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焚香论剑篇

司马翎 延边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1967  

出版社:

延边人民出版社  

作者:

司马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谷沧海、孙红线
------
只好选了延边的isbn和一个很奇怪的封面,以后待完善吧。

作者简介

司马翎(1933-1989),本名吴思明,广东汕头人,自幼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文艺基础深厚。1947年随家人移居香港,开始接触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朱贞木、郑证因等人的武侠小说,对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等书尤为喜爱。1957年至台湾入政治大学政治系,始终不能忘情于武侠小说,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并一举成名,继而休学一年,集中时间与精力创作武侠小说,获得更大名声。大学毕业后,虽担任过报社记者、编辑等职,但其主要精力仍用于创作武侠小说,发表了很多作品,在当时台湾受到热烈欢迎。先后署有“吴楼居士”、“司马翎”、“天心月”三个笔名。
他的创作全盛期从1958年开始,以196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到1971年他改行经商,停止了武侠小说的集中撰写。后来偶有所作,但已不能与其以往之作品媲美。1989年逝世于故乡汕头,可谓盛年早逝。
司马翎为台湾武侠“三剑客”及“四大天王”之首,文笔清新脱俗,间有现代意味,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又常在刀光剑影中巧妙注入一段武学阐释或人生哲理,令读者心领神会,收获良多。其作品斗智斗力处往往令人拍案称绝,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在情感描写方面,则善写男女主人公为情所困的心理变化。他被称为“超技击综艺侠情派奇才”、“武林奇葩”、 “武林智多星”、“还珠以降金庸之外最具才华者”,对古龙、黄易、上官鼎、易容、萧逸、萧瑟等武侠小说家都有极大影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焚香论剑篇 PDF格式下载



    
  
  
    全书凡三十章,大致梳耙如下:
    第一章~第十章:学艺 第十一章~第十五章: 赤身教 —— 第十六章~第十八章: 闯关 —— 第十九章~第二十五章: 夺盟 第二十六章:毒手如来 第二十七章:花蕊夫人 第二十八章~第三十章:焚香论剑看今朝
  
    下面就试图从几个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焚香论剑篇》里的一些感受
    陡起浪尖——“沧海明月”一联
    《焚香论剑篇》能牢牢抓住我的除了谷沧海这个“渊深智海一少年”,“天涯一旦成知己,沧海他年见此心。”一联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应真这样的人物是武侠书里并不少见:快意恩仇,狂放不羁,但也基本上仗着一身本领喜欢谁就是谁。譬如再次遇见许灵珠是在其父的灵堂上,可即便此刻此地,众目睽睽,他的眼里心里还是只有一个许灵珠。而这样的猛兽似乎的确直接打杀比较稳妥(哪怕这次是委屈了他,日后也要生出事来...),所以眼看着被吞没,除了喑哑的咆哮,连申述的机会都没有。
    而此刻谷虹影的“柔声问道”对应真何止是雪中送炭。
    武侠书往往都置身于一个比较暴烈的矛盾冲突下,而当主人公被冤屈的时候,总会有一个人可以说义无反顾或者说比较蛮横地“坚持到底”。这点古龙是做得比较极端的,所谓:一世是朋友,终身是朋友。记得《铁血大旗》里有个姓龙的酷哥就说过“大哥无需解释”的狠话,而李寻欢就算看出龙啸云的勾当基本上不仅是自己的生命哪怕其他人的生命似乎也不管了。而温瑞安虽然在很多时候意识到这一点,但特别是在遇到不能两全的状况下,也是先置人情国法于不顾的(写到此处,不由轻叹一声,武侠实在是造反者的挽歌)。而云中岳由于大都描写孤胆英雄(云中岳的人物一般都是互相利用,基本没什么同甘共苦的友情,也许是因为实际上确实也不存在这类洒狗血的事情)所以基本绕开这个关节,而且就他跑路都先要去偷路引这件事上来看,他也许是在江湖最强调国法的一个武侠作家。撇开司马紫烟不谈,司马翎则纯粹从世故人情来上就这个问题来说道理。
    从后面的章节可以得知应真是在江湖上横行了一段,感觉这种“走自己的路吧,不用管别人怎么说”的路实在难走,所以和柯公亮、谷虹影结识的。就是说和他们相结交的应真势必不是剑拔弩张的,也正是由于这段之间“一片光明,衷心互信”的逐渐了解,使得谷虹影地“缓缓退开”不显得武断而仅仅是一种决断。司马翎如此铺陈开来,讲明了知己要怎么来,沧海上的明月才缓缓而升,溶溶而降。
    而这个环节另一个耐人寻味的是少林的表现。
    虽说少林和武当是武林中的名门正派,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武当山前尽解剑”,可惜在武侠作品中,这两派的面貌实在有些不怎么样,先不说武当,只看看少林。踢开那个似乎不写(屑?)少林武当的黄易,梁、卧龙生、萧逸的少林感觉只是穿上僧袍的镖师,金庸的少林里多是贡高自漫,固步自封之徒;古龙的少林不免有些男盗女娼,偏听偏信;温瑞安的少林更是武当的武功要么不学,要么只是偷学;云中岳的少林比较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浊世情鸳》,九大高僧林中秘语使人不要顿悟”和尚也是人“(这个细节估计出入);司马紫烟的少林更是令人想起那个“其实和尼姑也一样”的笑话;而只有在《焚香论剑篇》里的少林,(奇儒的少林想不起来,不敢妄言),司马翎写出了本来该徐徐缓缓的少林。
    《郑板桥集》里曾有“和尚乃佛祖之贼,儒生乃孔子之贼”的说法,试想传灯之人不能令人“善护念,善念嘱”,惶论其他?
    当光悲大师上前大声说道:“小师弟”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当光德方丈低沉平和地缓诉:“……生闻梵志,来求佛言:佛弟子与他人,有何差别?..,是他人所不能为也。我弟子有此功德……”时,我不由松了一口气,司马翎到底是司马翎,武林中金刚一怒的不少,忍辱负重以求报复的也不少,但真能做到宽厚待人,平静地面对和化解那不能面对的,何其少也?“佛弟子与他人,有何差别?”此一念起,我心中不由起大慈大悲之念,直觉斯时天花何不坠落?直觉斯地众生何不俯首?少林的声望,个人的荣辱,在这一刻,舍得,放下。(《天龙八部》玄慈受刑可有一比,但苛刻地说,玄慈毕竟有身有此报之因),在当时的武林根本没人是少林合力一击的前提下,在仅就此事应真的确有含冤之情的前提下,光德大师(司马翎)毅然作出的决定使人不由想到,天地间毕竟有些东西得到了维护,哪怕是在这弱肉强食,成王败寇都早已司空见惯的武林!
    载浮载沉——忙忙碌碌的谷沧海
    匆匆的一个“楔子”以后(如果我是编辑,一定会将灵堂一幕剔出,单独列为全书的楔子),谷沧海如哪吒出世,又如关公转世,一路茁壮成长,要说他和日后那个于唐天君论剑的谷沧海有啥区别,不过就是矮了一点。
    在这个部分,司马翎的优点和缺点都暴露无余(这里必须强调是我的私人感受),我试一下举例说明:
  
    1.我想谈恋爱——和阿莺的交往
    『阿莺嬉笑不己,问道:“那么你以后会去找我玩么?”
    谷沧海点点头,道:“我一定去找你。”
    ...
    他忽地住口,原来阿莺正在哭泣。
    谷沧海蓦然想起前路茫茫,说不定半路上被恶人杀死,永远不能到关家堡去找她,鼻子一酸,也流下两行热泪。
    阿莺发觉他也流泪,反而停止哭泣,惊讶地望住他,说道:“我以为你决不会掉眼泪的,啊,你到底跟那些大人不一样,我不喜欢他们。”
    谷沧海点头道:“我也不大喜欢他们。”
    两人泪眼模糊地微笑对视,久久不动。
    ...』
    在这部充满了“成熟之爱”的书里最打动我的倒是以上这段“幼稚之情”,司马翎以其熟知男欢女爱的重笔在这一刻近似白描地勾画出这竹马青梅,就似在阿修罗的魔域里点出那摇曳的莲花,虽然摇摇欲坠,却把芬芳就那么一点一滴地散播开来。
  
    2.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鸽子与毒蛇
  
    『崔山公道:“我告诉你,我的成功之道,就是正直、义气,永不随便残害生灵。...因为...一个人尽力去发扬正直、义气,慈善美德,起码他一辈子不要心怀隐忧,绝对没有那种足以把压迫得发狂的不安之感。这已是收获到一大善果了。”...』
    有一句阿拉伯谚语是这么说得:你要像一只鸽子那样纯洁善良,就要象一条毒蛇那样狡诈阴险。当时我就想,那么反过来呢?旧小说凡是诲淫诲盗的往往会在末尾来段仁义道德,即便是欲盖弥彰,但次数实在太多了,也不由得倒也使人多少转念一想:做个好人和坏人...
    先来看看这个崔山公:“这毒手如来崔山公,乃是近百年来邪教第一人物。”。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利盘算完全溶入脱氧核糖核酸的人到头来把成功之道概括为“正直、义气,永不随便残害生灵。”,我是老实不客气地和杨晋一起讪笑的:“何必那么多废话,直接说“不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好了,你面对唐天君那样的人能这样?!”但当我细数崔山公那段话里的伤疤、荣耀和心酸,我突然想起了一句于此时此刻完全没关系的一段话来:
    『崔山公并不是替他想出解决之法,更不是连细节也替他筹妥,只不过是从大处着眼,助他解开一个死结而已。』
    善恶是非自然不止一个死结,但毕竟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死结...
    余波——谷沧海累了吗?
    这样大抵就到了书的最后三章,而除了终于忍不住和花蕊夫人那个了(自然免不了又是一番道理,这点司马紫烟在阐述他的男一号为什么要那么多老婆上所持的理由之罗嗦“狠”有的一拼),就是终于把唐天君那个了,但当匆匆得胜而归的时候,连起码的一个收宫都没有,除了我看到的是盗版缺漏之外,我无法不归咎于司马翎先生实在于此时为“强弩之末不能透鲁缟也“,联系到武林中其他几位在途中体力极充沛的大佬,如古龙、司马紫烟、温瑞安等等等等,莫不如是。
    哪怕我不过就是胡诌几句都有想尽快丢盔卸甲的仓惶,更何况多少有些被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死催的各位先生么呢?
    但,真的是没有办法了吗?
  
    《焚香论剑篇》是在下较为喜欢的司马翎作品之一,和另一部《檀车侠影》相比,思辨味更浓,人物却相对比较简单;情节上广度抑或不够,但深度却有领先,甚至是遥遥领先。如果说徐少龙更偏向知其然,那么谷沧海就有所以然的超脱了。
    总之,司马翎的这部书,乃至他的世界莫如汪洋中的一条船。何去何从?不过一念之间。
    其实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就是谷沧海的种种磨难有多少带有宿命的味道呢?
    实际上,现在读完就很有谷沧海在多管闲事的感觉,主要是感觉他很享受每次靠智力折服对方的快感,推敲起来,我简直觉得谷沧海有点入魔了,也就是说他的道德一旦发生偏差,何尝不是另一个唐天君,或者说陶正直呢?
  


很少看到关于司马翎这么细致的书评,而且还是我最喜欢的《焚香》,话说当年看到“天涯一旦成知己,沧海他年见此心”时,年纪还小,对那种朋友之情还不太懂。直到大学时再次重读此书时,才深深被此联折服。


看到这部焚香论剑篇,对司马翎总算有点感觉了,我会努力读完司马翎全集。天涯一旦成知己,沧海他年见此心。读到这句我也眼前一亮,顿时把我吸引住了,可惜谷虹影后来没怎么出场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