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密大清皇帝

宋晓明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3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宋晓明  

页数:

38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彩图典藏版大清皇帝大揭密。 阅读本书,品12位大清皇帝的事事非非,论300年大清帝王的功过荣辱。大清,一个最后的封建王朝,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步履蹒跚的大国。多少皇帝,烟飞灰灭,多少故事,为你讲述。

书籍目录

前言一·太祖——努尔哈赤 建州女真的起源与发展 努尔哈赤是怎样统一女真各部的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迁都沈阳 父亲和祖父的冤死 所向披靡的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成功的原因 曲曲折折的“叶赫老女” 努尔哈赤公开发布“七大恨” 清朝重要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努尔哈赤的叶赫氏皇后 锋芒外露的舒尔哈齐注定的悲剧 废长子褚英 次子代善失宠 继妃富察氏死于儿子之手 满文创建者缘何含冤而死 努尔哈赤为什么会兵败宁远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 孰是孰非的阿巴亥殉葬二·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的皇位争夺战 皇太极为何要改族名和国号 皇太极怎样设计袁崇焕 阿敏为何被囚 莽古尔泰的被贬 皇太极与代善的较量 皇太极与多尔衮的角逐 莽古济缘何被杀 岳托获罪 姑侄三人同侍一夫的奇观 海兰珠缘何受宠 汉人范文程的仕途 庄妃诱降洪承畴 皇太极收服祖大寿 汉军八旗的创立 皇太极之死三·世祖顺治 福临即位的千古奇观 三藩的确立 统一天下的第一功臣多尔衮 孝庄下嫁多尔衮之谜 太宗长子豪格的悲剧 多尔衮到底有无后代 多尔衮怎么会猝死 多尔衮身后的惨剧 福临提前亲政的前因后果 皇后被废 董鄂妃身世之谜 汤若望缘何受重用 顺治帝为何钟情佛教 顺治帝真的出家了吗 顺治帝的死亡之谜四·圣祖康熙 康熙帝位的由来 顺治帝长子福全的“贤王”之志 福全痛失大将军位之谜 汤若望获罪始末 四朝元老索尼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为什么对科学如此热衷 康熙为什么要去五台山 吴三桂为什么要反清 康熙与皇祖母的亲密关系 康熙与苏麻喇姑 孝庄太后为什么要“暂安奉殿” 统一台湾 一代廉吏于成龙 权臣明珠的荣辱人生 重臣张廷玉 两立两废储君 纷乱之中允褪任大将军王 夺嫡之战 康熙帝庙号为什么称圣祖 康熙帝长寿之谜 康熙之死五·世宗雍正 雍正帝的皇位之争 雍正为什么要密立储君 雍正驱逐西方传教士的原因 年羹尧的悲剧 隆科多盛极而衰 雍正给老农加官 查嗣庭科场试题案 写叛诗的钱名士 阿其那和塞思黑的来历 曾静投书案 多疑的雍正 曹雪芹家被抄一案 雍正三子弘时为何被囚 十四阿哥允穗的不幸 幸运的十三阿哥允祥 迷信的雍正帝 雍正的御用高僧 一字不识的李卫当官 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 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众说纷纭的死亡之谜六·高宗乾隆 乾隆扑朔迷离的出生地之说 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 乾隆登基后的改革措施 红颜薄命的孝贤皇后 香妃的身世 孙嘉淦奏稿案 削发的皇后 编修《四库全书》 伪皇孙案 国舅爷傅恒 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受宠爱的十公主 微服南巡的皇帝 大贪官和珅 风流才子纪晓岚 刘罗锅的生平 铁将军阿桂 乾隆立太子始末 “十全老人”七·仁宗嘉庆 嘉庆帝的名讳 有名无实的三年皇帝生活 白莲教起义 烧和坤车的御史谢振定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洪亮吉上书获罪 使嘉庆警醒的李毓昌之死 官员私造假印案 嘉庆重臣王杰 嘉庆为什么讨厌如意 嘉庆遇刺始末 下嫁蒙古的两位公主 嘉庆帝可疑的死因八·宣宗道光 智勇二阿哥开枪退敌 道光即位之疑案 绵恺屡遭降罚之谜 虎门销烟始末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 孝全皇后的死因 《穿鼻草约》之谜 艰苦朴素的道光帝 民族英雄关天培 倡导西学第一人——魏源九·文宗咸丰 咸丰太子之位的蹊跷由来 叶赫那拉氏是怎样得宠的 咸丰帝为什么要释放秀女 所向披靡的湘军 太平天国 顺天府科场案 杀鸡取卵的开征厘金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顾命大臣中为什么没有“鬼子六儿” 咸丰帝为何英年早逝 咸丰帝人生的三大过失十·穆宗同治 出生在紫禁城的最后一位皇帝 同治年号的意义 辛酉政变的前因后果 同治皇后的册立始末 刀劈洋人偶像的同治帝 中国第一批出洋留学的幼童 李鸿章和淮军的建立 安德海的辉煌与毁灭 同治帝的死因成谜 同治帝皇后为什么自尽十一·德宗光绪 光绪帝即位内幕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甲午中日战争 珍妃之死 杀身成仁六君子 两代帝师翁同赫 义和团运动 光绪帝的抑郁人生 光绪死因疑案 成也叶赫败也叶赫的传说十二·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即位的前前后后 清帝是怎样退位的 隆裕皇太后 奸雄袁世凯 末代皇帝溥仪的平凡一生 附录:十三·老佛爷慈禧 慈禧身世之谜 慈禧与荣禄的关系 慈安之死 慈禧与醇亲王的微妙关系 慈禧为什么要立一位大阿哥 慈禧逃亡记 大太监李莲英 小德张的发迹

章节摘录

  建州女真的起源与发展  有关于满洲女真的起源,在清朝历代所修的官书中多有记载,比如《皇清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考》、《八旗通志》等,但这些都是以《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为依据的。在这些文献中,有一个通用的说法就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说的是:满洲起源于长白山东北布库哩山下一泊,名布儿湖里,由天降第三仙女佛库伦浴毕食神鹊衔来朱果而孕生一男布库哩雍顺,成人后依母示从长白山北的一条河乘小舟顺流而下达鄂多理城。从这个传说中,我们确定了满洲女真的发源地是长白山。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满族的最早祖先是先秦时期生活在东北广大地区的肃慎人。肃慎人居住在长白山北,以渔猎为主要经济来源,他们很早就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关系,随着中原王朝的更替,肃慎人的族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女真这个名字,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  10世纪末,女真的完颜部在部落战争中强大起来,完颜部落的首领阿骨打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女真各部落。公元1l 15年,阿骨打击败了辽兵,建立了“金”,此后,一直到金被元灭,女真族人一直生活在中国的北部。明代以后,这些女真人开始南迁,尤其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领导的部众,南迁到了吉林至辽宁的东部和北部。当时的女真人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  到16世纪末,由于女真各部之间的争战,女真各部又形成了几个大的集团:满洲五部、长白山三部、扈伦三部、野人女真。这个时期的女真各部之间的争战依然频繁,一直到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用十一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新宾县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即史称的后金。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义率部统一了叶赫部的海西女真,以及东海女真,至此,努尔哈赤正式统一了女真各部。  从努尔哈赤起兵开始,一个以女真人为主体,并吸收了一部分汉族人、蒙古人和朝鲜人的一个新的民族在东北地区诞生了。1635年,皇太极正式将女真改称满洲。  小知识 大清皇族真的是天女所生吗?  据《满文老档》记载:三仙女佛库伦沐浴时遇到一神鹊衔一仙果放在佛库伦衣上,佛库伦喜爱非常就吃了下去,没想到就此有孕了。这个孩子生出来后,就是爱新觉罗的先祖。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故事而已,是满族人的信仰而形成的一个美丽传说。  努尔哈赤是怎样统一女真各部的  在上一节中已经叙述了建州女真的发展。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其他女真部落看到建州女真发展得这么强大,都非常眼馋,但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其他女真部落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反应就是孤立建州女真,并伺机消灭建州女真。  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其他女真部落组成九部联军,杀向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必须拿出十二万分的精力才行。努尔哈赤身经百战,并不觉得害怕,但部落里的人不同,他们都感到很害怕,努尔哈赤却特别镇定。他运用从《三国演义》等书里学到的智谋,在敌军进攻的路上,险要的山谷里,埋伏一支精兵,并在山崖上准备好滚木檑石,专等敌军进入,自己便安心地睡大觉去了。  女真、蒙古联军来到努尔哈赤伏兵的地方,突然遭到一百多剽悍骑兵袭击,连损两员大将,顿时惊慌失措,全军大乱。努尔哈赤的军队打了一阵滚木檑石之后,勇敢的士兵跟着冲下山来,联军大败,四散奔逃。  打败了九部联军后,女真内部形成新的力量对比,海西女真四大部中,叶赫、乌拉部势力仍然强盛,而哈达、辉发两部势力已经开始减弱,出现建州、叶赫、乌拉“二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三者之间又以建州和叶赫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  此时的努尔哈赤知道,只要打败了叶赫部落,努尔哈赤在各部女真中再没有真正的敌手了。此后,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很快统一了扈伦四部,完成了对海西女真的统一,其后,他又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统一了东海女真各部落。  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围号为大金。  小知识 清朝第一位状元是谁  满清王朝问鼎中原以后,也开始采取明朝的科举制度,开科录取的第一位状元是江苏常州的吕长音。吕长音1603年出生,1664年去世,吕长音在殿试中高中头名状元后,被清廷授予秘书院修撰,官封宏文院大学士,太子太保。吕长音死时62岁,一般状元死时会被赐“文”字谥号,但吕长音却是清朝唯二一一个没有被赐谥号的。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迁都沈阳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挺进辽东,并将都城从赫图阿拉迁至辽东重镇辽阳,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时,努尔哈赤突然召集众臣和贝勒议事,提出要迁都盛京(今沈阳),诸亲王、臣子当即强烈反对,但努尔哈赤坚持自己的主张。努尔哈赤为何如此“仓促迁都”?民间流传的说法是:努尔哈赤深信“传统风水”,按照风水先生的指点,他在当时的东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干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  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于是龙一拱腰,就要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汗王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将此命名为“奉天”。又因为浑河古称沈水,而河的北岸为阳(风水中有关阴阳的规定为:山的南面为阳、北面为阴,水的南边为阴、北边为阳),所以又称“沈阳”。  当然,这只是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我们了解了历史就会知道,历史上的皇族历来建都建城,都把风水放在首位。沈阳在浑河之阳,上通辽河,辽河又通大海,这里可谓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啊。  如果从风水来说一卜面的这个说法也是说得过去的,但历史学家认为,努尔哈赤之所以要迁都沈阳,更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战略进取上的考虑。首先,沈阳乃四通八达之处,其地理位置对当时的满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鲜,进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样可以避免满汉矛盾的激化。  小知识 后金都城的变迁  明万历十五年,努尔哈赤在建州的费阿拉登上了王位。明万历三十一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在赫图阿拉重新建都。萨尔浒战后,为了与明军作战方便,努尔哈赤在明边界建立了界凡城和萨尔浒城,并于天命四年迁都界凡城。天命五年,努尔哈赤又迁都至萨尔浒城。后金天命六年,辽沈大战拉开序幕。后金占领沈阳后,努尔哈赤在辽阳建立了新城,并迁都至此。到了天命十年,努尔哈赤又再次迁都沈阳,至此,后金的迁都历史宣告结束。  父亲和祖父的冤死  努尔哈赤的祖父叫觉昌安,父亲叫塔克世,在努尔哈赤出生的时候,建州女真很不太平,时常有火并发生,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控制了建州女真。王杲刚开始是效命于明廷的,后来有了与明廷相抗衡的想法。明嘉靖三十六年十月,王杲率部杀到抚右关贡市,杀死了守备。明廷对于王杲杀死朝廷命官的事情非常震惊,便派兵讨伐王杲。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曾跟随王杲扰边作乱,明廷也曾对他恨之入骨,但觉昌安觉得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便离开了王杲,开始协助明军暗中捉拿王杲。  明万历二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再次讨伐王杲,觉昌安和塔克世充当了这次行动的向导,但这次也没有抓住王杲,王杲后来投奔了哈达部长王台,但被王台出卖,万历帝杀死了王杲。王杲死后,他的儿子要伺机报仇,而明廷为了瓦解建州女真,便把王呆的属地赏给了塔克世,并封他为建州左卫指挥。觉昌安从抚顺回家时,路过王杲的儿子阿台的属地,阿台劝说觉昌安跟他一起对抗明廷,但觉昌安坚决不从,阿台便把他囚禁了。  明万历十一年,建州固伦城主尼堪外兰背叛建州女真,向明廷出卖情报,并引明军进攻阿台驻地。在这次战役中,塔克世为了营救父亲,先于明军入城寻找父亲,但可惜的是父子两人都被困在城中。明军破城后,觉昌安被大火烧死,塔克世也被明军杀害。  小知识 满族为什么尊崇乌鸦  汉族人对于乌鸦可说是非常憎恶,认为是不祥的鸟类。但满族人对乌鸦却是非常尊崇的。这是为什么呢?乌鸦在清代被尊为“神鸟”,这与爱新觉罗的来历的神话故事有关。在这个神话故事中,那只神鸟就是鹊,在今天看来,鹊应该是喜鹊,但在清朝,鹊和乌鸦是同等的,在《满洲实录》中也曾有记载,在坤宁宫每天祭祀的神像上,也画有乌鸦和喜鹊,可见当时的满族人把乌鸦和喜鹊都看成了神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解密大清皇帝 PDF格式下载



女儿非常喜欢清朝历史,也喜欢这本书,正在阅读中,还不时和我们讨论呢,呵呵。


很好的一部历史书籍,值得你拥有!


内容与图解都好,值行收藏


书给精致,我很喜欢,它让你很全面的了解大清历史!细细品读很有回味!


原价48?折后也还是显贵


不错的书,很厚一本,还在继续读……


怎么说,还是康熙比较好啊!!!!


文好图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