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另类美国史

托马斯·伍兹 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作者:

托马斯·伍兹  

页数:

256  

译者:

王祖哲  

Tag标签:

无  

前言

世界兴奋地看到中国从贫穷落后的时代一变而为一个日益繁荣的社会。西方政府对中国的攻击,毫无疑问,起码部分地反映了它们对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感到不安。只有傻瓜才对中国近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漠然视之。在我自己的国家,我遗憾地告诉大家,政界对中国的敌意是存在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对这个茁壮成长的经济大国的嫉妒(有的时候是有道理的),到对人权的关心,再到为中国胆敢阻碍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感到恼怒。更重要的,简单地说,是许多美国政客汲汲于冲突与战争,孜孜以求争吵的理由,而非致力于友谊与和平。

内容概要

维尔·罗杰斯曾经说,美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多;美国的麻烦是大家自以为知道的事情,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 没有哪个领域像美国历史这样更符合这位幽默大家的此番评论。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国内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诸如此类。从殖民地时代到比尔·克林顿当总统,本书的指导方针很简单,旨在秉笔直书。 在过去的至少几十年,大多数学生接触的美国历史,实际上是一堆枯燥乏味、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故事:美国内战全是由于奴隶制、反垄断法救民于邪恶的大公司、富兰克林·罗斯福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拯救了出来…… 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作者简介

托马斯·伍兹(Thomas E.Woods),美国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研究所(Ludwing von Mises Institute)研究员,哈佛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及博士。主要研究美国历史下政治,著有《谁杀了宪法》、《神圣的过去和神圣的现在》、《关于美国史,你不该问的33个问题》和《教会与市场》等专著。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美国自由的殖民地起源 怀疑+厌恶=自由:一个自由公式 爱你的邻居?殖民地间的争吵诞生了宗教自由 政治正确的神话:清教徒是种族主义者 不,清教徒不曾偷印第安人的土地 自治是不可谈判的第二章 美国保守的革命 殖民地传统还是英国改革? 事实:美国革命不像法国革命第三章 宪法 各州声言,宪法敢情好,但是,万一…… 我们就闩门 反联邦主义者的反对意见 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少管各州的闲事 拥有一支枪是可以的 仅仅因为不在做力法案》之内,并不意味着 那不是一项权力 各州不让联邦政府人员做的任何 事情任由各州自行处理 战争权:国会对自身的责任软弱无力第四章 美国政府与“九八原则” 提供“全民福利”:大政府之根 共和党人对联邦党人第五章 南北分裂 密苏里归你,缅因归我 另外一些大放厥词的吹嘘 把奴隶制赶出领土!(把土地留给白人) 各州为……亚利桑那的种植园而战? 那和奴隶制有关,但是那和奴隶制无关 堪萨斯“血流成河” 共和党人的崛起 事实:南方地方法官解放了德瑞得·斯科特 疯子出逃:谋杀者约翰·布朗返回现场第六章 州际战争 存在美国内战这回事吗? 各州有脱离联邦的权力 这战争是为解放奴隶而打的吗? 实事求是:林肯的种族观 士兵为什么打仗?士兵们说…… 全面战争的爆发第七章 重建 林肯,约翰逊,以及总统主持的重建工作 南方的《黑人法典》 第十四修正案与各州权力 第一次总统弹劾案第八章 大企业如何让美国人致富 政府在铁路建设中如何鼓励浪费与腐败 “可恶的”洛克菲勒 安德鲁·卡内基与美国的生活水平 赫伯特·道:被遗忘的美国英雄 反垄断的白痴行为:反垄断法应该撤销吗?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宣传?不能够! 让平民挨饿是犯法的 德国人反击了 “露西塔尼亚号”被击沉 “苏塞克斯号承诺” 德国推了最后一把 为什么威尔逊赞成战争? 巴黎和会:威尔逊视而不见的灾难 反对者说我们当不了世界警察! “怪异”与“瞪眼”:威尔逊的计划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布置好了舞台第十章 遭到误解的20年代 投票反对威尔逊 20年代的真相第十一章 大萧条与新政 胡佛:一个“啥事儿不干”的总统?但愿如此! 罗斯福进城 让我们毁了吃的以帮助饥饿的人民 罗斯福反企业的狂热延迟了恢复 劳工立法的后果 “公共建设工程”的灾难 法院告诉罗斯福,别那么急 二战把美国救出大萧条了吗? 征兵降低了失业率!第十二章 是的,同情共产主义的人确实存在 “可到过未来——它管用!” 苏联的实验:美国的榜样? 工会有话:苏维埃制度的优点 振作起来:那都是为了“广大劳动人民大众的利益”! 怎么饿死自己的人民 《纽约时报》的那位掩盖罪行的记者 斯大林的摆样子公审太有才了,马屁精们说 是的,苏联间谍是个问题 约瑟夫·麦卡锡是个偏执的白痴,当真?第十三章 二战在即 富兰克林·罗斯福把中立法中立了 皇帝总统成形了:罗斯福违法了吗? 中立状态的结束 罗斯福怎么把美国拖进了战争 罗斯福与日本开战不可避免吗?第十四章 二战:后果与余波 罗斯福和与约瑟夫大叔——罗斯福对斯大林有 多么友好?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还是另外一个 失败的送礼项目? 杜鲁门蔑视宪法第十五章 民权 不用法律,而用社会学 从种族中立到种族困惑 让我们把那些孩子弄到一块儿——即便他们 每天必得坐两个小时的汽车! 堪萨斯市的惨败 1964年《民权法案》第十六章 约翰·肯尼迪与林顿·约翰逊 谁是真正的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林顿·约翰逊:失败的遗产 缺乏工作机会解释不了庞大的福利接受人群 “大社会”与越南悲剧第十七章 贪婪的十年 里根有什么不同? “贪婪的十年”中的慈善捐款 迈克尔·米尔肯的真相,媒体喜欢恨的 那个人 预算削减的神话 减税第十八章 克林顿 克林顿,一个“中间派”? “只有不合格的求职者才可以申请” 听从美国有线新闻网的对外政策 出师不利巴尔干:克林顿如何滥用权力、 煽动伊斯兰主义者、撒谎以及用纳税 人的几十亿美元打水漂 “大政府时代结束了”——说什么呢?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个清教徒评论弗吉尼亚人:“把他们世上的人数凑在一块儿,也离良心和诚实十万八千里。”弗吉尼亚人威廉·伯德二世评论清教徒:“得拿眼盯着这些奸商。”清教徒和弗吉尼亚人评论教友会信徒:“他们每礼拜为同胞祈祷一天,其余六天作威作福。”教友会信徒评论新英格兰人:“一群杀人犯。”宗教对殖民地居民是重要的,尽管他们信奉同一个上帝,可是仍然有不少的吵闹。确实,教友会信徒或者说贵格会员,惹得不少殖民地居民愤恨。以为自己净化了英国国教礼拜仪式和“迷信”的清教徒,在贵格会员看来,还是太形式主义。在威廉·佩恩(WilliamPenn)于17世纪80年代定居宾夕法尼亚之前的几十年,住在罗得岛的贵格会员旅行到了马萨诸塞,为的是把那里愚昧的居民从教条主义的沉睡中唤醒,并让他们清醒地皈依他们自己那种枯燥乏味的信仰。贵格会员捣乱清教徒的宗教仪式,对牧师极尽刁难,甚至光着身子在教堂的过道上走来走去。贵格会员屡次被禁止进入马萨诸塞。这种相互的敌意,以一种怪异的方式,归因于美国自由的发展:每一教派和殖民地都警惕地反对别人对其内部事务的干涉。各殖民地之间的不同之处,产生了这么一个当然的想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如果有可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这个政府也应该如此行事。爱你的邻居?殖民地间的争吵诞生了宗教自由宪法第一修正案反映了这种态度:联邦政府不得干涉各州的宗教事务。第一修正案宣布:“国会不制定与宗教机构有关的法律,并因此对自由的宗教活动不予以禁止。”按照史学家大卫·黑克特·费歇尔(DavidHackettFischer)的理解,这项宣告意在在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保留宗教自由,并且保证在马萨诸塞和别处存在的教会机构免于外部干涉而能安然自处。马萨诸塞湾的神圣社区把马萨诸塞各殖民地说成神权统治,在技术上是不正确的,因为牧师们自己是不掌握政治权力的,但这些殖民地肯定有一个神权统治的方面。比方说,在1629年建立的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大家希望法律能尽量精确地反映《圣经》的训令。公民权只授予教会成员;在成为教会成员之前,必得经过一个如同审问般的过程。“教会的柱石们”将决定一个预备成员是属于上帝的选民(命中注定要永远上天堂),还是属于永远的受罚者。后面这种人,尽管得不到公民权,也不蒙圣餐会的邀请,可是还得遵命上教堂。清教徒沉浸在关于圣约的神学中,他们相信,如果他们能建成一个真正的神圣社区,上帝还是会给他们好脸色看的;如果他们建不成,他们就得听任神怒的发落。他们希望和想法相似的人生活在一起,以便按照共同的理想改善生活。17世纪30年代,在马萨诸塞起草的《戴达姆圣约》中,事情是这么解决的:“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摒弃那些与我们离心离德的人,只接纳那些与我们同心同德的人。”早期新英格兰的社区精神经常得到很大的重视,以至于清教徒对传统的英格兰的自由所承担的义务常常遭到了忽视。约翰·温恩罗普(JohnWinthrop)是清教徒移民中的一位首要人物,很长时间担任马萨诸塞湾的总督,他希望成文法越少越好,如此一来他和他的法官们就能任意使用权力,按照《圣经》来进行统治了。然而,他的殖民地居民却希望别这么随意,他们希望对个人自由有清楚的保障。1641年,由于这种分歧,温恩罗普落选,殖民地居民们建立了“马萨诸塞自由团体”。相关文件包含一百多条规定,其中有些条款美国人都很熟悉:无理由不征税原则,陪审审判权,以及保证未经法律程序不可剥夺个人生命、自由或财产。(文件还包含一个规定:禁止殴打妻子,除非丈夫需要采取自卫行动。)我们已经发现了美国宪法起草之前一个半世纪的一份文件,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和界定政府的权力。而这是美国殖民地居民起草的许多文件中的一份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教徒生活的一些限制逐渐瓦解了。比方说,人口越来越多,迫使人们定居在远离市中心的地区,政府和宗教权威不容易看着他们、管着他们了。除此之外,神学上的自由主义对许多殖民地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本为凝聚团体的一桩事业,对个人自由却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在粗野蒙昧的詹姆斯敦……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的发展,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它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个人主义精神鲜明的殖民地,只是后来才需要团体的凝聚力。弗吉尼亚早期的殖民地,是由年轻的单身汉们把持的。有好几个因素,其中臭名昭著的一个因素,是弗吉尼亚乃是疾病肆虐的生死之地(并非完全诬蔑),使那些有清教徒背景的移民家庭望而却步。但是,道德掉价了,这个殖民地的繁荣却广为人知,那么举家迁往弗吉尼亚东南部的切萨皮克的人,就比较明智了。由于弗吉尼亚根基更稳了,它也更贵族化了。贵族青睐于自治原则,而且这些人非常看重自己的责任。其有严格的规定:每个成员必须出席议会的开幕式,任何缺席都要请假。(可怜的詹姆斯·布雷(JamesBray),在1691年,议会被他的缺席解释大大激怒了,议长实际上签署了一份逮捕状去抓他,把他拘留了起来,直到他道歉才算了事。)这群精英是由一帮才分极高的男子组成,在和英国关系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们有本事口齿清楚地说明美国的权力和自由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遭到了威胁。最终,各殖民地成功地提供了个人自由,文明生活就可能了,与此同时也培养了一种社区情感,这种情感导致他们抵制中央集权化。这种社区情感转变成了个人对他自己所属的殖民地的依恋,这是一种地区性的爱国主义。史学家们注意到了弗吉尼亚人对他们那方土地有多么尽心。这种说法对所有的殖民地而言也是真实的;晚到1787年,马里兰人仍然把他们的州叫做“国家”。

后记

何为好书?好书是这么一种书:读了以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将不再和以前一模一样;向来藏在阴影里的世界一角,就在我们的心灵里明亮起来。书里的内容,不见得你事事同意,但它提供了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这个角度,却是你忽略不得的。托马斯·伍兹的这本书,提供了很多这样的角度。可怕的是我们的思想方式陷入了由“权威”、“专家”、“经典”、“成见”、“共识”、“常识”以及所谓“政治正确”等等构成的泥沼中不能自拔。每个身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或许不会反对我的如下判断:这些领域中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意见或者说法;那或许颇为安慰人心,但我们直觉到那些浅薄的说法不能满足我们的理智,却又不得人云亦云,无可奈何。本书的一句引文说,“美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多;美国的麻烦是大家自以为知道的事情,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或许这也是中国的麻烦。但是,换个角度,逆向思维,尊重事实,严守逻辑,一条清晰的思路和一种更令人信服的解释,或许立刻就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善美是统一的吗?善与美应该是令人愉快的;但有的时候,真却是丑恶的。因此,一个学者的脾性,应该有几分像一个外科医生。他不应该迷恋漂亮的肌肤,他倒是应该乐意使用锋利的手术刀,划开这漂亮的肌肤,直面隐藏着的真相。即便真相是丑恶的,也是值得去发现的吗?的确如此。像本书这样告诉我们:伟大的林肯总统对黑人的看法其实是种族主义的;不为贤者讳,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唯一的好处是:我们因此可以得免于一直生活在蒙蔽之中。如果你可能为贤者文过饰非,你就同样可能为恶人歌功颂德。如此一来,历史将不是学问,而是谎言。林肯也罢,罗斯福也好,俱往矣;如今我们对他们的臧否褒贬,与他们无关,而与我们的现实和未来有关。我们无法纠正往昔的失误,但我们希望努力避免现在和未来的失误,以使我们未来的子孙,在写历史的时候,可以秉笔直书而不必为我们略作遮掩。学术需要事实与逻辑的支持,但激情与直觉同样重要。不要四平八稳,把学术搞成社论。本书自有矫枉过正之处,但它好于结构性的全面错误。文以气为主;我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这种“气”,这使得该书行文异常流畅,而无玄奥滞涩之处,翻译就成了某种享受。而容易翻译的书,是好书,这是我的感觉。

媒体关注与评论

美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而是大家自认为知道的事情,其实蛮不是那么回事。  ——美国政治评论家维尔·罗杰斯伍兹教授从政治正确的记忆漏洞里勇敢地拯救了真实的史实。每个想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美国国会议员兰·保罗论点坚实地建立在最新最好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研究美国历史以及任何怀疑美国历史的人,必定如获至宝。  -一美国水牛城州立大学历史教授拉尔夫·瑞科


编辑推荐

以下精彩内容,尽在《另类美国史》!以为你了解美国历史,但是你是否知道:印第安人并非完全没有土地所有权观念,清教徒不曾抢夺他们的土地杰斐逊说各州可以废止违宪的联邦法律南北战争不是为了解放奴隶,而是权力之争林肯对黑人的看法完全是种族主义的罗斯福一边说他努力避免国家介入战争,一边却在幕后把美国拖进战争马歇尔计划不曾让欧洲站立起来。反而阻碍了受援国的经济恢复肯尼迪所谓的畅销书都是由他人执笔。且其父自购三四万册藏于家中林顿·约翰逊的第一次参议员竞选弄虚作假克林顿搞轰炸只是为了分散大家对他与莱温斯基的丑闻的注意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另类美国史 PDF格式下载



历史已经逝去,并不可能真正的再现。后来人对历史的讲述都是一种肯定不完整的解释。并不存在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和中立的历史介绍。挑选出哪些历史事实进行介绍呢?从何种角度进行介绍呢?历史学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取舍。在取舍之间,历史学家也就用自己的理论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进行了自己的解释。  不仅历史学家,普通人对历史的认识也必然包含着对相应理论的接受。你接受了某种社会理论,也就形成了相应的对历史的认识。  美国是一个言论自由、言论多元的国家,但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也仍然存在某种主流性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典型表现就是“政治正确”(PC)。虽然没有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制力,但人们为了避免个人的道德压力,或者为了避免成为少数,往往自觉地限制自己的言论和思想,于是就在许多问题上形成了所谓“共识”。这种“共识”,造就了普通人对历史的基本观点。  国家的正式教育体系往往致力于传播这种“共识”。这个过程有助于塑造统一的国民心理和文化,但代价是有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群体性误导。因此,这种大众普及型的教育体制必须辅之以持续不断的学术批判,必须具有足够的自我更新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民的思想不会在错误的方向前进的太远,甚至发展到愚昧和荒谬的地步。  作者基本颠覆了美国人对本国历史的所有重大“共识”,并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由于我多年的右倾阅读史,其中某些“翻案”我已有所耳闻,但如此系统、全面、论证丰富、直接、毫不含糊的“右倾”美国史,还是第一次读到,可谓大开眼界。  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通俗。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革命并不具有什么“革命”的激进意义。革命者们的要求其实非常保守,他们要求的是保持原来各个北美殖民地(也就是各州)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正是从英国的自由传统中延续下来,是一种旧思想、旧观念、旧势力。  正是因为美国革命的目的在于保持和恢复各州的自由,因此,后来立宪时,美国制宪者们面对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公民个人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权利分配,而是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权利分配。反联邦主义者非常犹豫,在赶走了英国人之后,他们是不是应该接受一个新的中央政府。  了解了这个立宪背景,才能知道为什么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被作者拿出来抨击一番。  ——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合众国管辖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所居住的州的公民。无论何州均不得制定或实施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无论何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拒绝给予在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以同等的法律保护。  这条法案一般被认为是赋予公民平等的法律权利,看上去无可指责。但在作者看来,这条修正案的关键之处在于剥夺了州的权利,而用中央政府的权利取而代之。这是重大的宪法问题。  因为站在州的权利这一边,所以,作者完全反对南北战争的北方。如果说,美国可以谋求脱离英帝国而独立,那么,为什么南方的几个州不可以谋求脱离美国而独立呢?美国内战其实并不是那种双方争夺国家统治权的内战。南北战争中的南方并无意于美国的统治权,他们要的只是独立,要的只是恢复他们以前的自由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继承了美国独立战争精神的,不是北方,而是南方。  那么,黑奴问题呢?历史也不是那么简单。林肯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种族主义者,而大多数参加南北政府的南方人,自己并没有奴隶。他们也不是为了维持奴隶制而战。  而且,如果仅仅是为了解放奴隶,为了取消奴隶制,那根本就无须发动战争。十九世纪,许多国家的奴隶制都自行解体了,比如巴西。  还有很多历史,可能你只能从这本书中读到。比如,美国参加一战,其实也是问题多多。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本是中立国。但实际上美国没有像中立国那样行事,而是几乎不掩饰地站到了英国一方。可笑的一件事是,美国有一次向英国提交关于某外交急件,美国驻英国的大使,向英国人读完了本国的文件以后,接下来做的事情居然是坐下来代替英国人起草对自己国家的答复……  一战以后,美国人不再偏安一隅,而是站出来帮助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导了凡尔赛和约的谈判和签订。这是好事吗?不合理的凡尔赛和约和日后纳粹兴起之间的联系已经广为人知。可以说,这个和约埋下了二战的祸根。作者提醒说:上一次欧洲签订战后和平协议,那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的时候,1815年,美国没有参与,只是欧洲人自己弄,结果是此后的欧洲几乎保持了一百年的和平。  你不接受作者的这些说法吗?很好,那你是合适的读者。你正应该去读读这本书。实际上,许多美国人都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这本书也因此成为畅销书。  可惜的是,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略有欠缺。译者的学术背景是文艺,虽然英语水平不错,但显然对美国的历史和政治不太熟悉,翻译看上去较为生疏,许多专有名词和概念不太熟悉,没有按照通行的译法,还有一些翻译的错误。某些作者的妙笔,也没有充分的表达出来。如果本书再版时能够仔细核对一遍,那最好不过。


很有意思的书。这种另类有点意思,这书从序到结尾都体现了对历史教科书的种种说法的颠倒否则,读来感觉像开着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辆,从左拐弯突然改成右拐弯,刺激,刺激。美国政治评论家维尔.罗杰斯告诉人们:“美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而是大家自认为知道的事情,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从这样的左右比照中,我们看得出美国政制的一种自信,而我们面临的自己的环境又是怎样的感受?套用罗杰斯的表述格式,或许,对于中国而言,中国的麻烦并非大家不知道的事情太少,而是大家所知道的事情,其实只能靠猜想。


换个角度重新审视耳熟能详的美国历史,真实的美国历史未必那么政治正确。


很有深度的一本书。以最简单的语言,道出最易被误解被遗忘的甚至是刻意被曲解的史实。
尤其喜欢关于美国宪法的那一张。

在深圳图书馆借过,看了之后,不住的赞叹。所以,买过来收藏的。

送货太慢了。这个竟然都不如说,甚至没地方申述。失望。严重影响了我的购书热情。


从美国的角度给出了对历史和世界的另一种客观、冷静地评价。由此及彼,也应该让我们学习怎么让我看看待其他很多东西


另类美国史,非常独特的视角


读了正统美国史,再读这一类书,可能更清醒一点。


中国人一定要了解的东西


不拘泥于课本,有批判精神


另类美国史,纸张太糙了,没有美国种族简史纸张好


虽然不堪洞照美国通史,但剑走偏锋,异常的犀利,倒比那些所谓的通史更能真正的写现历史。那天,正真的美国通史出世,配合着看,当别有意趣!


了解一个国家,要全面切入!


建议你有空读一读,所谓兼听则明。


还好啦,就是翻译有些问题 。啥叫农业扇面?


谈的美国历史太远久且宗教方面的专业用语很多,一般的读者读起来可能有难度


这本书算不上什么另类的观点。


看个人兴趣咯


这个翻译有没有学过语文啊?看起来凌乱不堪,不成句,看的很累。


对我来说,这本书实在是不怎么样。或者对于对美国历史了解多一点的人来说,不值得读。

内容不外乎美国历史的几大事件:独立战争,制定宪法,南北战争,一战,1929大萧条,二战,还有战后民权运动等几件在美国历史上无关痛痒的事情。无非是挖了一些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一些边角料,因为正史和权威历史学家都写尽了,作者就只能挖一些边角料了。而且其中一些边角料尚无定论,而其中一些边角料并不影响整个的历史进程,另外还有一些边角料纯粹就是吹毛求疵,对历史人物和政治人物做出了超出那个时代和人性的要求。

例如:

1、南北战争是为谁而战?其实读过一些美国史的人都知道,林肯为了联邦而战,而不是我们教科书说的是为了解放黑奴。

林肯就曾经公开的说过:如果解放全部黑奴能维护联邦统一,那我就解放全部黑奴,如果一个都不解放,能维护联邦统一,那我就一个也不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黑奴能维护联邦统一,那我就解放一部分。只不过战端一开,事情的发展把林肯推到了那个伟人的位置上,再加上后来被暗杀,所以林肯的历史形象就永恒了。所以解放黑奴是林肯为了维护联邦统一而战的副产品。就这么个事情作者都都没有理清楚,就惊呼发现了惊天大阴谋。

2、二战时期,日本,德国和美国之间到底是谁先开的火?作者说是罗斯福一个劲的挑逗德国和日本,而且是美国军舰先帮助英国飞行员指示德国潜艇,帮助英国飞行员击沉德国潜艇。还有罗斯福违反一系列中立法案,对英国和中国进行秘密军援。

这是对罗斯福作为一个政治家和美国外交政策的无知。先不说当年英国和中国奄奄一息,大半个世界都快要毁灭在轴心国手里。也不说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世界老大的地位。就说当时如果美国不伸手救援英国和中国,一旦日本和德国得逞,从大西洋和太平洋两面东西夹击,你美国就能独善其身?
作者对于罗斯福和罗斯福政府的攻击实在是有点矫情。

其他的一些就不说了,反正买这本书非常后悔,建议大家不要买了!感觉作者就像参观历史建筑,惊呼在某个墙角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大发感慨:原来这么伟大的人物家里也有老鼠啊???

本来以为作者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像中国现在的很多写史的高人一样,嬉笑怒骂中,把人性中阴暗和光辉的一面都刻画得很深刻,对历史,对人性能有更多的反思,但作者的水平实在是差太多了


内容太简略,感觉翻译太拗口。不怎么样。建议读津恩的《美国人民的历史》,真是经典之作,而且翻译的好。


翻译的问题?


几乎书中的内容我们中国人都了解,反倒成了美国学者需要出来告诉美国百姓的真相,真是讽刺!


RBT。很多地方有误,句子也不通顺,感觉是用翻译机翻出来的。本来应该挺有趣的书,被翻译搞得不知所云。非常不建议购买。


观点确实够另类,但却更真实。


了解不一样的历史,了解不一样的观点,还不很不错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感受。值得一读!


翻译得太差了!根本不成文!~!


介绍很多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略显琐碎,但对看惯了美国正史的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剂和补充,读起来生趣盈然。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