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诸子十六讲

陈柱 等著 长征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作者:

陈柱 等著  

页数:

276  

内容概要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代经典作品中蕴藏着富民强国的丰富智慧、众多值得汲取和反思的经验教训。民为贵、君为轻的治国理念和民本思想,清正廉洁、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允公允能、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如临如履、朽索驭马的防腐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民族大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操守,自强不息、精进向上的积极人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求是精神,温良恭俭、己欲达而达人的人间关爱,厚德载物、不涓细流的博大胸襟等等,对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领导干部读经典》第一辑辑选民国人文精粹,囊括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郑振铎、吕思勉等大师的作品,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理政参考和修养镜鉴,是一套值得温故知新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陈柱(1890-1944),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人。著名史学家,国学家,师从唐文治。曾任教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分部。陈柱勤于国学,博闻强记,根基厚实,精于子学,一生著作等身,五十余年著述九十余种,议论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实不多见。著述中以《守玄阁文字学》《小学考据》《公羊家哲学》《墨子间诂补正》《三书堂丛书》《文心雕龙校注》《墨子十论》《诸子概论》《中国散文史》等最为精辟。深受学界前辈和师友的推崇赞赏。国学大师唐文治评价他说:“横空而来,足使千古学人才人一起俯首。”萧公权,中国现代政治学家。字恭甫,号迹园,笔名巴人、石沤、君衡。江西省泰和人,幼年就读于私塾。1915年入上海中国基督教青年会中学学习。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五四运动中曾参与创办《民钟日报》。1920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康奈尔大学,主修政治哲学,1926年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至1948年,历任或兼任南方、国民、南开、东北、燕京、清华、北京、四川、光华、华西、政治等大学教授,讲授中外政治思想史等课程。他是“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1948年秋赴台,任台湾大学教授。1949年 9月离台赴美,任华盛顿大学远东和苏联研究所客座教授,直至1968年退休。其主要著作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康有为研究》等。其中《中国政治思想史》运用政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叙述和分析数千年来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在学术界影响较大。萧公权毕生从事政治学研究,尤其是政治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为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第一讲 儒家总论 第一节 本原 第二节 命名 第三节 流派 第四节 评议 第五节 家数第二讲 孔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学说第三讲孟子 第一节传略 第二节 书本 第三节 学说第四讲 苟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书本 第三节 学说第五讲 道家总论 第一节 本原 第二节 命名 第三节 流派 第四节 评议 第五节 家数第六讲 老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书本 第三节 学说第七讲 庄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书本 第三节 学说第八讲 阴阳家总论 第一节 原流 第二节 命名 第三节 流派 第四节 评议 第五节 家数第九讲 法家总论 第一节 本原 第二节 命名 第三节 流派 第四节 评议 第五节 家数第十讲 韩非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书本 第三节 学说第十一讲 管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学说第十二讲 名家总论 第一节 本原 第二节 命名 第三节 流派 第四节 评议 第五节 家数第十三讲 公孙龙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书本 第三节 学说第十四讲 墨家总论 第一节 本原 第二节 命名 第三节 流派 第四节 评议 第五节 家数第十五讲 墨子 第一节 传略 第二节 书本 第三节 学说第十六讲 诸子略说附录: 一、时代背景及思潮渊源 二、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资料 三、儒家思想 四、道家思想 五、墨家思想 六、法家思想编后记

章节摘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据旧籍所载,其先孔父嘉以公族为宋司马。曾祖防叔避难奔鲁,为防大夫。父叔梁纥为鄹大夫。凡此虽未必尽确,而孔子为殷遗民贵族之后则无可疑。然孔子早年丧父,幼而贫贱。其所受教育如何,已无法详考。太宰称其多能,达巷传其博学,《史记》载其“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而当时亦有“知礼”之誉。《论语》又记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拒孺悲以瑟歌,反鲁国而“乐正”。至其弟子所受之诗书六艺,政治、文学诸端,亦必为孔子之所娴习。吾人当注意,孔子虽自谓“多能鄙事”,而其所学者殆皆当时士大夫持身用世之术。外此者所不屑为。故樊迟请学稼圃,孔子讥为小人。荷蔡丈人复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讥夫子。盖春秋时代农工为平民之业,士大夫不事生产,殆略似欧洲古希腊之贵族。故孔子少虽贫贱,其所治则“君子之学”。且既为宋公族鲁大夫之后裔,则此君子之学所由成就,不仅有得于家族之熏陶,并以门阀之故,得广闻博览之便利。孔子自称能言夏殷之礼,之杞宋而知文献不足。由孔子得观书于杞宋,可推想其得观书于周鲁。孔子又明言其“及史之阙文”,则韩宣子之所观,或亦孔子所曾人目。此外如入庙观器,适周问礼,皆足示其治学之勤,子贡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最能道孔子求学之实况。孔子一生之事迹,不外从政、教学与编书三端。其政治生活较为短促。最初盖曾为贫而仕,任委吏乘田。后宰中都,进为司寇,遂预于大夫之列。任司寇时曾相定公会齐侯于夹谷,以言折景公,并议堕三都,以图削孟、叔、季三家之势。及齐人馈女乐,君不致膰肉,孔子自知不能复见用,遂去鲁适卫。此后更无从政之事。孔子从事教学,发端似颇早。孔子自称“三十而立”。(佐传·昭公二十年》(前521)载孔子止琴张吊宗鲁,时孔子年正三十。开始授徒或在此时。其弟子之贤者约七十人。其中出身贫贱者,似占大多数。如“颜子居陋巷,死有棺无椁。曾子耘瓜,其母亲织。闵子骞着芦衣,为父推车。仲弓父贱人。子贡货殖。子路食藜藿,负米,冠雄鸡,佩狠豚。有子为卒。原思居穷阎,敝衣冠。樊迟请学稼圃。公冶长在缧绁。子张鲁之鄙家。虽不尽信,要之可见。其以贵族来学者,鲁惟南宫敬叔,宋为司马牛,他无闻焉。”盖“有教无类”,孔子弟子固不必悉守“不徒行”之礼,保持士大夫之姿态。然七十子之门第虽卑,而所学则多为仕进之术,故颜问为邦,雍可南面。政事既设专科,师弟尤多以政事相问对。甚至子路谓“有人民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无以折之,而仅日:“恶乎佞者。”:孔门学风,于此可以想见。

后记

本书分为十六讲,辑录了章太炎、梁启超、陈柱、萧公权四位大师的诸子学术研究成果。章太炎则从诸子的流别分别论述,对诸子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梁启超所论以四家(儒、道、墨、法)和四大潮流(礼制、无治、人治、法制)为主,行文多创建性的学术意见,富于思辩;陈柱所论以儒、道、墨、名、法、阴阳等六家为限,注重各家之基本观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当时的政治思想,真算得百花齐放,万壑争流,后来从秦汉到清末二千年间,都不能出其范围。吾国人对于此方面诸问题之解答,往往有独到之处,为世界在任何部分所莫能逮。此种国民所产之思想及其思想所陶铸而成之国民意识,无论其短长得失如何,要之在全人类文化中,自有其不朽之位置。 --梁启超种种学说并兴,皆以其有为不可加,而思以易天下,相竞相攻,而思想遂演为空前绝后之伟观。盖其时自儒家以外,成一家言者有八。而其中墨、道、名、法,皆以伦理学说占其重要之部分者也。  --蔡元培


编辑推荐

《诸子十六讲》分为十六讲,辑录了章太炎、梁启超、陈柱、萧公权四位大师的诸子学术研究成果。章太炎则从诸子的流别分别论述,对诸子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梁启超所论以四家(儒、道、墨、法)和四大潮流(礼制、无治、人治、法制)为主,行文多创建性的学术意见,富于思辩;陈柱所论以儒、道、墨、名、法、阴阳等六家为限,注重各家之基本观念,及政治、教育二领域;萧公权则就原作取精用宏,对其政治学观点分类征引,并加以综合和分析,不仅使作者之政论“畅所欲言”,而且使其意义更加明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诸子十六讲 PDF格式下载



不是领导干部的我觉得书费有些小沉重。


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典,各门学说有个大概的比较了解


长征出版社出版的《领导干部读经典》系列丛书全套共41册,囊括了晚清、民国大师名家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鲁迅、吕思勉等的作品,有思想、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不仅仅为领导干部提供治国执政参考和修养镜鉴,其实也为很多想了解中国灿烂文化的人的一个系列接触大师的机会,所以编辑这套较大规模的丛书,意义非常大。然而我粗略地看过后,发现有小小的瑕疵:主要是在“十六讲系列”当中,编辑们为了让每一本书都达到十六讲,就生搬硬套,硬生生地凑成十六讲。如果不看编后记,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完全可以“讲、谈”一样,不必硬凑十六讲。瑕不掩瑜,对这套书我觉得还是可以推荐,但不值得收藏。要收藏的话,可以找到这些大师的专著。


书挺不错的,质地也都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