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2010-7
新星出版社
[英] 珍妮特·温特森
255
105000
于是
无
如珍妮特·温特森这样写小说是很危险的。好像一个人表演高难度的走钢丝杂技,一不留神摔下来,就彻底演砸了。当然如果表演成功,表演者神奇的技艺会令人赞叹不已,而这场表演,也会在每个观众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天赋使温特森有了做这番挑战的信心,天赋也使温特森完成了出色的表演。可以说,温特森是天赋的化身,然而天赋,却并不总是顺从其主人的意志。它像一个顽童,放肆,任性,爱表现,希望受到更多关注。对于温特森来说,该如何与她的天赋和睦、自在地相处,是她在写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读遍温特森所有的书,你会发现,她从来不会好好地说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反的,她说了很多故事,在每一行文字里,她都试图邀请一个新的故事加入。对于她来说,故事就像放在手边的小贴士,随时拿起一个,粘在正在行进的文本中。不过,它们都是一些破碎的故事,确切地说,是从另外一些故事中拆下来的零散部件。它们是如何被放置在新故事当中,成为其合乎情理、甚至光芒四射的一部分的呢?这即是温特森用她的语言所完成的工作。她的语言,是一种有高度粘合力的语言,可以把各种各样的碎片牢固地粘在作者希望的位置上,同时也是一种霸道的、专制的语言,它有强大的、不可违背的逻辑,任何原本毫不相关的碎片被这种语言控制之后,都必须屈从于它的逻辑,遵照它的意愿表达出合理的意思。语言无疑是温特森最重要的天赋,将她截然地与其他作家区分开。在她的小说中,是语言而非情节,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引领他们一直读下去。语言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它必须一直是有趣的、新鲜的,稍有沉闷,就会使读者走神,出离文本,许多时候,他们会就此失去继续阅读的耐心。
有一天,一位可爱的女子带给国王一个由侏儒操控的旋转舞台。 侏儒们会表演所有悲剧,还有很多喜剧。他们同时表演悲剧和喜剧,幸运的是,四面体国王有很多张脸孔,要不然他准会死于心力交瘁。 他们同时表演悲剧和喜剧,而国王呢,绕着戏院踱步走着,能同时观赏悲剧和喜剧,只在他愿意。 他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明白了无价真理:悲喜交错,没有终点。
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当代最好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
1959年,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自小由坚信宗教的夫妇收养。当时家中有六本书,其中《亚瑟王之死》激发了温特森对书本和写作的渴望。
1978年,温特森与一个女孩相爱,离家出走。她
创世记出埃及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约书亚大审判路德记
“为什么我不上学?”我问她。我对学校很好奇,因为母亲总是管它叫“养殖场”。我不懂养殖场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那肯定是个坏东西,和“不正常的激情”一样。“他们会引你走上歧途。”这是我获得的唯一解释。 我在厕所里思考这一切。厕所在户外,我很讨厌夜里去厕所,因为蜘蛛会从煤棚那儿爬过来。爸爸和我好像总喜欢上厕所,我坐着,哼哼歌谣,他大概就那么站着吧,我猜。我母亲对此很光火。 “你快点儿,用不了那么久。” 可那是我唯一可去的地方。我们三人睡在一间卧室里,我母亲正在为我们搭建后房口的卫生间,要是布局得当,还能给我腾出半间房。可她的工程进展极其缓慢,因为她说她的想法太多,事情太杂了。有时候,怀特夫人会过来帮忙和水泥,可她们总是虎头蛇尾,干到一半就去听约翰尼·卡什的歌,或是写一份新传单,宣扬全浸式洗礼的好处。最后总算是完工了,但花了足足三年。 与此同时,我的课程还在继续。通过鼻涕虫和我母亲订阅的种子目录,我学到了有关害虫和园艺的知识,通过《启示录》里的预言以及我母亲每周订阅的《真相大白》杂志,我得出了一套有关历史进程的独到见解。 “伊利亚又在我们之中了。”她宣布。 于是,我学会了诠释征兆和奇迹,不信仰上帝的人大概一辈子也不会懂。“当你进入传道行业,你就用得上这些本领。”她提醒我。后来的一天早上,我们刚起床,想要收听“铁幕后的伊万.波波夫”节目,一只鼓鼓的棕色信封从信箱口扑通一声掉了进来。我母亲心想,肯定是在镇会所大厅里举办的“治愈伤患荣光会”的参与者们写来的感谢信。她撕开信封后,脸色为之一变。“是什么?”我问她。“是关于你的。”“关于我的什么?”“我必须送你去学校。”我立刻猫进厕所里,坐在马桶上。养殖场,终于来了。
二十年来我读到的最有意思的作家。 ——戈尔·维达尔(美国作家) 珍妮特·温特森是这类题材的大师,一个极具天赋的作家。 ——穆里尔·斯帕克(英国作家) 她不会装腔作势,只想坦诚地书写她想写的,我认为这很有启发性。 ——萨拉·沃特斯(英国作家)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无疑是温特森小说世界的入口,故事从这里开始。而所有的故事,其实也都在这里了。与她的其他小说一样,这是本聪明而有趣的小说。 ——张悦然(作家)
我们时代最好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1985年惠特布莱德奖获奖作品,英国英语系学生必读的经典读物,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改编成BBC热门剧集,荣获戛纳最佳剧本等多项大奖。 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张悦然作序推荐 《鲤》杂志首次参与策划。
无
啃下第四颗板栗的时候,刚好读到这一句——“无论是锦绣还是抹布都会化为旧日时光,而时光会流逝。”于是,我停下嘴上功夫,抄下这句话,然后继续啃第五颗,没料到,这是一颗已经腐败的板栗,将已经嚼碎的果肉吐了出来,顿时食欲全失。那么,还是说说我手中这本书吧。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当代最好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1959年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自小由坚信宗教的夫妇收养。1978年,珍妮特与一个女孩相爱,离家出走。她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留宿打工,但仍以全A的成绩考入牛津大学英语系。1985年,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出版,荣获惠特布莱德首作奖。它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故事设置在兰开夏,养父母也是五旬节教派①的信徒,明显带着作家早年的经历。章节的标题模拟《摩西五经》,每个章节的递进都代表作者的成长,代言了作者那一个年龄段的反思。
珍妮特从不肯好好的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她酷爱在一个故事里,甚至一行文字里,邀请一个新的故事加入。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能够跟着她的思路走,不,准确的走,不是你跟着她走,而是被她挟持着走。不管怎样,夜很寂静,来一曲音乐,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那个充满怨怼和敌意的问题少女的内心世界吧!
……
不出所料,我花了比计划多两倍的时间读完整本书。前两晚买的板栗早已吃完,两个苹果也进了肚子,出于某种说不清的理由,我并没有买橘子。那么,今晚就先从橘子谈起吧!
珍妮特有一个一切以“上帝的事”为先的养母,在珍妮特生病期间,母亲唯一给她的就是橘子。养母对她的安慰常常也只有一句——“来,吃个橘子。”在养母感到悲伤的时候会给她念篡改了结局的《简·爱》,除此以外,养母只用《圣经》和无数赞美诗集教育她。 “上帝会作出安排的!”养母用这句话来解释一切。其实,信仰只不过是她欲求不得的爱情的转移。虔诚而虚伪的养母,善良而木讷的养父,珍妮特就是在这个毫无温馨的家庭中长大的。母亲固执的认为——养女的命运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的!起初,珍妮特仍笃信教义,即使入校后发现自己和别的孩子格格不入,也不想质疑母亲。但,青春期的爱改变了这一切。珍妮特爱上了同性,她被逐出家门,从此开始忍受分离、孤独、失败、背叛,也开始了对宗教、家庭、爱情和性别政治的思考……后来,当她重返家乡,鼓起勇气敲开家门,母亲装作任何事都没发生过,并用一句话结束了母女之间所有的对峙——“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在故事的每一章,作者都插入了一个童话或寓言,作为一段成长的休止符。由此可见她对童话的偏爱。
第一章创世记讲述一个聪慧美丽却多愁善感的公主;第二章出埃及中的故事我最喜欢:有一个女子带给四面体国王一个由侏儒操控的旋转舞台。侏儒们同时表演喜剧和悲剧,幸运的是,四面体国王有很多张脸孔,只要他愿意,能绕着戏院同时观赏喜剧和悲剧。国王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明白了无价真理——悲喜交替,没有终点。第三章利未记写的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王子,为了帮王子找到一个完美无瑕的女人,他的忠实的伙伴——一只老鹅,请谋士们找了整整三年,走遍了千山万水,但都无功而返。老鹅忍不住对王子说:“你想要的女人根本不存在。”王子砍下了鹅头。又过了三年,王子写了一部关于完美的书。有一位谋士在读王子的书时意外遇到了一个完美的女人,并把王子带到女人的面前。可是,女人拒绝了王子的求婚。女人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说服王子——她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但她也不是毫无瑕疵。王子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决定再写一本新书,并向鹅道歉。但是,所有的谋士都反对,理由是身为王子就不能让别人看到他犯错。于是,王子命令谋士们砍下女人的头……第四章民数记……第五章申命记……第六章约书亚出现了一个橘色魔鬼,魔鬼告诉珍妮特:“你已作出了选择,现在没有回头路了。”第七章大审判写柏士浮骑士——亚瑟王的骑士中最年轻的一位——不顾亚瑟王的挽留从凯米洛特王宫出发去追寻圣杯,却最终一无所获。伤痕累累的他梦到了亚瑟王,他想拥住他的王,王却成了一棵覆满常青藤的树。世间万物都会归于尘土,即使往昔盛况,曾经灯火如炬,笑靥如花。最后一章路德记写女孩和一个男巫的故事,男巫诱使女孩当他的学徒,后来又狠心地抛弃她,在驱逐女孩离开城堡之前,男巫化身为一只老鼠,在她的纽扣缠上一条无形的线。女孩只身来到一个村庄,那里的人们纯朴、和善,对世界不存质疑。但如果她谈论善与恶、好与坏,他们就会认为她疯了。后来,女孩听说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那里的居民不用耕种,也不用干苦力活,他们只是思索世界。她所在的村庄人人知道那里,对那个地方敬畏有加,但没人去过那里。女孩只身出发了,开始了孤独的航行。陪伴她的只有海水。她已没有退路,不能回头。
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所说的——“写作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写下这些零星的文字时,我也在思考作者跌宕起伏的内心世界,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思考作为作家分身的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书中,我看到了她对价值的看法——“事物一旦被创造就永远存在。它的价值既不该被贬斥也不该褒扬。”看到了她对邪恶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魔鬼。魔鬼只是与众不同罢了……如果心中有魔鬼,他们会跟着你行走到天涯海角。”看到了她对真实的看法——“人们喜欢把不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区别对待。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明白该相信什么,不该相信什么……经常地,历史是否认过去的一种方法。否认过去,就是拒绝承认它的完整和真实。修正它,强迫它,让它运转,榨出它的灵魂,直到如你所愿,你觉得它该怎样,它就什么样。”看到了她对背叛的理解——“教导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背叛永远是背叛,无论何时何地。”
对于爱,珍妮特是这么说的——“我爱上帝,我爱教堂,但我开始用越来越复杂的眼光看待这一切……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且永远地扶持我……浪漫的爱情已被稀释成平装本煽情小说,出卖了成千上万次。但它依然在某处栩栩如初,刻画于石板纸上。”对于为何离去,她是这么说的——“我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每次你做出一项重大决定,你就会分离出一部分自己,去过另一种可能过的生活。有些人气场很强,有些人能在自身之外创造出另一个迥然不同的自己……我的每一部分都跟随着我做出的,以及没有作出的决定,只是偶尔挤在一起,彼此碰撞。”
正是因为珍妮特对写作依然满怀信仰和启示,正是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所以,她不断以文学的形式探索性别、两性和同性间的情感,用文字和故事启示读者在驰骋的想象力中改变世界观。三十年来,她用匠心和天赋辛勤耕耘,获奖无数。同时,也用写作完成了对自我心灵的治愈和重建。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还可以有其它选择,比如菠萝,比如苹果,比如很难啃下去的板栗,而你,你属于哪一种水果?
世界存在千奇百怪的水果,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了一种,或者许多种。
第一次读珍妮特的小说,一个非常愉快的阅读旅程。
原本打算快快地读了好将其另作它途,终因不舍得这一旅程结束得那么早而延迟了一天。在我看来,它算不得一本好小说,如果从完整的故事情节为标准考核的话,它甚至有些支离破碎。就像一个患有臆想症的人,明明在给你说当前发生的事,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如果你不仔细读的话,说不定你对她的认知只停留在七岁,你搞不清哪里交代了她的成长。一切处理得那么不露痕迹,又相当大跃进。如果你很是在意故事是否有始有终,是否精彩,那我建议你不用读了,我可以告诉你,它非常简单,一个女孩的成长过程,她被一个教会家庭收养,有一个很不愉快的上学经历,因为喜欢女孩被赶出家门,从笃信上帝到有所怀疑。
但如果你已经厌倦于千篇一律的故事,这倒是一本美妙的小说,你从字里行间获得一种独特的体验,那是文字带给你的享受。你需逐行阅读而非一目十行走马观花,你怕由此而错过那些幽默的调侃,激愤的诅咒,深情的叹惜,举重若轻的譬喻,还有随处可见的箴言,作者对此有天才的驾驭能力,仿佛顺手拈来,便已让人沉迷。
“他提醒我们注意,魔鬼会化身为光明天使出现。”
“在短时间里,恶会赢,但决不会赢太久。”
“如果心中有魔鬼,他们会跟着你行走到天涯海角。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处境是天下最悲惨的。我也不例外。”
“但并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我必须记住这一点。”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每一句都来自真实的生活,每一句都可以作为某段人生的标签。
“这个地方(学校)就是个养殖场。”
“历史应该是张大吊床,任由翻筋斗的、荡秋千的人尽情游戏,就像猫咪玩线团。”
“那感觉,就像我翻箱倒柜找一副纸牌却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领养文件。”——精彩的譬喻,冷峻的嘲讽,其内核,是否是深深的悲凉?
当然,是否爱读一本书,个人的喜好很重要,在你那里弃如敝履,在我这里却可能视若珍宝。令我爱不释手的是小说中穿插的寓言、童话,作者好像很喜欢用这些东西打断她原有的叙述,在这些之后,她的叙述又跳了几级。她才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她只管她讲得高不高兴。有的较短,比如秘密花园里的橘子树,“错失良机城”的故事;有的很长,比如王子寻找完美王妃的故事;有的几个纠结在一起,用了好几章节,独立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好看的故事,比如温妮特和魔法师的纠葛,圆桌骑士柏士浮寻找圣杯;甚至直接进入现实故事的橙色魔鬼。每一个都从不同角度隐喻着、伸展着,借由这些寓言和童话,作者在言语表达的后面,垒起重重的暗影,我们都在其中,窥视到了隐匿在我们内心的想望,它们蠢蠢欲动,抑或仍在长眠,但它们都真实地存在着。而我,被那个四面体国王诱惑——
“有一天,一位可爱的女子带给国王一个由侏儒操控的旋转舞台。
侏儒们会表演所有悲剧,还有很多喜剧。他们同时表演悲剧和喜剧,幸运的是,四面体国王有很多张脸孔,要不然他准会死于心力交瘁。
他们同时表演悲剧和喜剧,而国王呢,绕着戏院踱步走着,能同时观赏悲剧和喜剧,只要他愿意。
他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明白了无价真理:
悲喜交替,没有终点。”
生活就是魔法师缠在温妮特纽扣上的那根线,只要它愿意,随时可以牵扯着我们跌跌撞撞。没有永远的喜,也没有永远的悲,而对待悲喜的方式,让我们如此不同。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到了哪一种境遇里,都要记得: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我们可以有很多种选择。还是,在我们尝试各种不同的选择的同时,已经把橘子当成了底牌?
“有一天,一位可爱的女子带给国王一个由侏儒操控的旋转舞台。
侏儒们会表演所有悲剧,还有很多喜剧。他们同时表演悲剧和喜剧,幸运的是,四面体国王有很多张脸孔,要不然他准会死于心力交瘁。
他们同时表演悲剧和喜剧,而国王呢,绕着戏院踱步走着,能同时观赏悲剧和喜剧,只要他愿意。
他走了一圈又一圈,终于明白了无价真理:
悲喜交替,没有终点。”
这是摘字书中的一个小故事的一小断。读来有趣又不乏寓意深刻。我最喜欢这本书之处即在于书中处处穿插着各色的童话,长的,短的,有时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幽默的,悲伤的。就好像有个漂亮的大盒子放在了作者珍妮特手边,里面装满了五彩缤纷的故事,任她随手拈来,任性的随意放置在文章之中,而她也毫不在意她的文章被打断。没有耐心的人看她的书,恐怕用不了20页就被她弄烦了。可是喜欢她的读者,也应该会为她这种写作风格深深着迷吧。
《橘》是一部女性成长自传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珍妮特(与作者同名)从小被五旬节教派信徒家庭收养,其养母把她当做上帝的孩子,努力让她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传教士。珍妮特的成长中除了圣经,就是教堂礼拜活动,她唯一的一个朋友是教会中的一个老太太。她相信她的生命中只有上帝,她只爱上帝。直到珍妮特遭遇了她的第一次爱情,她的爱发生了分歧,她爱上帝,同时她也爱梅兰妮,她说“对于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所以她们的爱情是可以与上帝之爱并存的。可是,还是为世所不容,她妈妈认为她扮演了男人,她做了本该男人做的事情,她是在“伪装男人”。
故事伴随着珍妮特的成长,其间的童话也越来越复杂。她开始怀疑她的信仰,关于“完美王妃”的童话,关于“为了寻找圣杯的骑士”的童话...她用一个又一个童话表达了她的怀疑,困惑,愤怒。信仰之墙,是保护,也是局限,墙的本性注定了它们终该颓倒。珍妮特最后选择了离家独自生活,“我相信上帝始终陪伴着我,是上帝的仆人们背叛了我”。
在童话里,女主角没有留在男巫的城堡里,乌鸦说“如果你留下来,就会发现自己将被悲伤毁灭。你所知的一切围绕在你身边,与此同时却又远离了你”,于是她离开男巫去寻找传说中的完美城市。有人问她,“你就没有想过会去吗?”她想,”多傻的问题啊。有千丝万缕能帮你找到归途,也有千丝万缕能把你带回去。心思一转,再难回头。”
故事的最后,珍妮特重又回到那个英伦小乡探望她的母亲,一切云淡风轻,似乎没有人记得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在她离开的这些年时间好像静止了,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时间能抹煞一切。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
不论性别,不论信仰,不论何时何地,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会经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会经历多少归零式的重新起步?每个人自我逐渐成熟的过程,就是忍受分离、孤独、失败、背叛、愤怒的逐一攻破。我想每个年轻女孩都能从这个“离家独自生活、重新追寻爱的真理”的珍妮特身上找到共鸣吧。
最后附上我很喜欢的书中一段文字,自我安慰,或者说是自我勉励吧,帮我渡过这段日子。
“我会找个恰当安全的时机,让自己的情绪一泄而出。眼下,我必须狠下心肠,像大雪覆盖的大地,雪白而坚硬。霜日里,冬日里,大地是白色的,然后太阳升起,冰雪尽融。”
倘若不是发现自己爱上了一个女孩儿,珍妮特也许会成为一个最优秀的传教士―――谁让她同时擅长两件事情呢?珍妮特同时擅长两件事情:与上帝交朋友,与魔鬼对话。“来吃个橘子!”这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在这里,橘子可以是一种命令,一种搪塞,一种规避,一种对治愈的自欺。珍妮特剥橘皮的动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橘皮很硬,令人深感挫败,她用尽双手气力,仿佛撬开盔甲,掰开石墙。当然,橘子里住着橙色魔鬼,扔给她一枚褐色卵石,这颗卵石就一直牢牢握在主人公珍妮特的手中。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由两道扶摇而上的螺旋体扭结而成,一道是圣经故事烂熟于心的珍妮特讲的故事与故事中的故事,一个是拥有错误的激情的珍妮特的成长史,个人史暗合摩西五经,狂热,背叛,出逃,成长。纹满故事的螺旋体与叙事的螺旋体最终在一棵橘子树上交叉相遇:“所有真正的追寻都在这座花园里终结。吃下这果实,就意味着离开花园,因为果实讲述了别的事情,别的渴望。”并在末尾处母亲那句“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种如废话一般的真理中双双获释。 在珍妮特看来,历史应该是张结绳大吊床,任由翻筋斗的荡秋千的人尽情游戏。她在故事上打结,结上生结,如同猫咪玩线团,末了并不解开。在她那些翻着筋斗荡着秋千的故事里,有橡皮筋搭成的皇宫,四面体国王在其中观看侏儒们同时上演的悲喜剧,螺旋楼梯通往无法定夺者的“错失良机城”,选择墙的人,困在错失良机城,矮胖子坐在墙上,决定把一道墙给身体,留一个魔圈给灵魂。 《橘子》浑身文满故事,看似随意的,蜻蜓点水般的故事,却不肯好好叙说一段完整的结实的历史。她的叙述密度与步速正如她的小说排版,充满空隙与裂缝,只少量倾泻微光。她所用以推进叙述的,不是情节,不是情绪,而是“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与后现代作家相同的是,对珍妮特,说故事是小说家不得不做却必须不好好做的事,不过,对这位熟稔圣经与传奇故事且命运本身就写满传奇故事的女作家来说,故事是信手拈来的易事,叙事伎俩也绝非必须,重要的是语言,是陌生的,奇特的,真正的写作者的“母语”,正是这种“母语”吸引着艳羡的阅读者、陌生人,成为故事的真正推进机制。 十九岁时,珍妮特爱上了一个女孩儿,为此她必须离开她所拥有的一切:家庭,信仰,学业,安全,正常。她离家出走,去殡仪馆和精神病院打工。这段惨痛经历就是她在《橘子》这本处女作中所要讲述的历史,这段历史生出了所有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也生出了日后她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书。倘若你要在其中孜孜寻找惨痛的同性爱的折磨煎熬,癫狂激情,恐怕要失望,因为珍妮特虽然爱拿性别身份说事儿,但在这个故事里,你将发现,与爱上宁芙的大叔相比,爱上一个女孩儿的珍妮特的焦虑程度和罪恶指数并不比一个暗恋隔壁班小男生的怀春少女高多少。 在故事里,主人公珍妮特的罪名是可爱的:“无法认清自己的性别局限”。在小说家珍妮特的世界里,一切界限都模糊了。性别,时间,空间,物质,思想,人间,宇宙。在那个天堂里充斥着航天员,橘子里住着橙色魔鬼的世界里,错误的爱情从来不能让她怀疑自己,任何障碍都无法摧毁她。难忘的是《橘子》结尾处,节制的珍妮特终于得以一抒胸臆:“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我可以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但绝不会为了一个男人,因为他们只想当毁灭者,却从不愿被毁灭。” 当我们目睹这个寻求毁灭的女人站在山顶,想象着一场动人心魄的布道,想象着她走到初恋爱人的面前,剥光衣服,问她是否还记得“这个身体”,才会想起,原来珍妮特的橘子一直在流血,每一滴血她都不怜惜,也绝不会忘记。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英国当代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处女作,1985年荣获惠特布莱德首作奖。但读后感觉一般。 故事发生于英伦乡间一个传统保守的小镇。“我”成长在一个五旬节教派信徒之家。五旬节教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基督新教运动,认为救恩的关键在于相信耶稣是唯一的救赎主,并相信《圣经》在信仰问题上具有最高的权威。母亲整日沉迷于教会事务,传福音、治伤患、唱圣歌。在她眼中,教会是她唯一的所属,可以抛弃家庭“忙教会的事”,就像她总是对“我”说:橘子是“唯一的水果”。让人惊疑的是,她曾经也是一个“又任性又要强”的人,年轻时在巴黎找到一份教职,“小日子过得干净又体面”,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邂逅皮埃尔,晕头晕脑地坠入爱河。结果在就诊时,医生的一句话葬送了这段爱情:“你是可能恋爱了,但你也得了胃溃疡。”(P120) 作为父母的养女,“我”从小被灌输宗教知识,寄望成为传教士。但也因此在学校里和别的小孩格格不入,俨然异类,因与人老是谈地狱、绣布上用怪异经文而被老师警告、同学疏离。这种压制人性、远离童心的家庭教育势必难以长久。长大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终于在性取向上做出迥于常人、更不合教规的选择。与艾尔西、梅兰妮、裘波丽、凯蒂等女性朋友的相处,“如此亲密却又如此惹人心烦意乱。”(P142)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当精神被上帝主导,身体已成为唯一可以自己做主的事。反过来说,当身体实现独立,精神上的控制也便开始松动。 “我爱你,几乎和爱上帝一样多。”(P142)青春,让“我”知道除了敬仰上帝,还有其他可爱之人。母亲自然难以容忍这种玷污门庭的出格行为,为此找来牧师驱魔。直至最后,一意孤行的“我”终被赶出家门,孤身而活。梅兰妮也被送到外地,几年后与一个军人结婚。 小说除了展现这样一对矛盾,还揭示了那些宗教信徒的虚伪矫饰。小说很少提到父亲,由此大约可知父母关系不睦。事实上,信仰不过是母亲欲求不得的爱情的转移。“她的皈依归功于魅力十足的牧师,她的布道基于个人魅力的施展,她在教堂里的领导地位满足了虚荣心。”(译后记P248)她鄙视穷人,憎恶邻居,“只有他们才会把马西波的处理商品目录里的每一样东西买回家”(P7)。服务孤寡人士的莫克贝旅店发生贪腐事件,罪魁祸首即是伯恩牧师,为渔民筹集的大部分善款被用作偿还他的赌债。会费资金和赢利被挪用作偿付其已分居疏远的太太的生活费,真正和他同居的则是他的情人。由母亲帮助审计账目的迷途人协会因此被迫解散。那些所谓“上帝的仆人们”,“背叛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性”(P234)。 整部小说笼罩着浓郁的宗教氛围和象征意义,在人物成长、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伴随着童话与魔幻想象。书中,当橘色魔鬼出现时,它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魔鬼,得到什么样的魔鬼,取决于你灵光的颜色。我们是为了保你身心完整而来的。”(P148)“我”对此质疑:“可是在《圣经》里,你们总是被赶跑的。”橘色魔鬼轻描淡写地回答了一句“尽信书不如无书”。我的理解是,有上帝,就会有魔鬼,上帝是神性,魔鬼却往往显得更通人性。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本女性成长小说,表述了对宗教、家庭、爱情以及性别政治的感触和认知。
这本书,不是珍妮特*温特森的自传,却揉入了珍妮特*温特森成长过程中真实的经历和感受。珍妮特*温特森的语言,空灵、诙谐、跳跃、狡黠,有着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并蕴含着人生哲理。比如:历史应该意识张大吊床,任由翻筋斗的、荡秋千的人尽情游戏,就像猫咪玩线团。用爪子抓它,用牙齿咬它,翻来覆去地折腾它,到了睡觉的时候,它仍然是团打满结的线团。
珍妮特*温特森是刻意用第一人称来写作这本处女作的。
珍妮特*温特森自己是这样说的:第一人称能直接滋生亲密感,似是而非的亲密感。的确如此,阅读是一对一的体验,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直接的沟通,更私密更安静。这本书的故事背景,是在英伦乡间的五旬节教派信徒之间;情节里,还夹杂着同性之间的爱恋;形式上,章节末尾设立了“破”,并模拟《摩西五经》书写标题;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我不熟悉和不了解的。奇怪的是,阅读中真的“滋生了亲密感”,在那种“似是而非的亲密感”的作用下,自发自愿地和珍妮特站在了一起。这是珍妮特的高明,也是文学的魔力。
珍妮特的母亲,对女儿的安慰,通常就是那句:来,吃个橘子;
而对于女儿的疑问与思考,则通常是另一句:这,得由上帝来决定。
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全部,居然可以用“来,吃过橘子”和“这,得由上帝来决定”这两句话来概括,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珍妮特没有变得阴暗、抑郁。这可以从她的文学中找到答案。在她的笔下,魔鬼也有了几分可爱:“爱,真的可能属于魔鬼吗?什么样的魔鬼?喜欢在你耳朵里灌废话的褐色魔鬼?跳角笛舞的红色魔鬼?让人恶心呕吐的湿答答的魔鬼?最善于蛊惑人心的橘色魔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魔鬼,就像猫都有跳蚤。”这让我想到了赤坂三好的《九只小鬼的故事》,或许,文化本来就是相通的。小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鬼;长大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小鬼与魔鬼,都只是语种不同罢了,也很难应付。怎样的心性,怎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呢?我庆幸我读了这本书,也感谢我的朋友推荐了这本书。
西班牙脐橘也好,巴基斯坦迦法柑橘也好,赛维尔熟橘也好,不管有多少种橘子,橘子,真的不是唯一的水果!
就像译者说的:世界很大,不止教堂;可以挚爱的人很多,不止基督。
从四月做活动时买来,有一下没一下地看,小半年过去了居然还有一个章节没读完OTL....但这全是个人原因,《橘子》的内容实际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当初为了书名和选段而买书,读到作者絮絮叨叨的文字不免一阵烦躁,但就这么随意地读吧,当读到她的随想而随她沉思,为她在学校的遭遇而愤然,为她生活的环境(表示从没见过这样的基督教徒生活...)感到诧异时,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跳跃的思维,走进了珍妮特温特森用文字编制的网中,如是深陷其中。喜欢每个章节总是有的不知名小故事。四面体与国王,不完美的追逐完美的王子与鹅,温妮特和男巫,柏士浮与亚瑟王...还有那些意想的描写,很有意思而且语言优美,好像又对应了现实的一部分。感觉最后的部分应该也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吧,但是我没看完(极度怨念)...期待某日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也许会有从终点回望,却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原点的感觉吧...
橘子肯定是一个寓意,这几乎是来自母亲的命令。“来,吃个橘子。” 或者就像珍妮特在访谈时所说,整个小说,她试图解释自己从何而来。“我试图把一段怪异的童年、一种非同寻常的个人历史讲明白。我也试图去宽恕。”是啊,宽恕。这似乎是牧师对珍妮特说的话,“上帝宽恕了,并遗忘了。”(P.155)亲爱的珍妮特,难道你就不能遗忘么?在小说的末尾,珍妮特在山顶看到曾经的梅兰妮的家,想起来之前的某次偶遇梅兰妮,她推着一辆婴儿车,像一颗植物一样木然、更加的迟钝。珍妮特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她当初深爱着的人。但是一旦梅兰妮离开她,没有注意她,珍妮特又几乎要发狂,仿佛得了毒血症,无法原谅梅兰妮的遗忘。“时间是最厉害的杀手,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她说,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之间其实也没多少事。”(P.236)细心的读者,很快就会发现,这段话几乎是一个反复,就像珍妮特的母亲说“来,吃个橘子”那样,这段话在小说“申命记:最后的律法”一章的开篇也有写到。 “申命记”这一章节,显得奇异,乃至不可理解。 小说作者为什么在这一章说了一些看似和小说情节毫无关联的话呢?开篇第一句,就是那反复说“时间”的经典台词:“时间能抹杀一切。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P.127)这与牧师的教训如出一辙。就像当初珍妮特在母亲看来陷入堕落的罪恶之中,牧师让她忏悔,只要她忏悔,就原谅她。但是珍妮特没有。她并非不相信宽恕,而是不相信遗忘。记忆不是就在那里吗?“记忆,那是什么东西?不过是看不到遗忘之必要的傻瓜们的胡言乱语。”(P.129)珍妮特既不愿意陷入回忆之中,又不愿意像牧师教训的那样实施遗忘,这不是她想要的宽恕。“申命记”这一章节,副标题是“最后的律法”,所谓最后的律法,尤其对于珍妮特而言,说的其实是与母亲的分离。 我们可以说,珍妮特与母亲有两次分离:一个是与她的生母,一个是与她的养母。作为一个孤儿,一个弃婴,一个养女,珍妮特的感情里,始终有一个不可抹除不可纠正不可平衡不可替补的不确定。在小说“约书亚”那一章节里,珍妮特对那种不确定的情况有个暂时的总结,在她不确定自己与梅兰妮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之前,还有一个不确定,有个被她称为“尴尬场面”的事情,就是她的生身母亲曾来认领她。珍妮特觉得自己的出身肯定是有蹊跷的,但是她不能确定这蹊跷是什么?这条生产的脐带,成了“无言的符征”。 而珍妮特与养母的分离,在她描写橘子的那段文字里有过暗示。她说:“吃下这果实,就意味着离开花园,因为果实讲述了别的事情。”(P.170)这个位于幼发拉底河畔的秘密花园,多像是《圣经》里的伊甸园啊。伊甸园里寓意着离开的果实是智慧果,而珍妮特的花园里,寓意着离开的则是橘子。 在一场驱魔般的腺热之后,珍妮特躺在床上,大病初醒。她的母亲守在床边,吃点橘子吧,她母亲说。随后小说作者写:“我挑出最大的那只,开始剥皮。橘皮很硬,怎么都剥不下来……最后,我总算把那层坚固的橘子盔甲撬了下来,两只手一起用力,把橘子掰开。”(P.157)而那只橘色的魔鬼,就坐在橘子的中央。毋庸置疑的是,作者在小说里使用了大量的寓意,比如橘皮,就像是教诲,而掰开的橘子,是对内心欲望的隐喻(“鲜血从裂开的果子里源源不地流淌出来,开瓤的果子就是游客和朝圣者的甘露美食,所有真正的追寻都在这座花园里终结。”P.170)。几乎所有的信徒,都把自己内心的欲望用圣言的教诲包裹起来,但是并没有因为他们这么做,内心的欲望就真正的退隐,很多时候,反而是欲盖弥彰,虚荣的愈加虚荣,贪婪的愈加贪婪。 应该说珍妮特对于养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小说作者也试图理解这般复杂的情感,为此,她写了一个童话故事,就是那个女巫和男巫的故事。这个故事奇怪的地方是一开始,男巫像是女巫的求爱者,他不断的征求女巫的姓名,正如珍妮特指出的,命名意味着权力。然而,当男巫终于猜到了女巫的名字,把她抱回家以后,作者奇怪的说:“这只是个开头,温妮特在城堡里探险会发现越来越多,但她住在那儿时,还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怪事。她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到这里来的,也忘了自己以前做过什么。她相信自己一直都在这座城堡里,因为她就是男巫的女儿。”(P.200)这个童话故事,简直是对珍妮特的养母当初去孤儿院领养她这件事的一个寓意。因为后面接着就说到,男巫告诉温尼特(童话里的女孩),她没有母亲,但由一个强大的神明特意托付给他的(P.200)。这不就是说的珍妮特的养母吗?珍妮特的养母摹仿圣母玛利亚,借着天上星辰的指引,来到一座孤儿院,领养了珍妮特,她以为这是上帝赐予的,她一定要把珍妮特教育为虔诚的传道者。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个童话故事里,本来原型是女性的那个领养者,却是个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是个男的?而且这个男巫,起初是恋人,转而又是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大审判”这一章节里,关于珍妮特的同性之爱,作者借着珍妮特的心理活动写道:“一切似乎只是纠缠于一个事实:我爱错了一类人。不管从哪方面看,爱上谁都无所谓错,只有一点例外:对另一个女人产生浪漫情愫是罪孽。”(P.176)这是在“模仿男人”,珍妮特的母亲憎恶的说道。小说作者在那个男巫的童话里,似乎对这句母亲憎恶说出的话,实施了一个反写。这实在是英国政治的遗产,即性别政治的困惑,或者说悖论。在大教堂回复给牧师的那封信里,小说作者似乎故意设置了一个绝大的讽刺:基督教会的真正问题在于违背了圣保罗的教诲,允许女性在教堂里拥有权力。珍妮特将那个性别倒错的矛头,指向了她的母亲,换句话说,不是她篡夺了男性的世界,而是她的母亲,而她所有的问题,只在于试图回到母亲的欲望。 这也是整篇小说,惟一被作者接受的宽恕。如此宽恕,不是建立在遗忘的基础之上,而是某种程度的相反,不是忘掉过去,是试图对过去作出理解。这就是为什么珍妮特多年之后再次见到梅兰妮,梅兰妮告诉她,那些过去的感情都死了。但是珍妮特不能接受,她认为,恰恰是死掉的东西才有诱人之处,她说:“死掉的东西,你尽可虐待、篡改、重新涂上颜色。”(P.236)梅兰妮听她这么说,大笑一通,说以珍妮特的视角,完全可以写一本精彩的小说,以她自己的视角只能写成历史。因为梅兰妮要忘掉这些过去的荒唐的感情了,她更愿意跟珍妮特谈论天气、造路工程和婴儿用品的价格。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这是多么残酷的时间啊。时间或许真的可以改变一切,但是对于珍妮特来说,时间的改变还嫌太无力了。正如小说作者在访谈中强调的,她试图去宽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宽恕呢? 在那个男巫的童话故事里,温妮特有一段心理独白,几乎是珍妮特内心经验的宣言,她说:“你必须充分理解你要改变的对象,才可能改变万物。当然也有人走火入魔,甚至篡改魔法,但那是堕落的力量,改变你所不理解的事物——这便是邪恶的真正本性。”(P.194)而珍妮特,始终都在试图去理解,不仅理解那个不可理解的自己的诞生,自己的被弃,理解那个深埋于自己内心的不确定,那个大章鱼,还要去理解她的养母,理解她自己。 关于理解的问题,艾尔西可谓是珍妮特的老师。在“出埃及”那一章里,珍妮特和艾尔西有个关于水果蛋糕的争论,艾尔西说:“这块蛋糕不需要我吃它来证明它是可以吃的。不管有没有我,它都存在。”随后珍妮特自认为理解艾尔西的意思,她想,“创造才是最基本的,为
一开始会购买是因为被书中的小故事吸引了······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应该都是很看重书的质量吧,不得不说,很棒哦,害我白担心了,我是一个希望自己的书很干净的人。
为了看书,作业都没做完,看来要通宵了。我很喜欢里面的一些很优美、令我感触很深的句子。
我也很喜欢吃橘子,一开始我并不知道有同性恋,当看到时,我还真吓了一跳。
或许我不是很能理解作者,但是还是很喜欢里面的一些东西,就是那个,我不是很懂里面的一些宗教,或许要信耶稣的会比较看得懂。
作者的思维很跳跃,时不时插进一个小故事,让原本想放下书的我又拿起来看了~~
当温特森的妈妈说出:“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时,我还真的是很吃惊,时间总是会改变一切,记得前几日写了一篇作文“那件事不该是这样的”,的却呢,有一些事的结局其实可以更好,但是,一起已发生,又能如何,看到温特森又重新回去了,我惊讶不矣,若是我,我无法面对过去,我可以肯定,因为我的却面对不了。
推荐~~
珍妮特·温特森(Jea***te Winterson)是当代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当初看到书的标题就被吸引住了,很期待。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救赎的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种。也许,我们可以把小说看成是温特森的自我拯救。她以文字为刀,剥开厚厚的橘子皮,切割记忆,如置身事外一样冷冷地旁观自己的成长,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此时,怪异的童年于她,仿佛已是他者的风景。看风景的人在似是而非的风景中寻找过往的影子,而宽恕也成为一种可能。
我花了几个晚上睡前阅读,这本书一定要在安静的环境下阅读
看了这本书的确深深地被珍妮特的文字吸引,在讲述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用童话故事和寓言来中断和加以阐述,正如译者所言,这本书是用来阅读,而不是寻求故事结果的刺激,需要用心来感受和体会。
这本书有点类似作者的一个自传而又加以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主人公珍妮特和作者名字一样又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同是成长在宗教信仰的家庭,又同是在这样束缚下抛弃性别的追求真爱和真理。正如书本名字一样,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人不是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去面对生活,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在等待,
刚刚读第一章的时候,很不适应,很不习惯,甚至有 不知所云的感觉~
过去 读温特森的 写在身体上,感觉 不是很明显,但是读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时候, 却有一种 你必须 专注的思索她所言,跟上她的节奏,不然不一会 你就会懊恼,因为 你不知道她怎么 就从这里跳到那里 了~
看了书后 的 译者记,忽然豁然开朗,相信跟我有一样感觉,读不进去的童鞋们可以看看 译者怎么说,会有 很好的 体会~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惠特布莱德首作奖获奖作品)
我的心依然难安,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且永远地扶持我。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珍妮特·温特森
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读起来有趣、温暖,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
“来吃个橘子!”这是《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且永远地扶持我。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
早些时候,好几个朋友推荐这本书给我。正好看到当当网在做活动就买了下来。书的质量很好,印刷也不错,封面很喜欢。总之在当当上买书很放心质量。本书讲述了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是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当然了令我印象的还是那段话:记忆,那是什么东西?? 不过是看不到遗忘之必要的傻瓜们的胡言乱语。时间是最厉害的杀手,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之前其实也没什么事。很好的一本书,值得阅读。
因为喜欢张悦然,看到她在鲤里面推荐了这一本《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特别买来细细品读了一遍,书很是喜欢。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上英国文学时老师介绍的,然后室友的毕业论文也是以这本书为研究题材的。本来是想买原文的,但是室友说中文译本有的地方翻译得很有意味,所以就先买译本来看咯。很值得细细阅读的一本书哦,珍妮特会带你在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里畅游,也会让你在看书的时候学会思考。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但确实女儿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唯一的安慰。我的表述可能有点反了,但是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珍妮特。
看珍妮特·温特森总有种幻象不与现实重叠的错觉,她善于用类似寓言的叙述来折射现实。这种方法本身是怪诞而突兀的,但她却能把二者很好的融汇起来,让人产生一种--哦,本来就应该这样的想法。
故事很好,就像残酷版的爱的教育,她坚持了自己的人生并在多年后获得母亲默许,至于描写女同性恋的部分嘛,其实作者自己也说过,那只是青春期对爱的朦胧的渴求吧了,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去阅读,反而会更加合理。
小说远远比电影要好,值得一看!
可能作者生活经历距离我比较远,从小也没有也出过多少宗教教育,所以对书中的宗教内容感触并不深,但整个书看完讲的是一个女孩儿成长蜕变的故事,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生活都有了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最后如同书中所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我们应该努力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珍妮特温特森是我最爱的欧美女作家之一,每一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有淡然的温情在,无可挑剔。就是书腰太不配作品了,嘈杂又杂乱,总是扔书腰读者也是会很困扰的啊喂- -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中有宗教、分离、孤独、失败、背叛。今早看完,每个章节末的童话、寓言都是一个休止符,她强迫性的打断我的注意力,就是要告诉我,你不是在读故事,因为她也不会好好的给你讲个完整的故事,但她又让你相信“我是在给你讲故事,相信我”。
这是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讲述每个人都会有的爱、悲伤和愤怒
天赋的珍妮特·温特森,非常好看的小说
一直坚信着作者的第一本书最能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光看名字,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橘子是水果,就像书名那样——是水果但不是唯一的水果。
“我是橘子,他们是别的水果。”
整本书也没让我失望,品味起来,和主流文学大不相同,读完之后,开始相信序言所说的——喜欢作者的人和讨厌作者的人一半一半……类似这种说法了。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大不相同,合上书后,我可以说,我是喜欢她的那一半了。
这是我看的第一步珍妮特温特森的作品,虽然里面有些欧洲文化我不太懂,但不影响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致。
我宁可凝望一轮崭新的冰河纪,也不愿目睹这些司空见惯的场面生生不息。——珍妮特·文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标题是于是发表在《萌芽》文章的题目,我是被这十个字吸引,然后回去读珍妮特-温特森的~ 果然是读她就爱她,爱她就读她。感受那种特立独行的思想~
光看封面的推荐语就非常吸引人了,“入选《卫报》死前必读的1000本小说”,那我总算读了千分之一了,继续努力。
橘子肯定是一个寓意,这几乎是来自母亲的命令。“来,吃个橘子。” 或者就像珍妮特在访谈时所说,整个小说,她试图解释自己从何而来。“我试图把一段怪异的童年、一种非同寻常的个人历史讲明白。我也试图去宽恕。”是啊,宽恕。这似乎是牧师对珍妮特说的话,“上帝宽恕了,并遗忘了。”(P.155)亲爱的珍妮特,难道你就不能遗忘么?在小说的末尾,珍妮特在山顶看到曾经的梅兰妮的家,想起来之前的某次偶遇梅兰妮,她推着一辆婴儿车,像一颗植物一样木然、更加的迟钝。珍妮特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她当初深爱着的人。但是一旦梅兰妮离开她,没有注意她,珍妮特又几乎要发狂,仿佛得了毒血症,无法原谅梅兰妮的遗忘。“时间是最厉害的杀手,人们遗忘,厌倦,变老,离去。她说,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之间其实也没多少事。”(P.236)细心的读者,很快就会发现,这段话几乎是一个反复,就像珍妮特的母亲说“来,吃个橘子”那样,这段话在小说“申命记:最后的律法”一章的开篇也有写到。
除了喜欢珍妮特 温特森之外,促使我买这本的原因还有本书译者——于是
对圣经之类完全不了解,但时间果真是最可怕的,人与人果然是不可能相互了解的,理解,只是相互的,只是遮掩远近亲疏的面具,人得怀着信仰活下去,但把梦想传承他人,在另一个人身上得以实现,是多么的荒谬和梦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宗教,不不失为一种寄托依靠,时间过了,什么也没有,可永远也学不会原谅,也许若干年后宽恕,也许是忘了,也许是因为无可奈何的暧昧,不原谅,又能怎样,“悲喜交替,没有终点”,可它们从不妨碍我们去爱……如果是我,会是这样的心情吧:我,悲伤着,我不是因为一个人而感到悲伤,事实上,当我感到悲伤时,我总是一个人,可这又有什么关系,没有人在乎,世界也是,我也不必在乎,因为我总是一个人面对渡过艰难的岁月和感情,这一次也一定可以,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会写一本小说,复述这些不明的心情和时间,只为我自己,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一本书,这本书,它让我又哭又笑……
珍妮特 温特森的写法很现代 一开始读起来有点无聊 但|读下去就欲罢不能
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我看来很奇特,故事中有故事,像同心圆似的,一不小心就慌神了,不知自己到底在看什么。惠特妮·温特森的语言很能表现青少年的那种反叛与不安,在经过一些不可避免的纠结和挣扎之后,我们都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这个世界不是唯一的。。在最难过的时候看完这本书,也在平静的时候重温,作为枕边书,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一直存在。
虽说介绍里写 这是我们时代最好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但是要承认,真的没有读过作者的作品,又是活动价格买的书,慢慢看
早就想买这本书,终于入手了,温特森的文字读起来犹如在雨天漫步,看着天上的雨点滑落人间,我想她也许本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人也不只有一种活法,很好的书
纯白的封面,总是我想起温森特那句话:对于洁净的人,凡物都洁净”。我得承认,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开头的几十页,她的絮叨和看起来毫无征兆的跳跃式的叙述,可能会让一些想理出一条清晰故事梗概的读者失望,但几十页过后,看下去的人就会完全进入并享受她的叙事风格,间或穿插的那些圣经或者童话故事,总会让你在有点艰难的读懂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受。开始喜欢上这个怪怪的孩子。看到她决意这个故事的梗概其实也很简单,但在温森特讲故事的过程中,你能体会的绝非一个简单的故事。
有人说温特森有一把枪,指到哪里就打向哪里,不带拐弯抹角,但又不易察觉。我深表赞同。
首先书很快就到了~这本书的目录出乎意料的学像了Bible,温森特不凡的人生经历也是促使我买下此书的原因之一,当然,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无论内容还是包装,这本书都是不错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就像一款特别的香水。清新中带着强烈。日久弥香。
感觉温特森的书写的都很有趣。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异性恋也不是唯一的性向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要自由 不要设限。
不知道别人看了是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它是挺特别的。结局好像没有结局,就好像在描述,这个故事至今还在继续,但后续已经不要紧了。看完,会让我思遐一番。为什么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可以做咖啡或者裙子的名字。
正如人生的界限没有唯一的界定 橘子必定不是唯一的水果 而我们的生活也不会只有唯一的方式。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看完了对保持自己内心独立想法有些启发。
大爱温特森 大爱她写的书~~
喜欢作者那段站在山顶的独白,
事已至此,可我的心依然难安,我渴望有人至死都暴烈地爱我,明白爱和死一样强大,并且永远地扶持我。我渴望有人毁灭我,也被我毁灭。世间的情爱何其多,有人可以虚掷一生共同生活却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命名是艰难而耗时的大事,要一语中的,并意寓其力量。否则在旷野的夜晚,谁能把你唤回家?只有知道你名字的人才能。浪漫的爱情已被稀释成平装本煽情小说,出卖了成千上万次。但他依然在某处栩栩如初,刻画于石板之上。我可以飘洋过海,任由暑气逼人,我可以放弃我所拥有的一切,但绝不会为了一个男人,因为他们只相当毁灭者,却从不愿被毁灭。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与浪漫的爱情格格不入。也有例外的,我祝他们幸福。
特别找到了英文版本:
As it is, I can't settle, I want someone who is fierce and will love me until death and know that love is as strong as death, and be on my side for ever and ever. I want someone who will destroy and be destroyed by me.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love and affection, some people can spend their whole lives together without knowing each other's names.Naming is a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process; it concerns essences, and it means power. But on the wild nights who can call you home? Only the one who knows your name. Romantic love has been diluted into paperback form and has sold thousands and millions of copies. Somewhere it is still in the original, written on tablets of stone. I would cross seas and suffer sunstroke and give away all I have, but not for a man, because they want to be the destroyer and never the destroyed. That is why they are unfit for romantic love. There are exceptions and I hope they are happy.
已读温特森的作品,是我很喜欢的文字风格,所以很想要她的处女作品,这部作品又是受到过很多好评的,所以特期待能一字不落的读完并且有所认知。
喜欢温特森!果然是处女作~很喜欢~
每个人成长的故事都是一个唯一的版本,或者在贫困中与恶劣的环境抗争,或者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与专制、冷漠的家长抗争。如果加上宗教、加上性取向错乱,问题就会复杂化。故事里没有对错,没有英雄和坏蛋,也没有我最后衣锦还乡刺激那些曾经蔑视过我的人。这就是在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国度生活的作家写出的东西。我们不思考生存的问题,没有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空间。生活是二维,甚至是平面的。因为有人试图把其他的面位隐藏起来,不让我们看见。
珍妮特的存在本来就是一朵奇葩,她是天赋的化生,就像是一个顽童放肆、任性、爱表现,希望受到更多关注。就像她的书名,有难以忽视的独特。我总是偏爱一些小众化有着明显自我风格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不被广为流传只是被喜欢的人视为“经典”,他们接受着大多数人的无视,却得到懂它的人的“独宠”,珍妮特是其中之一。事实上,你很难理会她文字表达的意思,也许你也需要有一个被世界隔绝的思维。趣味性还远远不够表达其中的灵活跳跃而显示出的聪明。随心所欲的口吻强制性的说服力都是她的突出点,这是她的第一本书,也是我走入她奇幻旅程的第一步,就像是孩子,你会陪她一起走过这样调皮、有趣、欢乐甚至是怪诞的文学道路,“来吧,你还有我,我会陪着你”她鼓励着你,对你在黑暗中发出邀请。
死前必读的小说
一个女孩的成长,缺爱比缺钱悲催多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的确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我仿佛也在故事里,想像艾尔西一样,黑那个女孩一点关爱,一点温暖。一口气读完,下面接着看珍妮特其它的书。
看到内容推荐里的那句结尾。悲喜交替,没有终点。心有所悟,醍醐灌顶,立即决定买下了这书。之前不曾了解作者,但以书观人,想必是个有过起伏跌宕人生的奇女子。尚未拆封,希望等一个有阳光的午后,与它道途相遇。
本书是由《鲤》编辑室策划的,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小圈子气,何谓小圈子气呢?那就是,圈内的人会很对味,像饿瘪的时候来了个康师傅牛肉面挥泪吃着还不忘说句“对!就是这个味”,也像某个摩斯密码,只有你懂我懂他懂其他人不懂,碰上了,就知道是自己人。而圈外,往往不理解这种狂热,冠以“脑残粉”相区隔。that's it.
内心刻画很细腻的一本少女成长心路的书,那样一段怪异的童年、一种非同寻常的个人历史似乎包含着我们每个人的影子。读着那样的文字,眼前似乎浮现已逝去的童年、已远去的岁月,在那样用眼睛用心灵认真努力生活的日子里,我们是不是也曾想挣脱“一个橘子”的规束,去尝试丰富的生活和生命体验呢?
当童年用文字描述,真的很震撼,这真是一部温暖、机智、有趣的成长小说,值得我们阅读
看的时候一定要很专心,因为惠特布莱德的写作风格……在我们这种不太理解的人看来会有点乱…用了很多插叙什么的……不过这也是她的作品的特殊所在,她看待世界的角度是特别的,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没有什么是唯一橘子不是谁也不是
虽然还没来的及看,,但是传说这是以为很出色的富有争议性的作家,,很是期待。。
惠特布莱德的经典之作
悲喜交错,没有终点。。。
我买到书之后用了一个晚上读完,觉得真的是尽兴,许是于是翻译的也极妙,两种语言少了一种戒备,读起来顺畅又不生疏。仿佛就是有一人用你能听得懂的话,喃喃自语,讲述了一个关于温暖爱和温暖悲伤的故事。
惠特布莱德成名之作,期待已久,拿到手感觉非常不错
因为是范玮琪微博推荐,而且张悦然作序,买了看看,觉得应该是本很好看的书
珍妮特文森特的小说和故事一直都那么个性有趣。
在范玮琪微博里看见的,一直都买不到,终于买到了。
这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成长的故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经历过。但成长很艰难,却值得回味。
还没有看完,但是感觉作者的风格很独特,你会觉得她叙事没有条理,但似乎前后又密不可分,简单的叙事和离奇的童话穿插其间,看她的故事要有耐心。我比较喜欢前半部分,从事宗教事业的母亲,有着一种可说是偏执的信仰,总是担心世界末日,所以总是藏着各种罐头,我能够想象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一个女孩必然是与众不同的。第一次恋情的失败,恋人的离开,使她改变……
因为迪迪给我取了个名字叫橘子味,所以买了这本书,很好,有我的味道
1.非自传,而是小说。阅读快感并非轻易能获得,乍看也觉得形式有些刻意和浮夸,同时隐约见到些别的作家的影子,随着现实和寓言的双线拉扯越来越紧,自成一体,的确是让我喜欢的风格,并不流俗。2.强烈的情感共鸣。3.惊艳的处女作,看完很想读读她别的书。4.作者的个性是我最喜欢的那一种人。
珍妮特文森特的作品是第一次阅读。
描写细腻,看下去每一句话都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咒语。平缓而回味悠长。
书当然是还没有看完的,只把前面张悦然写的序看完了,但是从张悦然对其的认可度来讲,我是非常期待。
买了橘子和樱桃,以为是英文版的呢。。。希望书内容不会令我失望。。。
之前完全是因为张悦然写的序,才得以了解这本书。外国文学有时候就是如此能令人眼前一亮堂的感觉。心儿跟眼儿都能随即开阔了。好的作品总能令人学到更多。尊重这样的作者。
看完书觉得作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她不顾宗教信仰的束缚,不顾别人一样的眼光,不顾亲人的排斥,依然坚定自己的内在,走自己的路。
作者文笔细腻~~给人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很不错
很喜欢的一本小说,让人有种欲罢不能的阅读感,每个故事都很吸引人!强烈推荐
蛮特别的自传,珍妮特本身也是个很特别的女孩。
故事的跳跃性很强,作者的思路天马行空,刚跟进一段故事,就被活生生得切断,进入另一段,让人意犹未尽,还游离在之前的故事中若有所思,怅然若失,写了自己的童年,宗教的部分对于无信仰的人来讲有些费解,主人公是个有着特别思维的神奇女子,哈哈,很有趣^O^
这本书想看很久了 终于到手了 很赞喜欢惠特
这本书我以为会像《大树》一样是小小的。没有想到会大了一圈。质量很好。有薄膜包装,很适合阅读,不用把书翻得很开。PS:书一到就评论了。内容不做评价。
包装纸质都很好 很小巧的 张悦然的序对她评价很高 是一本好书
张悦然的序写得不错。
以前就听过这本书 以为是讲水果的童话故事 因为名字萌呆了 但是翻一翻是讲的作者的经历真的不错
水果的奇幻之旅为您开启
这本书我真是不好怎么评论 第一遍我真没看的太明白 带着一颗很浮躁的心不能去看这本小说 第二遍我心静的时候来看这本小说 开始明白为什么这本书那么叫好 这个作者笔法给人感觉和其他作者都不同 细腻缓缓道来 值得珍藏的书
处女作总是略显青涩直白,但是却是最容易接近作者的思想。其中插入的那些个小故事,乍看莫名,却值得细细琢磨。这就是一个记录着成长的故事,琐碎,好奇,反叛以及爱。
作者用圣经的章节来命名展现了她儿时被教徒抚养的经历,所以一定程度上带有自传的色彩。文中有很多的插话,看似与情节无关,貌似意识流的东西读完就会豁然开朗,有共鸣了。这是作者的内心情感的外化,作者希望用这些插话作结来阐述一个道理或树立成长阶段的标杆。
书本描写了一个性格独特的少女的成长历程,文风很有特点,叙述清晰,文字干净,很不错的书。
以为是小说呢,翻了一下,好像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适合睡前读哦
布莱德独特的叙事风格,试图将你引入一个个故事中,无法自拔。就像踩钢索的人,精彩之极,却也危险至极
作者思维跳跃性很强,这本书宗教色彩很浓厚,写出了一个浸淫在宗教氛围家庭中的少女,懵懂而又惊世骇俗的成长
我喜欢这个书名 最好的文字 最独特的故事
作者在一个宗教家庭成长,但是却有着信仰、性向的挣扎,虽然不能文化背景,但依然引起很多的反思
看了珍妮特的另外一本书才买的这本,觉得应该也会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