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官制史

韦庆远 上海东方
出版时间:

2001-9  

出版社:

上海东方  

作者:

韦庆远  

页数:

41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从宏观、动态、大历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四千多年中国国家行政职官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它荟萃了作者数十年来研究政治制度史之心得,堪称是一部职官制度史的总结性著作,其中导论、王权与皇权、中枢机构、地方官制、胥史和幕僚诸章尤为精彩。全书文字流畅、简明易懂,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容量、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学术专题史读物。   本书是研究中国自夏代开始到1911年清朝崩解、清帝逊位之前,有关历代政体的构成形式、各种类型和级别官府的设置和运行;大小文武官员的配备、管理监督、升黜奖惩,以及出身选任、等级待遇等有关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正如王亚南在其所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所讲:“大体而论,官制包括三个门类:其一是官职、官品、官禄的确定;其二是官吏权责的分划;其三是官吏的任用的程序。”王氏的分类比较清晰,但未提及历代统治者对官制的运用问题,而官制的运用才是官制的精髓所在。因为一切官职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铨叙程序,其主要目的只能是为了运用。

作者简介

  韦庆远,192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曾先后受聘为中央民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珠海书院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清末宪政史》、《明代黄册制度》、《档房论史文编》、《明清史辨析》、《明清史新析》、《隆庆皇帝大传》、《中国官制史》(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柏桦,1953年出生。现任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中国帝王宫——宫省制度与中国古代政治》、《天子·帝宫·政道——中国古代宫省治道透析》、《明清州县官群体》、《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中国官制史》(合著)等,发表论文40余篇。目前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法律制度史的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节 研究官制史的意义和方法第二节 中国官制史的特点第一章  中国官制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一、三皇二、五帝第二节 原始社会出现的官制萌芽一、原始氏族组织二、部落联盟组织第三节 中国古代官制的发展略程一、早期国家的官制形成二、争霸时期的官制发展三、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官制变化第二章 王权和皇权制度第一节 王权制度一、王权制度形成过程二、王权的体现形式三、对王权的制约第二节 霸主和集权制度一、霸主的出现和体现权力的形式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式第三节 皇帝制度一、作为王朝最高首脑的皇帝二、皇帝的名位制度(一)皇帝的名号(二)皇帝的名位(三)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三、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一)皇权的行使方式(二)保证皇权行使的组织机构和君临之术I(三)皇权的运用(四)皇帝制度的特点第四节 王位和皇位继承制度一、王位继承——嫡子继位制度的确立二、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一)皇位继承制度的发展(二)选立皇位继承人的标准和条件(三)维护皇位继承的保护和防范措施第五节 皇权的变态形式——外戚和宦官专权一、后宫制度与外戚政治(一)后妃制度(二)女官制度(三)后妃专权与外戚政治二、宫省制度与宦官政治l(一)宫省制度(二)宦官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三)宦官专权的政治局面第三章 中枢辅佐机构第一节 贵族辅政的职官和辅政制一、夏商周三代贵族辅政的职官和辅政制二、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辅政职官和辅政制第二节 宰相开府施政的官制和辅政制一、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的形成和发展二、宰相开府施政辅政制的运作方式及特点第三节 宰相机构参议的官制和辅政制一、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二、宰相机构参议辅政制的沿革第四节 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第五节 清末责任内阁的官制和辅政制第六节 辅政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第四章  中央政务机构和主要职官第一节 战国以前的国家政务机构第二节 三公九卿与中朝官尚书的政务机构第三节 公省监台卿卫的政务机构第四节 以《周礼》为本的政务机构第五节  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政务机构第六节 诸使差遣负责制的行政管理结构第七节 “因俗而治”的行政管理机构一、民族传统管理机构二、以统治民族为主导的管理机构第八节  以一省制为核心的政务机构第九节  以六部为主体的政务机构第十节 晚清的中央政务机构l第五章 司法和监察机构第一节 司法机构一、中央司法机构二、地方司法行政第二节 监察机构一、中央直接控制的监察机构二、各级政府部门的监察机构第六章 军事制度第一节 兵役制度一、郡县兵役制二、谪罪兵役制三、招募兵役制四、世袭兵役制五、发奴为兵制六、民壮兵役制第二节 军事编制和管理体系一、军事编制附表二、兵种配置三、军事管理体系四、军事刑罚第七章 财政制度第一节 财政收支一、赋税制度二、徭役制度三、土贡制度四、财政收支第二节 财政机构一、中央财政机构第三节 经济机构一、先秦经济机构的形成二、秦以后的经济机构第八章 地方官制第一节 历代疆土和地方行政区第二节 行政区名称的由来及级别变化第三节 各行政区的官吏设置一、先秦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二、秦以后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一)省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二)道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三)路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四)府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五)州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六)郡的主要长官和官府机构(七)县的重要长官和县衙机构(八)基层行政组织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制一、西域都护和民族校尉二、羁縻府州和都护府三、土官制度和改土归流四、蒙藏地区的特别管辖第九章 文教卫生等机构第一节 文教机构第二节 天文历象机构第三节 图书管理和编撰机构第四节 医药卫生机构第十章 胥吏、幕僚和家人第一节 胥吏第二节 幕僚第三节 家人第十一章 职官管理制度第一节 官吏选拔制度一、先秦的官吏选拔制度二、秦以后的官吏选拔制度(一)荐举制度(二)科举制度(三)征辟制度(四)荫袭制度(五)其他入仕途径第二节 任用制度一、任用种类二、任用方法三、任用限制第三节 考课和奖惩制度一、先秦的考课和奖惩制度二、秦以后的考课和奖惩制度(一)考课期限(二)考课内容和标准(三)考课行政(四)奖惩制度第四节 等级和俸禄制度一、等级制度二、俸禄制度第五节 休假、退休和抚恤制度后记

章节摘录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的“天朝”地位受到冲击,外国侵略者不甘以“外夷”身份与清廷交往,因此,新增设的中央政务机构首先是在外交事务上。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恭亲王奕诉为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奏请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1年1月20日得到批准。该衙门的规制仿照军机处,设总理大臣三员至十几员不等,由亲王一人总领,其余称大臣、大臣上行走、大臣学习上行走等;另设总办章京、帮办章京、章京若干人。该衙门直属机构有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等五股,各自分管几个国家的有关交涉事务和有关江海防务、电信、铁路等“洋务”。该衙门下属机构有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还管辖南、北洋通商大臣,选派出国公使等。举凡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矿务、交通等,无不归该衙门所辖。1901年改名外交部,其具体职责变化不大。  同文馆主要是为了培养与外国往来交涉的翻译和外交人才。1862年,在上海和广州又设立广方言馆,主要为了培养各官署衙门的翻译和学习外国生产技术的人才。  海关总税务司署于1865年成立,通管全国各海关事务。由于各种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强加的巨额赔款,当时的关税大权一直被英国人所把持。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从宏观、动态、大历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介绍了四千多年中国国家行政职官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它荟萃了作者数十年来研究政治制度史之心得,堪称是一部职官制度史的总结性著作,其中导论、王权与皇权、中枢机构、地方官制、胥史和幕僚诸章尤为精彩。全书文字流畅、简明易懂,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容量、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学术专题史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官制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