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帝国如风

赫连勃勃大王 华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华艺出版社  

作者:

赫连勃勃大王  

页数:

323  

Tag标签:

无  

前言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是近几年来成长起来的历史作家。他的本职是金融事业,写作全在业余时间。每当一天劳累之后,他便浸沉在浩汗的史书堆里,勾稽爬梳,探秘索隐。久而久之,积掖成裘,悟性得道,便敲击键盘,一字字地打出他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朝代更迭、人亡政息的叹谓,于是,一部部著作便在网络中出现。  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的ID行走网络江湖,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出版商,一时间洛阳纸贵,争相出版纸质文本,不几年就成为令人瞩目的大众历史作家。我对他的作品,按出版时序排列了一下,从2005年到现在,短短的四年内,他埋头创作,出书十种,总字数超过500万,确实算得上是个高产作家了。一个年轻人,有此成绩,值得赞许。他的成功,当然与改革开放、时代进步有关。梅毅赶上了好时代,他是幸运的。但是,再好的时代,若不勤奋努力,也难以脱颖而出。“天道酬勤”!时代,总是拥抱那些勤奋者,成功的大门,专为不懈追求的人敞开着。梅毅的经历,印证了这个人所熟知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天理。  梅毅写的都是历史。除了几部历史大视野的作品,如《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等等之外,最受世人注目的是一批类似历史演义体的断代史作品,起始于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几乎代代赓续,组合成一个中国历史的系列。虽然梅毅的这套历史文集首缺秦汉,尾阙清史,但从中仍可清晰地体察出兴亡继绝、人事代谢的历史脉络。  在近代中国,写历史演义最出名的,是浙人蔡东藩先生。蔡先生于光绪初年,幼而笃学。少长,精于治史。辛亥以后,他侨寓上海,为会文堂书局编写历代通俗演义,自前汉迄于清代,共11部,于1916年起陆续出书。蔡东藩先生的历史演义,虽难称洛阳纸贵,但可说名噪一时。1945年蔡先生走后,时至今日,久不见有此壮举,不免令人惆怅。现在,欣喜地发现,大陆学界出了个梅毅,他以英美文学专业出身的业余历史作家,用七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断代史,前后赓续地组成一套中国历史大系。

内容概要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创作……如果暂时“忘却”蒙元东征西杀的残酷性、破坏力,那个时代所迸发出的勃勃不可抵制的创造力、扩张力、竞争力、进取力,依然值得后人悠然神往。

作者简介

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十余载,致力于资本市场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内,著有《生命的伤口》、《赫尔辛基的逃亡》、《表层》等多部中篇小说,并有“伪青春三步曲”——《南方的目光机场》 《失重岁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长篇小说出版,还出版有长篇社会学译著《人类行为》,曾获国家、省、市等多项文学奖项。
  2004年起,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的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帝国的正午》、《刀锋上的文明》《帝国如风》、《大明朝的另类史》、《亡天下》、《极乐诱惑》、《铁血华年》。香港中华书局出版有《历史长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将相的博弈真相》繁体字版。上述诸种著作的台湾繁体字版和韩文版也陆续面世。
  赫连勃勃大王的历史作品,不仅仅在国内诸多大型门户、社区网站受到数千万读者热捧,著名作家李国文、雷达、高洪波、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舒婷、叶延滨、林希等人,著名历史学家张鸣、沈渭滨、雷颐、王学泰、杨念群、钱文忠等人,也对其作品大加推崇。可称是国内极少同时受主流文学界、历史学界承认而又被大众读者认可的历史散文作家。

书籍目录

总序言自序:壮丽的废墟——回望元朝南朝千古伤心事每思豪杰泪满襟——不休的文天祥 临安城上竖降旗——南宋都城的陷落 百死愁绝终不悔——文天祥的坚持 丹心不改天地悲——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天涯海角不悔身——悲壮的厓山之役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最后岁月泥足的巨人——忽必烈的“政治遗产” 经济危机下的煌煌帝国——敛财三贼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 五百美女的“主人”——阿合马 肆无忌惮的短命鬼——卢世荣 自树“功德碑”的吐蕃人——桑哥 从沙漠到大海——元朝的越海攻击 二次征倭台风败事 占城爪哇铩羽而归 西南森林的泥沼——安南战场的狼狈 元朝帝王的“精神生活”——佞佛滥施 虚幻的“大一统”——忽必烈死亡时的政治现实或者活着死去——蒙元帝国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从天堂到地狱的幻灭——元代的民族界限与知识分子境遇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谢枋得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赵孟頫 歧路茫茫空望眼兴亡滚滚入愁肠——汪元量 举世无人识,终年独自行——郑思肖百炼难柔铁石肠——甘为鹰犬的蒙元初期汉人:张弘范、史天泽、郝经 死而后已的灭宋鹰犬——张弘范 急流勇退的“郭子仪”——史天泽 被遗忘的“苏武”——郝经挣开人性的枷锁——《窦娥冤》的背后 文学史上的“孙志刚”——关汉卿 不朽的名剧——《窦娥冤》“八百媳妇”的密林——元成宗“守成”时代的蹉跌 并不顺利的继位——元成宗之立 “八百媳妇”——南方又一个陷阱 海都之死——西北诸王的最后“归顺”史终弟及后患无极——元武宗与元仁宗兄弟 武宗未必“武”——海山时代的瞎折腾 仁宗不尽“仁”——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期的政治得失  附: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 生如夏花——汉化帝王的悲剧 “南坡之变”前后事 少年帝王少年臣——元英宗、拜住的政治改革 天上掉来一顶大皇冠——元英宗的被弑与泰定帝的登基帝位至尊手足相残——元文宗、元明宗兄弟的“礼让” 耀日于戈两京间——大都与上都之间的较量 骨肉至亲不相容——元明宗的“暴崩”与元文宗的“复位”绿睛“色目”亦能诗——贯云石、萨都剌、马祖常、逎贤 情深不寿贵公子——贯云石 浩歌笑舞真诗人——萨都刺 正直不阿的大元官——马祖常 谈辩悬河突厥种——迺贤“二把手”的下场——权臣燕帖木儿、伯颜、脱脱、哈麻生前身后事 热火烹油——权臣燕帖木儿家族的覆灭 重蹈覆辙——权臣伯颜的倒台 为善不终——权臣脱脱的贬死 自食其果——权臣哈麻的杖死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杀身殉国的元末士人 大义殉国显赤诚——汉人樊执敬 忠魂俊骨堕深渊——泰不华与余阙 不为异朝太平臣——伯颜子中与王翰歌尽桃花扇底风——元朝的覆灭 沉迷于古怪性爱和精细制作的皇帝 乱哄哄自己人杀自己人 惨兮兮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北元”的延绵余绪黄泉无精舍今夜宿谁家——元帝国最后的诗人们 “铁笛道人”乃诗雄——杨维桢 乘肥衣轻半世豪——顾瑛 洁癖难避真浊世——倪瓒 不容回忆的时代——诗人的荒诞而又必然的死亡跋:思考的病痛

章节摘录

  泥足的巨人——忽必烈的“政治遗产”  经济危机下的煌煌帝国——敛财三贼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  泰极否来。南宋政权终得消灭,但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的财源日渐枯竭。在年近古稀的肥胖帝王忽必烈眼中,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的金钱,谁就是真正的“忠臣”。  1279年,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的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的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  忽必烈像忽必烈当王子时代及治国早期,对儒生比较亲近。1242年,汉族和尚海云禅师携弟子刘秉忠至漠北。忽必烈召见二人,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禅师回答:“宜于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忽必烈很高兴,遂留刘秉忠于身边为参谋。  刘秉忠虽释门中人,却通《易经》、儒术、天文,至于地理、律历等等,无一不精。这样的人才,深为忽必烈所喜。  同年,汉族儒士赵璧、王鹗等纷纷加入忽必烈幕府,为他宣讲《孝经》、《书经》等经书。特别是王鹗,乃被蒙古所灭金朝的末代状元,饱学硕儒,道德文章,皆有所观。青壮年时代的忽必烈很用功,常听王鹗授业至夜深,感慨说:“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可见,拳拳向儒之心,是忽必烈当时真实状态。  1252年,从前仕金的汉族士大夫张德辉、元好问二人觐进忽必烈,奉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作为“黄金家族”的重要成员,忽必烈“悦而受之”。这一举动有两种意义:其一,蒙古贵族首次显现出对儒家思想的真诚向往;其二,儒士文人渴求蒙古贵族的政治保护。  而后,姚枢、窦默、许衡等汉人儒士也入忽必烈藩邸,成为这位蒙古王爷手下得力的参谋顾问班子。  1260年,忽必烈称帝于开平,汉族谋士,特别是刘秉忠,出力尤多。无论是典章、制度、开国国号、都城兴建、官制章服、朝仪礼制,均肇自这位亦儒亦释亦道的汉族文士。当然,开国之时在“庶务”方面出力最多的,还有日后因亲家李璮造反被处死的汉人儒士王文统,“凡民间差发、宣课盐铁等事,一委(王)文统裁处。”可见,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大元朝廷的儒家印记相当明显。  为了使得以儒治国的政治方针得到贯彻和延续,忽必烈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七八岁开始,忽必烈的独生子真金即接受儒学教育。10岁时,汉族大儒王恂又被忽必烈派去教授真金的学业。王恂不仅向真金灌输儒家传统经书,也向他宣讲“善恶得失”和亡辽亡金的历史教训等“深切世用”的“案例”。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这养成了日后皇太子真金纯粹的儒家理念,使他成为大元朝廷“儒臣”派的当然代表。  忽必烈出于切实考虑,对于蒙古贵族后裔的儒家教育也狠抓不放松。1265年,蒙古贵族安童(木华黎四世孙)得任中书右丞相,忽必烈便派大儒许衡为安童之师,由此,安童日后也成为“儒臣”派的中坚分子。所以说,大元朝廷中的儒臣派,不仅仅是亡辽亡金亡宋的汉族知识分子,还包括真金这样的“储君”以及安童等蒙古勋贵。  忽必烈对儒臣特别是汉人臣士的信任危机,随着1262年山东李璮之乱的爆发而点燃。与李璮有姻亲关系的王文统被杀后,不少儒臣也受到牵连。惊惶之下,汉人将领史天泽也被迫交出兵权。由此,忽必烈心中对汉人、儒士的不信任感日益加剧。  由于灭宋战争以及对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爷的挑衅,忽必烈的银库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钱,平乱要花钱,拉拢蒙古贵族血亲所支出的大笔赏赐也要花钱,因此,“财臣”日渐任用,阿合马等色目人因能够为忽必烈敛财,日渐得到宠遇,这些人也成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动权力的有力砝码。  特别是随着南宋的灭亡,大元已无任何真正有力的敌对势力,儒士不再具有昔日的重要性,黄金白银,成为忽必烈最大的心头渴恋。所以,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三个敛财高手,陆续成为忽必烈的宠臣,为害二十余年,搜刮财赋,横征暴敛,搞得天下骚然。  其实,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恶贪焚暴敛之徒,并因反对其兄皇“宪宗”蒙哥汗手下左丞相阿兰答儿的“钩考钱谷”而引祸上身。  自成吉思汗起,蒙古王公对中原汉地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远见,只知抢掠烧杀。窝阔台汗上台后,幸亏有耶律楚材上谏以收取赋税方法代替杀掠和抢夺,中原汉地人民才有幸稍得休息。1239年开始,回回巨商奥都拉合蛮买断了中原汉地的课税权,实际上破坏了耶律楚材那种较为温和的搜刮方式。而后,花剌子模大商人牙剌瓦赤和奥都拉合蛮轮流上场,主管中原财赋及庶务,对当地人民进行敲骨吸髓式的剥削。  贵由汗死后,蒙古内部乱成一团,贵族阶层更是混水摸鱼,你捞一笔我抢一笔,对中原汉地征求财货不绝。蒙古王公对汉族士大夫不信任也不熟悉,他们只喜欢大笔大笔奉上珍稀宝物的色目商人们,依靠他们充当“经纪人”,任凭这些人到中原搜刮,只要商人能向他们交上“份儿钱”,别的一概不管。  蒙哥汗继位后,在中原汉地大肆推行“包银”制度,向中原汉人按户收取“人头费”包银。在官府催逼下,汉族人民畏于杀戮,只得向色目商人借高利贷“斡脱钱”。这种利滚利的高利贷真正宰人,一锭银子,十年内可向上滚积成一千零二十四锭。家破人亡仍旧交还不起银子,大量汉人只能选择逃亡一路,田亩荒废,良家失散,四处流离。  幸亏忽必烈是蒙哥汗的亲弟,他在汉人儒士建议下,得到关中、河南等中原汉地作为封地,开府求治,使广大地区得以有效治理。1254年,忽必烈又在桓州以东、滦水以北的龙冈兴建开平新城,雄心勃勃地准备放手经营中原。  树大招风。蒙古贵族以及色目商人这些“既得利益者”,眼红忽必烈手中的财权,纷纷在蒙哥汗面前说他的坏话,指他有不臣之念,并诬称忽必烈王府手下人“多擅权为奸利事”。  蒙哥汗震怒,在削弱忽必烈兵权的同时,派出亲信阿兰答儿等人到陕西、河南“钩考钱谷”展开“清污”运动,想验明忽必烈是否有罪。  这群人如狼似虎,大兴案狱,严刑逼供,当地官员被拷打致死的就有数十名之多。汹汹逞威之外,他们还随意向当地官吏敲诈勒索,得不到钱就把人关进监狱弄死。  为了在中土树立更高的威望,一直居于漠北的蒙哥汗亲征南宋,一方面想彰显他的无上威权,一方面想以灭亡南宋的胜利重新树立他本人在中原以及江南的影响力。  已经丧失军权的忽必烈幸亏有汉人儒士替他出主意,送妻女至兄皇处为人质以示自己无“异图”。毕竟手足情深,二人会面后,误会暂时消除,蒙哥汗也下令停止对中原一带钱谷财赋的“钩考”。  1258年,进攻南宋的塔察儿一部蒙军遭挫,蒙哥汗命令忽必烈重新率军征宋。转年夏天,亲征四川的蒙哥汗在钓鱼城下被一块炮石击死。他不仅没有能灭亡南宋,自己倒死在了酷热潮湿的蜀地。  喜大于忧,忽必烈终于得喘一口大气,纵马飞奔,飞也似回到草原,去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  中国的古代政治,向来是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一变,思维也随之产生变化。忽必烈坐上大汗宝位,随着国土的扩大和战争的继续,昔日对于横征暴敛的反感,逐渐为对黄金白银的喜爱所取代。泱泱大元朝,真是太需要钱财了。  五百美女的“主人”:阿合马  阿合马,“回回人也,不知其所由进”,《元史》中对他早年叙述不详。从中亚、西亚的史籍研究中发现,此人是花剌子模国费纳客忒人(今塔什干),青年时代依附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父亲,得以成为皇后斡耳朵下属侍臣。  忽必烈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阿合马开始得到重用,“领中书左右部,兼诸路转运使”,掌管财赋之务。忽必烈以“龙兴之地”开平为上都,任阿合马“同知开平府事,领左右部如故”。  进入忽必烈视野后,阿合马很有一番作为,“兴煽铁冶,岁输铁一百三万七千斤,就铸农器二十万事,易粟输官者凡四万石。”  由于敛财收赋干得好,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超拜阿合马为中书平章事。又过两年,忽必烈下旨任阿合马以中书平章政事兼领使职,全国财权皆集于他一人之手。  官升得快,阿合马主意也越来越多,他以屎中捡豆的认真劲儿,一会儿上奏改铸金银,一会出主意禁止太原当地人煮盐贩卖得利,苍蝇脸上剥肉,蝴蝶翅上刮粉,很得忽必烈欢心,又以他为“平章尚书省事”。  阿合马并非是一般巧言令色的佞臣,他为人“多智巧言,以功利成效自负,众人咸称其能”。此外,阿合马有口辩,常在廷议时与丞相安童等人争论时占尽上风,口舌如簧,滔滔不绝,忽必烈“由是奇其才,授以政柄,言无不从”。  阿合马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并向忽必烈表示:“事无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得自择”,忽必烈允诺。  这样一来,阿合马把人事大权又抓于己手。  至元九年,元廷并尚书省入中书省,阿合马又被任为中书平章政事。忽必烈1260年设的中书省是当时元朝中央最高的行政机关,中书令由皇太子真金担任,但只是名誉头衔,而左、右丞相之位又常空缺,平章政事实际上就是真正的中书省主管,类似今天的国务总理和首相。  元朝的尚书省原先的名字是“国使使司”,类似今天的财政部,忽必烈曾把“中书六部”改为“尚书六部”,正是想突出“财臣”的重要性。  阿合马倒是挺“举贤不避亲”,转年,就把儿子忽辛任命为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  由于行事太过擅权,右丞相安童多次向忽必烈进言,皆无效用。阿合马蹬鼻子上脸,又派枢密院的心腹上奏皇帝要以忽辛任“同佥枢密院事”,想让他兼任“国防部长”。枢密院的最高官员是“枢密使”,也是真金太子挂名,所以,如果忽辛得任“同佥枢密院事”,等于阿合马让儿子掌握了元朝的军权,那样一来,忽必烈、真金父子的“家天下”,就会成为阿合马、忽辛父子的“家天下”了。  忽必烈这次没有同意,他把任命予以驳回,因为老皇帝深知阿合马的草包儿子担当不了如此重任,说:“忽辛连贾胡作生意的事情都不清楚,怎能负责机要大事!”(原文是“彼贾胡事犹不知,况可责以机务耶!”不少研究者望文生义或不看原文,以为忽必烈说忽辛是个“贾胡”,纵使“彼贾胡”断句,后面也连不上说不通)。  此后,阿合马有所收敛。随着江南收为元朝所有,阿合马为忽必烈出主意,在南宋旧境行盐钞之法,禁止官员私自买卖药材。为了最大限度征利,他又帮忽必烈设置诸路转运司,征利颇丰。  高兴之余,每遇财政问题,忽必烈都会说:“此财务事,其与阿合马议之。”  至元十五年,忽必烈对人感慨到:“夫宰相者,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兼此三者,乃为称职。阿里海涯、麦术丁等,亦未可为相。回回人中,阿合马才任宰相。”  可见,当时在元世祖心中,阿合马名列群臣中的第一。  大权独揽之下,阿合马“益肆贪横,援引奸党郝桢、耿仁,骤升同烈,阴谋交通……内通货贿,外示威刑,廷中相视,无敢论列。”得知江淮行省平章阿里伯和右丞燕贴木儿不买自己账,阿合马便奏称这二人擅支钱粮,很快以贪黩罪杀掉二人。  元朝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最早是中统年间忽必烈为了方便统治而设立的10个临时机构,当时叫“宣抚司”。  行省架构是中书省的“具体而微”,正是中书省向全国的权力延伸,下辖路、府、州、县,近乎封建,权力很大。现在的“省”,正是由当年忽必烈的“行中书省”转变而来。  元廷宿卫中级军校秦长卿深知阿合马奸谋,“慨然上书发其奸”,被阿合马立即下令逮捕入狱,酷刑折磨而死。  秦长卿上告信中有两句写得特别好:“现其禁绝异议,杜塞忠言,其情似秦赵高;私蓄逾公家资,觊觎非望,其事似汉董卓”。  纵观阿合马搜刮手段和内容,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滥发交钞。忽必烈继位后,所颁定的中统交钞是以丝为本,交钞二两合银一两(银五十两为一锭)。1261年底,发行中统元宝钞,分为十等,以钱为准,一千文钱(一贯)相当于一两交钞。南宋灭亡后,元朝用中统钞倒换南宋的会子、交子,使币制达成统一。1273年以前,中统钞发行量相当有节制,每年不过十万锭。阿合马大权在握后,为了敛财,滥发钞币,自1276年开始,中统钞的币量每年都是大几十万锭,最高达一百九十万锭,如此,势必造成“物重钞轻”,最终使得“公私俱弊”,使元朝经济产生了严重的混乱。  其二,阿合马大兴“理算”(又称“打勘”、“拘刷”),以检查清理政府财政收入为名实现敛财目的。其实,反贪反贪,越反越贪;理算理算,越理越乱。理算之法使得元朝各级官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终吃大亏的还是基层官员和平民百姓。  其三,阿合马大搞官卖垄断,对银、铁、盐等实行垄断权,又命官府括民铸造农器,使得农器品质相当粗劣又价格昂贵。同时,他巧立名目,增加各种税目,任意提高税金,甚至连死人也要收丧葬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无后来者。  阿合马致怨满天下,竭力排毁汉法以及儒士,使得儒臣与太子真金对他恨之入骨。但是,只要老皇帝忽必烈在位一天,真金太子不敢拿他怎样,最多是“恶其奸恶,未尝少假颜色”。有逸史讲真金太子曾在朝上当面殴打阿合马,似乎不是实情。真金自幼受儒家教育,温良恭俭让,不可能在父皇面前做出如此“失礼”的举动。  对于阿合马被杀的过程,《元史奸臣传》中这样写:  十九年三月,世祖(忽必烈)在上都,皇太子(真金)从。有益都千户王著者,素志疾恶,因人心愤怨,密铸大铜锤,自誓愿击阿合马首。会妖僧高和尚,以秘术行军中。无验而归,诈称死,杀其徒,以尸欺众,逃去,人亦莫知。(王)著乃与合谋,以戊寅日,诈称皇太子还都作佛事,结八十余人,夜入京城。旦遣二僧诣中书省,令市斋物,省中疑而讯之,不伏。及午,(王)著又遣崔总管矫传令旨,俾枢密副使张易发兵若干,以是夜会东宫前。(张)易莫察其伪,即令指挥使颜义领兵俱往。(王)著自驰见阿合马,诡言太子将至,令省官悉候于宫前。阿合马遣右司郎中脱欢察儿等数骑出关,北行十余里,遇其众,伪太子者(王著徒众)责以无礼,尽杀之,夺其马,南入健德门。夜二鼓,莫敢何问,至东宫前,其徒皆下马,独伪太子者立马指挥,呼省官至前,责阿合马数语,(王)著即牵去,以所袖铜锤碎其脑,立毙。继呼左丞郝祯至,杀之。囚右丞张惠。枢密院、御史台、留守司官皆遥望,莫测其故。尚书张九思自宫中大呼,以为诈,留守司达鲁花赤博敦,遂持梃前,击立马者坠地,弓矢乱发,众奔溃,多就禽。高和尚等逃去,(王)著挺身请囚。


编辑推荐

  梅毅历史大散文自选集。对于元朝,我们知道多少呢?纷繁杂乱的线索,舍屈聱牙的文字,记不住的人名,加上翻泽的混乱,读来真是一头雾水,给了解元史设置了重要的障碍。幸亏有赫连勃勃大王这个历史的守望者,他在众多的资料中耙梳整理,钩沉往事,复原历史,写出了一部脉络清晰、生动有趣的元朝史,为当前的历史阅读填补了一项空白,就在《帝国如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帝国如风 PDF格式下载



对于元朝,我们知道多少呢?纷繁杂乱的线索,舍屈聱牙的文字,记不住的人名,加上翻泽的混乱,读来真是一头雾水,给了解元史设置了重要的障碍。幸亏有赫连勃勃大王这个历史的守望者,他在众多的资料中耙梳整理,钩沉往事,复原历史,写出了一部脉络清晰、生动有趣的元朝史,为当前的历史阅读填补了一项空白。


《帝国如风》完全填补了市面上普及历史书籍对于元朝的这一空白,赫连勃勃大王种带这清高和孤傲的通俗,一种娓娓道来的严肃,一种沉浸在历史里清醒的麻醉,他对我们消除多年来对元朝疆域冠绝整个人类历史的沾沾自喜心态有着直接打击催醒的作用。各种各样的皇帝看多了,你就会觉得,皇帝没啥意思,除了能荒淫无度、能视人命如草芥、能辛勤工作暴毙在工作岗位、能与臣子玩玩人性游戏外,实在缺乏普通人的快乐。所以,一些帮枝末节的历史更让我觉得趣味盎然。如文里曾提到,在某一届皇帝选拔当中,某一皇后曾想将她支持的一位皇族拉上位,而这位手掌军权的皇族老兄,是一位虔诚狂热的伊斯兰教徒,但凡他的部属,全部都要随他信奉伊斯兰。用梅毅的话的意思来说,乖乖,好在他最终没能得逞,否则全中国那以后,都将被伊斯兰化了。伊斯兰化好?或不好?历史哪有什么如果的。十月的时候,竟然得以站在匈牙利的首都。从网上下载的布达佩斯简介里,形容匈牙利是欧洲最为动荡的国家之一,其中有一段让我很深刻,大概意思是,经过了对抗汉朝的落败和被波斯帝国的蹂躏,又再度险被成吉思汗的铁骑摧毁。这也就是我们得以经常骄傲宣称的,中国的国土曾经蔓延至欧洲的莱茵河。成吉思汗死后,这个庞大的帝国其实就已不存在了,在多个汗国并存的局面下,入主中原的元朝,身为名义上的宗主国,大概是不能满足后人对大中华帝国的遐想的。看着那多对蒙古的介绍,情不自禁想起赫连勃勃大王这个伟大民族主义者对我们的教诲!


梅毅大王历史大散文集之亿之元朝,不错,适合历史初读者。


对元朝历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嗯,从来不知道元朝有这些不为人知的事,很不错


一直想找本元朝的书看看,这本挺不错


梅毅先生的书有自己的风格,读来别有一番韵味,收藏了。


还没看,不过有看过系列的其他作品,感觉不错了才买的,可以当做通史来读


这本书很喜欢这本书很喜欢


sadsds


买给老爸的,他很喜欢


书很好,而且送书签!!!


他的书确实很有意思


包装精美 纸张舒适 送货速度也快~


哈哈,不错,速度慢了点


有很多错误字段


帮同事买的,应该还不错,一直在这里买书


大王的书是我的最爱。


ok,thanks


对元朝的历史了解的很少,通过这本书对历史中的元朝及人物有了一些更多的了解。留给女儿大了后看看,呵呵。


很喜欢大王的书,全套收齐了。但这本书内容有点少,可能是元朝历史较短的缘故吧!


元史还是第一次读,有点意思


书还没读完,很生动的文字,作为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我来说是很好的普及读本,通过梅先生的文字让我有兴趣翻看原作。


梅迷不能错过...........


语言生动,视野独到,别具风格


还没读,相信是好书。


讲的挺好 但收到后书上有脏手印


还没品味,到时候再回味!


书不错,就是多了些大王的评论,不过熟知大王的特点的就无所谓了。不过以后还是买专业人士的书好些,毕竟自己看得深些。


一如该作者的其他作品,诙谐有不乏深刻


感觉还不错,内容比较丰富。


书不错,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就看过了,现在终于有自己的书了。


认识赫连勃勃大王最早是看了他的《华丽血时代》,读后便对该者之文采及独特观点深感钦佩,于是一口气将该套书购置回来。但惟独此本,不知是我才疏学浅还是作者之观点过于另类,我实在对于该书后部分章节无看下去之耐心。


作者一贯的笔锋,大致赞同作者的元史观,写得其实还是蛮粗糙的,不过对于元史启蒙够用了。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知识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一个马背上的民族,狂野如风,豪放飘散,他们能守的住一个国家吗?一个国家是要用知识去守护的。


印刷原因,一堆错别字,影响阅读快感。记得以前看另外出版社出的“极乐诱惑,太平天国兴亡”时,错别字很少,这本印刷和校对就很差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喜恶很明显,文字里可以明显看出对他们的崇拜或鄙夷。或许中国演义体式的历史就是这种思维。


不知道是不是网络小说的缘故,错字一大把一大把。出版成册也没有修订一下,比如说讲"赵孟hu",好多都是写得“赵孟元成宗",感觉很不好。其他的错误也一大把,有些语句就不通。


為兼顧閱讀趣味,插科打諢可以忍受;個人觀點,是出版物的基礎。但歷史題材,客觀、真實、嚴謹才是重中之重。漢族寫蒙古史,文化認知差異已是天塹,語言桎梏更是先天缺陷。因此更需要虛心、勤奮、客觀、公正。不要為另類而另類。特立獨行不是用來標榜的!


给同事代买的。他说观点另类,但不如同一作者的另一本好。


就印刷情况来说,好多错别字,还有段落印了好几遍。就内容,读完之后,能了解个大概了!!


这个介绍的不太详细 一般般 没华丽血时代好


有点虎头蛇尾,不欣赏!


书恨好,商品送货真是快.


赫连勃勃大王的书。可读性还是可以的


评价不错,还没看呢。


对元朝帝国不太了解,所以买来看看,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