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唯识宗通史(上下)

杨维中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7-01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作者:

杨维中  

页数:

882  

Tag标签:

无  

前言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中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建设,面向全国,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培育,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展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文库将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总结,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出发,从中国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独特的学术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出版凤凰文库的信心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在全国学术界、思想界、理论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关心下,凤凰文库一定会成为深为社会各界欢迎的大型丛书,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凤凰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凤凰文库出版委员会

内容概要

唯识宗为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又称法相唯识宗、法相宗、慈恩宗等。其理论渊源是印度的瑜伽行派,所依经典有“六经十一论”之说,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唯识宗以系统深刻的思想、细密的逻辑分析以及切实可行的修证方法著作。本书分七章,系统考察中国唯识宗的兴起、发展和衰微的历程,展现唯识宗由“学派”到“宗派”再到“唯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并揭示唯识宗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 本书结构合理,材料丰富,论证细密,富有创新性学术成果,是一部很好的学术论著。

作者简介

杨维中,1966年8月生,祖籍陕西千阳。大学毕业后曾任职于博物馆,199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起师从赖永海教授,在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中国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6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于哲学系(宗教学系)任教,2005年11月起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导言第一章 地论学派与唯识学的传播 第一节 《十地经论》的翻译 一、菩提流支与唯识经典的翻译 二、勒那摩提与唯识经典的翻译 三、佛陀扇多与唯识经典的翻译 四、《十地经论》、《宝性论》的翻译 第二节 《十地经论》的思想 一、十地修行诸相 二、“六相” 三、“六善决定” 四、一切三界,唯心转故 第三节 南北两道的形成 一、道宠行历 二、慧光行历 三、两道的所指 第四节 地论师北道的传承与转向 一、道宠弟子概观 二、僧休及门下弟子 三、志念及门下弟子 第五节 地论师南道的传承 一、僧达、僧范、昙遵 二、慧顺、安廪、道慎 三、法上及其门下 四、道凭及其门下 五、昙衍及其门下 第六节 隋代地论三大师及其学派发展的盛景 一、僧猛 二、净影慧远及其门下弟子   1.净影慧远行历  2.净影慧远的著述  3.慧远清化寺时期的弟子智徽和玄鉴   4.入长安十弟子等  5.慧远法孙灵润及其弟子 三、灵裕及其门下弟子   1.灵裕行历  2.灵裕的贡献  3.道昂、灵智   4.渊与至相寺地论师  5.慧休 四、地论学派的兴盛   1.地论北道传承及其转向  2.南道的兴盛以及宗派化的努力 五、不明师承的地论师举例  1.明芬与那连提耶舍   2.僧粲及僧凤  3.昙藏、明诞  4.慧觉、智达   5.静藏  6.道杰 第七节 地论学派的思想 一、佛性当现 二、心识说 三、六相圆融 四、判教说   1.菩提流支判教说   2.慧光等师判教说  3.净影慧远判教说第二章 摄论学派及《大乘起信论》的传播第三章 玄奘西行及其翻译活动第四章 唯识宗的“宗经”、“宗论”及其主要内容第五章 唯识宗的创立第六章 唯识宗基本教义第七章 唯识宗的兴盛及其传承结语:唯识宗的消亡及唯识学的传承附录 一、人名索引 二、名词索引

章节摘录

宋代以来,天台、华严、禅宗等都有数部自己宗派的传承史传世,而唯识宗却始终未曾有叙述自己祖师和宗派发展史的著作问世。本著在遵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以历史来说明宗教而不是以宗教来说明历史的方法论原则的前提下,更多地吸收了古代史传的写法,以人物传记的叙述方法,力图全方位地“刻画”出构成唯识宗形成背景的地论师、摄论师以及唯识宗僧人生活、弘法以及修行的“事件”的总图景。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中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建设,面向全国,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培育,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展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文库将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总结,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出发,从中国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独特的学术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出版凤凰文库的信心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在全国学术界、思想界、理论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关心下,凤凰文库一定会成为深为社会各界欢迎的大型丛书,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凤凰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编辑推荐

《中国唯识宗通史(套装全2册)》结构合理,材料丰富,论证细密,富有创新性学术成果,是一部很好的学术论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唯识宗通史(上下) PDF格式下载



此书论证翔实,材料新颖,原创点很多!建议一读。


唯识宗为唐代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又称法相唯识宗、法相宗、慈恩宗等。其理论渊源是印度的瑜伽行派,所依经典有“ 六经十一论”之说,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唯识宗以系统深刻的思想、细密的逻辑分析以及切实可行的修证方法著作。本书分七章,系统考察中国唯识宗的兴起、发展和衰微的历程,展现唯识宗由“学派”到“宗派”再到“唯识学”的历史演变过程,并揭示唯识宗与中国思想文化的关系。本书结构合理,材料丰富,论证细密,富有创新性学术成果,是一部很好的学术论著。


喜欢唯识的朋友可以推荐下,可以了解下脉络,知道学习的先后顺序,以及整个学科的发展。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