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郭文安微雕艺术

郭文安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作者:

郭文安  

页数:

79  

内容概要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独具风格的——种特技。究其根源,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甲骨文,足见其成熟的雕刻技巧,其“字体小如芥籽,笔画细若秋毫”须借助五倍以上的放大镜才得以辨识。然历代所留传之微雕作品寥若晨星,此类技艺如今已成绝技。 微雕以微小精致的技巧展现艺术的神韵,作品愈小巧越珍贵,是微小中见宏大的袖珍艺术品。微雕艺术分为微雕与微刻两类。微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立体技法;微刻意指平面线刻,刻后并着色的平面刻画。 创作微雕作品不仅要有金石绘画的基础,而且要具备扎实的雕刻技巧。雕刻时,肉眼无法看清笔划,主要靠腕力指力的触感。作者在创作之前,必先打好腹稿,巧妙布局,而后排除杂念,以手、眼、功尽弃。这便是“神雕意刻”,又为“意念雕刻”。

作者简介

郭文安,安徽蚌埠市人,生于1945年,安徽省首届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原蚌埠市文联杨大可微雕艺术创作室主任、蚌埠市古玩玉器协会副会长。现为中国江苏盛世宝玉有限公司技术顾问。他在玉雕、微雕领域里已驰骋了五十个春秋。
郭文安师从已故大师杨大可,十三岁从师学艺,玉雕、微雕并精,尤以微雕擅长。他以玉雕手法透于微雕,使微雕顿开生面。难得的是,他承袭师门又不囿于师门,开创自己独特的风格。观其作品,无论是细如发丝还是小如米粒,其线条在圆转飞动中均不乏动感,极具力度。而在着色施彩上,明快中寓意丰富,既有国画工笔重彩意味,又有写意泼墨的韵致。其所作人物,或花、或鸟、或走兽、或鳞羽,均典雅精致,曲尽其妙。
郭文安先生艺德高尚,艺术精益求精。他的作品,曾在北京故宫、广州、深圳、珠海、台湾、合肥、及日本大阪展出,不少作品作为国家礼品馈赠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各国政府及友人。其作品引起了海内外行家的关注。台湾中视和“八千里路云和月”剧组慕名造访并拍摄了专题片。《中华儿女》杂志和《人民画报》将微雕艺术用不同版本向世界各国宣传。其作品曾数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并获好评。1994年中国万博文化城为其举办了个展。1995年被缅甸政府邀请前往缅甸仰光进行讲学和艺术交流。回国后,专心研究白玉微雕,以期大成。

书籍目录

题词作者简介雕微琢玉匠心独具——读郭文安先生的微雕作品微雕艺术艺术剪影艺术简历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盛世际遇,铭感肺腑,朝斯夕斯,治艺愈勤,其艺术与时俱进。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之际,郭君自筹资金,创作了80件作品。这80件作品歌颂我党八十年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描绘了革命圣地的风光及刻写了伟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手迹,用他那颗赤子之心,使一件件精美传神之作流于指下,所画人物,题材重文化底蕴,刻刀以意传法,写心为尚,工而不拘西法,写而不失形似。国庆期间在合肥展出时,使观众在赞叹声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郭君应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的邀请,又创作了讴歌邓小平光辉形象和手书题词作品五十件,其他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形象三十件,于2004年8月22日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受到国内外朋友的赞赏。微雕艺术,源远流长。在西周甲骨文残片上,就留有!、辞,需5倍以上的放大镜方能清晰可见。严格一点讲,在平面上雕出的作品,只能叫微刻,从四面都可以看的才叫微雕。实际上,微雕是一件独立存在的微型雕塑作品,也就是现在人们共识的微型立体雕,它比平面浅雕的难度要大得多。在中国微雕历史上,也有过古人能在坚硬无比的白玉上面进行刻画的传说,其技艺早已失传,留下的作品甚少。近几年来,郭君在这方面,作出了孜孜不倦的努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寻找经验,在自制刀具和不断改进刀具中,百折不回,终获成功,使失传已久的微雕传统工艺,又重新展现在今天世人的面前。他在白玉上刻出的山水,秋山沉郁厚重,秋水明净淡远,加之丰茂秀润的草木,衣冠高古的幽客,组成一片没有世俗扰攘的静谧世界,画面无声,但却让人仿佛聆听一曲美妙动人的天籟之音,感受到人与自然妙契为一的天趣。昨天的夕阳,孕育着今朝的黎明,明天与今日相连,治艺之事,亦如修行,历千百劫,方成正果。人生问题,千头万绪,在通常情况下,能明白自己是谁、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样去干的人,都是审时度势,埋头苦干,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去说话的人。他们将自己的人格和人生境界定位于高远,不屑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埋下高贵的头颅,踏踏实实地做着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并在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中,一步步接近人生更加高远的境界。时下,可谓“大腕”云集,“明星”满天,然而,传世之作又有多少?惟有名作出名家,惟有经典传世久,尽管时代激变,但普遍的规律和道理却恒定如一。

后记

时下,写书、出书极为时尚。当中不乏名家、官者、商人和学生。书目科类之多,实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五十多年来,我静静地端坐着,玉雕机是我视为知己的伙伴。透过窗户,看着那散射在我面前的阳光,任由寂寞敲击心弦,让那份悸动在我的体内缓缓蔓延。我一直告诉自己:人的一生不知要经过多少磨难,拥有的要好好把握,逝去的不再强求,遵遁生命最自然的流程。出书是圣洁之事。它是对人们成果的一种总结,是对人们辛勤劳动的一种肯定。将作品在纸上呈现于大众,所谓“立言”也。时下,以金钱来证明自己,多少总让人感到有点悲哀。挚友曾叹息:禅的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其实,世事无常,四季轮回,你无法阻止;潮起潮落,花落花开你也无法左右。许多事,不是因你而存在。年近古稀的我,对自己的一生,能想起的并不多,但还是觉得此生很累,断不清自己是怀着什么情愫,思考着一些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出书本是一件幸事,但我并没有欣喜若狂乃至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反而有一种淡泊而又绵长,一种不快乐也不忧伤,一种“心远地自偏”的宁静感觉。这种感觉大概也只有我自己才能体味。出书,有一种人间的亲情和温暖浸入我的心房,它带给我冷静的理性和深刻的思考:一个13岁当学徒的工人能有今天,除自己对雕刻有着浓厚的癖好之外,没有已故大师杨大可的一心一德的教导是难以成功的,没有相依为命几十年的贤慧妻子杨小珠的支持是难以成功的;没有惠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们的鼎力相助是难以成功的,没有改革开放的优越环境也同样是难以成功的。时也,运也,命也,信而远之。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我特别要感谢刘筱华、王德龄、常世琪大师们对我艺术上的指教,感谢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给我出版画册的机会,并热心地参与了策划和编选。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理解和信任,我会铭记在心。“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绵长的晚秋,像失散多年的旧友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如此的深邃、严肃、冷静。春天的烂漫,夏天的燥热,秋天的淡远,冬天的收敛,因为有了独处才有了更多的理性来思考人生和理想。本来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回首走过的路,更像经历数载的老者,有着日久后的成熟,朵朵白云悠悠而来又悠悠而去,像在闲庭信步,在我的心灵深处,一种不期而至的清纯心境悠然而来,那是一种美丽,一种享受。最后,我再次衷心地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们,祝他们永远幸福、安康。


编辑推荐

《郭文安微雕艺术》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郭文安微雕艺术 PDF格式下载



概述的艺术内容和版面编排很好,有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