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鸿章

李金山 中国发展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国发展  

作者:

李金山  

页数:

223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或许您会先看一下这篇序言,希望它能提供更多值得自己花上一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阅读该书的理由。只是,我更愿意推荐这最简单的一条:因为感动!  曾经的感动沉淀下来,化为故事传说,化作文字流传,当我们再次走近他们,走进那段岁月,曾经的感动依然令人感动。把这种感动的心情传达给您,于是,有了这套书的诞生。  书中展示了某一历史时期中的某个人物,如何将其自身与他所处的时代融为一体,从而使他个人的生平,成为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本套丛书内容上的共性。每一本书,展示了一种人生,面目和色彩绝不雷同,却都被他的主人所悉心经营。  为什么不可或缺?回答起来既可详述,也可简单。筒言之,既然存在了,并且过去了,固然不会缺。如此作答,虽然取巧,却等于没有回答,所以,仍有细言之的必要。

内容概要

  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奥。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间,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的筋和最硬的骨。这些筋骨早已熔铸成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套小小的“人文丛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十几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懂得他们,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追随他们,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醇厚丰购。

书籍目录

引言我的老师曾国藩 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虽然资质一般,但他眼光好,在众多的“同年”当中,他始终跟曾国藩走得近。当时的曾国藩不过是个普通的京官,而李文安早早就安排自己的两个儿子李瀚章、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向他学习“义理经世之学。”扑朔迷离的机会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由翰林院编修熬到封疆大吏,至少需要三十年。李鸿章等不了。不久,机会来了,是太平天国起义。饭桌即课堂 李鸿章后来满怀感激地谈到在曾幕的日子:“在营申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缔造淮军 李鸿章招募淮军,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曾国藩当时被朝野视为救星;第二,李氏父子在安徽声名显赫,团练旧部众多,一呼而百应。洋务派是这样逼出来的 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华洋杂处。李鸿章虽憎恶洋人,又震惊于洋枪洋炮的威力.他积极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机器生产以图自强,李鸿章的洋务派实际是被逼出来的。戈登耍和李鸿章玩儿命 淮军兵临苏州城下,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表示愿意投诚,淮军代表承诺保证其本人及部下的安全,并给予副将以上的官职,赏赐部本人二品武职,由戈登作担保人。可是部永宽依约投诚后,程学启却奉李鸿章之命,将部等八人处死。戈登得到消息勃然大怒,认为这是最无耻的背信弃义,他提着洋枪四处寻找李鸿章,他要和李鸿章玩命。捻军的失败就是李鸿章的成功 平捻成功,李鸿章被赏还双眼花翎、黄马褂、骑都尉世职,撤销未能在限期內灭捻的处分,又加太子太保衔,授协办大学士,留任湖广总督。李鸿章与老师曾国藩,几乎已经平起平坐。李鸿章时年46岁,距道光二十七年考中进士仅21年,距同治元年率淮军入沪署江苏巡抚仅六年。吴棠被参 吴棠任清河县令时,曾资助过护送亡父灵柩回籍的慈禧。吴棠于那拉氏家族有恩,现在“圣眷”正隆。因此,李鸿章明白,这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情。被推卜外交前线 1870年的天津教案,中国人焚烧教堂多处,打死洋人、传教士20人。事件发生后,七国连衔抗议,扬言要把天津化为焦土,外国军舰也集结天津海面,直接威胁帝国的京师。慌乱的清廷马上将最强悍的淮军调往京畿,顺便把李鸿章推上了外交前线。列强的捐献要接受吗 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四年(1878年),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北方五省持续大旱,其中尤以山西为重,史称“丁戊奇荒”。李鸿章奉旨协助对山西进行赈济。他与山西巡抚曾国荃奏准,在全国范围內组织募捐。香港总督等人也主动捐款捐物。李鸿章面临着难题:列强的捐献要接受吗?洋员的主人 美国人K.E福尔索姆所著《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申说:他(李鸿章)任用外国人做顾问、教习、海军军官、舰长、仓库管理员、制造局帮办、军事教习,甚至他的外交谈判代表。不过有一件事情是确凿无疑的,即凡是不把李鸿章当主人看待的外国人。没有一个能在他的手下长期任职。相反,那些承认李鸿章的地位并忠实为他服务的外国人,都受到他的尊重。并且薪金优厚。左右逢源 李鸿章的调查及奏折,对阻止修复圆明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此一事件,李鸿章进一步得到了恭亲王奕诉、醇亲王奕擐等人的信任,同时,也未引起慈禧太后、同治皇帝的嫉恨,他如何做到左右逢源?头脑中的风暴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李鸿章对比中日两国官制,认为日本“大抵有一官办一事,大官少,小官多,最为得法。”“明治维新”后,日本没有冗官。进而得出结论:中国要致治,必先变法度,而要变法度,必先易官制。但他权衡守旧与改革的力量。感到不寒而粟,因而他的这一想法既未形诸奏章,也未付诸实践。他的头脑中也许是风暴迭起,但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洋务的核心是军工 李鸿章所办洋务,不外乎两项:一是军事,如购船、购机器、造船、造机器、筑炮台、修船坞,等等;一是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等。其中的兴学堂及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或者是发展军事工业的需要,或者是为了方便与外国的交涉。两项洋务当中,实际以军事为核心。为钱所困的北洋水师 李鸿章在(海防经费免再抽拨片)申说:“海防经费一款,总理衙门与户部原奏未可挪作他用,原以海防关系重要,经费筹画艰难,合之則可逐渐经营。……

章节摘录

  不论冬夏,五点钟即起,有家藏一宋搦兰亭,每晨必临摹一百字……每日午饭后,必昼寝一点钟,从不失时。其在总理衙门时,每昼寝将起,欠伸一声,即伸一足穿靴,伸一手穿袍,服役人一刻不许迟误云。”良好的作息习惯让李鸿章终生受益。  李鸿章这个人有点急功近利,曾国藩劝他要有耐性。曾国藩专门向其传授“秘传心法”十八条“挺经”。李鸿章称其为“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曾国藩的坚韧,也让李鸿章受益良多。  曾也注意增长李鸿章的才干。当时太平军与捻军联合,拥有骑兵,而湘军没有。咸丰八年曾国藩计划组建骑兵,十二月十九日,写信给胡林翼说:“国藩亦拟令少荃募马勇千人,试行操练也。”计划让李鸿章负责。(曾国藩《复胡林翼李续宜》)  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李鸿章随曾国藩赴黄州会见胡林翼,李的见解、才干给胡林翼留下了深刻印象,胡给曾写信说:“少荃如许骨法,必大阔,才力又宏远,择福将而使之,亦大勋之助也。大局安危,只看丈之放手放胆耳。”胡看好李鸿章的前途。(胡林翼《致曾涤帅》)  李鸿章在曾幕中表现出过人的见识。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途中,下令湘军悍将的超北上护卫京师。曾国藩召集幕宾商议,多数认为应该北上勤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鸿章 PDF格式下载



总体说来是本好书!


书还没看,不多送货很快的


为了凑够金额打包买的,还没看,粗略翻了一下,感觉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