能 一 教育组织功能的调整 二 教育组织功能的分解 三 教育组织功能的发挥 第三节 教育职权划分 一 构建权责结合体制 二 构建共同办学体制 三 构建自我约束体制 第四节 教育机构设置 一 锁定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 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 三 确定教育经费管理的模式 第四章 教育产业 第一节 教育产业思维 一 教育本质研究的深化 二 思维方式发生的变革 三 教育实力比照的标志 第二节 教育产业概念 一 教育是知识性产业 二 教育是高科技产业 三 教育是优资本产业 第三节 教育产业布局 一 教育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 二 教育产业布局的研究内容 三 教育产业布局的调整重点 第四节 教育产业竞争 一 教育产业竞争的内容 二 教育产业竞争的观念 三 教育产业竞争的举措 第五章 教育环境 第一节 重教的社会风尚 一 重视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 重视教育的学校环境 三 重视教育的尊师环境 第二节 配套的教学设施 一 教室场地管理 二 教学技术基础 三 教育图书资料 第三节 科学的职位评定 一 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制度 二 教师资格制度 三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第四节 优厚的工资待遇 一 教师工资待遇的依据 二 教师工资待遇的确定 三 教师工资待遇的执行 中篇 教育经济学策略 第六章 教育信息 第七章 教育决策 第八章 教育模式 第九章 教育统计 第十章 教育立法 下篇 教育经济学运用 第十一章 教育供求 第十二章 教育成本l 第十三章 教育投入 第十四章 教育产出 第十五章 教育评价 结论 创新教育才能体现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