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与处方
2006-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顾昕高梦滔姚洋
无
医疗体制改革牵扯着千家万户的神经。本书论据充实,观点独树一帜。 研究视野不仅涉及中国北京、云南等地的城市和乡村,更有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趋势的背景介绍。值得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关注。
顾昕: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后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从事科学社会学与科技政策研究。自1997年在荷兰莱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校区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且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和澳洲国立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第Ⅰ部分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第1章 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I):诊断与处方 1 导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到了十字路口 2 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制度缺失和制度错位 2.1 医疗保障的低覆盖率 2.2 医疗服务:私人物品与社会公益 2.3 医疗保障体系的三种功能 2.4 城市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缺陷 2.5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缺陷 3 医疗服务递送体系的组织形式 3.1 中国的医疗服务是不是高度市场化 3.2 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在发达国家是不是占主导地位 3.3 公立医院在中国已经居主宰地位 3.4 中国医疗服务递送体系缺少守门人 3.5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第三方购买者 4 结论: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 第2章 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Ⅱ):政府的职责 1 政府职责之一:充当保险者,建立普遍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 1.1 公费医疗体制不可行 1.2 城市全民医保的可行性 1.3 农村全民医保的可行性 2 政府职责之二:充当购买者,约束医疗服务的费用上涨 3 政府职责之三:充当规划者或资源配置者,建立健全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 政府职责之四:充当监管者,抑制医疗服务中的市场失灵第Ⅱ部分 中国城乡医疗体制的转型 第3章 城市医疗体制中国家与市场关系的转型 1 中国城市医疗筹资体制的改变’ 2 医疗机构的组织变迁:没有民营化的商业化 3 结语: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第4章 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以北京市为案例 1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管理与覆盖情况 1.1 北京市现行的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情况概述 1.2 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结构 1.3 来自需求方的信息——保险、就诊行为和医疗费用的分担 2 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医疗保险覆盖的遗漏人群与多种保险制度并行 2.2 社会保障制度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3 可操控的政策变量及其效果 2.4 卫生总费用的上涨趋势 2.5 北京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和疾病谱的变化 2.6 经济发展以及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2.7 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2.8 医疗保险基金预警机制缺位 3 相关政策建议 3.1 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整合现行医疗保险制度 3.2 改善现有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 3.3 研究、探索新型付费模式,控制医疗服务费用的快速增长第5章 传统合作医疗的不可持续性:制度嵌入性分析第6章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起步:云南省玉龙县的案例研究第7章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可持续性发展的初步评估-第Ⅲ部分 中国农村家庭的健康风险第Ⅳ部分 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
无
书内容充实,对现有政策分析到位,受益匪浅。
北大的这部经济学研究丛书分析的全面深入,对于一个研究医改问题的人来说帮助很大,书的质量也不错
很不错的书,在专业领域分析的很到位,也很公正,很有国际视野。但是,如果指望依据本书来推测医改的方向,本人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本文作者有着明显的自由经济倾向,所以,虽然论点鲜明论据充分,但是被真正的政策制定者采纳的可能基本为0.唉,哀哉。
顾昕是中国医疗领域研究的专家,书写的不错,观点鲜明,逻辑自洽,特别是前面几章。后面几章是调研报告,有的写的好,有的写的很一般。书是2006年出的,有点旧了。作为了解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