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企改革攻坚纪实(上.下两册)

王忠禹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作者:

王忠禹  

页数:

全二册  

字数:

7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1992年3月,我离开生活、学习、工作近60年的吉林省,奉调进京,任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对改革开放具有深远影响的视察南方重要谈话。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决定,撤销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在原生产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1993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为了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有效的经济运行宏观调控体系和规范化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批准组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自此全面、深入展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为艰难、最为关键的时期。

内容概要

  1992年3月,我离开生活、学习、工作近60年的吉林省,奉调进京,任职国务院生产办公室。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对改革开放具有深远影响的视察南方重要谈话。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决定,撤销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在原生产办公室的基础上成立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1993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要求,为了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中重大问题的综合协调,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有效的经济运行宏观调控体系和规范化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批准组建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自此全面、深入展开,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为艰难、最为关键的时期。

书籍目录

前言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推进企业现代化建设 (二○○八年五月二十四日) (一九九三年)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在中宣部新闻通气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一月六日) 关于加强机关建设问题 (一九九三年一月十一日) 就有关经济形势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一九九三年五月七日) 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一日) 经贸委当前面临的任务 (一九九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抓住主要问题,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一九九三年七月五日) 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七目)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转机条例》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二日)政府加快转变职能,企业走向市场 (一九九三年八月九日)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八日) 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扎实工作 (一九九三年九月七日) 国家经贸委的成立是改革的产物 (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五日) 在上海召开的’93亚洲首席执行官研讨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日) 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在外国投资者与中国政府官员圆桌讨论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在世界经济论坛第二届“欧洲/东亚经济论坛”会议上的讲话……

章节摘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正确处理企业、市场、政府以及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确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依据不同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政策和实践,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2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以前。这一时期,伴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以放权让利为重点,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探索多种责任制和企业经营方式;民营企业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开始进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标志着以放权让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言辞恳切地提出“放权不能只限于上层部门之间的权力转移,更重要的是要把权力落实到基层企业”,《人民日报》全文转发了这份呼吁书,这是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两个月后,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1984年5月10日),即著名的“扩权十条”。“扩权十条”明确规定了企业拥有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这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探索和必要准备。


编辑推荐

《国企改革攻坚纪实(套装上下册)》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企改革攻坚纪实(上.下两册) PDF格式下载



有文献价值。


领导同志的讲话汇编,有一些史料价值,略有失望于这位曾经的经济改革设计者居然这么不愿说话。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