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王艳明|绘画:何宇海 中国言实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中国言实  

作者:

王艳明|绘画:何宇海  

页数:

272  

Tag标签:

无  

前言

历史又火了。万历年间的旧事有了新说法,曾经老朽的四书五经上开出了新花样,“国学”成了一个时髦词汇。只可惜,在这样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中,少了钱穆先生对历史所怀有的那一片温情和敬意,多了西方人看历史时的“客观”和“冷静”但西方的历史怎能和我们自己的历史相提并论。西方人的历史里,古希腊亡了古罗马兴起,罗马帝国亡了北方民族兴起,种族在更换,地域在变化,古代的罗马人不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今天的欧洲人也很难说继承了罗马人的血脉。直到近代的民族国家兴起,他们才开始回望本国抑或欧洲的历史,但终如秦越之人相视,饥饱肥瘠不相关。西方人对父母长辈直呼其名,对历史,自然有一种置身事外的本能。历史之于他们,与生物、化学等一样,甚至还没有它们耀眼。但中国人读中国史,却一直附随着一番对于自己民族生命的甚深情感。历史积累越深,民族情感越厚。三千年前周公作《周书》,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作《春秋》,为此下的中国人共同推崇,《周书》与《春秋》,成为中国史书的经典之作。一部《春秋》之后,多少人用一生去解读孔子的用心。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积厚流光。中国人尊重历史,胜过企悬将来。有过去,才有将来,如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前人种树,后人乘荫。但是在我们这一代,历史遭遇了“滑铁卢”。胡适赞叹着西方的强盛,批评中国传统的惰性实在太可怕了,我们应该“全盘西化”;鲁迅亮出匕首和投枪,向吃人的封建社会呐喊,他告诫青年要“多读外国书,少读书甚至不读中国书”。此后,线装书应该被扔进茅厕,文言文要从地球上消失,我们要赶超英美……人人唯恐避旧思想、旧文化之不及。但钱穆说:“你们大家尽在那里讲中国的坏处,我不得不来多讲一些中国的好处。”“我们的箭头刀锋尽向着自己,对自己总是敌意多、善意少,攻击胜过了引发。”

内容概要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中国顶级国学大师的智慧》的两大特点: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以500多幅漫画映衬钱穆的史学心得,轻松活泼,让阅读变得更有趣!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钱穆一生没有念过大学,也未出国留洋深造。他先在无锡、苏州等地,做了18年的乡村小学、中学教师,然后走向大学讲台,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执教。1949年到香港,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情况下白手起家,创办新亚书院……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这样一番经历的,只有钱穆。钱穆学识广博,他的治学范围广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政治学与制度史等,可称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为传统国学中的“通儒之学”。所以,有人把他称为“我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最后一位读书人”。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钱穆和历史大陆、香港、台湾的文化苦旅一生为招故国魂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孤独的大师第二章 发现历史的价值历史的分量:世代经营的财富没有传统的民族犹如散沙不读历史,莫谈爱国欲人信者,先要自信“学术”不在国外,在人心耶稣教也没能挽救罗马亡文化便要亡天下古人绝非腐朽之辈家国需要自己的仪式先名正,后言顺第三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历史是不能分割的整体制度,用章法来掩护人心社会,传统生长的土壤文化,没有任何人被遗忘管中窥豹,于一斑中读历史政治,不过是学术的傀儡盛衰得失辨英雄地理与文化的相互成全第四章 带着思想读历史读史的准备课有灵魂的材料才是历史无门之见,但慕大师遗风做足“说文解字”的工夫读史的智慧:读书的学问才是真学问莫为批评而批评带着疑问来读书读史的深度:从文字中寻觅人司马迁与班固:-“龙”-“猪”刘勰与刘知几,谁才算史家欧阳修《新五代史》,正史中的异数评大师读史:交响乐中拉二胡梁启超,有史才而无史学胡适,西化危险分子章学诚,支持的同时还要反对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敦厚笃实的汉风弹性皇权,理想照不进现实为官先做读书郎土地,从国有走向了私有二十三岁服兵役的用心骄傲面孔下的唐患“六部”,政治史上的一大进步藩镇:大国的肿瘤租庸调到两税法:经济从计划到自由安史之乱坏在胡兵榆杨难挡辽人蹄宋臣:过分谦卑反不自重谏官:政治上的一种技术欲变学究为秀才,却转秀才为学究明朝是历史上的退步之朝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官吏分途,吏制大坏划行省中的不祥“省”字无奈的八股考试三百年明朝,不堪一击真正的独裁的有清一代秘密政治最可憎恶为满人而划的禁区太平天国,“文盲”的运动第六章 老故事,新想法答史学疑惑天下大同:最宝贵的世界观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贤者的意见胜过多数人的意见被忽略的另一种古人古人的时间观念写在路上艺术是中国人的宗教文人不著政治书恰是一个太讲法的社会历史第一冤案:“封建专制”最懂政治的中国人科考,大国的选举方式

章节摘录

插图:吴蜀联盟,吴国人说“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可见当时的吴国人也称蜀国是“汉”。而陈寿《三国志》把这个“汉”字改成了“蜀”字,正如前文所述,其中大有讲头。这个问题在今人看来似很无聊,但钱穆说:“近代有人说我们历史上所争的正统问题是不该再提了,认为此只是一种陈腐的,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才知道此等历史问题,同时还即是现实问题,不可不争。”无疑,正统论含有家天下的糟粕。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称前往往加上一个姓氏,如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婴孩病患,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如西汉末之王莽,即便有足够的道理,也难以树立真正的天子威仪。但这只是正统论的一个方面。到了宋代,欧阳修和司马光都对这种只论血统不论功业的“正统”提出批判,他们注重从道德、功业两方面去考察王朝历史地位,把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结合起来,言人事而弃神学,重理性而摒迷信,并指出正统有续有绝,中国历史上存在着“王道”无所归的历史时期。正统与非正统,其实代表着一种价值判断,也代表着公众舆论的取向。试看历史上的典故,就能知道为什么正统之名需要人尤其是史家来定夺。

媒体关注与评论

治国史而以学术流变为基底,直承儒统,独立开辟,不倚傍前贤时俊,是钱学的特点。……“国学大师”之名,章太炎之后,唯钱穆当之无愧。  ——刘梦溪(知名学者、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编辑推荐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中国顶级国学大师的智慧,钱穆教你学会如何学史、如何诗史、如何论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