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韦明辉 海潮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海潮  

作者:

韦明辉  

页数:

288  

字数:

4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浓缩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 五千年的历史,反映了华夏之邦的胸襟与睿智,彰显了先人的生存法则,蕴藏了英雄的成败之数…… 当我们在历史的天窖中翱翔时,就会觉得字字珠玑,琳琅满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天空下沐浴温暖的阳光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传说 盘古开天地 三皇五帝 涿鹿大战 尧舜禅让 大禹治水第二章 夏商周风云录 少康中兴 奴隶为相 盘庚迁殷 姜太公钓鱼 武王伐纣 周公吐哺 烽火戏诸侯第三章 春秋战国英雄纵横 管鲍之交 老马识途 唇亡齿寒 重耳流亡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晏子使楚 孙武练兵 孔子周游 老子传道 卧薪尝胆 狡兔死,走狗烹 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 西门豹破迷信 神医扁鹊 商鞅变法 庄周梦蝶 挂六国相印 瓦解联盟 胡服骑射 端午节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奇货可居 荆轲刺秦王 第四章 秦赢政一统天下 秦始皇 孟姜女 焚书坑儒 张良拾履 沙丘之谋 指鹿为马 大泽乡起义第五章 楚汉相争 破釜沉舟 鸿门宴 背水一战 暗度陈仓 四面楚歌第六章 大汉王朝 杀马立誓 萧规曹随 文景之治 汉武帝 丝绸之路 苏武牧羊 “落雁”佳人 《史记》 汉宫飞燕 王莽篡汉 光武中兴 投笔从戎 黄巾军起义第七章 三国鼎立 桃园三结义 青梅煮酒 官渡之战 虎踞江东 三顾茅庐 火烧赤壁 神医华佗 煮豆燃萁 水淹七军 吴下阿蒙 败走麦城 星落五丈原 司马昭之心 捧不起的阿斗 永嘉之乱第八章 南北对峙 闻鸡起舞 草木皆兵 田园诗人 “圆周率” 尊道毁佛 江左风流 无愁天子第九章 隋朝兴衰 杨广杀父 大运河 牛角挂书 瓦岗军 炀帝亡国第十章 大唐帝业 李渊建唐 玄武门事变 唐太宗的“镜子” 房谋杜断 内贤之助 三箭定天山 西天取经 文成人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二圣临朝 风鸣朝阳 “药王” 《滕王阁序》 一代女皇帝 一代明相 请君入瓮 太平公主 伴食宰相 “羞花”美人 大唐“诗仙” 晚唐“诗圣” “狂草齐名” “吴带当风” 东渡传佛法 口蜜腹剑 安禄山之乱 马嵬坡 “颜筋”“柳骨” “茶圣”陆羽 《琵琶行》 “柳柳州” 雪夜取蔡州 甘露之变 “满城尽带黄金甲”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 “全忠”不忠 耶律父子建辽 李存岛统一北方 一廿当“儿皇帝” 世宗归天第十二章 大宋天下 陈桥驿兵变 杯酒释兵权 李后主亡国 半部《论语》治天下 烛影斧声 宋灭北汉 一门忠烈 “承天皇太后” 澶渊之盟 元昊建西夏 狄青假面战敌军 设置市舶司 仁宗新政 “先天下之忧而忧” 包青天 王安石变法 蔡京弄权 水泊梁山大起义 阿骨打反辽建金 靖康之耻 黄天荡大捷 精忠报国 “千古罪人” 采石之战 理学大师 陆游临终《示儿》 辛弃疾第十三章 元代王朝 “一代天骄” 耶律楚材 忽必烈 “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世祖重用读书人 《授时历》 黄道婆 《马可·波罗游记》 贾鲁修复黄河 红巾军起义第十四章 明朝兴替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大战鄱阳湖 “神机军师” 胡惟庸谋反案 血洗应天府 《永乐大典》 迁都北京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两袖清风” 王阳明立“心学” “铁骨铮铮” 海瑞罢官 荡平倭寇 中日战争 “红丸案” 葛成痛打税使 努尔哈赤 萨尔浒之战 《几何原本》 “东林党人” 宁远大捷 满洲 “李闯王” 张献忠声东击西 卢象异兵败巨鹿 吴三桂开关迎清 “扬州十日” 少年英雄夏完淳第十五章 大清荣辱  郑成功收复台湾 智擒鳌拜 三藩之乱 三战噶尔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代文字狱 乾隆六下江南 “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我劝天公重抖擞” 金田起义 火烧圆明园 石达开 垂帘听政 天津教案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义和团” 詹天佑修铁路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人类的传说  盘古开天地  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是怎样起源的?这些问题一直以来有各种神话传说,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中就流传着“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故事。  据说,宇宙原来混沌一团,盘古氏用一把巨斧把这团混沌劈成两部分,一部分轻的气不断地向上浮,一部分重的气不断地往下沉。就这样,向上浮的成为蓝天,向下沉的成为大地,盘古成为屹立在天地问的巨人。  过了很久很久,盘古死了。他死后的一瞬间,他的周身突然起了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他的眼睛变成了日、月;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八方的名川;他的血液、筋脉、肌肉变成了江河、道路和田野;他的头发和胡须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肤、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变成了金属、岩石、珍珠;他身上的汗,也变成了雨露甘霖。  又过了许多年,天地不知为什么经过一次大破坏,结果天上出现很多漏洞,地也倾斜了,洪水泛滥,烈火肆虐,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毁灭了。这时,有一个叫女娲的女神,她用火熔炼了许多五彩石,把天补好了。女娲斩断巨大海龟的四只脚,树立了四极,用灰堵住了洪水和烈火。后来,女娲用水和了一大堆黄泥,捏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用口一吹,这泥人就变成活人了。后来她觉得太累了,于是用一根绳子,对着和好的黄泥一抡,就造出好多人来。这些人在一起劳动生活,繁殖子孙后代。  这些神话有些荒诞,却表现了人类非凡的创造力,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地下发掘的化石,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演变而来的。距今一百八十万年前,中国猿人就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并且用最原始的工具与野兽搏斗,猎取食物,也用这些简单的工具采摘果实或  挖植物的根茎来吃。这个时期的直立人主要用打制石制工具,在考古学上叫做“旧石器时代”。  发展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不仅能制造石斧、石锤,还能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用来缝制兽皮,做成衣服御寒。  猿人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与现代人越来越接近。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化石来看,形体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山顶洞人过着群居生活。每个成员都是由共同的祖先生下来,一个原始人群就是一个血缘大家庭,彼此之间都有着血缘关系。这就是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三皇五帝  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人们说法不一,其详细情况也无从考察。  盘古氏  我们都熟知盘古是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劈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黄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七十八年,死时九十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七十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名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得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让于禹。  现在,大部分人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因而,华夏之祖——华夏民族的由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虽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但黄帝却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古人的各种优点,诸多创造,他带领中华文明从野蛮向文明发展,从而将他奉为人文始祖。  根据《二十五史新篇》:黄帝可能实有其人,是父系氏族时期中原地区的一位部落联盟长。他通过战争,使中原各部落实现了联合,并做了许多好事,因而在古人的中传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既然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因此,我们的祖先就应该是炎帝和黄帝。  涿鹿大战  大约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时候,在我国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原始部落。各部落之间相互征战,掠夺财物和奴隶,扩大自己的地域。  以神农氏炎帝为首的部落在姜水流域定居生活。以轩辕氏黄帝为首的部落在姬水流域定居生活。后来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统治,两大部落在涿鹿东南的阪泉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三次大战,黄帝部落打败了炎帝部落,把炎帝部落并入自己的部落中,所以后来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炎黄两个部落合并以后,黄帝鼓励人们发展生产,修德振兵。传说他还让自己的妻子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织布缝衣。还创造文字,制定历法,制造了陶器、春米臼、船只、乐器等,人们过着安乐祥和的生活。  正当黄帝部落不断发展的时候,有一个九黎族打了过来。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传说他有81个兄弟,全是猛兽的身体,个个都是铜头铁额,凶猛无比。他们会用铜铸造长矛和大刀,到处侵扰。  黄帝早就想除掉蚩尤,于是,双方在涿鹿展开了激烈的决战。刚开始,蚩尤摆开了毒雾阵,顿时,浓雾弥漫,笼盖四野,黄帝众兵迷失了方向。黄帝立刻下令推出指南车,让众兵在指南车的指引下冲出毒雾。蚩尤见黄帝破了他的毒雾阵,便出动了铜头铁臂、青面獠牙的特种士兵。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躯、虎六种野兽,这时正好派上用场。这些野兽疯狂地扑上去猛咬,吓得蚩尤的士兵丢盔弃枪,抱头鼠窜。蚩尤在逃到冀州中部时,被黄帝的军队抓获,黄帝下令砍了他的头颅。  黄帝打败蚩尤以后,各个部落都臣服于黄帝。从此,黄帝牢牢地掌握了中原大地的统治权。  黄帝大战蚩尤的故事有些神话色彩,但从中可以看出,远古时期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发生过部落之间的战争,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在人和自然的斗争中,在部族与部族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后来黄帝死了,他的儿子昌意之子高阳即位,就是颛顼。颛顼死后,黄帝的曾孙、他另一个儿子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称帝喾。帝喾又传位给儿子挚。帝挚死后,他的弟弟放勋继位,这就是帝尧。帝尧最后把帝位禅  让给帝舜,这就是史书上常常提到的“五帝”。  尧舜禅让  帝尧善于治理天下,因此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尧的年龄一天比一天老了,他开始考虑让谁来做继承人的问题。有个叫齐放的人说:“您的儿子丹朱可以继承您的帝位。”  尧摇摇头说:“丹朱虽然是我的儿子,可是他品行不好,喜欢跟人争吵,怎么能让他继承帝位呢?”  有人又说:“共工工作得很不错,我看可以继承帝位。”  尧听罢,又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却用心不良。这种人不能用!”  尧看见大家推选不出合适的人来,就说:“我选人,看重他心地善良,能吃苦有才能,而且深明道理,不在乎他的出身,也不在乎他是不是我的亲信。”  大家议论半天,共同推荐舜。尧点点头说:“我也听说过这个人,咱们来考察考察他吧。”  就这样,尧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  舜名叫重华,他的父亲是瞽叟。舜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不久,继母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叫象。继母心胸狭小,对象十分偏袒。象从小好吃懒做,常常在父母面前搬弄是非,说舜的坏话,父亲也不喜欢舜了。  舜并不介意,他对弟弟十分宽厚,对父母恪尽孝道。  舜成亲以后,教两个妻子纺织耕地,孝敬公婆。舜的德行,受到大家的称赞。他曾经在历山种过田,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无论做什么,都做得十分出色。  舜每到一个地方,人们都纷纷归附他。他住过的地方,一年就形成了村落,二年便成了乡镇,三年后,就变成了城邑了。  尧得知这些情况后,就派人给舜建了一座粮仓,分给他许多牛羊,还给他一架琴。  舜的父母看到他得了这么多奖赏,又羡慕,又妒忌,想着法地要害舜。  一天,舜的父亲瞽叟说粮仓上有裂缝,叫舜上去修补。舜看见天气炎热,拿起两顶斗笠,一顶戴在头上,一顶准备盖在需要修补的地方。当他爬到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底下放火,想要烧死舜。舜急中生智,一只手抓住一顶斗笠,纵身跳了下来,脱离了危险。  瞽叟他们见没有烧死舜,很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下到井底的时候,瞽叟他们就往井里填石块,想活埋他。没想到,舜在井底边挖了一个出口,逃了出来。  瞽叟和象以为这次舜死定了。象对瞽叟说:“这个妙计是我出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了。”  说完,他得意洋洋地坐在舜的屋里,弹起琴来。  正在这时,舜从外面进来。象吓得魂不附体,赶紧假惺惺地说:“哥呀,你怎么挖井这么半天不上来,快想死我了。”  舜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好弟弟,你这样关心我,我们真是一父所生的亲兄弟!”  尧通过考察,了解到舜是个宽宏大量,品德又好的人,就派他处理各种公务,舜将这些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尧对舜更加放心了,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作“禅让”。  舜接位后,立即按照天象校定了四时月份,改正了日子的误差,使农牧、渔业根据季节安排生产。统一了音律、丈尺。废除了酷刑,惩罚了恶徒,使社会逐渐稳定。  八年后,尧去世了。舜想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这才正式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中原地带就发生过多次洪水。洪水淹没了田地,冲毁房屋,给百姓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为了解除水患,尧向各部落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大家推荐鲧,于是尧就任命鲧去治水。  鲧治水采取用石块和泥土筑坝的办法。洪水不断上涨,他就下令加筑堤坝,结果堵塞的洪水犹如笼中的猛兽,一旦决堤,便奔腾咆哮而出,更加不可收拾。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水害仍然不断。  尧派舜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力,就撤了他的职务,任命他的儿子禹继续治理洪水。  禹勤奋能干,品德高尚。他受命治水后,立刻带着伯益、后稷等人出发。这时候,禹与涂山氏女儿结婚刚四天。他们首先考察地形地势,禹随身带着测量用具,测量山川湖海,寻找河道。他吸取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水引到海里去。  为了治水,禹跋山涉水,不顾酷暑严寒,他的足迹踏遍九州大地。可是,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十三年时间,他带领民众开辟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控制住了洪水。禹又让伯益发给百姓稻种,让他们在低湿的地方种植;让后稷教百姓种各种庄稼。于是,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禹完成了治水任务后,舜非常器重他,经常和他商讨治理天下的方略。舜老了,于是就决定让禹接替他的帝位,自己带着妻子,到外地巡游去了。那时,老首领让贤以后都要离开都城,好让新首领行使权力,树立威信。禹因治水有功,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十七年后,舜在南方巡游时,死在了苍梧地方的山野间。  舜去世后,娥皇和女英千里赶到南方,伤心的眼泪滴在竹子上,凝成美丽的花纹,后人称这种竹子叫“湘妃竹”。后来,娥皇和女英因为伤心也投湖死了。  禹正式继位,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亲自率兵征讨了南方和东方的一些部落。为了威慑其他部落,他下令用铜铸成九个大鼎,号称镇国之宝。每个鼎上铸有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这也说明,当时的炼铜技术已经成熟。  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发展也很快,社会物质财富也不断增多,于是私有财产出现了。


编辑推荐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珍藏版)》是一次彻底的智慧之旅,一场丰盛的历史宴会。海纳百川,汇集天下缤纷历史知识,沙中沥金,检索中华精妙绝伦故事。  引经据典:仔细考究,点点滴滴展现细节之美。覆盖面广:从古今,世世代代传递中华智慧。实用性强:以史为镜,时时刻刻调整处理心态。旁征博引:由此及彼,方方面面搜集精华故事。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做一个成功的中国人,就不能不精通历史,不能不通晓常识。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珍藏版)》是一本浓缩中华历史文化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内容贯穿历史,从古到今,脉络清晰,广搜博采,去糟取精,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可读性强。它以短小精悍的文字,娓娓讲述历史的精彩,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 PDF格式下载



在书店看见的这本书,翻阅后就在当当买了简单易懂我也买了白话本的史记,和原文史记配合起来总得说来适合小学生,中学生,及爱好历史的大人们用来扫盲


纸张不错,内容还行。


了解到很多以前都不知道的,里面内容也精彩


典型的“拼书”,文字表述苍白无力,缺少历史情趣。可读性差,尤其不建议给孩子读,会打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