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医林误案

贺学泽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贺学泽  

页数:

500  

字数:

392000  

内容概要

为了在临床中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不再重复前人的诊疗失误,较快地提高辨证诊治水平,笔者查找古今医籍数百部、医学杂志数千册,阅读古今医案上万例,收集整理古今误诊误治医案600余例,选择较典型的误案160多例加以分析,编著成此书。
书中的这些医案,有出自古代名医的著作,也有来自近代专家的论文;其多数出于国内中医药期刊,也有选自日本皇汉医学杂志;有学生错治的,也有老师误诊者。

作者简介

贺学泽
1947年10月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后获得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曾任陕西铜川市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铜川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中医学会理事、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为铜川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已发表论文56篇,编写出版中医药著作五本,有两项中医药专利,四项科技成果奖,曾三次出国,赴韩国、美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义诊讲学。擅长中医药治疗肝炎、肝硬化、黄疸、腹水及慢性胃病。曾获得“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在美国旧金山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荣获“民族医学之星”称号和国际金奖,其业绩被《中外名人辞典》等36部名人录收载。

书籍目录

过汗亡阳患者毙
寒热重剂致儿亡
消水肿不可唯利是图
治肾炎补肾劳而无功
偏头痛错用辛散
巅顶痛误治再三
高血压,错辨脏腑经络
低血压,徒用十全大补
胆囊炎,寒热误辨
胆结石,下伤肝脾
阳痿病,忘却湿热为患
病遗精,不知虫积损阴
血虚证,不知钩虫感染
治痰证,忽视生痰之源
半身不遂,误用补阳还五
尿频热痛,错施导赤八正
湿温误下,洞泄神昏
一误再误,滑泄不止
四诊不全,诸家名医错辨
诊治皆误,患者改弦更医
通大便,寒攻热下不效
治血证,虚实寒热两误
血崩止涩不效
火郁误作阳虚
枳实久服,气脱身亡
狗肾过量,化火吐血
虚人外感,实实之误
胃胀苔黄,误寒为热
笔下误,五钱大黄变五两
欲抗炎,误用黄柏致疝气
伤寒两感,误为肠痈
伤寒两感,颇似热淋
阴暑误用阳暑之药
阳暑误为阴暑发散
治疟疾错施大柴胡
湿温病误用白虎汤
……

章节摘录

  阴署误用阳春之药  古黔吴某,晚餐之后,贪凉而睡,醒来头痛畏寒,壮热无汗,气口脉紧,舌苔边白中黄。丰日:此阴暑兼食之证也。即以藿香正气散去白术,加香薷治之,服一煎未有进退。又更一医,遂驳阴暑之谬,暑本属阳,何谓为阴?遂用白虎汤加芦根、连翘等药。服两帖,即谵语神昏,频欲作呕,舌苔灰黑。医谓邪人心包,照前方再加犀角、黄连、紫雪等品,服下全无应验,仍求丰诊。其脉右胜于左,形力并强,视其舌苔,灰黑而厚,依然身热昏谵呕逆等症。窃思其邪必被寒凉之药所阻,非温宣透法,不克望其转机。当用杏仁、薤白、豆卷、藿香、神曲、蔻仁、香薷、橘壳,加益元散合为一剂。服头煎热势益剧,次煎通身有汗,则壮热渐退尽矣。来邀复诊,神未清明,谵语仍有,舌苔未退,更觉焦干,右脉仍强,愈按愈实。丰日:汗出热退,理当脉静津回,神气清爽,今不然者,定有燥结留于肠胃。思表邪退尽,攻下无妨,用黄龙汤以芒硝改元明粉,以人参换西洋参,服下半日许,遂得更衣,诸恙忽退,继用苏土养阴之法,日渐全可。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医林误案 PDF格式下载



绝对好书 对临床有莫大的好处


象面临一份份试卷,引人思考


好书,很早的时候读过一次,这几年一直没看到再版,现在有了新书,给人一种相见恨晚之感!


对于减少临床时的失误很有帮助


这本书,很有特色,别人都写怎么成功的,它却写怎么失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