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蒋介石与孙立人

程舒伟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作者:

程舒伟  

页数:

235  

字数:

16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非黄埔系出身的孙立人,在国民党军中资历较浅,最初并未引起蒋介石多大的注意。然而,留美的共同背景使他与宋子文、孔祥熙等“亲美派”来往密切。也正是宋、孔二人的提携,才使孙得以崭露头角,并在二战期间中缅战场上一举成名,享有“东方隆美尔”的盛誉,备受欧美军界推崇。以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为班底的新一军,是国军第一支全部美械装备的现代化精锐部队,而军长则是孙立人。孙治军有方,所部能征善战,但是孙个性鲜明,常处理不好与同僚的关系,亦有挟美国人以自重之嫌,因此受到蒋的猜忌和冷落。  1950年代,蒋介石败退台湾,亟须美国人支持。在此背景下,孙立人重被起用,全面执掌台湾的军政防务,由此也埋下了祸根……

书籍目录

一 天缘:殊途同归 一个书香世家,一个盐商门第,两少年均立从军志  一个就读清华学堂,一个就读保定军校  一个留学美国,一个留学日本 二 相识:一见如故   国内政局多变,蒋翻云覆雨;报国无门,暂栖务学校  蒋组建新军,孙初试身手  蒋武力弹压各路诸侯,孙苦练精兵受赏识  孙与宋子文、孔祥熙走动频繁  剿匪、“剿共”,孙崭露头角,屡受蒋嘉奖 三 合作:抗日喋血 蒋下注上海滩,孙与日军血战,险些成烈士  由缉私总队到税警总团,孙之于蒋无足轻重  为摆脱困境,孙向蒋请缨,新编第三十八师诞生  缅甸吃紧,蒋组建远征军,孙奉命入缅对日作战  中英美别扭合作,蒋氏的遥控指挥,危亡中孙一枝独秀  中英美疆场外斗法,蒋苦苦周旋;孙声誉鹊起,与杜聿明结怨  “尖刻乔”与“花生米”明争暗斗,“丛林之狐”打通中印路  新一军战功卓著,孙独立特行,蒋大为光火 蒋有意给孙降温,孙倔强不低头 四 分歧:内外有别 蒋看好大东北,孙率新一军登场  国共血战四平,蒋想起了能征善战的孙立人蒋让孙重新执掌新一军,孙获“战神”之称  所谓东北“大捷”,蒋忘乎所以;孙、杜宿怨未消  缅战英雄难言勇,蒋氏政权风雨飘摇 五 决裂:政见不同 蒋中途换将,孙台湾练兵  退守台湾,孙为蒋看家护院起波澜  孙案始末:与蒋经国失和,成为张学良第二  案中案:郭廷亮“匪谍”案与孙案的关联

章节摘录

插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编著的《中国名人传》中赫然列着两个人的名字:蒋介石,孙立人。蒋介石,国民党“总裁”,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人物。孙立人,《中国名人传》记载:“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在接受传统和现代课程的完全训练后。他进入了清华大学。他留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回国后,加入国民革命军当陆军下士。”是什么把蒋介石与孙立人联在一起?一位哲人的说法最能说明问题,他说:“国家最优秀的公仆,不论是军人或政治家,很少是最能顺从的人物,杰出的人物一定具有杰出人物的心灵和魄力。”孙立人和蒋介石虽算不上这样的人,但他们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人。孙立人、蒋介石均出生在清末,此时,爱新觉罗的子孙已失去了祖先剽悍尚武的精神,他们为一己之享乐、幸福,甘愿向侵略者屈膝称臣,而把亿万中国人抛入了痛苦的深渊。而又为了取悦洋人,巩固统治,他们又不得不实行新政,而新政则培育出蒋介石、孙立人这批叛逆者。孙立人和蒋介石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蒋介石和孙立人两人籍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历不同。蒋介石是军人,更是政治家,孙立人则是纯粹的军人,由于同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两人同受传统文化熏陶,两人身上都充满了民族主义色彩,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倔强的性格,都效仿班超投笔从戎,正是英雄惜英雄,才使两人互相认同,走到一起。孙立人(1900-1990)字抚民,号仲能,祖籍安徽省舒城县,1900年10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山南村。蒋介石,乳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1887年10月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镇。舒城位于合肥西南,汉代曾置龙舒县,清代属庐州府,为宛北重镇,是三国名将周瑜的故乡。清代李鸿章合肥系的骨干多出于此地。孙立人一家是舒城望族,祖孙炳炎,经商成巨富,生三子。父孙熙泽,光绪年间举人,官外务部主事,山东登州知府,山东全省审判厅厅长。伯父孙浤泽,光绪年间进士,官广西贺县知县,台湾沪尾海关监督。叔父孙春泽,经营贸易。溪口镇,在剡溪之北,南距奉化县城约十五公里,依山环水,风景优美,在山、水之间,点缀着桑园、水田、樟木树,蒋氏家族世代居于溪口,相传为周公旦第三子伯龄之后,溪口蒋氏成员自明末以来,均不为清朝当官。蒋祖父玉表以经商为主,开办玉泰盐铺,蒋父肇聪精明强干,专开盐铺,重振家业,家道日益富裕。正是江南这片广袤的土地,深厚的文化氛围,才养育出了孙立人与蒋介石这样的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中,家庭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因素,而孙立人与蒋介石的家庭则是不同的。孙立人的家庭是舒城望族,孙父熙泽在清末任山东登州知府,伯父浤泽跟随刘铭传到台湾参与政务,因此家境优裕,无被侵扰凌辱之忧。孙家又为书香世家,父亲、伯父是清代举人、进士,家庭中文化氛围浓厚,孙父熙泽注重正统文化教育,1905年,在孙立人幼年时,即聘师上门,让孙立人在家里念私塾。开学那天,孙熙泽亲捧一方戒尺,很尊敬地送给宋执中先生,意思就是说:我把孩子交给先生,请先生严加管教。那种严肃的场面令孙立人及其弟孙衡人面面相觑,捏一把冷汗。孙熙泽对孙立人管得很严,一天到晚,孙立人很少有自由活动时间,白天念书,只准晚上出来和家人见见面,晚上睡觉也在书房里,主要读四书五经。在近于严酷的教育下,孙立人很有长进,基础很扎实,兴趣也浓厚,使孙立人身上更多地带有知识分子的味道。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记者问:“外界盛传当年美国方面要您当台湾元首,后来才引发军事上的权力斗争。”孙立人答:“并非这样。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约我在东京会谈,主要是讨论台湾的防卫问题。我一向效忠老总统的,也忠于国家,就算美国人要支持我们,但是我们自己也要有骨气。我和麦克阿瑟会谈后,就将情况告诉陈诚转报告老总统,外界的谣传并不对。至于权力斗争,我不懂,我是个军人,对政治权谋没有兴趣。”记者问:“您从台湾卫戌司令、陆军训练司令、陆军总司令以迄总统府参军长,到最后爆发您军中僚属‘郭廷亮匪谍案’,牵连许多您的部下,您的感想如何?”孙立人答:“我这个年岁,名利一向就淡然了,何况是现在,只是我内心最过意不去的是好多优秀的部属,因为我而黯然下台,或前途受阻,牺牲了继续为国家奉献心力的机会,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歉疚。”  ——摘自1988年孙立人被软禁后首次在家中接受台湾《自立晚报》记者采访时的对话录


编辑推荐

《缅战英雄的悲剧人生:蒋介石与孙立人》是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一个是不大听话的缅战英雄,一个是唯我独尊的国军统帅,一个是“东方的隆美尔”,一个是猜忌心重的独裁者,缅战英雄宠辱浮沉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蒋介石与孙立人 PDF格式下载



喜欢孙立人,只可惜他已经不在了,公道自在人心,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给你公道!


红一军军长在台湾还是很知名的,没看完呢吗,文笔不错。


好书 更加了解委员长的性格 将领的悲哀


中国太需要孙将军这样的名将啦


尽管以前知道有孙立人这么个人,但是看了《中国远征军》才有了想了解他更多的想法!只是非常可惜,找不到只关于他的传记。给本书三星评分是因为关于孙将军的资料偏少,没有完整的呈现出他的军旅生涯。孙在台湾的内容简直就是一带而过,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孙立人军事指挥的优秀不可否认,但是和战友们的关系,始终是他想展现军事才能而不可逾越的障碍。悲哀!而本书也给我更加确信的东西——蒋介石刚愎自用,主要将领为蒋介石是瞻,是导致国民党部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好中央十台在放关于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感觉缅战一段看电视更详尽。东北战局一段,过简/


书中的内容貌似在网上都有,由于是介绍两个人的缘故,觉得关于孙立人的内容太少了,好多地方都是一带而过,而且看了不同的版本发现出入很大,我本人是学历史的,当然对于这种现象司空见惯,毕竟这不是历史本身,而是人们对历史的记述而已,主观色彩肯定有的.不过还是很失落,希望看一些较客观的东西.


好像对孙立人写的并不是很多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