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贵族的黄昏

李硕 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作者:

李硕  

页数:

1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部传记依时间顺序再现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及其主要弟子的事迹。此外,本书还描绘了春秋晚期的列国政治局势,以及久已消失的贵族社会的种种礼俗、风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现孔子生活的时代和社会风貌,以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其人其事。在史料运用方面,关于孔子事迹、言行,以《春秋左传》《史记》和《论语》为基础,旁及儒经(主要是《仪礼》《礼记》《诗经》)和战国诸子书(如《孟子》《庄子》《墨子》)。对产生于司马迁之后的关于孔子的种种传说故事,基本不予采纳,但有些会在辨析中提到。其他关于社会背景、时代特色的内容,则兼采各种史料,并运用了一些考古学成果。  对于孔子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本书作者努力避免各种先入之见,不神化,也不戏说、漫画化,以理解之同情来讲述孔子以及同时代其他人的命运际遇、悲欢离合。书中的孔子,是更符合历史客观的孔子,也是更真实、更鲜活的孔子。

作者简介

李硕,男,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从事过新闻记者、编辑工作。2005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童年(1-15岁) 生长在姥姥家的穷孩子 贵族父亲的家史 终于认祖归宗 附录:  一、西汉及其以前下层民众的家庭观念——卫青、霍去病家族的例子  二、孔子时代的贵族阶级第二章 青年(15-35岁) 学着当贵族 和阳虎的冲突 成家立业 附录:  贵族的姓和氏第三章 追随鲁昭公逃亡(35-40岁) 春秋贵族政治的难题 两个人的战争 流亡在齐国 四十而不惑 附录:  鲁昭公出亡事件的来龙去脉第四章 阳虎时代的孔子(40-50岁) 阳虎的邀请 又一场内战 孔子的社会主张 孔子的课程:六艺 孔子的学术:六经 敬鬼神而远之 附录:  孔子时代的祭祖先第五章 从政生涯(50-56岁) 三桓的难题 孔子的政治事业 从政心路:适应和难以适应 政治斗争,黯然下野第六章 卫灵公门下(56-57岁) “东方反晋联盟” 南子夫人和蒯聩太子 疑似阳虎 当哲学家遇到女人 附录:  晋国扩张史第七章 周游列国(57-59岁) 游历和南下 故乡宋国:和同性恋的冲突 周道倭迟岂不怀归 郑国也没机会 陈国与回归 黄河啊黄河 附录:  贵族社会的同性恋风气第八章 第二次南行(59-63岁) 安闲的陈国,战乱的北方 小国寡民 孔子的苦恼 颜回和子贡的较量 北归第九章 卫鲁晚年(63-73岁) 后“东方反晋联盟”时代的鲁卫 晚年心境 哲人其萎 尾声 孔子身后事 附录 《史记·孔子世家》

章节摘录

插图:孔子自幼是跟着母亲,在姥姥家长大的。孔子姥姥家是农民,穷老百姓。孔子的娘是一辈子没嫁人,还是早年死了丈夫、一直守寡?不知道。反正孔子从小过的是没爹的农家日子。孔子娘家是“颜氏”。严格说,当时老百姓没有姓氏,只有贵族才有。那孔子家这个“颜氏”是怎么回事?因为鲁国有户贵族是颜氏。大概孔子娘家这个村庄,就是这位颜氏老爷的封地。他的农奴们,非要认个姓氏的话,就随自己的老爷。这样,孔子娘家的老乡亲们,说起来也都是颜氏。这个村庄,我们叫它“颜家庄”也未尝不可。后来,孔子混牛了,跟着他混的,很多都是他娘家——颜家的老亲戚,有名的比如颜回父子。孔子小时候,就在这么个小村落里长大。农民整天在田里干活,孩子都从小没人管教,光着屁股到处跑,稍微大点,到六七岁,就要帮着家里干农活。所以,孔子后来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鄙事”就是下贱人干的活儿。穷人孩子早当家,这是没办法的事。《史记》说,孔子小时候就喜欢玩祭祖宗的游戏,“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但这种夸孩子的话,未必可信,往往是倒着来的。大了干哪行,老乡们就会回忆:“这孩子,打小就好干个啥啥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啊!”不能认真。对小时候这些经历,孔子不太忌讳,也不拿着当吹牛的资本。他成了大学问家后,有个学生想跟他学种庄稼,他说:“吾不如老农。”在他看来,当农民没什么好的,又穷又低贱。能不当,尽量不当。小时候这些年里,孔子不会想到自己姓“孔”,他就是老颜家的人。


编辑推荐

《贵族的黄昏:孔子和他生活的时代》:生长在姥姥家的穷孩子,贵族父亲的家史,终于认祖归宗,学着当贵族,两个人的战争,流亡在齐国,阳虎的邀请,又一场内战,黯然下野,东方反晋联盟,疑似阳虎,当哲学家遇到女人,和同性恋的冲突,周道倭迟岂不怀归,颜回和子贡的较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贵族的黄昏 PDF格式下载



这本通俗易懂的书勾起了我了解真实孔子的兴趣。


儿子很喜欢,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读了两遍.希望当当网多介绍一些历史书


这部书还好,挺不错的!就是版面有点差,不够整洁!


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文风吧?口语随意,处处想显得幽默。
不过为啥看多了《明朝那些事》,没啥感觉了呢?感觉一般!


妹妹的高中老师推荐的,这边卖得没货了,卓越优惠挺多的!


  某门课的老外是个孔子迷,故而为了讨他欢心借来看看能不能在论文里用上。虽然完全没用上,还是很迅速看完了。
  
  语言还算诙谐,不过没诙谐到发笑的地步,单纯是没有一般的孔子传记那么正儿八经净说好话。
  
  果然看孔子的私生活比看孔子的教学史有意思得多,孔子跟阳虎之间那爱恨交加彼此留意的小奸情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