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上帝的儿女们

张资平 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01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

张资平  

页数:

315  

Tag标签:

无  

前言

  进入20世纪的中国文学,曾经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观念革命,在这场以“五四”为标志的文学革命中,中国传统那种文史混杂、文笔并举的“杂文学观”,彻底让位于当时从西方传入的,以承认文学价值独立为主要特征的“纯文学观”,并在一种启蒙主义的旗帜下,全面改写了受传统观念支配的文学史叙述和文坛秩序。也正是在这场革命中,在传统文化中一向处于低位的小说、戏曲,一跃摆脱了它的通俗地位,获得了与诗文一样的文坛正宗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革命虽然提升了小说、戏曲的地位,却并没有取消人们文学观念中高低雅俗的对立。尤为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在作为传统通俗文学代表作的《三国》《水浒》,在胡适、鲁迅一系列著述中得到空前评价的同时,作为这一文学传统的直接继承的章回小说,却被贬为“旧派”,在一种新的新/旧、雅/俗的对立秩序中,被放逐到了新文化的下层和边缘。因而,在以新文学为主体的文学史叙述中,所谓“旧派通俗小说”,很长时期以来,所处的一直是一种被批判,或被有限承认的地位。

内容概要

  从古至今,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已经走了三步。第一步,是“杂文学观”的时代,其特点是文史混杂、文笔并举,其存在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年代;第二步,是“纯文学”的时代,其核心在承认文学的独立价值,这一时代从20世纪初我们接受西方文学观念起,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主要的影响力;第三步,是“人文学观”的时代,它是一种在新的历史高度上蕴含着综合思维的形态,既汲取了“纯文学观”的实践结果和理论长处,又试图在看取广阔而丰富的人文存在的基础上,超越在文学“提纯”过程中对文学与整个文化浑融共处的自然生成形态的人为阉割;这个时代随着新世纪才刚刚开始到来,虽然影响还不及前两种形态,但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所决定的新文学观的发展方向。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文学三世说”。在这种观念看来,文学观念的进步,必然促动人们的在看雅俗问题时,取一种更宽容、更辩证、更有前边于良性文化生态形成的观点。无论是从满足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叙事审美心理的角度看,还是从适应正在到来的都市时代市民文化的多重需求角度看,现代通俗小说的发展,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积极的启示。重新阅读它们,也就不能只看作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消闲,而更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反刍活动。当此之时,推出这套《中国通俗小说书系》,必将对未来中国文化的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张资平,早年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学习。在日期间结识郭沫若等人,并参与成立创造社,发表新文学初期早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归国后,应聘湖北武昌师范大学任教。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有《雪的除夕》、《不平衡的偶力》等,长篇小说《飞絮》、《最后的幸福》,以生死爱恋的情感描写著称文坛,成为恋爱小说的领军人物。

书籍目录

序前言正文一二……四十五

章节摘录

  他们两个真有点狐疑起来了。莫非刚才在岭南酒楼第十三号房里所看见的又是另一个人么。  “决不至认错人的。刚才那个赤身露体的男人就是此刻在说话的梁梓生。他真是神通广大!”  仲卿立在一边,暗暗地佩服梁梓生的本领。  “回去再坐坐吧。我还约了几个朋友,大概就快要来了的。今晚上,我们尽情地痛快地玩一晚吧。”  黄少珊和文仲卿半意识地跟着梁梓生再回到岭南旅馆里来。走进二楼的第十三号房里来时,刚才的那个裸体的女性已经不在那里了。  仲卿从岭南酒楼回到秋叶坊的杜宅来时,是夜里十点多钟的时候了。他才踏进客堂,便看见杜妈一个人满脸笑容地在欢迎他。他想,这个女人也是和梁梓生老师一样地脸皮厚,一样地能暗中活跃,也一样地神通广大。  “仲哥儿,这样晏才回来,到什么地方去了来?”  杜妈的态度极其自然,一点不曾羞涩。  “我到岭南酒楼去来。舅母今天没有出去么?”  仲卿看见杜妈这样的脸皮厚,故意唐突地问了问她,想看看他的舅母的脸上会不会表示什么一种反应。  “我么?没有出去。……不,下半天到A校长家里去了一趟,为恩金儿的事。”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社的著名作家张资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直接表现教会生活、宗教情感、《圣经》故事的作品,它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宗教色彩文学世界,反映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上帝的儿女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