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漫饮茶

郁达夫,林清玄|,王宗仁(主编)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8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作者:

郁达夫,林清玄|,王宗仁(主编)  

页数:

32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我们这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里,饮茶已经切实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成为文人雅士清悠生活的象征之一。《漫饮茶》一书收录了周作人、林语堂、邓云乡、林清玄等中外文人关于饮茶、品茶、茶文化的所思所感,是一本不错的茶文化普及书。  茶可雅志、可养廉、可清神、可益智,因此尤为古今文人所喜好,加上饮茶又常在环境幽僻、风景秀美的亭台、楼榭,郊野、茶楼或茶坊之间,自然更容易引发多思善感之人的雅兴与情感的升华。于是,茶诗、茶赋、茶会、茶文化应运而生。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有关于茶文化,茶情,茶友的散文著作,与茶文化爱好者分享漫饮茶的情节。

作者简介

  王宗仁,1939年生,散文家,陕西扶风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迄今共出版散文、散文诗和报告文学集三十余部。其中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散文《藏羚羊跪拜》等四篇散文入选中小学课本。

书籍目录

此茶是知音 闲愁付与杯中绿 茶和交友 无我的茶 茶味 茶禅闲话 茶禅续语 我家的茶事 茶之梦 佳茗似佳人 心灵与茶 茶之醉 风庐茶事 茶·《茶馆》和我 我们吃下午茶去! 咏茶味人生 我和茶 初试美人舌 茶之幸运与厄运 茶之死 一杯一壶 茶杯 茶和我的关系 十载茶龄 泡茶馆那乡有壶茶 不知窗外有风尘 香港茶事 台湾饮乌龙 上海的茶楼 大理茶忆 武夷赏茶 西湖茶事 边寨茶趣 大觉明慧茶院品茗录 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 惠泉吃茶记 龙井访茶记 苏州的茶食店 龙井寺品茶 栊翠庵品茶 中山公园的茶座 皖南茶乡闲话 敝乡茶事甲天下 水乡茶居 饮茶粤海 茶馆 洞庭碧螺春 太湖畔的熏豆茶 成都茶馆记茶品尘外 花外有真香 从饮茶习俗到茶文化 喝茶 喝茶 品茗者说 茶文化漫语 品茗杂说 茶性 品茗与饮牛 谁来开家茶馆(外一题) 中国人与茶 外国人与茶 喝茶 谈茶 喝茶 斗茶散论 俗客谈茶 说茶 寻常茶话 再论吃茶 茶坊哲学 品茶一茶一世界 茶中自有桃源境 茶 说茶 茶话 茶汤 乌龙茶之韵 说茶 粗饮茶 茶小纪 泡沫红茶 茶道 吃茶颂 “祁红”因缘 吃茶 阿婆茶考 茶的绿洲 茶 村茶比洒香 喝茶 嗜茶者说 关于苦茶

章节摘录

  茶和交友  我以为从人类文化和快乐的观点论起来,人类历史中的杰出新发明,其能直接有力的有助于我们的享受空闲、友谊、社交和谈天者,莫过于吸烟、饮酒、饮茶的发明。这三件事有几样共同的特质:第一,它们有助于我们的社交;第二,这几件东西不至于一吃就饱,可以在吃饭的中间随时吸饮;第三,都是可以借嗅觉去享受的东西。它们对于文化的影响极大,所以餐车之外另有吸烟车,饭店之外另有酒店和茶馆,至少在中国和英国,饮茶已经成为社交上一种不可少的制度。  烟酒茶的适当享受,只能在空闲、友谊和乐于招待之中发展出来。因为只有富于交友心,择友极慎,天然喜爱闲适生活的人士,方有圆满享受烟酒茶的机会。如将乐于招待心除去,这三种东西便成为毫无意义。享受这三件东西,也如享受雪月花草一般须有适当的同伴。中国的生活艺术家最注意此点,例如:看花须和某种人为伴,赏景须有某种女子为伴,听雨最好须在夏日山中寺院内躺在竹榻上。总括起来说,赏玩一样东西时,最紧要的是心境。我们对每一种物事,各有一种不同的心境。不适当的同伴,常会败坏心境。所以生活艺术家的出发点就是:他如更想要享受人生,则第一个必要条件即是和性情相投的人交朋友,须尽力维持这友谊,如妻子要维持其丈夫的爱情一般,或如一个下棋名手宁愿跑一千里的长途去会见一个同志一般。  所以气氛是重要的东西。我们必须先对文士的书室的布置和它的一般的环境有了相当的认识,方能了解他怎样在享受生活。第一,他们必须有共同享受这种生活的朋友,不同的享受须有不同的朋友。和一个勤学而含愁思的朋友共去骑马,即属引非其类,正如和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去欣赏一次音乐表演一般,因此,某中国作家曾说过:  赏花须结豪友,观妓须结淡友,登山须结逸友,泛舟须结旷友,对  月须结冷友,待雪须结艳友,捉酒须结韵友。  他对各种享受已选定了不同的适当游伴之后,还须去找寻适当的环境。所住的房屋,布置不必一定讲究,地点也不限于风景幽美的乡间,不必一定需一片稻田方足供他的散步,也不必一定有曲折的小溪以供他在溪边的树下小憩。他所需的房屋极其简单,只需:“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羹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凡静室,须前栽碧梧,后种翠竹。前檐放步,北用暗窗,春冬闭之,以避风雨,夏秋可开,以通凉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或如另一位作家所说,一个人可以“筑室数楹,编槿为篱,结茅为亭。以三亩荫竹树栽花果,二亩种蔬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蓄山童灌园薤草,置二三胡床着亭下。挟书剑,伴孤寂,携琴弈,以迟良友”。  到处充满着亲热的空气。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在这种同类相引的气氛中,我们方能满足色香声的享受,吸烟饮酒也在这个时候最为相宜。我们的全身便于这时变成一种盛受器械,能充分去享受大自然和文化所供给我们的色声香味。我们好像已变为一把优美的梵哑林,正待由一位大音乐家来拉奏名曲了。于是我们“月夜焚香,古桐三弄,便觉万虑都忘,妄想尽绝。试看香是何味,烟是何色,穿窗之白是何影,指下之余是何音,恬然乐之,而悠然忘之者,是何趣,不可思量处是何境?”一个人在这种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饮茶之时而有儿童在旁哭闹,或粗蠢妇人在旁大声说话,或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谈国是,即十分败兴,也正如在雨天或阴天去采茶一般的糟糕。因为采茶必须天气清明的清早,当山上的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叶上时,所采的茶叶方称上品。照中国人说起来,露水实在具有芬芳和神秘的功用,和茶的优劣很有关系。照道家的返自然和宇宙之能生存全恃阴阳二气交融的说法,露水实在是天地在夜间和融后的精英。至今尚有人相信露水为清鲜神秘的琼浆,多饮即能致人兽于长生。特昆雪所说的话很对,他说:“茶永远是聪慧的人们的饮料。”但中国人则更进一步,而称它为风雅隐士的珍品。  因此,茶是凡间纯洁的象征,在采制烹煮的手续中,都须十分清洁。采摘烘焙、烹煮取饮之时,手上或杯壶中略有油腻不洁,便会使它丧失美味。所以也只有在眼前和心中毫无富丽繁华的景象和念头时,方能真正地享受它。和妓女作乐时,当然用酒而不用茶。但一个妓女如有了品茶的资格,则她便可以跻于诗人文士所欢迎的妙人儿之列了。苏东坡曾以美女喻茶,但后来,另一个持论家、《煮泉小品》的作者田艺蘅即补充说,如果定要以茶去比拟女人,则唯有麻姑仙子可做比拟。至于“必若桃脸柳腰,宜亟屏之销金幔中,无俗我泉石”。又说:“啜茶忘瞎,谓非膏粱纨绮可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漫饮茶 PDF格式下载



一开始以为《漫饮茶》是一本主要介绍茶的书
后来翻开发现是与饮茶有关的散文
虽然没有看到想看的内容 但是不失望
因为这本书里面的散文看着会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就像自己在喝茶一样 涓涓细流

最喜欢那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和茶有关的散文尽在其列,很值得读一读。推荐


如茶般漫然,如山林般寂静……


很清清、舒心的文字,在茶里休闲、在茶里认知,不错呢


所以的文字蕴含茶的清香,思想、情感也是如此的纯粹清新


爱茶人必读的好书。


喜欢看大家写喝茶的文章,人生哲理和享受都在里面了。其实人生就是一壶茶。


一杯好茶,令人满心愉悦。一本好书如同一杯好茶,身心愉悦,此书便是一杯回甘无穷的好茶。


吃茶去......


现在这样的好书越来越少了!!!!!!


本人极爱茶,这本书以前在图书馆看过,一直想买就是没有买到。偶然间想起到网络---所以--。
不错。 简单 快捷 谢谢


莫名的感觉,走入诗的境界,作者以论茶来拷问人生,经典!!!!!!!


让人感触很多的一本书,看到不同人对茶的理解


名家的笔,大家之文法,大气!在安静的的灯光下细细品读每一篇,或者如长者的叙说,或者如好友的指点,将茶与人生娓娓道来,一切的纹理尽在如水的评叙中,解说着关于茶的故事,关于茶的知识---没有浪漫,没有华丽的修辞,不需要刻意的记录你的心得,静下了心---


特价时购买的。书的内容读起来轻松、惬意,作为闲暇时一种消遣,感觉不错!书的质地也还不错。


书很不错,只是快递太慢,上海到杭州用了好几天,而且送货范围太小了。


静下来看


《漫饮茶(郁达夫 林清玄著》是众多的人的合集。阅读这本书感觉还可以


说是郁达夫和林清玄写的,其实不然,本文收录了许多作家对茶的看法和评论,闲来无事读读不错


本来想买本品茶心得的书,这本书茶的味道淡些,更是一本还可以的散文书,文章还不错,就是排列的些无序,也许无序也是一种序吧。


这是一本打着林清玄名义出的一本关于茶的书,其实里面只有林的两篇小文,对于想看林的文字的读者来说是一种买前诱导,至少我是被诱导才买的。


郁达夫和林清玄都只有一篇文章,其实是杂文,呵呵,许多作家的杂文。不过文字还算清新,还值得一读吧。


配套收藏。


怎么什么人的文章都搅合在一起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