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天路历程

(英)约翰.班扬 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02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

(英)约翰.班扬  

页数:

474  

字数:

4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英语文学作品,三百多年来,《天路历程》突破了民族、种族、宗教和文化的界限,风靡全球。即便在非基督教文化氛围中,它也是学术界最热闹的研究话题之一。假定今为止,这部作品在世界各地已有多达二百余种译本,是除了《圣经》以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而在这本译本之前,中国内地和香港也已经有了两种中译本。

书籍目录

序作者为本书所写的辩解词第一部 基督徒的天路历程 1、得异常奔走天路 2、绝望潭一波三折 3、基督徒进入窄门 4、听晓谕揭示真理 5、十字架下卸重负 6、艰难山曲径通幽 7、富丽宫养精蓄锐 8、大战魔王亚玻伦 9、穿过死荫的幽谷 10、喜遇守信结良伴 11、舌战扯臊护真道 12、浮华镇守信殉道 13、伪君子欲盖弥彰 14、银矿拒诱观盐柱 15、疑惑塞死里逃生 16、愉悦山上访牧人 17、启迪无知论小信 18、逃出网罗遭鞭笞 19、盼望见证信仰史 20、良言苦口劝无知 21、同心走出迷魂地 22、如愿以偿进天城第二部 基督徒的天路历程作者发表《天路历程》第二部的方法 23、遇睿智细说从头 24、女徒挥泪进窄门 25、勇斗流氓悟教训 26、听晓谕举一反三 27、十架前抚今追昔 28、神勇引导渡艰难 29、富丽宫沐浴真光 30、摆脱轻浮遇妙手 31、屈辱谷战场抒怀 32、漫话怯疑驳异端 33、该犹店喜结良缘 34、诛杀宰善救弱心 35、浮华镇交友除害 36、疑惑寨诛杀巨人 37、愉悦山牧歌回荡 38、卫真凭信胜困扰 39、迷魂地百折不挠 40、众圣徒渡越天河附录:主要人名地名和其他名词中英文对照表译者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天路历程 PDF格式下载



  真没想到英国的古典文学也有这么好看的,班扬的《天路历程》虽然算得上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传教册子了,但也完全可以当作英国版的《西游记》来看。唐三藏说“我从东土大唐来,往西天取经”,基督徒(《天路历程》里的主人公)说“我从毁灭城来,往锡安山去”,基督徒没有时刻陪伴左右的徒儿,但在途中与其它的天路旅者分分合合,亦无寂寥孤单愁。师徒四人路遇九九八十一造磨难,基督徒途经灰心沼、死阴谷和浮华市集千万劫。想起当年小说史课上讲到《西游记》,记得老师说它的主旨有三种说法,其中一个是“游戏说”,还记得说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其实都是“心魔”。那节课我听得都傻了,原来一部打小最爱看、一到寒暑假就8集连播的《西游记》居然这么深奥。接得地气,入得云间,欢乐的得,深刻的得。相比之下,《天路历程》没有那么轻松,强烈的宗教色彩是困住故事的雾,你潜意识地紧跟基督徒前行,否则就会迷路。
  书中涉及了很多圣经里的人物和情节,我实在了解不多。但看到开头处宣道师提到“窄门”着实让我欢喜,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有一本小说就叫《窄门》,一年前我非常头疼地完全没有看懂。模模糊糊地感到好像是个把爱情和宗教搅拌在一起的故事,作者把二者的混合物抛到很高,我却遗憾地被甩在了外面。现在想想,是我对基督教故事的背景了解得太少,那时还不知道窄门的隐喻。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班扬是17世纪英国的清教徒,笃信圣经。因不信国教,被关押在狱中达12年之久,其间写出《天路历程》。他在整部书中运用梦境的形式,基督徒通往天堂的朝圣旅程全部发生在叙述者的梦中。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他,笃定的班扬宁愿入狱也不放弃信仰,反而在狱中独自写出一部英国版的《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全都在梦里,他常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梦那么宽,梦又那么窄。
  


   一年多前的读书笔记,现在看来未免幼稚。但彼时彼刻的心情,易有值得记录的价值。希望通过自己一点小小感悟,传达一点读书的进步。
  
  
   平安夜的晚上,在家里读《天路历程》的末章,感动地浑身激荡,这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这本书其实非常简单。故事就很简单,讲一个基督徒从他的家乡毁灭城出发,经历重重险阻,最终抵达天国的故事。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命题:人究竟如何做才能得到救赎。而班扬给出的答案也非常简单,我冒昧概括了一下:上路,去受苦。而就是这五个字,使得这本简单的书无比伟大。我甚至感到,作为题材类似的两部作品,如果抛开文学艺术上的差距,《天路历程》给我的震动比《神曲》还要大。
   人自知有罪,因而抱着谦卑的态度进行自觉性的奋斗,这样的路程注定不会顺利。基督徒尚未启程就开始面对家人的嘲笑和邻居的讥讽,才上路便不慎落入灰心沼,刚被救上岸就又遭到世故先生的欺骗......基督徒在他的天路历程中,每向前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魔鬼、世俗和旧我,这三者不断给他制造障碍和险境,一直持续到他到达天国才结束。书中多次描写到基督徒与阻挠他的事物进行斗争,令我印象深刻的一节是他在屈辱谷遇到魔王的时刻。因为基督徒心里怀着对上帝的感恩和对自身罪恶的坦诚,所以他敢于义正言辞地与魔王辩论信仰,他在与魔王的斗剑中快被杀死,又是因想到“爱着他的主”曾说过“你虽跌倒,却要起来”,最终奋起获胜。
   这个段落证实了前面的基督徒在解释者的住所里的所见:一面墙下有一堆火,有人不停往火上浇水,火却依然生机勃勃;他转过墙发现另一个人在悄悄拿着一桶油往火上倒,使火不致熄灭反而越烧越旺。火象征恩典在心里所做的工作,而魔鬼浇水想要扑灭它,基督却“不断地用恩典的油浇灌那已经在人心里展开的工作”,但又以隐蔽的方式站在墙后,是因为“一个受到引诱的人不容易看到恩典在心里怎样继续起作用”。班扬设置的这组象征可谓用心良苦,也成功地让我心里受到了极大震动。原来神之于人的作用不是要让人免于灾祸,而是在人面临灾祸时,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让人从心里面鼓起勇气和希望去战胜它——所谓“上帝首先帮助的,是那些肯帮助自己之人”。而人却因为急功近利而时常无法感受到这恩典,以至抛弃信仰、自暴自弃、最终堕落,实在可惜可怜。
   另一个感动点来自于当第二部的末尾,天使将天路客逐个接回天庭时,“坚忍”所说的遗言。他“虽经过千辛万苦,却并不悔恨”,他嘱咐把剑交给继承者,把自己的勇敢与技能交给合格的人……而最终他留给自己的是什么呢?——“我身上的伤痕我自己带去,可以作为我的凭据,我曾经为我主尽力杀过敌”。我看到这里感动极了。殊不知,天堂里有着千千万万个“坚忍”,他们身上遍布着生前为了尽力维护主而被世人所害的伤痕,这些伤痕不再是痛苦,而是骄傲,是他们得到荣耀和永生的凭据。无论是“坚忍”还是跋涉于天路的基督徒,他们生时受尽苦难,但当他们回到天国时,没有人可以说他们两手空空!而我辈扪心自问,不曾为一个神圣的理由受过一点苦,亦无机会去过因神而热切的生命,何等羞愧。
   诚然,在经由无神论洗脑多年、又被近年来的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摧残之后,我们今天已经不可能再像班扬时代的人那样,为书中那种纯洁而狂热的信仰而感动;更不可能效法那位基督徒,为获救赎而自觉地去接受所有的考验和伤害。无信仰已经是最可怕的事,更糟糕的是,人们已经从内心把信仰看作一种功利行为。我最常听到的有关信仰的话就是“信仰不能当饭吃”,我更亲眼见过有人满脸轻蔑地说:“我凭什么信神,神能给我什么?”这样的问句令我哑口无言,不知若班扬和书中的基督徒听见,会不会惊骇而死。他们一定无法理解,竟会有人盼望借信仰得到更好的物质享受。信仰不是茶余饭后精神空虚时拿来自慰的,而是需要出门远行去接受磨难的,难道这一点从《天路历程》里看的还不够明白吗?抵达天国之路必经层层折辱和伤害,若人不曾为神的荣光而付出、没有因此获得一身的伤痕,又如何有颜面进入天国接受救赎呢?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而人怎么可以自大到只祈求神的保佑与恩赐,却忘记自身首先应该背上十字架去舍己受苦!我之所以被《天路历程》感动,说到底就是感动于基督徒的对于“上路、去受苦”的自愿选择,他殉道的心志和背起十字架跟随主去接受苦难的舍己精神。
   这样想来,基督教的信仰其实不是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被扶植起来的,而是由千千万万虔诚而谦卑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微贱无识的人通过肉体的受苦而一点点建立起来的。比如班扬本人,他出身低贱,文化有限,除了宗教知识几乎不通学术,欧洲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作品他一部也没有读过。他只是一个敬畏神明的纯朴教徒,与光彩灼人的荷马、但丁、莎翁、歌德等相比,他的面孔简直要暗淡到尘土里,但他依然悄无声息地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合上书本想一想,其实书中那个基督徒就是班扬自己的化身,但不同的是,班扬肯定比他多有一份野心。当然,这野心不是要谋求私利,而只是为了荣耀神。班扬为了这份献上荣耀,坚贞地挨过了十几年的牢狱、鞭笞和时间。他著书传道的目的并不是换取利润和声名,不是要给自己搏取更多的身外之物以供享用,而是希望能在上帝的供桌上多增添一份恩典,并虔诚地渴望主的恩光普照更多受苦的世人。透过书中基督徒的艰难跋涉的天路历程,班扬的身影已经隐约显现在我眼前,他破衣烂衫,目光剔透而坚定,举着十字架孤身跋涉于荒野,有着梦想、希望和赤裸裸的良心,谦卑而庄严地望向星空,寻找着上帝慈悲的眼睛。而我相信他看到了。
  


  看的是电子版,由于最近的震动而看,越到后面的对话越是深刻。印象最深的是盼望的话,于是觉得这真是一条路,圣经的话虽然是越来越熟悉,可是若不是经历就真的不明白它在讲什么,也不明白这本书在讲什么。很感恩,可以像书中所描写的一样,不时走错又被领回来。最后他们在渡过死亡河时也是很感动,原以为不怕死,可是书中描写的是那条死亡河要漫过他们,被水淹而隔绝在完全黑暗的地方真是可怕,但即刻的安慰确实是他也在那里。于是,存在感恩过圣诞...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一样,都是讲述追求宗教信仰的人们一路经历了千难万险,最终获取了胜利的故事。然而,《天路历程》却比《西游记》更现实、更真实。它没有通过神话故事隐晦地表达作者对现世的看法与态度,仅仅虚拟了一个个人物的姓名,表现了真正的宗教信仰者在信仰宗教时经历的心理历程,以浅显直白的话语阐释了真教徒与伪教徒的区别,以及真教徒如何不断克服心理障碍成为真正的圣徒的道理。而这些却具有典型意义,尽管情节并不生动,但认真读的人都会受到感染甚至会开始对其宣扬的宗教感兴趣。因此它通俗而经典,浅显而深入人心。
  
   《西游记》也深入人心,但让人记得的却是其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及神话人物勇敢机智、敢作敢为的精神,真正的宗教只是陪衬而已。因而这两部小说似乎不可对比。但总觉得外国作家可以也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中国作家却只能借曲笔抒发自己的感受,除了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之外,恐怕与政治气候也会有很大关系吧!
  


  一个晚上看完这本书,还是很想再多看几遍的,好书让我看的心潮澎湃。只不过这个译本怎么会出现了错误呢……
  我的版本是09年9月第一版的,书148页“基督徒和传道者一五一十地将旅途中所发生的事情告诉传道者”
  这里第一个“传道者”显然应该是“守信”
  希望下一版本会有修订


  那天在图书馆找书,无意间发现了这本。
   很奇怪的装帧风格,看前言,发现是按中世纪手抄本的风格设计的。
   很显然,就凭它的插画和装帧,我也会借的。
  
   只能说翻完了。
   因为看完一本书所花的精力,不只如此。
   时间,也不会这么短。
  
   书采用隐喻的手法,写的是基督徒了解自己罪孽深重后,义无反顾的踏上天路,不畏艰险,追寻上帝的脚步和内心的平静的过程。
  
   有的书,是看的时候觉得很精彩,看完后觉得索然无味;有的书是看上去就很无趣,实际也确实无趣;有的书是看上去很精彩,看完后更觉得意味深长;有的书是看是昏昏欲睡,看后却回味无穷。
  
   《天路历程》属于第四种。
  
   天知道我是怎样忍受着看完那冗长而又深奥的宗教警言的。
   整本书几乎全是圣经中的话语,几乎全是神谕,既无故事性,也无情节性,更无出彩的语句。
  
   看完后,却能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回想。
  
   关于道路,前进,方向,迷失,救赎,忏悔,希望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基督徒离开牧羊人,不听希望的劝告,踏上罪恶的草地那一段。
  
  也许有的路,看上去确实与你所走的路平行到达同一目的地,
   也比你现在走的路好走很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
   有多少人可以坚持走原来的路呢?
   有多少人选择和基督徒一样,翻过栏杆,走在柔软的草地上?
   当你走了一段以后,猛然发现与你的目标相去甚远。
   又有多少人回头追求原先的梦想呢?
   一直走下去,看到另一处好走的道路,会不会又放弃了这条路呢?
  
  
   坚持,真的需要勇气。
   和信仰。
   还有希望。
  


   在很难让人提起兴趣的英美文学课,难得又一次遇到了“好看”的作品,是班扬的“天路历程”。据说也和弥尔顿一样,是有着宗教背景的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编织着不同的故事,有点寓言,有点童话。
  
   主角是基督徒,虔诚无比,只是因为一个梦境,就立下了誓愿,要去天国圣域。拜见上帝,真正地修行。试想现在还有什么人可以为了一个无法解释时候真实存在的梦境里的东西,去真正实行呢。人因信仰而伟大。
  
   班扬的家境不如弥尔顿,算是比较低层。不过金子总会发光。17世纪的英国不允许只有一个弥尔顿专美。敏感,丰富如班扬。一部“天路历程”成就班扬。巴掌开的书本,节选了“天路”的开头部分。讲述了基督徒在摆脱家人和村人的禁锢之后,为“顽固”与“柔顺”所擒。
  
   通常智者的思维超前,无法为世人所理解。所以家人无法理解基督徒为了一个梦境,暂且无法称为是“上帝的指引”的梦境。无根无据的虚无。哪怕是真的在写这样一个话题的文字了,我还是无法理解那样的境界,也许因为我是凡人吧。
  
   千年前,魔王与“狡猾”合计,建立了“浮华镇”,镇中买卖的“商品”,姑且称作是商品吧。买卖“荣誉,妻子,儿女,帝国,虚荣”等等。传说耶酥在得到成就之前,就有魔王亲自陪伴,去浮华市场买卖。基督徒与为其所感动的“柔顺”一起。来到“浮华”。不理睬浮华镇人的不解与讥笑。买上了一点“真理”继续其天国之路。
  
   从毁灭城出发,经历了浮华,名利,大战魔鬼玻亚,伪君子镇,金银矿,死里逃生,无知镇,快乐谷,直到圣城。有“柔顺”在“绝境”的退却,有“真诚”的加入,直到目的地。
  
   基督徒把世间看做是清空,虚无清苦。这样的艰辛,就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安静。避开世俗诱惑。
  


  约翰·班扬的一生
  
  《天路历程》电子图书下载:
    http://www.godoor.com/book/list.asp?id=474
  
  
  约翰·班扬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
  
  约翰·班扬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通常作补锅匠的父亲会带上年幼的孩子们作帮手。约翰·班扬的父亲却是个例外。他一定是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没有将他带上作帮手,而是把他留在村子里。约翰便在那儿上学,一直到小学毕业。
  
  我们不太清楚约翰的宗教背景。他在自传中写到,大约在9岁或10岁那年,他做过好几个有警示意味的梦,有关于他自己生命的终结的,有关于未来审判的,还有关于地狱的骇人的景象和有关永恒的启示。对此,他尤为困扰。成年以后,他依然记忆犹新。
  
  不过在青少年时期,他把这一切置之脑后。他形容自己是当时村里最坏最野的孩子,尤其是在违背安息日上,简直就是坏事做尽。在当地他还以咒诅和发假誓闻名。
  
  16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参加了克伦威尔的军队。当时在克伦威尔领导下的清教徒与支持英国国教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
  之间爆发了一场内战。国王的军队称为保皇派,他们为国王的至高统治权而战;克伦威尔旗下,则是为议会而战的志士。因此班扬投入的这场战争,具有宗教和政治双重性质。这一经历很可能使约翰·班扬获得了对战争的深刻的理解,这反映在他日后所著的《天路历程》的好几个有关战争的场景中。在他的另一本书——《圣战》里,他更将属灵的争战比作战场的交战。他在战火中获得了关于战争的第一手资料。
  
  服役期间,还发生过这样一桩意义重大的事情:约翰受命随一个营去某个地方,临行的最后一刻,另一个士兵找到班扬,要求代替他,班扬同意了。这位士兵被派去站岗,结果在岗位上被一颗步枪子弹击中而丧命。这在班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退伍后,他与一位穷苦出身的女子结了婚。他们的生活非常贫困,甚至没有足够的生活用品。他妻子带来了两本属灵书籍,一本是《普通人的天国之路》,另一本是《敬虔的生活》,这两本书是她父亲给她的。班扬的妻子经常向班扬谈起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个真正敬虔的人。当时班扬读了这些书,虽然他很喜欢,但仍然没有因此萌发任何个人的悔罪感。
  
  不久,班扬开始与他的妻子一道去做礼拜。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他对所听到的布道印象很深。但礼拜完了以后,他马上跑去球场玩一种叫“猫”的游戏,这种游戏同今天的板球类似。在那里他与主以一种奇异的方式首次相遇。日后他在自传里写到:在同一天,我就去玩猫游戏。当时我刚把球从洞中击出,准备击第二次。突然一个声音从天国里急速地击中了我的心:“你是要离弃你的罪进天国呢,还是要继续犯罪下地狱?”我楞住了,便没去理会那个滚在地上的球,而是举目望天。仿佛心眼大开,我看见主耶稣在那里俯视着我,很不高兴的样子。他似乎在严正地警告我,将来有一天我必为这些和其他不敬虔的行为而受到惩罚。
  
  随之而来的是一次对他为之闻名的咒诅发假誓的认罪。他写到:我依然犯罪,在满心的贪婪中沉浮,对自己不能如愿以偿地得到满足心怀怨愤。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有一天,我站在邻家商店的橱窗前,又是咒诅,又是发假誓,像以前一样地装疯卖傻。一个女人坐在屋子里看着我。尽管她自己是一个非常懒散、不敬虔的人,她却断言我的咒诅是如此的恶毒,她听着都不寒而栗;她还告诉我,我是她一生中所见最不敬虔的家伙。我的所作所为,足以玷污整个城里的青少年的心灵,如果他们与我做朋友的话。
  
  约翰·班扬心里认罪的开始值得我们深思。《圣经》和教会历史告诉我们,神经常这样在人的心里做工。当神开始做工使人认罪时,他常从那个人生活中重大的罪开始。神就是这样对待班扬的。他的罪并非一次现形,神从他显著的罪开刀:首先是他的礼拜天亵渎神灵,然后是他的咒诅发假誓。不过,要注意,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认为他自己是个罪人,十有八九的人会说:不错,有时我是个罪人。
  
  神使人认罪的工作始于某种罪,然后圣灵会拓展认罪的广度和深度。当一个人试图洗净自己的心灵,摆脱某些罪,使自己在神面前更显为义时,圣灵不但指出某种罪,而且会进一步地告诉他,他越试图洁净,就越会看见自己的污秽。他们的内心越袒露,他们就越会明白,他们不能仅仅承认某种罪,还必须放弃自己的努力。因为除了罪,他们什么也没有。
  
  约翰·班扬的一生显然经历了这样一个日益深刻的过程。他说在他的生命中曾有过长达四年之久的属灵的混乱时期。在这四年中,他不断尝试去赢得他自己的义。他有时满怀希望,不久这些希望又被撞得粉碎。最后,他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自传里他是这样写到自己内心挣扎的结果的:有一天,我正穿过田野,许许多多念头涌进了我的心,我深恐所有的一切都是白费劲。突然,有一句话落进了我的心头:你的义是在天上。顿时,我心灵的眼睛大开,我看见耶稣基督,在神的右边。我顿悟那才是我的义。因此不论我在哪里,不论我作什么,神都没有说他要我的义,而要在他面前的耶稣基督的义。我更看见,不是我的良善使我为义,也不是我的邪恶毁坏了我的义,因我的义就是耶稣基督,他昨天、今天、直到永远都是一样。至此我的枷锁解开了,我的铁一般牢不可破的苦恼委顿了,我的试探逃之夭夭了。自那时起,神的可畏的话语不再困扰我。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为神的恩典和爱而满心欢喜。
  
  那次经历以后,他写到,他以为自己会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景况中。其实,受苦、拯救、感恩不是一次性的经历,而是不断的循环。我们将发现,在班扬的人生历程中,受苦、拯救、感恩的循环在一次又一次地加深。
  
  1653年,也就是他25岁的那年,他加入了一间非国教的教会。当时英国国教和非国教教会并存,许多不同的宗教团体纷纷产生,有上层的团体和下层的团体。下层的团体通常被称为清教徒教派。起初清教徒是一个绰号,这些人觉得英格兰教会在穿着、宗教仪式和教义上都与罗马天主教并无二致,因此想净化教会,摒弃其中许多的宗教仪规。
  
  在这些清教徒之间,又有不少分歧。有些人对另立教会不抱希望,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责任似乎就是留在英格兰国教教会,与那里发生的一切作抗争。还有一群人以“持异见者”而闻名,他们的另外一些绰号反不为人知。他们觉得英格兰教会已经走得太远,很难再加以纠正,重回《圣经》的原则。因此,他们认为,除了离开国教教会,别无选择。约翰·班扬加入的就是这样一家“持异见者”的教会。而这间教会在施洗的问题上倾向于浸信会的观点。
  
  两年后,班扬的妻子去世;同年,班扬所在的那间教会的牧师约翰·纪福特也去世了。纪福特的布道对约翰·班扬的一生影响很大。他死后,会众邀请班扬作他们的牧师,为他们布道。其实班扬并没有受过正式的训练。三年后,即1658年,班扬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同一年,伟大的克伦威尔也去世了,他的一个儿子试图掌管政权,但他太软弱无能。许多人对克伦威尔统治下的持续不断的高压政策早已不满。两年以后,也就是1660年,查理二世重新登上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复辟。王室重新成为英国的统治者,随之而来的是对英国国教教会的绝对效忠。议会也从支持清教徒转变为支持国教。这样,国王和议会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承认英格兰教会为不列颠国的唯一的合法教会。
  
  在这种情况下,“持异见者”的处境日趋艰难。当时,约翰·班扬不仅在他自己的教区传道,而且还探访周围的一些村庄。1660年的一天,当他正在一家农场进行布道的时候,警察以无执照布道的罪名将他逮捕。那时候,布道许可证只颁发给接受英国政府管理,并在英格兰教会登记的注册牧师。
  
  法庭对班扬的判决是这样的:“约翰·班扬,裴得福郡人,是一个……的劳工,自从……年以来,他故意不上教堂(指的是国教教会),不听道,却主持数个非法的秘密聚会,扰乱民心,违反了国王陛下的法律。”
  
  约翰·班扬因此被判十二年的监禁。他入狱时32岁,直到44岁才获释。在这期间,他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宽松,他可以到监狱外探访朋友;有时他不能外出,但朋友可以来探访他;有时对他的限制非常严厉,折磨审讯不断。他写到:“我发现自己疾病缠身,站立不稳。我被迫离妻别子,在这个地方忍受骨肉分离之苦。这一切痛苦不仅是缘于我对世俗享乐的贪爱,而且因为我想到如果我被迫与我可怜的家人分离,他们可能遭遇到的艰难、困苦和匮乏。我那可怜的失明的女儿玛丽,她尤其令我牵挂。唉,一想到我的玛丽所要忍受的,我就心如刀绞。可怜的孩子,你在这个世上会遇到怎样的苦难啊!你会被鞭打,不得不乞讨,忍饥挨饿,衣不蔽体,还有千千万万无法想像得到的灾难。我是不能见到你们,但愿这风儿能把我的思念吹到你们心里。哦,我也要提醒自己,要把你们都交在神的手里。可是离开你们实在让我痛心。”
  
  1672年,他终于获得赦免。新国王意于复兴罗马天主教。为此,他作了一个政策性的决定,释放所有的“持异见者”,企图让这些人在推行英国国教的各团体之间引起更多的纠纷,以便可以逐步削弱他们的势力。就这样,约翰·班扬获得了释放。获释后,他马上重返讲坛,在各村之间巡回讲道。
  
  约翰·欧文是班扬最熟悉的清教徒作家之一,他共有二十多部作品流传于世。他当时是国王的大臣,是一位法庭布道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到伦敦地区时,常常去听约翰·班扬布道。一次,国王听说约翰·欧文常去听班扬讲道,就问欧文:“我不明白像你这样一个学识广博的人,为什么要去听一个从未受过教育,未受过训练的人讲道。”约翰·欧文回答得非常巧妙:“陛下,若我能拥有那补锅匠布道的能力,我宁愿放弃我的知识。”
  
  约翰·班扬在布道方面的恩赐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他能巧妙地抓住听众的心,在写作上也如此,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独特的风格。
  
  1675年年底,他第二次被投入监狱,这次又是因为根据法令,传道人必须持有执照才能布道。班扬的罪名是非法传教。幸
  运的是,这次监禁持续了不到一年。这样,约翰·班扬一生中共有13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他心里一定常常纳闷:如果神果真呼召我传道,为什么我会在监狱里呆这么多年?使我这么多年与会众分离?我本可以布更多的道,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为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回首往事,他肯定能发现自己饱经磨难的原因。正是在狱中期间,班扬得以全力以赴地撰写《天路历程》。这本书日后成为历世历代读者的祝福,这想必是班扬从来没有预料到的,但神确实这样成就了。
  
  班扬在第一次监禁时着手写这本书,大约是在第二次监禁时完成的,因他第二次出狱后,《天路历程》便首次出版。这本书流传之广,翻译的文字之多,仅次于《圣经》。人们读的次数越多,越深入,就越会发现它是如此优美,如此生动地昭示了神圣的真理。书中有许多地方与主耶稣用比喻讲道时的风格很类似。班扬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揭示了深奥的真理。
  
  后来,约翰·班扬撰写了《天路历程》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基督徒的人,离开毁灭城,奔向天国城。这个故事有很大一部分取材于班扬自己的生平,以及他生命中不同时期悔改的历程。他自己生活中经历的许多事在基督徒的天路遭遇中得以反映。
  
  事奉多年,班扬亲眼目睹许多人走过了同样的历程。同时主也用不同的方法引领他们,在同一条天路上经历不同的事,进入不同的广度和深度。他从中取材,写了该书的第二部分,这回主人公不再是基督徒,而是女基督徒。他以他在事奉中所见的不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作原型,描写了基督徒的妻子和几个邻居的经历。
  
  在这里我们略举一个例子。在书中有一位害怕先生,他走的路与勇敢先生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他们行的是同一条路,遇到同样的关键时刻,但他们行路的途径,应付的方式却很不相同。可见神在形式方面是不拘泥的。
  
  约翰·班扬卒于1688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位父亲将其子赶出家门,因他离家出走。这个年轻人到了班扬那里,央求他与其父谈一谈,以便能与父亲和好。班扬骑马冒雨赶去,见到了那个父亲。父子俩在他的劝说下和好。但班扬由此得了重感冒,并死于此。死时离他六十岁的生日还差两个月。


  读完这本书是很久之前了
  然而始终不能忘记的就是最后的那条河
  
  死了才能进天堂
  这样的才叫真正的抛弃一切浮华


  王汉川这个中译本,我个人认为还不错。注释非常详尽,让读者能将原文与《圣经》相关经文联系起来阅读,获益匪浅。


  信仰不是件简单的事——天路历程
      
      
      《天路历程》作为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牧师约翰•班扬的代表作是勿庸置疑的。班扬借助梦境讲述了一位基督徒奔走天路的过程。一个被自己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的人因为在书上读到他所在的城市将遭天火灭城的噩耗,突如其来的消息撞击他的内心令他惊惶失措,正当他陷在一片茫然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传道者”,传道者指点他必须马上开始耗尽一生的逃亡,从故乡“毁灭城”逃亡至“天国城”去。
      于是基督徒开始了艰难的孤单旅程,一路上经过“绝望泥潭”、“屈辱谷”、“死荫谷”、“浮华市集”、“怀疑堡垒”,一路上胜过“无神论者”、“愚昧无知”、“聪明先生”、“马屁先生”、“爱钱先生”等的纠缠,最后到达天国朝见天国无比荣耀的万王之王……
      《天路历程》用生动直接的笔调告诉基督徒一个简单的道理——基督徒的人生是征战的一生,天国是努力的人进的。风流云散中四百年过去了,但《天路历程》中的道理依然历久弥新。
      
      一
      “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他们行可憎的事知道惭愧吗。不然,他们毫不惭愧,也不知羞耻。因此,他们必在仆倒的人中仆倒。我向他们讨罪的时候,他们必致跌倒。这是耶和华说的。(耶利米书第六章14-15节)”
      今天的时代是快速消费的时代,凡事讲究简单快速,轻松休闲成为社会各种思潮的主流。其代表就是“可口可乐”,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拥有一瓶外包装呈现红白相间的可口可乐,不需要费力就可以把它的瓶盖打开,然后用吸管把一股股棕色的液体吸进口腔,微甜的液体在释放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轻轻地刺激味蕾,来了满足了心理与生理的愉悦快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享受完快感之后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只需把空虚的瓶子扔进垃圾桶。
      这就是弥漫于我们时代的文化,它从广告、饮食、时装等细小的角度无孔不入地渗透了我们生活,牵着我们的鼻子让我们不得不跟着它走。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快速消费的理念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当它正在象波浪一样侵蚀着教会时,不由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快速消费的理念进入教会之后最主要所呈现的就是“成功神学”。
      可能会有基督徒抱怨说:“为什么我做了基督徒后,还经常受苦?是不是神不爱我啊?”“我这么热心,好像日常的生活也没有多大的改观啊!”“我为自己的病祷告了这么久了,神还不来医治啊?”“我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也不见神来帮助我,是不是神不爱我呢?”发出这样疑问的基督徒很可能多少受到成功神学的影响了。
      成功神学强调有信心的基督徒都应该蒙神赐福,事业、家庭、钱财、婚姻等无不得祝福!严重的时候他们只讲到神要赐给我们财富、健康、凡事顺利……,却忽略了基督徒应该走十字架舍己受苦的道路。圣经中福音的本质是基督的“受死”与“复活”。但在成功神学的影响之下,很少人会预备有殉道心志及背起十字架跟随主的舍己精神,更多人是盼望借着这个信仰得到更好的物质享受。
      近几年颇受基督徒欢迎的畅销书《雅比斯的祷告》也隐含着同样的危险,作者抓住了圣经中的两句话大做文章——“雅比斯比他众弟兄更尊贵,他母亲给他起名叫雅比斯,意思说,我生他甚是痛苦。雅比斯求告以色列的神说,甚愿你赐福与我,扩张我的境界,常与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难,不受艰苦。神就应允他所求的。(历代志第四章9-10节)”没错,圣经中神确实应许给我们祝福,但前提是“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从整本圣经来看,“祝福”和“舍己受苦”是非常平衡地形成张力的。《天路历程》中基督徒既经过“快乐山”、“该犹店”等喜乐,也经历过“绝望泥潭”、“屈辱谷”、“死荫谷”、“浮华市集”的试练。从“喜乐”和“受苦”平衡这一角度来说,班扬的叙述是非常成功的。
      
      二
      “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第十章38节)”
      相比于成功神学,《天路历程》更加强调舍己受苦的“十字架神学”。书中的基督徒每往天国迈进一步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他所承受的所有猛烈攻击均来自于“魔鬼”、“世界”和“旧我”。基督徒走天路的三大仇敌无时无刻都在伺机吞噬被拯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的罪人。那咆哮的狮子——魔鬼不容许它的产业逃出它的魔爪。它是披挂整齐的壮士,每当有罪人蒙拯救逃出毁灭城,它总是想尽方法攻击、嘲笑企图令基督徒重新走回头路。
      这一点,可能作者班扬比我们更加有切肤之痛。班扬在内战时期参加了议会军队,后来他成为清教徒牧师。当政府禁止不信奉国教的人自由传教,班扬遂于1660年被捕并被监禁十二年之久,直到1672年才获释。班扬所走的道路就是他在《天路历程》中基督徒所走的十字架苦路,这是每位基督徒所必须经历的。正如经上所说:“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的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希伯来书第五章第7-9节)”连基督道成肉身在世上做人的时候尚且必须经过苦难学习顺从,何况我们这些满身污秽的罪人呢?如若没有十字架的历练,我们身上的各种缺陷永远得不到矫正。
      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十字架不仅与基督徒得蒙救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与基督徒成圣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点在《韦斯敏斯德信条》第十三章“论成圣”中阐释得非常清楚——
      “一、凡蒙有效恩召而被重生的人,既在他们里面创造新灵和新心,就更因基督的死与复活,借着道并住在他们里面的圣灵,使他们个人实际成圣。罪身的权势被毁坏,属乎肉身的各种情欲逐渐衰弱而被治死,而且他们在一切得救之恩上越发活泼而得坚固,以致得到实际的真圣洁,人非圣洁不能见主。
        二、此成圣之工虽是贯彻于整个人性之内,但在今生不得完全。在每一部份之内仍有些腐败性的残余存在;因此(在信徒心中)常有继续与不可和解的战争,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
      三、在此战争中,那残存的腐败性虽一时甚占优势,然而那蒙神重生的部份,借着从基督成圣之灵所得不断供应的能力,终必得胜;如此圣徒在恩典中有长进,敬畏神得以成圣。”
      换句话说,十字架是基督徒生命成熟的因素之一。基督徒在成圣过程中仍然必须和腐败性的残余存在争战,并在征战中不断成熟。
      
      三
      十字架是基督徒永远的荣耀,十字架又是最耻辱最残酷的刑罚,这注定了基督徒的生活理所当然是荣耀与羞辱,喜乐与苦痛的过程。《天路历程》中基督徒尚未启程就开始面对家人的嘲笑,邻居的讥讽,启程不久就遇到了绝望泥潭的困扰,这种困扰一直持续到他到达天国才结束,这就是十字架道路的真实写照,不仅仅是一路阳光明媚,也有乌云笼罩的时候。
      这些描述足以告诉所有人:信仰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信仰不是有闲阶级在酒足饭饱之后的消遣,更不是我们时代一种轻松的休闲方式。基督教信仰是需要门徒去付出代价的,信仰不允许浅尝辄止,信仰要求基督徒必须全人全心全意投入生命的整体奋不顾身去拥抱那团美丽的火焰。
      什么是基督徒十字架道路的最好的诠释呢?或许和班扬所在的英国清教徒同样著名的法国“胡格诺”为我们提供了和《天路历程》一样准确而惊心动魄的答案。塞缪尔在《信仰的力量》记载:1685年被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这意味着敕令给予胡格诺教徒的政治权利也随着消失。根据路易十四签署的命令,信奉新教是非法的,信奉新教的教徒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胡格诺教徒成为不受任何法律保护的“非法公民”。
      于是天主教的主教和神甫马上行动起来迫害胡格诺教徒,要么改宗天主教,要么被送进监狱或服苦役。但出乎路易十四和天主教意料,胡格诺教徒以受迫害的方式来坚持他们的宗教信仰。成千上万的胡格诺教徒,面对权力、金钱和财富无动于衷,他们用生命证明他们的信仰,这些记载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古罗马逼迫基督徒的历史。
      根据塞缪尔的记载,有些服苦役的胡格诺划桨手被链子拴住脚固定在椅子上。链子的长度恰好够他划桨时脚来回摆动。白天他们在烈日的曝晒中划桨,晚上就躺在原地睡觉,许多胡格诺划桨手经不起这样的摧残而丧命。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这些胡格诺答应改宗归信天主教,他们马上就可以去掉铁链恢复自由。但是没有一个胡格诺划桨手这样说。
      这些胡格诺教徒尽管只是出身于劳工、农民,但人们还是禁不住把他们看作他们那个时代最可敬的英雄。他们在火刑中侍奉着上帝。殉道的霍梅尔牧师全身的骨头被片片压碎时他对妻子说:“再见了,我亲爱的妻子。尽管你看到我的骨头裂成碎片,但我的灵魂却充满了难以描述的欢乐。”
      神的道已经明说了,基督徒的一生是争战的一生,是背负十字架的一生。“他们因着信,……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希伯来书第十一章33-38节)”
      基督徒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但靠着圣灵的大能,我们终能够象《天路历程》中的基督徒一样,经过重重磨难抵达天国朝见万王之王的,这是无比美好的事。到那天,“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二十一章第4节)”
      
      主历2007年6月23日
  


呵呵 看完电子版眼花了吧


没有啊,内容不是很长


当一个人试图洗净自己的心灵,摆脱某些罪,使自己在神面前更显为义时,圣灵不但指出某种罪,而且会进一步地告诉他,他越试图洁净,就越会看见自己的污秽。
另一种相同情况:书读得越多,懂得越少。


今天会后出去买了好几个版本的《天路历程》,因我们要重新包装出版这部属灵著作。自从1851年到1983年,我国共出版过《天路历程》八种译本,有节译本、文理本、厦门方言本、宁波方言本、官话本、现代汉语本等,其中六种译本是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两种译本则由我国人士用现代汉语翻译的。现在我们出版的新译《天路历程》是第九种译本。译者郑锡荣先生与校阅者柯恩声先生不仅中英文精湛,而且由于他们都是多年信主的老基督徒,对基督教十分熟悉,所以这个译本一定会更适合教会内的读者,一定会更受弟兄姐妹的欢迎。
但愿神赐福给这本书,使阅读它的主内弟兄姐妹、以及爱慕真道的初信者,都能在灵性上得到造就与栽培,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像书中的基督徒与女基督徒一样,最后蒙神赐福,得以享受天上的福气。


恩,很期待曙光弟兄推荐的版本


 另一种相同情况:书读得越多,懂得越少。相信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能改变命运


死了就等于什么也没有了,上了天堂又能怎么样呢,为什么总是叫人放弃呢


我是这么觉得的,既然死了什么都没有,那么对于无谓的执着,放弃也未尝不好呀~呵呵


没有死啊,谁说死了


同感。翻译至关重要,遇到好的译本实属难得!


lz,你留言的版本不是王汉川的译本。
况且王汉川的译本很令人厌烦:一个好的译者应该藏在书后,翻译的处理过程和思考是译者个人的工作过程,没有必要时时刻刻都注解出来,告诉读者他是怎么想的——这样反而打断读者的思路——他要那么迫切地与读者分享他在翻译时候的思考与心得,应该另外补序,或者专出一本书谈翻译。什么东西都注解出来,莎士比亚全译本还不得写一人高啊?
王汉川的译本我读不下去,他也许是专业的学者,但绝不是专业的翻译!


哇哇....celestial city


恩,写的真的很好!


是的。耶稣说过,人若不背起十字架跟从我,就不配做我的门徒。


为了信仰甘心受苦的人是真信 虽然我们都有软弱 主来刚强我们 怜悯我们


精辟呀 好博学


写的真好!感恩有这样的文字来增加基督徒的信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