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

何忠伟 主编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何忠伟 主编  

页数:

494  

内容概要

2008年10月25-26日,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在北京市召开庆祝大会,对研究会成立30周年进行回顾与展望,同时开展一年一度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农村公共品投人的技术经济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扩大学术研讨会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和推进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建设,研究会决定按惯例编辑出版这次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编者在100余篇的会议论文中,选择了其中60多篇编辑成现在的《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一书。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农村改革开放回顾与展望 中国农村改革制度变迁主体及特征分析 浙江省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特点及理论贡献分析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基点、方向与基本原则 工业化、城市化下的顺德农村改革第二部分 农村公共品投入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基于安徽省3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思考 农村公共品多元化供给主体的责任划分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主体协同强度研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准公共品投人 农村公共品内涵的探讨与启示 公共财政扶持自主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 “十一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对财政投入的需求预测 河北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调查及评价 粮食综合产能建设中的财政资金投入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创新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 文明生态村建设公共产品建设需求及满意度分析——以天津市农户调查为例 论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投入第三部分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农业产值增长的协整分析 北京市村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管理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问题与对策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模式选择 贫困地区农户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的实地调研 山西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第四部分 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教育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认知与受益程度分析 北京市农村科技信息公共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构建北京城乡统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川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 城乡公共品财政投入不平衡性分析——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 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制度根源的实证分析 新时期农民教育培训的供需均衡分析——基于河北省农户问卷调查 劳动力的流动、结构变化与农村教育投入问题分析 北京市新型农民特征与培育途径探讨第五部分 农村产业发展 中国、美国、日本的涉农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 北京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及特点分析 我国农业企业与地产名牌的关系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消费者行为对蔬菜连锁经营的实证分析——对北京市蔬菜消费者的调查 闽台合作背景下的福建省品牌农业发展 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的Sw0T分析及支持方案 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四川省企业的调查分析 北京市都市型乳业发展特点、问题及对策 沈阳市农产品加工业结构的熵分析 创新创业型太行山丘陵区经济技术开发模式研究 北京市郊区“一村一品”发展特点、问题及对策分析第六部分 农业技术经济 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纯收入影响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新疆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种子行业顾客价值构成要素及对农户行为影响研究——基于湖北省油菜主产区300余农户的实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变迁与分解——转型期DEA视角的实证分析 中国主要肉类产品的经济效益分析 北京市都市原料奶生产竞争力与经济效率研究 中国油菜生产风险评估与分区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 中国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收入动因实证研究 农业劳动力膳食热量变化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关系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科技进步对河北省玉米生产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成本管理探析第七部分 其他 农业出口企业现状及其农民增收促进作用的调查报告 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问题研究 资源环境约束下对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思考 中国竹藤类产品贸易研究 产业经济学与法学的交叉融合及其对法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中国工业经济若干前沿问题综述

章节摘录

  中国农村改革制度变迁主体及特征分析  1 引言  中国(大陆地区,下同)农村改革发端于“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经历其后的人民公社解体、农产品贸易市场化、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跨区域流动、土地承包权流转、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生产补贴等一系列制度变迁,极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农村的改革最活跃、推进得最顺利、花费的成本最小,而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  对于中国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以林毅夫①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③,从改革制度的正确性、有效性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论证,给出了相应的解释。改革制度与改革绩效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利用这一因果关联解释改革成功的原因,具有正确性和合理性,但不具有充分性。改革绩效不仅取决于改革制度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而且还受制度变迁的主体、方式及特征的影响与制约。单从改革制度本身还不能对改革绩效做出充分的说明,有必要对改革制度的创新主体及行为、创新过程及特点进行分析,才能较为全面地解释农村改革成功的原因。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