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
2008-9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王军 等 著
211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进入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类的活动范围超越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等问题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企业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其生产的产品在给人类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由于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污染物质,也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Karson)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The Silent Spring,1962)一书,如同春天里的一声惊雷,震惊了陶醉于工业革命伟大成果中的世人,也引起了人类对自身行为和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检讨。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在本次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以下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Brundnand)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Development,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1987)一书中育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两年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中指出:“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第二大城市和巴西最大海港城市——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LINCED),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The Rio.Declaration)和《21世纪议程》(Agenda 21)两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战略实施阶段。 21世纪被称为“环境的世纪”,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必须有效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的质量。自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表以来,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尤其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运动几乎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领域。环境保护运动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保护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即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实行绿色管理、建立绿色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引导绿色消费等活动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进行,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资源与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世界贸易互动关系的日趋复杂化,国际环保履约的压力持续高涨,使得环境问题已由过去的局部性、区域性扩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保护的管理策略也由传统的“污染控制”扩大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因此,企业界所面对的环境保护问题,也由过去只局限于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管理及居民的环境保护投诉,扩大到来自消费者投诉产品环境保护性能的压力以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
本书介绍了企业环境报告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阐述了企业环境报告书的定义、理论基础、主要功能、报告指南类型等基本信息,分析总结了环境报告信息披露的主要方法;在分析国内环境信息公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国内首部环境报告书指南——《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指南(建议稿)》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应用角度出发,本书详细介绍了海尔集团和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环境报告书的编制实践。本书可为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实施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持,为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对编制企业环境报告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书可供企业管理者、生态工业园区管理者、环境保护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经济学、工业生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参考教材。
王军,1961年出生,教授级高工。1999年毕业于日本国立琦玉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青岛市科协副主席。从事生态环境科研及管理工作26年,共完成科研课题26项,发表论文110篇,著书1部,参与编著书4部,拥有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国家部级及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 “区域循环型能源——生物型煤技术应用研究”论文获日本国1998年度井伊谷奖。2002年以来,发表循环经济相关论文40篇,2005年在青岛主持开展了国内第一家政府绿色采购工作,2006年主持完成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的编制,同年11月主持了国内首部企业环境报告书指南——《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指南》,策划了海尔集团2005-2007年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编制及发布。
第一章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产生背景一、环境恶化及资源匮乏的日趋严重二、公众的积极参与三、绿色浪潮的兴起四、环境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五、会计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第二节 企业环境报告书的概念与功能一、企业环境报告书的概念二、企业环境报告书的发展历程三、企业环境报告书的主要功能第三节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发展一、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发展概述二、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实施情况第二章 企业环境报告书相关研究第一节 理论基础一、环境经济学二、企业伦理学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二节 订国际研究机构及报告指南一、参考型指南二、自主标准型指南三、环境管理-监察指南四、法规管制型指南五、可持续发展报告型指南第三节 环境报告书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一、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二、企业利益相关者分类三、企业订利益相关者及信息需求第四节 企业环境报告书第三方验证一、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第三方验证二、第三方验证标准三、日本环境报告书第三方验证实践第三章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技术与方法第一节 环境会计一、定义与功能二、主要构成要素三、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四、环境会计案例第二节 物质流分析一、有关物质流分析研究介绍二、企业层面物质流分析三、物质流分析案例——荷兰塑料行业的物质流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一、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定义的方法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相关方法研究三、案例——纸与塑料包装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第四章 环境报告制度与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国内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二、绿色消费成为时尚三、维护企业绿色形象第二节 国内推行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作用一、环境报告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建立三元环境管理机制二、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环境报告制度搭建了基础平台三、《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实施为报告书的编制提供了市场四、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三节 国内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情况一、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调查分析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第四节 我国推广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意义一、为企业创造更为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二、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三、是企业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五章 《指南》的基本框架第一节《指南》的适用对象及编制指导原则一、适用对象……第六章 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相关事项第七章 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内容及编制说明第八章 企业环境报告书案例分析第九章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推广的政策附录1 《指南》指标项目内容索引表附录2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参考文献
第一章 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同样,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产生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映,是经济、环境和社会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回顾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探悉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发展的脉络,发现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预测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的建立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节 产生背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及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被要求以更加透明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各国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促使企业不断完善环境管理,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然而,当企业符合各项法规的要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高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时候,又该如何进一步表现企业卓越的环境、经济与社会业绩呢?环境信息的公开便是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作为环境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应运而生。 一、环境恶化及资源匮乏的日趋严重 20世纪50-70年代被称为环境污染大爆发的年代。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经济由战后恢复转入发展时期。西方大国竞相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带资源和能源的大量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使得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大量废物排向环境,最终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进一步加重环境污染危机。
《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理论联系实际,对编制企业环境报告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企业环境报告制度》可供企业管理者、生态工业园区管理者、环境保护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经济学、工业生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