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张元济评传

张荣华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3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张荣华  

页数:

220  

字数:

19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内容概要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济,号菊生,浙江海监人,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出处文化事业的奠基人。 本书以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背景,依据张元济学术生涯的几个主要阶段,评述他确立思想宗旨后,在二十世纪新文明事业中的广泛开拓与造就,着重探索张氏在烘托近代知识分子自由精神与独立理想方面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及其清理民族文化遗产,为学术研究承先启后的非凡贡献,从中展示近代诸子春秋中独具特色的一章。 在本传记的写作中,还显示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集中笔墨中戊戌变法前后至本世纪30年代。这是传主一生中,事业与学术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这样处理突出重点,节省篇幅,观点鲜明而无拖沓之感。 二、传记内容集中于学术活动、学术思想、学术成就以及对学术界的支持和影响诸多方面。既与本丛书的大题目相吻合,也符合传主本人的主要脉络。 三、本书对以前出版的几种传记和论文中较少注意到的方面,如关于《外交报》的历史地位,传主对汉语语言、文字、语音的观点等进行了探讨和论述。作者还将他近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张元济与严复的比较研究引入本书。这几方面,都为张元济研究增添了新的角度和层面,并达到了新的深度。 四、运用当代德国思想家丁·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对传主和商务印书馆事业作了深刻的分析。传主生活在中国从封闭的封建五朝向开放的现代化国家转变的历史大变革时期,近代资本主义和上海特定的外部条件,使他摆脱了“非官则隐”的封建士大夫为人处世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与旧式文人学士风吹草迥然不同的事业与生活的道路,进而又运用商务的实力,推动了我国学术、教育、文化近代化进程。这一分析方法,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尝试。

作者简介

张荣华,37岁,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书籍目录

总序重写近代诸子春秋序一序二英文提人前言第1章 故园新人:进代洗礼中的年轻翰林 1.1 家学渊源 1.2 从健社到通艺 1.3 “戊戌党锢子遗”第2章 世纪之交:朝向民间的支点转换 2.1 “汲汲于教育之普及” 2.2 国民精神的源激及维系 2.3 引导舆论与建立制衡机制的尝试第3章 云起龙骧:为输导新知别开生面 3.1 新式教科书的发轫 3.2 匠心独运于文化沟通 3.3 公益文教事业的创举 3.4 近代语文新潮中的建树第4章 蔚成大国:塑造学术与文化的自主精神与独立机构 4.1 文化企业的进退依违之道 4.2 与社会学术团体结盟 4.3 春雨润物细无声 4.4 开拓“公共领域”的典范第5章 “书来自书”:学术史末篇与引言的叠言 5.1 涵芬于星离雨散时 5.2 “学海之巨观,书林之创举” 5.3 审美意象与逼真境界 5.4 “扫除学术上二百年之阴霾”张元济学术行年简表

章节摘录

近人传记中涉及幼年生涯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形:或是因行踪记载不全而阙如,使后人无由知详;或是借鉴小说中的伏笔手法,通过若干怪异举动的渲染,营造出一种不凡的氛围,以便与后来的发迹遥遥相应。张元济属于前一种情形。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在1867年10月25日(清同治六年九月二十八日)生于广州,因为他父新张森玉先生(1842-1881年,字云仙,号德斋),在同治年后历署广东省会同、陵水二县知县,张元济幼时是在粤东度过的。七岁发蒙后,先后从孙钺,汤海帆、朱艺亭、马法、陈楚白、范鸿诰及姨丈刘允中就读,以后又与兄弟一起拜舅父谢榴生为业师。至14岁(1880年)时,即张父过世前一年,才随母亲举家返回原籍海盐。①海盐张氏一脉久负浙西望族世家之称,自始祖张九成以降隽才代出。从谱系学上说,家学渊源对张元济成年后的性格品行和学术精神起了经久不磨的影响和制约。当他还在广东时,曾听父亲讲述过先祖业迹,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始祖张九成先生,这位南宋绍兴进士“正色立朝,敦尚气节,为有宋名臣。”②因在抗金问题上与秦桧立场相左而遭贬,谪居十四年中研学不缀,著述凡二十余种。晚清时宋恕曾赋诗赞他“志伊尹之志,论学直捷痛快”③。十世祖张奇龄的学问、识见俱属上乘,曾主讲杭州虎林书院,人称大白先生,在晚明学界很有声誉。他曾为后代立有家训:“吾宗张氏,世业耕读。愿我子孙,善守勿替。匪学何立,匪书何习。继之以勤,圣贤可及。”张元济后来寓居上海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时,还把它镌刻在客厅门上以为警策。最为张元济景仰的是九世祖张惟赤,这位螺浮公在清顺治、康熙时做了十余年京官,以直言敢谏见称。当时满清人关未久,为防止大权旁落而实施一系列歧视和压制汉族的政策,而他则于众人噤口畏言之际,敢于为保护汉人利益而据理奏言。


编辑推荐

《张元济评传》是中国新闻出版署“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张元济评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