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第三野战军十虎将

崔立学,王一楠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6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作者:

崔立学,王一楠著  

页数:

338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时期和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上存在过一支威震四海、名冠九洲的主力部队——第三野战军。这支野战军由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成,拥有数个兵团。解放战争时期,她在华东、中原、华北等地区,胜利地完成了保卫老解放区、创建新解放区、解放华东大陆和部分沿海岛屿的任务,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这支英雄的部队里,涌现了成千上万个智勇双全、能征善战的虎将,他们或从南昌、井冈山历经千难万险拼杀而来,他们或从抗日峰火中百炼成钢。他们是千百万战士的代表,他们是时代的骄子、人民的英雄。 这些知名的骁将,在解放军将领传、人物传记、史料中曾有过记载,也曾从不同的侧面作过宣传。本书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80周年,我们仅从这些骁将中选择10位进行记叙。这10位不是一野中官职最大、军衔最高的,也不全是一野中军功最显赫的,但他们都无一例外的具有睿智、英勇、坚毅、果敢的品格和气质,他们都对党忠心耿耿,为人民舍生忘死,他们都曾指挥过千军万马、所向无敌,极富传奇色彩。他们成长的故事、战斗的历程无不动人心魄、感人之深。因此,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性光辉,至今依然闪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划时代精神,今天依然需要发扬光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与此是由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参谋长》等书为同一系刊,内容上互为补充弄尽量减少重复。   本书的编写力求客观、准确;既突出最精彩、最具传奇的人生片断,又注意反映一生的经历;既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又有科学严谨性。

书籍目录

传奇骁将:许世友 15岁少林小子连伤数人命 怕死不来找共产党 “炮队”耍大刀 他走到哪,大刀就带到哪里 “只要我许世友活着,敌人就休想爬上大面山” “我看这个炮就叫牙山炮吧!” 提出“稳手稳扎”作战方针,取得潍县解放 毛泽东临阵点将许世友任攻城总指挥 “我要打掉官架子,你不能培养我的官架子!” 用“水雷弹”招待反动派 “不要怕,我这里是红色保险箱!” 喝茅台选副将 指挥最后一战 将军临终也壮烈 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的特殊葬礼文武兼备:宋时轮 钻进老虎洞与虎共眠 投身革命考入黄埔 寻找党组织 在红大讲课 ……屡建战功:王建安立殊勋建伟业:陈士榘文心剑胆:张爱萍智勇双全:聂凤智必胜将军:王必成敢打必胜:周志坚拼命三郎:陶勇始终战斗在最前线:谢振华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三道防线设在两城城垣,城墙又高又厚,西城城墙外侧全部由青石砌成,东城城墙则是用三合土砸成,坚固异常,上面布有电网以及各种火力点。整个工事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以点制面,各点既可独立坚守,又可互相策应。 潍县城及其外围据点的守敌为国民党整编第96军,加上两个保安旅及其他土顽共4.7万余人。装备比较精良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与政治上极为反动的保安团、土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容低估的抵抗力量。96军军长陈金城猖狂叫嚣潍县城“固若金汤”。就连国民党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也认为潍县“可保无虞”。 敌人的吹嘘和自恃,自然不足为虑,但潍县设防非常坚固,许世友胆大心细,在战役发起前,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作出了稳妥而大胆的部署。 许世友认为,潍县守敌在城外设置了大纵深的多重防御体系,防御工事延伸到5公里之外,其目的就是妄图消耗我军主力于外围,如果不从潍县的特定情况出发,仍然一味强调猛打猛突,正好中了敌人的诡计。 许世友提出一个新的战役指导方针:“稳打稳扎”。 9纵司令员聂凤智是许世友的老部下,敢于在许世友面前直言。他有些疑惑,当面问许世友:“过去的军语是稳扎稳打,不是稳打稳扎”。 许世友瞪了聂凤智好一会儿,甩下硬邦邦的一句话:“你不打,怎么扎?” 10日,攻城战斗打响,国民党正规军及那些保安团土顽等亡命之徒,凭借坚固的工事和各种障碍物,在飞机的支援下拼命顽抗。我军稳打稳扎,步步逼近。经过反复争夺,先后攻占敌外围据点50余处。14日夜,9纵26师占领北关。18日,渤海、鲁中部队占领南关。 然而,西关还没有拿下。


编辑推荐

《第3野战军10虎将(修订珍藏版)》的编写力求客观、准确;既突出最精彩、最具传奇的人生片断,又注意反映一生的经历;既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又有科学严谨性。《第3野战军10虎将(修订珍藏版)》在字里行间寻找英雄们走过的足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第三野战军十虎将 PDF格式下载



包装很好,没用破损,谢谢!


okkkkkkkkkkkk


很多人都希望上战场,但只有从战场中生存下来的人才真正体会和平的可贵.现在的生活,的确是先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就算对现状有再多的不满,也要珍惜这来之不不易的稳定.有国才有家,向先烈们致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