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铁规则

尹锋 樊婷 栗新宏 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

尹锋 樊婷 栗新宏 著  

页数:

207  

Tag标签:

无  

前言

澳大利亚人在中国的秘密天下皆知,一切都是为了那些坚硬的石头。澳大利亚力拓,一个令澳大利亚人为之癫狂的钢铁传奇。那个雷雨交加的下午,农场主汉库克跟他的第二任妻子乘着飞机,在红色的峡谷之间,发现了铁锈红。在一次又一次被政客拒绝之后,汉库克贿赂议员们,终于取得了矿区的独家特许开采权。当一个个嘲笑而又愤怒的电话让汉库克这个乡巴佬滚蛋的时候,力拓的老板杜坎爵士在澳大利亚人的鲜花和掌声中笑眯眯地向汉库克走来。当美国人向中国志愿军伸出谈判的橄榄枝的时候,上甘岭战役还在白刃肉搏中惨烈地进行,美国人不得不谈判了,当他们的钢铁炮弹轰炸志愿军将士的血肉之躯的时候,美国明尼苏达州美沙比山脉高品位铁矿枯竭了,美国人没有继续较量的资本了。这一年,跟随美国人到朝鲜半岛撒野的欧洲人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尊严,结盟“欧洲钢铁共同体”。英国人听到澳大利亚人的消息,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杜坎步人西澳汉库克铁‘矿石开采特许矿区霍布高地以后,却立即陷入了无尽的疯狂。汉库克可以舒舒服服地与小女儿吉娜玩过家家游戏,不需要自己去全球销售自己发现的铁矿石,杜坎爵士会做好这一切,汉库克只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提取销售收入的2.5 %就好了。此时,唯一入侵过澳大利亚的亚洲复兴国家日本人厚颜无耻地跟人家称兄道弟,希望能够分一杯羹,以弥补日本钢铁的短板。姑且不论澳大利亚人是记仇还是仇富,日本人最后被赶出来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钢铁需求日益高涨。澳大利亚人将眼睛瞄向了中国市场,当市场的算盘珠子计算着钢铁厂利润的时候,中国人开始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原来可以跟着日本人、韩国人他们一起参与铁矿石谈判,这样可以买到更便宜的铁矿石。谈判是什么?那就是双方的供需博弈。中国的钢铁厂从此开始踏上了漫长的博弈之路。责备、抱怨、谩骂之声开始不绝于耳,手握铁矿石的力拓、必和必拓摆着一副傲慢的姿态,中国人有些看不惯洋人的傲慢。一开始寄希望于日本跟韩国这两个同处亚洲的铁矿石需求者,可是谈着谈着,中国人就发现不对劲了,日本人也是铁矿的股东,谈判价格下不来跟股权有很大关系。日本人算计了中国?晚清末年,张之洞情绪高涨要创办汉阳铁厂,可是铁矿石是个麻烦问题,于是就聘请德国人作为矿石勘探师,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到处找铁矿石。当德国人把报告递交到张之洞手上的时候,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就已经转发了一份德国皇帝的公函,要求张之洞跟德国人联合开矿。张之洞还没有来得及拒绝德国人,日本人就来了。日本人来得更直接,清政府不是还有大笔的赔款没有着落吗?日本人贷款给清政府,然后用铁矿石抵贷款。

内容概要

为何我国对外商贸谈判总是陷于被动?  为何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总是铩中总是铩羽而归?  为何日韩钢企接受铁矿石涨价,而不与中国钢企同仇敌忾?  力拓“间谍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证券市场周刊》深度调查记者对事件展追踪,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作者简介

尹锋,《证券市场周刊》深度调查部记者,长期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著有《黄光裕真相——欲望驱逐下的首富困境》一书。

书籍目录

序言 疯狂的石头 决定国际资本战争的铁规则 商战中的阴谋与阳谋第一章 力拓“间谍门” 窃听风云 方复明案:“胡士泰案”前传 铁矿石谈判,日本的狼群战术 日韩联手,宝钢人瓮 中国钢铁业没有马其诺防线 收购未遂,重创中铝 日本经验,他山之石 民资钢企:中国新势力第二章 五年谈判路 2006年以前  “涨”起千层浪  国产矿成为配角  力量渐变  “全球最大的吸铁石”  首战失利  必和必拓重燃战火  “日本阴谋论”  必和必拓“弯腰” 2006—2007年  首席谈判者上场  “中国价格”终于出现 2008年  预热2008年谈判  历史重演  谈判机制被打破  钢铁乱局  经济危机来了 2009年  矿业巨头手中的砝码轻了  中钢协上场  乱战第三章 寻租游戏 两大阵营 中小钢企倒戈背后 利益集团寻租 国企改制 宝钢:兼并+扩产 河北钢铁集团:舢板焊大船第四章 民企之殇 悲情德龙 杜双华的战役 民消国长第五章 海外并购 傲慢与偏见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民营企业可成典范 “软实力”缺失,阿喀琉斯之踵 猎杀,国际投行精准布局第六章 烫手的“石头”——铁矿石财富链 三大巨头创富志 澳大利亚首富沉浮 海运兴衰 嘉鑫神话与钢铁公主后记附录

章节摘录

第一章力拓“间谍门”窃听风云2009年7月5日,上海天气有点闷热,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51层,力拓(RioTinto)中国上海办事处内。与往常一样,这个世界第三大铁矿石公司大门紧闭,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时而有些人员出入,在前台接待小姐看来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下午,几名不速之客来到力拓,要求见办事处负责人胡士泰。按照正常的流程,胡士泰作为力拓中国区业务经理,不是谁想见就能见到的,必须要预约。前台小姐以惯有的不冷不热的腔调问来人是否有预约,不速之客没有接话,只是摸索着口袋,掏出一个《侦查证》,前台小姐见到证件黑色封面上的警徽,眼里掠过一丝惊慌,她已知道这几个人的来头,战战兢兢地拿起电话打给胡士泰。见到胡士泰,几名侦查员出示证件亮明身份后,告之因其涉嫌侵犯中国国家机密,上海市有关部门正式拘捕他,胡士泰没有反抗。侦查人员随即控制胡士泰,并将他的办公电脑和办公室里的其他资料装箱带走。同时,将正在办公的力拓工作人员刘才魁、王勇、葛民强等三人控制起来。在其他力拓员工惊愕的表情中,4名嫌疑人被带离力拓办公室,乘电梯直奔停车场,侦查人员将疑犯塞入汽车后,绝尘而去。就在胡士泰被抓捕的同时,山东省相关部门的侦查人员也在紧急行动,他们的目标是山东莱钢国际贸易公司航运负责人王洪九(科级干部)。王洪九,三十多岁,大学毕业后就进入莱钢国际贸易公司海运部工作至今。王洪九平时的业务只是负责调度船队。他对铁矿石运输市场很了解,并且与各个港口关系很好,也从事过铁矿石进出口工作,他的工作任务主要就是与国际矿商打交道。7月7日,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中首国际)总经理助理、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像往常一样去单位正常上班,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等待他的不是员工敬畏的问候,而是警车。为了抓捕谭以新,北京出动了五六辆警车。谭以新,四十多岁,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和商务师职称。2004年,中国首钢国际曾举行过一次领导岗位公开竞聘,谭以新通过竞聘就任投资部部长。到这时,抓捕胡士泰、王洪九、谭以新等人的消息开始在钢铁业内传开,但是没有确切的消息说明,为什么要抓他们,大家都在猜测,有可能是与铁矿石谈判有关。貌似零散的抓捕动作,实则是一个非常严密的行动,国家有可能酝酿更大的计划。7月9日,上海市有关部门通告:2009年以来,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澳大利亚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及该办事处人员刘才魁等4人,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中国国家秘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害。该部门所称的“机密数据”包括:钢铁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财务数据,以及钢铁企业的生产安排、炼钢配比、采购计划等企业内部资料。根据中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八条规定:“国家秘密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等。”胡士泰等人获取的资料已经触犯了中国的法律禁令。有关部门诏告天下后,人们终于可以知道胡士泰、谭以新、王洪九等人被捕的原因了。胡士泰出生于1963年,原籍天津。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的工作轨迹一直比较顺畅,20世纪80年代就曾在国有企业中信集团工作。在1993年还很少有人进入外企的时候,胡士泰就进入了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在北京设立的代表处,做咨询和贸易。胡士泰后去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后进人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哈默斯利铁矿工作,力拓收购哈默斯利铁矿后,胡士泰成为力拓雇员。1997年,胡士泰获澳大利亚国籍。因为工作关系,胡士泰和谭以新等各大钢铁企业公司老总关系密切。2009年4月,胡士泰前往北京与谭以新把酒言欢,此时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侦查人员盯上了。早在2008年,有关部门就开始部署对胡士泰等三大铁矿石企业在内地的员工进行调查,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跟踪监视,侦查人员发现了胡士泰等人犯罪的铁证,安排上海有关部门局实施具体抓捕行动。侦查人员抓捕胡士泰并非易事。胡士泰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在公众场合出现时,他的言行举止非常低调,经常躲在会场的角落或更隐蔽的地方,貌似谦和的脸孔实则拒人于千里之外。胡士泰很少用手机与人谈重要的事情,要么用座机,要么直接上门交流。从这点看,胡士泰最起码了解一些窃听与反窃听的技巧,手机通话可以通过GSM窃听设施被侦听,即便是手机关机之后,也可以被定位和侦听,除非将手机的电池取下来。如果要侦听固定电话,那么必须在电话机里或一定范围内安装窃听设备。显而易见,如果有关部门要侦听胡士泰的固定电话,就必须要潜入力拓办公室,但这样会很容易暴露目标,因此胡士泰才放心大胆地使用固定电话。胡士泰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惜脚力,为了获得情报资料,可以不顾身份,频繁地往来于天南海北各个钢铁厂,去当面交流。在侦查人员获取的胡士泰日程安排表中,胡士泰的见面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2008年年底、胡士泰不顾中国钢协的反对,强悍地代表力拓与江西萍钢订了为期近10年、约上千万吨的长协矿合约。此外,胡士泰还与河北唐山、山西等中小钢厂达成协议。包括萍钢在内的30多家中小钢企私自与矿业巨头签订长协合同的行为,遭到中钢协的强烈反对。胡士泰们获取情报的另一个途径是举办各种行业聚会,很多钢铁行业的从业人员很愿意参加这些会议,铁矿石贸易商尤其愿意参加,因为可以借机多认识一些人,也可以多了解市场行情。“铁矿石贸易其实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下订单、订船、生产铁矿石都需要时间,也有必要提前了解。”抓捕胡士泰使一向低调和神秘的国家安全部门第一次走向台前,这也凸显了国家痛下决心治愈铁矿石积年沉疴的决心。上海有关部门发布通告后,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北京外交部大厦新闻厅,对参加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的境内外媒体确认,胡士泰因涉嫌为境外刺探和窃取中国国家秘密,已于7月5日晚被中国国家安全部门依法刑事拘留。此次行动并没有终止,而是在逐步收紧撒出去的网。代表中国钢铁企业参与铁矿石谈判的宝钢首席谈判代表丁守虎旋即被带走接受调查。46岁的丁守虎是宝钢集团原料采购中心原料一部总经理、宝钢国际煤炭贸易部总经理,2007年下半年起出任与铁矿石供应商谈判的首席代表,与三大矿企洽谈2008年铁矿石采购价格。不过,相关部门并没有收押丁守虎,在一番调查之后,就将他放回。随后,共16家钢企有关负责人相继被调查。面对相关部门的强势调查,7月15日,力拓撤离了在中国的铁矿石及钢铁等部门的员工;而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两大矿山中国区管理层中多位中国籍高管近期也纷纷“出国公干”,其中不乏有“内鬼”嫌疑的人士。另外,两大矿企的中国籍高管手机设置为“呼入限制”,有的直接显示“无法接通”或关机。钢铁矿业的内鬼岂止胡士泰一个?目前三大矿商的很多中高层市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都具有国内钢厂5年以上的从业经历,其中还充斥着大量原冶金工业部的官员。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等十个部委被取消。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高薪聘请这些冶金工业部的官员们加盟中国区,而这些冶金工业部官员相对于钢铁企业的高层来说,更具有危害性,因为他们熟悉中国钢铁产业历史、现状和政策方向,同时又有广泛的人脉资源,政商两条线都吃得开,成为三大矿企在中国最得力的“干将”。

后记

写作本书,从表面上看,是就铁矿石写铁矿石,但从根本上说,是探讨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2003年以来,我们的铁矿石谈判屡屡失败似乎是市场的原因,但事实却是:现行的某些体制限制了我们以灵活的市场手段来应对国际竞争。国有体制的内核是以行政手段运作市场,而这恰恰背离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同时,国有钢铁企业与民营钢铁企业的不平等竞争,使得整个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说体制问题是造成中国目前铁矿石市场混乱的根本因素。现在需要探讨的,不是限制民营钢企发展,或是减少铁矿石进口资质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打破笼罩在中国钢铁行业头上的“二元经济体制”,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让市场去决定淘汰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计划经济体制正向市场经济转型,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主体的国有企业也在寻求着改变和新的出路。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这是安德鲁•卡内基的传记作者W•克拉斯对卡内基时代的描述。而当中国崛起时,钢铁还是这个国家的秘密,《铁规则》抓住了力拓“间谍门”事件的机遇,将钢铁业的博弈描绘于纸上,应能满足对此存了好奇心的读者所需。   ——财经作家、上海交通大学EMBA课程教授、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吴晓波 中国钢铁业是一个巨人,但却是一个渺小的巨人。他是篮球场上最高的中锋,但对方的组织后卫都能在他头上扣篮。他在国际谈判桌上捉襟见肘,但内讧起来却刺刀见红。这些成长的烦恼不但困扰着钢铁行业,也困扰着每一个关心国运的民众。这本书,也许能为你打开这诸多的悬疑。   ——中央电视台著名财经评论员 王志安 中国的老百姓喜欢看“阴谋”,但是由于对阴谋关注过多,所以往往看不到阴谋之外的阳谋。可喜的是,《铁规则》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生动的视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白益民


编辑推荐

《铁规则》编辑推荐:畅销书《黄光裕真相》作者最新力作。财经作家吴晓波、央视财经评论员王志安联袂推荐。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德隆内幕》作者李德林、《三井帝国在行动》作者白益民作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铁规则 PDF格式下载



看似说力“拓间谍门”,实际上揭示了我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弊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国际铁矿石的定价权呢?


看完《铁规则》,除了对三大矿业集团的“惟利是图”义愤填膺之外,更有一份对国内某些特权企业的怒和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从这些根正苗红的企业的种种行经来看,那些所谓的“道”并不是什么君子所应为,甚至可以说人家三大矿业集团是在“以暴制暴”。表面上感觉我们是受尽了屈辱,可相较于特权企业的种种“恶行”,更为恰当的形容倒应是咎由自取,自作孽不可活!
事实上,背负着“国”字号的众多官爷道爷们,从其上位的那一刻开始,无不以政绩、仕途升迁为终极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果如今有哪个胆敢用这样的话来粉饰自己的真实企图,那此人必是个极度虚伪的小人,将来不是个大贪也是个大恶。前台上站着个道貌岸然口若悬河作指点江山状的“大人物”,后台里旋即换上了另一副丑陋的嘴脸,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在这些人看来,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提款机。“毒奶粉”事件曾如此的轰动,可就是这样严重的事件仍然无法对既得利益者有稍微的触动,国家监控里的腐败蛀虫依然如同儿戏般地草菅人命,使得“那些没有被销毁的毒奶粉”再次流入市场为祸。如此的作为,能使民众信服和拥戴?我们的人民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就没人出头来“人肉”一下?——连踩死只猫都有人去“人肉”,连阿猫阿狗都有人为其忙着奔走呼吁立法来保护不得吃不得杀,难道现在人的性命真是猫狗都不如了?!
前几日,北京很是闹腾,为的是盘古大观——建在龙脉上的一条巨龙,在一个最不应该出现违章建筑的地方——离水立方仅仅百来米,那十二套天价般(只租不售,每套每晚上一百万人民币租金)的顶楼空中四合院居然是违法建筑。据说人家交了点罚款后已经取得了合法资格!钱和权,生来就是同胞兄弟,称不会离砣的!
再来看看中国那些“球事儿”!当一项本应很光明很公正的体育事业与政治利益有了联姻的可能后,它从此就变得暗无天日了!近日看了从海外流入的《芙蓉镇》的完整版,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样的年代和事件,但再次看来,也不禁心有余悸。没有约束的权力,其释放出来的无异于潘多拉盒子打开后窜出来的魔鬼,祸害无穷!
三十年改革开放,套句俗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双丰收,既然中国为世界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为何多数换来的不是感激,而更像砧板上的一块肉,遭遇的围追堵截日甚一日?
在法国的温州商人越来越不受当地人欢迎,尤为突出的是对某出名的服装一条街的华人商铺的抵触。当地人反对的理由,在几乎所有中国人看来都有点不可思议甚至可笑,比如,欧洲人的店铺周末多数都会关门休息不营业,自从华商来了以后,即使是周末也照常开门营业。中国人一直秉承着勤劳的传统,并将之称颂为美德。对次,西方人则认为该休息不休息照常营业,那是一种贪婪的表现;又如,温州商人乃至中国商人普遍认为,做生意要“成行成市”才容易有人气才容易赚钱,于是在别人的地头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同类型的店面越开越多,由此使得所在社区和区域的商业结构和布局越来越单一,本来社区的民众下楼就有超市有咖啡店有面包房等等的,生活起居都很方便的,现在倒好,你们中国人一来,都变成了卖衣服卖鞋的了,这不给我们捣乱添麻烦嘛!中国人对此会觉得很委屈很莫名其妙,这就是市场经济啊我合理合法经营,招谁惹谁了我?还真别说,还真就招了惹了当地人了!因为你的出现,把别人原有的生活模式彻底打破了,社区原有的生活架构被随意改变了,换成你乐意吗?再怎么市场经济也离不开人文环境的大背景;再怎么市场经济,自我生存权(包括个人、民族和国家)在任何时候都被放在首位;再怎么市场经济,也不会有永远的同盟或者长久的敌人。
写到此,再次想到那句“人傻钱多速来”,还真别不承认,WTO,那都人家的游戏规则,中国真正懂人家规则的,有几个?先不说别人的规则,就算是我们自己有了规则(况且是并不完善并不咋地的规则),即使懂得的也不大见得会去遵守,有几个不是游刃在擦边球的呢?!


读了这本书了解了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被动的部分原因,宝钢引进的生产线就不能做些技术革新吗?若宝钢的生产线能消化品质差一些的铁矿石,也许就不会那么被动了。看看我们的DVD,进口碟机不能放盗版碟,我们就可以开发纠错能力超强的机型,现在市面上,不就是国产机的天下了吗?看来宝钢应该向影碟机生产厂家学习了。2010年了,宝钢建厂33年了,技改就不能落到实处吗?是不能还是不愿意?只是一味做大,而不做强,永远都只有挨打的命!


不为题材,为作者的观点。铁肩担道,尹锋不愧为周刊的名记。


现代战争就是信息战争,这本书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呵呵,有看头,作者起的书名也很好。只是封面做得太差了……


作者思想敏捷,见解独到。长知识了W……


虽然对以后的行业发展有点主观的一家之言,但是对于以前的行业发展中的教训分析得很用心!


资料翔实,叙述客观,不错的书


国人迈向国际化还需努力!


替朋友买的 说很好的 他很喜欢的


这本书总体还行,就是排序有点乱。


写的一针见血


非国民待遇的悲哀民营何时才能挺起胸膛。


好看,国企贪官该杀……


看完了,挺痛快的。


很用心,能感觉出来。


我帮男朋友买的,他说看得很过瘾


铁矿石越来越进入普通国民的视线,确实是铁矿石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了。特别是力拓的案件引起全国的轰动。其实这些都是商业行为,从力拓到必和必拓,淡水河谷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价值。我们企业很少有能想今后,或者是100年的发展,只要把任务完成了就行了。力拓好像在1864年成立了,发展到现在,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了股东的利益,所以他们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生意。

这本书就是把这些年铁矿石的发展和谈判展现给大家,其实并没有写胡士泰案件什么。不过,可以一下了解整个过程。

要想最终解决铁矿石的问题,只有等体制有了巨大的变革之后吧。


让我了解到铁矿石背后的规则,令我豁然开朗。


有助于了解铁矿石谈判的复杂背景。
资料性强,但在章节编排上稍显杂乱。


背市场经济规则,这么大的需求在人家手里。


该书给读者分析了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一些现象,从中也反映出国内钢铁行业的乱象和制度上的缺陷,对想了解钢铁行业的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故事编的还蛮精彩的。

不过感觉有点拼凑的感觉。

了解下还可以。

自己是做铝板卷铝箔生意的,可能对这块平时也关注一些。很多内容新闻都有出来。

但是这个新闻的真假度,呵呵, 你知道的。。。


官黑勾结


想多买几本送人的,居然不卖给我了!


这本书写的很好,能深度了解铁矿石战争的幕后事情


写的马马虎虎,拼凑,缺少深度


不知道这事儿的人还可以看看


随便读读可以,写的比较肤浅


买了一本,也算长知识了。没有想到一个外贸谈判可以上升到国际暗战。似乎写了很多隐秘事件,留下了很多悬念……


看了新浪读书的连载,发现书里写了很多相对敏感的话题。趁着书还没被禁,赶紧买一本收藏。


“浅尝辄止、短期利益、多赚快钱、什么好赚就做什么,乃至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坑蒙拐骗,这种心态是要不得的。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日本企业家的座右铭。  即便到今天,这种精神也只在中国少数的民营企业身上可以看到,比如民营钢铁企业中的沙钢集团,在企业家精神推动下,对管理、质量、技术和财务都有极为细致的研究,这才能够造就世界500强企业。


这是一本关于石头的书。不过这里的石头不是《红楼梦》中开辟鸿蒙留下的宝玉,这里说的是铁矿石。这些石头来自地球的另一边——遥远的澳大利亚。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上,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是:中国地大物博。我们物产丰富,似乎什么都不缺。但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当中国迎来新世纪的曙光的时候,伴随着现代化隆隆的机器轰鸣声,我们在2002年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世界上最大的吸铁石”的称号名副其实。“每一块钢铁里,都藏着国家兴衰的秘密”,此话不假。虽然大炼钢铁的冲动已经过去,闭关锁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是钢铁之于中国的作用丝毫没有减弱,因为钢铁承载着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全部想象。钢铁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钢铁就来源于这些石头,而这些跨洋越海来到中国的石头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一家叫做力拓的澳大利亚公司生产的。关于石头的故事要从4年之前说起。2005年2月的最后一天,金鸡年新春的气氛还未完全散去,一条悲哀的消息开始在中国钢铁业内不胫而走,力拓等公司的铁矿石价格暴涨71.5%!散户杨先生是在3月2日下午才开始注意到这则新闻,因为当天收盘时,他留意到自己持有的一只股票下跌了5.33%,这只股票是武钢股份。杨先生一直倾向于买一些自己知道的股票,因为家住武汉,在他印象中,武钢是当地鼎鼎有名的支...柱企业,枝繁叶茂,发展得很不错。过去一年中,武钢股份在股市的表现很不错,这让涉足股市并不深的杨先生尝到了甜头。收市时,细心的杨先生留意到不止武钢股份下跌了,其他的如宝钢股份、马钢股份、首钢股份都跌了。平常并未密切跟踪新闻的杨先生开始注意到铁矿石这则消息,他意识到,这对钢铁企业来说是条坏消息。其实一个多星期以前,杨先生就看到铁矿石价格暴涨的消息,但他同时也看到中国方面态度很坚决地拒绝接受涨价结果,所以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政府总会摆平这种事的,要相信政府。”杨先生这样安慰自己。然而,对于当事方武钢来说,心态就无法像它的小股东杨先生一样淡然。事实上,在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看来,这条消息就不仅仅是一条稀松平常的新闻了,或者说只是一条影响了股价的“坏消息”,大家感觉到它更像是一颗巨石迎面砸过来,无数的中小钢厂甚至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铁矿石涨价为何对钢厂冲击如此之大呢?铁矿石的暴涨意味着钢铁生产成本的暴涨。按照71.5%的涨幅,就意味着2005年每进口1吨铁矿石,就得多付出16~20美元,规模大一些的企业,每吨钢至少要涨价300块才能抵消掉这部分压力。但是,杨先生还有一点不解,涨价的是进口铁矿石,但武钢用的铁矿石并不都是进口的。湖北当地人都知道省内有铁矿,大冶铁矿就是武钢集团下属的矿山,每年给武钢提供铁精矿。其实,杨先生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不知道,中国早在2002年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由于国内矿山的品位低,而且开采洗选的难度却很大,国内钢厂自然更愿意买澳大利亚的进口矿。武钢还有一些自采的国内矿,而依海而建的宝钢依仗运输便利,基本上90%的铁矿石都是靠进口。2005年,“71.5%”这个不亚于重磅炸弹的数字在国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什么中国人在铁矿石谈判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我们应该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2009年,一部现实版的“潜伏”大剧,在铁矿石谈判中上演,这则故事就记录在《铁规则:力拓间谍门背后的经济战争》一书中。2010年铁矿石谈判的序幕已经拉开,石头的故事还在浓墨重彩中上演。 阅读更多 ›


挺好,就是第一页的印刷稍微有点残次,不过不碍阅读。


一般般 编写上凑字数,类似于把报道细节加工下


多年来,韩国人就像行星的伴星一样,围绕着日本旋转,一方面是因为历史原因讨厌日本人;另一方面又被日本强大的经济所吸引,在矛盾中,韩国人亦步亦趋地学习日本发展的模式。他们抓住了日本产品当年行销全球的关键,通过软实力推动。在韩国政府推动下,韩国的电影、电视、游戏、音乐、图书和服装等产业迅速兴旺起来,开始在亚洲强势发力,一股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韩流”在中国和亚... 阅读更多


多年来,到西澳谈判的日本企业就这么几家,这就代表了整个日本。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等熟悉的日本企业名字在澳大利亚随处可见、可闻,他们自己是友商,而非竞争关系,他们甚至还可以联合起来,买下资产后再悄悄分配。而中国的企业则是浩浩荡荡、来势汹汹。西澳州发展部每年要接待数百个渴望投资矿业的中国人,其中甚至有粮食贸易商,有时彼此还会就同一个项目较劲。... 阅读更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