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基础理论

王键 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王键 编  

页数:

23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特有的一门医学学科。通过申西医的优势互补,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临床医学中不可取代的重要力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越来越倾向于中西医结合诊疗疾病,由此中西医结合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少高等医药院校(包括高等中医药院校和高等医学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开设了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或称中西医结合专业),甚至成立了中西医结合系、中西医结合学院,使中西医结合高等教育迅速在全国展开,有些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还被省、市、地区评为当地“热门专业”、“特色专业”。但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却明显滞后于中西医结合专业教育的发展,各院校使用的多是自编或几个院校协编的教材,缺乏公认性、权威性。教材的问题已成为中西医结合专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规划、组织编写了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第一版本科教材。即“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本套教材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及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通过大量调研工作,根据目前中西医结合专业“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教学模式(两个基础: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一个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以及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实行先临床后基础的分步实施方案,首先重点系统规划了急需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材和部分专业引导性教材共16部(分别为:《中外医学史》《中西医结合医学导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学》《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中西医结合精神病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口腔科学》《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组织全国开设申西医结合专业或中西医结合培养方向的78所高等中医药院校、高等医学院校的专家编写,于2005年正式出版发行并投入教学使用。上述教材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也被列为国家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蓝本教材。为确保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的系统性,满足教学的需要,进一步编纂该专业的基础课程教材,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先后在北京、长沙、广州等地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统一了思想,决定启动中西医结合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认为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应遵守以下原則:①保持中西医基础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充分体现专业基础教材的科学性,突出“三基”,构筑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的专业基础,能支撑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的专业学习;②体现申西医结合学科学术发展的现状,保持教材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启发性;③突出申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特点,立足于本科教学层次的需要,把握适当的深度与广度。

内容概要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入门课程和主干课程.本教材从学科发展,教学基本建设、中西医结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中西医结合与中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提高中西医结合人才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进行编写。本教材力求保持中医基础理论的传统性、系统性,也突出学科的特点,注重体现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适应多样化教学需要,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教材内容和编写体系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本教材汲取了“十五”期间《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精华,并注意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基本概念的表述,主要依据2006年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力求做到准确、精炼。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全体编委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精心编撰,字斟句酌,按时完成了本书的编写任务。同时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出版法律、法规,恪守学术道德,坚守职业诚信。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三节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方法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气的学说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基本内容 三、气的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基本特性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征、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第二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女子胞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二、脏与腑的关系  三、腑与腑的关系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功能 四、气的运动变化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运行 四、血的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第五章 体质第六章 病因第七章 病机第八章 防治原则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学习引导】中国古代三大哲学理论——气、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自然科学的进程。中医学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受到了这三大哲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并将其作为中医学理论形成的基本架构。通过学习这三大哲学理论的概念、基本观点和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就可以掌握中医学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名词术语】气一元论阴阳阴阳交感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子相及滋水涵木益火补土金水相生培土生金抑木扶土佐金平木培土制水泻南补北气、阴阳、五行,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气的学说主张以“气一元论”的思想,阐释气是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阴阳学说从“二元论”出发,阐释物质世界阴阳二气的对立统一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五行学说则从“多元论”的角度,阐释自然界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各类事物和现象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气、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并作为传统文化的基石,渗透到当时的自然科学、文学艺术、行为道德等各个领域。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汲取中国古代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论理方法,研究人体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因此,中医学理论体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气、阴阳、五行学说融合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是中医学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构建中医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基础理论 PDF格式下载



正宗的大学教材


阅读中,觉得不错


这本书非常好,值得购买


买来送给妈妈的,不错,谢谢。


挺不错的,该是正版


必备的教科书


还好,能读懂的。。。。


中西医专业考博的指定用书


希望想学喜中医的朋友,

有可能尽量选它吧!


初学者挺好的,感觉要好好学的话,得背


书的内容比较全,概括性比较好,但是太笼统了,不太适合初学者阅读。


对于初学者有点笼统,应该好把章节修改一下。


信息量不全,没有针对性,只能用于了解自学额基础


这本书是中医学院的同学推荐的,入门级的,看了一遍,比较浅层次的概括,确实比较通俗易懂那种。


对于中医知识讲解非常易懂,适合初学者。


内容很详细的讲解了中医的基础理论长知识很好


在网上查过,对于自学中医的起步,大部分说这本书是比较好的一本,对于这本书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仔细看了之后才知道,对于现有的一切还算满意,发货送货速度非常给力。因为我算是比较爱护书的,所以有一点小小的在意的地方,就是对于书本的邮递包装,希望包装能让人感觉更安全一点


好,挺容易明白的····


印刷方面挺好的。内容需读完才知道。


不错,内容比以前的书好多了


打算买来当养生书的人就不用买了。


内容不错 但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用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