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
2008-3
中国发展出版社
张惠
264
无
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或许您会先看一下这篇序言,希望它能提供更多值得自己花上一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阅读该书的理由。只是,我更愿意推荐这最简单的一条:因为感动! 曾经的感动沉淀下来,化为故事传说,化作文字流传,当我们再次走近他们,走进那段岁月,曾经的感动依然令人感动。把这种感动的心情传达给您,于是,有了这套书的诞生。 书中展示了某一历史时期中的某个人物,如何将其自身与他所处的时代融为一体,从而使他个人的生平,成为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本套丛书内容上的共性。十五本书,展示了十五种人生,面目和色彩绝不雷同,却都被他的主人所悉心经营。 为什么不可或缺?回答起来既可详述,也可简单。简言之,既然存在了,并且过去了,固然不会缺。如此作答,虽然取巧,却等于没有回答,所以,仍有细言之的必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们属于有着伟大心灵的一类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生平遭遇不同,甚至思想观念上也不完全相同,但他们用自己的心灵观照他的国家和社会,积极思考关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问题,力求自己心脏的跳动,与历史前行的脚步声合拍协奏。无论是孔子、孟子的“济天下”之理想,还是庄子的“逍遥天处”,或者韩非的“酷不入情”,皆为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真诚的阐释。他们有着崇高的人生追求,“立德”、“立功”或者“立言”。他们活动的身影,留下的足迹,已然是历史画卷上的勾皴点染。不可抹去,不能抹去。 他们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有着强大感召力,或坚强如司马迁,或无畏如韩愈,或洒脱如东坡,或耿直如范仲淹,或勇敢如王安石,或坦荡如王阳明,或率真如李贽,或智慧如曾国藩,或深刻如鲁迅,或清澈如胡适,或包容如蔡元培……其思想品行不仅影响和感染了同时代的人,且通过轶事传闻、言论著述,世代传递了下来,成为塑造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元素。这些人物的不可或缺,不仅仅相对于那段历史,也是整个民族发展的不可或缺。 他们中的某些人,或以文学家著称,或以思想家传世,或在政治、军事上更有作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生,即使外部条件均等。但他们都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慨然出手,一鸣惊人,开时代之风气,为其时之先行者。先秦的哲学家们自然不用说了,他们所开拓的深邃阔大的思想空间,令今人叹服,难以超越。司马迁发愤著书成《史记》,史家良笔,垂范后世。仕途坎坷的韩愈,不顾流俗,以复古为革新,掀起古文运动之浪潮。大文豪苏东坡,不仅是艺坛的八面圣手,更以其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折服了世间人。主张心学的王阳明,一面探索着通往“圣贤”的门路,一面统率三军、师出辕门。敏感多思的李卓吾,性情狂狷,却怀着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祈盼世人“童心”不衰。……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他们的存在,实在是不能回避的话题。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实在应该好好理解,好好学习。这种学习不是背单词、做算术,更不是机械仿效,而是缘于景仰的激情和冲动。当我们把这些名字一字摆开,串为链锁,我们仿佛看到了东方巨龙坚韧挺拔的脊梁,那正是我们的民族之魂。链锁环环相扣,名字前后相续,紧紧连在一起。但这链条的后面,需要有人接续,必须有人接续,而那个省略号所体现的空白,正期待着今天的我们去填补。因此,对于那些杰出者,我们不能一味遥想,而应该走近一些,走进他们的岁月。走近他们,更加明白人生的意义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如何凝聚。 许多时候,我们畅想着,那些被称作“圣贤”的人,他们的“当年”是怎样的呢?其实,那时的他,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也会面临一些无法两全的选择。圣者,未必不食人间烟火;贤者,未必没有失落悔恨。而他们最终超越平俗,成为“圣者”、“贤者”,原因是什么?这正是需要我们体会和寻味的地方。丛书的作者们,在展示和还原那些杰出人物的“当年”状况上,作了努力。与其说为了感动读者,不若说,他们的写作,实在是表达了一份自己被感动的心情。 出于这样一份简单但却真诚而美好的意愿,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关于杰出人物行状的普及类文化读物。丛书一共十五种,分别选取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司马迁、韩愈、范仲淹、苏轼、王安石、王阳明、李贽、曾国藩、鲁迅、胡适、蔡元培等十五位历史人物,作为写作对象。每本书约以十二万字左右的篇幅,介绍该人物的历史活动及言论著述,在尊重史实、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又融入一定量的文学笔法,用以提升著作的可读性。希望我们的这种写法没有唐突了这些可敬可爱的人们。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有许许多多,这套书所选取的,当然不够完备,也不敢说最具代表性,但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的选题,也兼顾了作者的个人喜好。限于我们的水平和时间,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心希望得到读者朋友和有识之士的批评、指教,以助我们把下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臭。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间,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的筋和最硬的骨。这些筋骨早已熔铸成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套小小的“人文丛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15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懂得他们,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追随他们,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醇厚丰赡。
引言 “面目全非”的林载贽 狂人也是凡人 狂性初作——看透科举 李举人的悲辛往事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人不伤心岂学佛 追寻精神的支点——“王学” 万历夜空下的双子星座——李贽与张居正 一边是美酒,一边是毒药 断案如神 千古第一奇人 难道他是一个犬儒? 两大贤人间的恩怨情仇 樊笼惊梦 我与黄安有个约会 为何与状元半路绝交 焦状元落难逢故交 浪翻古今是非场 祸起《藏书》 原来他是一个见死不救的小人 一山不容二虎 唯狂狷可以得道 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桃色事件 李贽的“命根子”——朋友 突然落发为哪般 黄鹤楼几挥老拳 旷世奇说为红颜 休要辱我童心 吹尽狂沙始到金 亲故凋落尽,有生乃可伤 当“性灵”遇到“童心” 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她只是我的“宝姐姐”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千回百转恨相逢 字字皆血的绝响——《九正易因》 清流君子为何同室操戈 一代思想巨星的陨落后记
“面目全非”的林载贽 提起以“童心说”著称的李贽,给大家的感觉可算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但是,只怕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贽其实原来并不叫李贽。啊?李贽不叫李贽叫什么?其实,李贽刚出生到进府学一直叫林载贽,那么,林载贽如何改姓了李,李载贽又如何“简化”成了李贽,“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还需要从他祖宗辈慢慢道来。 李贽原籍是河南人,故乡是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与安徽隔水相望,水肥土美,牛羊满圈,谷粟满仓,可谓是一方富饶的乐土。不料唐僖宗光启元年己巳(885年),秦宗权僭乱于蔡州,无奈之下,李贽的远祖,任寿州参军的李辅(字弘弼),不得不背井离乡,随王审知流浪在外。李辅渴望找到一块称心如意的风水宝地,于是不畏千里跋涉,四处寻觅,最后来到刺桐港,终于选择泉州作为心目中的最佳栖息地,“遂乃息旅于泉”,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边远的海滨宝地。 既然是因为政治避难来到此间,做官是没什么指望了。于是,林辅便在躬耕和经商两条路上试探,寻找着振兴祖业的最佳途径,他坎坷的经历和小心的尝试成为后代子孙成功的垫脚石。 到了元代末年,李贽的一世祖林闾(泉州),秉承前人积累的家财和智慧,常常携家漂洋过海,与海外诸国贸易往来,很快成为泉州一带的巨商。 那么,李贽的一世祖林闾为什么改姓林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元季兵饷费多,粮银催逼,一人难以独持。二是幼孤常在外妈之家,受林家活命恩德,是以变名而人外妈之林姓。后来林闾的两个儿子也随父亲改姓林。 林闾生两子,长子林驽(景文)、次子林端(景顺),兄弟两人性情、爱好判若两人。
曾经的感动沉淀下来,化为故事传说,化作文字流传,当我们再次走近他们,走进那段岁月,曾经的感动依然令人感动。把这种感动的心情传达给您,于是,有了这书的诞生。 书中展示了李贽如何将其自身与他所处的时代融为一体,从而使他个人的生平,成为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后记: 负笈万里,暂别燕园;背井离乡,远涉重洋。火树银花,落寞于繁华都会;青灯黄卷,神游于千载古人。夏花夏夜。叹故旧之难睹;秋雨秋风,乱章句之未成。暇时著书,本为娱心;愁来寄意,不觉移情。若论字字珠玑、学富五车,诚难望诸君之项背;至于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或可及同好之万一。笔蕴情辞,哀率真之易碎;字噙悲泪,恸惨祸之既成!敢领天下先者必为万人敌,伤哉李贽!不为当时解者定是后世钦,快哉童心! 学力浅薄,引喻失义,徒见笑于大方;仓促成文,鱼鲁豕亥,必触目于行间。诚望同道师友,不吝赐教,有以教我;定当恭谨受教,从善如流,先行遥谢。 张惠 2007年12月 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
无
愤青是任何社会的脊梁
李贽,当是一个个性突出的狂狷之士,不过,他狂的文雅,狂的高洁,狂的大气磅礴。他才学过人,对古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从不以古人的是非为是非,不食古不化,更不迂腐酸臭,往往语出惊人,狂狷突兀,但却并不是浅薄粗语。人品稳重高标,不以俗流从之,清洁自爱,是一个难得的真正文化大家。
命运之神一生没对他青睐,使之他的一生桀舛流离,生存艰苦,终老草屋也无半间,地也无一垅,且最后还被同道视为异类,如眼中之钉,难以容留他在世,半生对他追杀迫害,最终死于假道学之手(被假道学们迫害后,在牢中自杀)。万分悲兮,一颗高标的人格去的竟然让人如此的揪心……
早就想去通州他的最后的归所去看看他了,但俗事繁,一拖再拖,时至今日还未前往。待到明年春时,定亲采些野菊奉上,聊表对他深深的钦佩。
今天也就简笔这些吧,待到明年春后我再把这个狂狷的高古奇人好好的说一说吧。
纸质还行,刚收到还没读,期待中。
文字清新明快..虽较为简单,但透过作者描绘,也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一个思想家、一个狂人的鲜活形象。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