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曼侬·雷斯戈

普莱沃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普莱沃  

页数:

183  

字数:

130000  

译者:

傅辛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原来尽可以将格里欧骑士的故事插进我的《回忆录》里,但是我觉得在两者之间,毫无直接的联系,假使读者看到它们分开,可能会更加满意些。如此冗长的一段叙述,自然要长久地打断我自己的故事的线索。我根本不敢自认为具有严谨的作家的才能,不过我也明白,一篇叙事体的作品,应该避免那些使作品本身呆滞而又累赘的写法。这是贺拉斯的原则: 让作者只说他应该说的话,其余的应该放弃掉,不要说。 甚至不需要依据这样一位大家的名言,也能证实一个如此简单的真理,因为理智就是这条规则的第一个根源。 假使读者在我的一生经历当中已经发现了一点生动有趣的东西,那我敢于保证,他们对这本增加进来的书也不至于不满意。在格里欧先生的行为里,将会看到热情的力量的可怕的事例。我所描绘的是一个拒绝幸福而甘愿堕入极端的不幸中的盲目的年轻人,他具有一切最为优秀的品质,却放弃命运和自然给他的有利条件,宁肯选择悲惨的、流浪的生活。他预料到他的厄运,但是不愿避开,他感觉到那些厄运临头,并且受着它们的折磨,但是拒绝接受别人不停地供给他的随时都能结束那些厄运的良药。总之,这是一个矛盾的性格,德行和恶习的混合体,美好的感情和邪恶的行为的一生不变的对照。我所描画的画面的内容便是这样。明智的人绝不会将这一类的作品看成是无用的东西。这本书会使得读者愉快高兴,除此以外,人们还能在书里发现许多可以引为教训的情节;在我看来,读者能在娱乐中得到训诲,这是对读者最重要的贡献。 我们在想起道德教训的时候,看见它们又被人尊重,同时又被人忽视,是不能不感到惊奇的。我们要探讨人心如此古怪的原因,人心对那些善和完美的概念非常崇敬,而在具体行动中却与它们背道而驰。如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知情达理的人愿意研究什么是他们日常谈话,甚至他们单独梦想的最普通的内容,那么,他们会很容易地看出来,几乎总是一些与道德有关的思考。他们生活中最甜蜜的时刻便是单独一个人,或者和一位朋友在一块儿敞开心胸,探讨德行的美丽,友谊的温暖,获得幸福的方法,使我们远离幸福的天生的弱点,以及可以医治那些弱点的良药。贺拉斯和波瓦洛指出这种谈话是组成幸福生活的面貌的那些最美好的线条中的一种线条。一个人这样容易地从那些崇高的理想落下来,很快地和一般凡夫俗子混在一道,这是怎样发生的呢?如果我下面引证的理由不能明确地解释我们的理想和行动的矛盾,那便是我错了。这个理由便是:所有的道德教训,只是一些一般的空洞的原则,很难个别地应用到习俗和行动的细节中去。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出身良好的人都感到温和和人道是可爱的德行,一心想实行它们,但是,是否到了实行的时候了呢?他们经常就迟疑不决了。这真的是实行的机会吗?他们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吗?他们没有把对象弄错吗?千百种困难拦阻着他们。他们想行善,施舍,但又惟恐受人欺骗;惟恐过于显得温柔多情,被人视为软弱,总之一句话,对于义务,惟恐尽得过分,或者是没有尽到。这些义务,是极为模糊地包含在人道与温和这些一般的概念里的。在这种踌躇不决当中,只有经验和事例才能合理地决定人心的趋向。不过,经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得到的好处,它是依赖着命运女神给人安排的不同处境的。于是,只剩下事例能够使许多人在实行德行的时候得到可以遵从的规则。 像本书一样的作品,才能够对这样的读者有莫大的用处,至少,正派的、有理智的人写的作品是这种情形。人们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每件事情,都是一线光明,一个弥补阅历不足的教训,每个冒险的经历都是可以供人当做前车之鉴的事例,只要适合自己的处境就行。整本作品是一部容易遵照实行的道德论文。 一个严肃的读者看到我在这样的年纪还提笔写关于命运和爱情的冒险故事,也许会感到愤慨。但是,如果我上面说的一番道理是正确无误的话,它们会为我解释,如果它们本身就不对,那我的错误将是我的辩解。

内容概要

《曼侬·雷斯戈》一书的全名是《骑士德·格里欧和曼侬·雷斯戈的故事》,但一般都简称为《曼侬·雷斯戈》,于1731年先在荷兰出版,以后才在法国出版。 这部小说写的是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当时法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贵族地主拥有特权,残酷剥削人民。他们与农民、城市平民之间等级界限森严。贵族青年格里欧爱上出身低微的曼侬,虽然他对她满怀真挚的爱情,但在他的父亲的眼中,贵族和平民相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加以阻挠破坏。最后格里欧的父亲将自己的儿子保释出狱,却让曼侬流放美洲。这个年老的贵族是一个坚决的封建主义的维护者,他要对小说的悲剧的结局负全部责任,他对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正是封建宗法制度对追求个人幸福的青年男女们的迫害。普莱沃神甫身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能写出这样一部揭露封建等级制度罪恶的作品,把他的全部同情倾注在格里欧和曼侬两人的身上,这是小说非常可贵的地方。

作者简介

普莱沃,生于1697年,卒于1763年。他的一生经历颇为曲折,很有传奇色彩。他从小受耶稣全教育,当了初学修士,成年后投军当兵,离开了军队后又做了本笃会修士,数年后因事无法在法国居住,逃到荷兰和英国,以后回国创办报刊《利弊》。普莱沃神甫写了许多著作,主要的有《一个贵人的回忆灵》、《克里夫兰先生传》、《基勒林的修道院长》等。

书籍目录

作者意见第一部第二部译后记

章节摘录

我必须使我的读者回溯到我一生中的那个时期,当时我第一次遇见格里欧骑士。时间距离我动身去西班牙大概五六个月光景。虽然我一向深居简出,然而由于对我女儿的宠爱,我有时也从事一些短途旅行,不过我总尽可能地缩短旅程。 有一次,我的女儿请求我去鲁昂,在诺曼底法院办理一宗土地继承的手续,那些土地是我从我的外祖父手中得来,现在该由她继承的。那天我从鲁昂回来,路过埃夫勒,第一夜就住在那里。第二天,我到了五六里外的帕西,打算在当地吃午饭。当我走进这个城镇的时候,我看见所有的居民都显得慌慌张张,感到非常惊奇。他们从自己家里跑出来,成群结队奔到一家下等旅店的门口。在那里停着两辆有篷马车。马还没有卸下,又累又热,直冒气,看得出来,这两辆车子刚刚到达这里。 我站住了片刻,想知道这场骚动发生的原因,但是,从那些充满好奇心的百姓的嘴里,我探听不出什么究竟来,他们一点也不理睬我的询问,只顾乱哄哄地向那家小旅店拥去。后来,一个背着皮带、掮着一支鸟枪的警士在门口出现了,我向他招招手,叫他过来。我请求他把这场骚动的起因告诉我。 “并没有什么事情,先生,”他对我说,“有十二个妓女,我跟我的伙伴领她们去勒阿弗尔·德·格拉斯,再从那儿教她们乘船上美洲。这十几个妓女当中有几个人长得很漂亮,准是这个原因引起了这些乡下人的好奇心。” 如果没有一个从旅店里走出来的老太婆的叫喊声把我吸引住,那我听了这番解释,早就走开了。那个老太婆合起双手,大声嚷着,说这是一件野蛮的事情,一件又怕人又叫人可怜的事情。 “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问她。 “啊,先生,请进来吧,”她回答说,“请来看看这个场面是不是叫人看了伤心?” 好奇心使我下了马,我把马交给了我的马夫。我费力地穿过人群,走到里面,果然看到了使人心动的事情。 那十二个女人六个一排,分成两排,一条长锁链缚住了每个人的腰部。其中有一个人,她的神态和容貌跟她此时此地的处境很不相称,如果在另外一种境况当中,我将会把她看做是最高尚的贵妇。她神情忧郁,里外衣服都肮脏不堪,然而却不能怎样影响她的美丽,因此我一见到她,就对她起了尊敬和怜悯之心。不过她在锁链允许她的程度以内,尽可能地转过身去,想使她的容貌避开那些来看她们的人的眼睛。她极力要使自己躲起来的动作是这样自然,仿佛出自一种怕羞的心理。 六个押送这群不幸的女人的看守也在这间房间里面,我便特地把他们当中那个领头的请过来,向他探听这个美丽的姑娘的身世。他只能告诉我一些极其一般的情况。 “我们是从妇女教养院里把她带出来的,”他对我说,“奉的是警察总监中将先生的命令。很明显,她要是品行端正是不会关在那个地方的。一路上我问了她好多次,她始终不肯回答。虽然我没有得到命令要对她另眼照顾,可是我总有点儿特别优待她,因为我觉得她比她的同伴要高贵一点。”这个警士接着又说道:“您瞧那儿有一个年轻人,对她遭到不幸的原因,可能他告诉您的要比我说的清楚:打从巴黎开始,他就跟着她走,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淌眼泪。他不是她的兄弟,就准是她的爱人。” 我向屋角转过身去,看到那个年轻人坐在那儿。他像深深陷入梦幻中一样。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比他更痛苦的形象了。他的衣着非常简单,但是一眼看去就看得出这是一个出自世家受过教育的人。我走到他的身边,他站起来了。从他的眼睛,他的面貌,以及他所有的动作,我都能发现一种极其文雅高贵的神气,使我自然而然对他发生了好感。 “但愿我一点没有打扰您,”我坐到了他的身边,对他说。“我想了解这个美丽的女人的事情,您愿不愿意满足我的这个好奇心?我似乎觉得,像她这样的人,绝不应该落到眼前我所看到的这样悲惨的地步!” 他坦率地回答我说,如果他要告诉我她是谁,就得介绍他本人的情形,而他由于一些重要的理由,希望自己不要让人家认识。 “不过,我可以告诉您这一点,”他指着那几个警士继续说道,“这是连那些可恶的家伙也很清楚的,便是我爱她爱到狂热的程度,以致于她使我成为人间最最不幸的人。在巴黎我曾经用尽一切办法想恢复她的自由。四处请求,使用计谋,诉诸武力,对我都毫无一点用处。我决定跟她走,即使她走到天涯海角。我要跟她坐船到美洲去。但是,最不讲人道的事情,就是那些混账家伙不肯让我走近她。”他谈到那些警士,又说下去,“我本来的计划是打算走到离开巴黎几里路远的地方公开袭击他们,我邀集了四个人,他们看在一笔巨款的份上答应帮助我。这帮毫无信义的小人到时候却让我一个人动手,他们拿着钱溜掉了。我不可能用武力达到目的,只好放下武器。我向警士们提出,请他们至少同意我随着他们同行,我答应给他们报酬。对钱财的贪心使他们同意了我的要求。他们每给我一次机会跟我爱人自由谈话,就要我付一次钱。我的钱袋不久就完全空了,现在我变得一文不名,因此我朝她走近一步,他们都用蛮横的态度把我粗暴地推开。有一次,我不顾他们的威胁,走近了她,他们竟蛮不讲理地朝我举起了枪口。为了满足他们的勒索,好使我能够继续徒步跟着走,我不得不在这儿把我一直骑到现在的一匹驽马卖掉。” 虽然他在讲话的时候显得相当镇静,但是等到讲完以后却淌出了几滴眼泪。这段叙述我觉得非常离奇非常感人。 “我并不勉强您把您的秘密告诉我知道,”我对他说,“但是,如果我能对您有什么用处,我愿意为您效劳。” “天呵,”他又说道,“我是一点儿希望也看不到了,我不得不忍受命运的严酷折磨。我要到美洲去,在那边我至少可以自由地和我所爱的人在一起。我已经写信给我的一个朋友,请寄点钱到勒阿弗尔·德·格拉斯帮助我。我惟一的困难便是无法到达那儿,同时,”他忧郁地看着他的爱人,又说了一句,“无法使得这个可怜的女人在路上过得舒服一些。” “好吧,”我对他说,“我来解决您的困难:这儿有一点儿钱,请您收下来;我感到遗憾的是不能帮您别的什么忙。” 我给了他四个金路易,在交给他的时候没有让看守们看到;因为我断定如果他们知道他有了这笔钱,就会对他们的帮助开出更高的价钱。我甚至想到跟他们商谈一下条件,好让这个年轻的情人可以有继续和他爱人谈话的自由,一直到勒阿弗尔为止。我向那一个领头的打了个招呼,要他过来,然后向他提出这个建议。他虽然厚颜无耻,好像也显得不好意思。 “先生,”他神情不安地回答我道,“并不是我们拒绝他跟这个女的说话;但是他想老是待在她的身边,这对我们说来就挺不方便了。他为这种麻烦事付点代价是极其公平的啊。” “那么,”我对他说,“要付多少报酬才能使您觉得不再感到挺不方便呢。” 他竟大着胆子向我要两个金路易。我立即付给了他。 “不过您得当心,”我对他说,“不许再勒索诈骗什么了。我要把我的地址留给这个年轻人,好教他可以通知我。您要明白,我是有权叫人惩罚您的。” 这件事我一共花了六个金路易。 P1-5

后记

《曼侬·雷斯戈》是一部著名的法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部作品的作者普莱沃,生于1697年,卒于1783年。他的一生经历颇为曲折,很有传奇色彩。他从小受耶稣会教育,当了初学修士,成年后投军当兵,离开军队后又做了本笃会修士,数年后因事无法在法国居住,逃到荷兰和英国,以后回国创办报刊《利弊》。从1736年起,他成为龚缔亲王的指导神甫,但一度又被迫避居布鲁塞尔等地。晚年生活比较平静,专心写作翻译。 普莱沃神甫写了许多著作,主要的有《一个贵人的回忆灵》、《克里夫兰先生传》、《基勒林的修道院长》等。《一个贵人的回忆录》共八卷,《曼侬·雷斯戈》即是其中的第七卷。他还把英国作家理查生的著名的小说《帕米拉》等译成了法文。 普莱沃神甫虽然创作的小说很多,但大多数都已被人遗忘,惟有《曼依·雷斯戈》不但出版后风行一时,而且至今仍旧是读者喜爱的作品。它对18世纪法国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更加受推崇,认为它对法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特地为这本书1885年的一个版本写了一篇序言,对小说作了很高的评价。在19世纪时,小说在欧洲还几次被改编为歌剧演出。 《曼侬·雷斯戈》一书的全名是《骑士德·格里欧和曼侬·雷斯戈的故事》,但一般都简称为《曼侬·雷斯戈》,于1731年先在荷兰出版,以后才在法国出版。 这部小说写的是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当时法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贵族地主拥有特权,残酷剥削人民。他们与农民、城市平民之间等级界限森严。贵族青年格里欧爱上出身低微的曼侬,虽然他对她满怀真挚的爱情,但在他的父亲的眼中,贵族和平民相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加以阻挠破坏。最后格里欧的父亲将自己的儿子保释出狱,却让曼侬流放美洲。这个年老的贵族是一个坚决的封建主义的维护者,他要对小说的悲剧的结局负全部责任,他对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正是封建宗法制度对追求个人幸福的青年男女们的迫害。普莱沃神甫身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能写出这样一部揭露封建等级制度罪恶的作品,把他的全部同情倾注在格里欧和曼侬两人的身上,这是小说非常可贵的地方。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主人公的形象,细腻深刻地描绘了他们的性格。格里欧为了曼侬,情愿背叛家庭和宗教信仰,放弃个人的前途,甚至不惜从事骗人的勾当,最后又不怕艰苦,陪伴曼侬去美洲。他天真热情,对曼侬一片痴情,但是却一再受到挫折,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读完小说,都会对他的饱受患难的经历怀有深深的同情。只是小说结尾处把他写成一个回头的浪子,减弱了他原来的判逆者的成分,因此也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这是作品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缺点。 至于曼侬,她的性格就显得复杂些。从小说的情节安排来看,她的爱慕虚荣和贪图享受,是造成格里欧不幸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怀疑她对格里欧没有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她遭到不公正的惩罚,流放美洲后,她对格里欧的感情就更加深切动人。最后她死于荒野,不正是那个社会制度下的一个悲惨的牺牲者吗? 还应该一提的是,这部小说虽然对当时社会面貌写的不多,但是多少也暴露了一些路易十五统治时期贵族腐化的生活。G·M父子就是两个典型人物。当格里欧和他的父亲在监狱重逢时,格里欧谈到一些贵族生活腐化、用赌博骗钱的事情,话虽不多,但是多少也能让我们看到有些用宗法礼教来束缚别人的人,他们自己的灵魂也不见得怎样干净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后记《曼侬·雷斯戈》是一部著名的法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部作品的作者普莱沃,生于1 697年,卒于1783年。他的一生经历颇为曲折,很有传奇色彩。他从小受耶稣会教育,当了初学修士,成年后投军当兵,离开军队后又做了本笃会修士,数年后因事无法在法国居住,逃到荷兰和英国,以后回国创办报刊《利弊》。从1736年起,他成为龚缔亲王的指导神甫,但一度又被迫避居布鲁塞尔等地。晚年生活比较平静,专心写作翻译。 普莱沃神甫写了许多著作,主要的有《一个贵人的回忆灵》、《克里夫兰先生传》、《基勒林的修道院长》等。《一个贵人的回忆录》共八卷,《曼侬·雷斯戈》即是其中的第七卷。他还把英国作家理查生的著名的小说《帕米拉》等译成了法文。 普莱沃神甫虽然创作的小说很多,但大多数都已被人遗忘,惟有《曼依·雷斯戈》不但出版后风行一时,而且至今仍旧是读者喜爱的作品。它对18世纪法国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更加受推崇,认为它对法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特地为这本书1885年的一个版本写了一篇序言,对小说作了很高的评价。在19世纪时,小说在欧洲还几次被改编为歌剧演出。 《曼侬·雷斯戈》一书的全名是《骑士德·格里欧和曼侬·雷斯戈的故事》,但一般都简称为《曼侬·雷斯戈》,于1731年先在荷兰出版,以后才在法国出版。 这部小说写的是18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当时法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贵族地主拥有特权,残酷剥削人民。他们与农民、城市平民之间等级界限森严。贵族青年格里欧爱上出身低微的曼侬,虽然他对她满怀真挚的爱情,但在他的父亲的眼中,贵族和平民相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此加以阻挠破坏。最后格里欧的父亲将自己的儿子保释出狱,却让曼侬流放美洲。这个年老的贵族是一个坚决的封建主义的维护者,他要对小说的悲剧的结局负全部责任,他对这对青年男女的迫害,正是封建宗法制度对追求个人幸福的青年男女们的迫害。普莱沃神甫身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能写出这样一部揭露封建等级制度罪恶的作品,把他的全部同情倾注在格里欧和曼侬两人的身上,这是小说非常可贵的地方。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主人公的形象,细腻深刻地描绘了他们的性格。格里欧为了曼侬,情愿背叛家庭和宗教信仰,放弃个人的前途,甚至不惜从事骗人的勾当,最后又不怕艰苦,陪伴曼侬去美洲。他天真热情,对曼侬一片痴情,但是却一再受到挫折,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读完小说,都会对他的饱受患难的经历怀有深深的同情。只是小说结尾处把他写成一个回头的浪子,减弱了他原来的判逆者的成分,因此也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这是作品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缺点。 至于曼侬,她的性格就显得复杂些。从小说的情节安排来看,她的爱慕虚荣和贪图享受,是造成格里欧不幸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怀疑她对格里欧没有真正的爱情。尤其是她遭到不公正的惩罚,流放美洲后,她对格里欧的感情就更加深切动人。最后她死于荒野,不正是那个社会制度下的一个悲惨的牺牲者吗? 还应该一提的是,这部小说虽然对当时社会面貌写的不多,但是多少也暴露了一些路易十五统治时期贵族腐化的生活。G·M父子就是两个典型人物。当格里欧和他的父亲在监狱重逢时,格里欧谈到一些贵族生活腐化、用赌博骗钱的事情,话虽不多,但是多少也能让我们看到有些用宗法礼教来束缚别人的人,他们自己的灵魂也不见得怎样干净呢。


编辑推荐

《曼侬·雷斯戈》是一部著名的法国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作者普莱沃神甫虽然创作的小说很多,但大多数都已被人遗忘,惟有本书不但出版后风行一时,而且至今仍旧是读者喜爱的作品。它对法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曼侬·雷斯戈 PDF格式下载



阅读之后 能够感觉到 法国经典文学的意境 让人能够不断的想象


关注这本书好久啦,书本刚拿到,感觉不错,好评~~~


啥也不说了


  窃以为,小仲马是因为很雷这本小说,才写了《茶花女》。
  那句“玛侬对玛格丽特,惭愧”的题词,翻译成咱们听得懂的中国话就是:“玛侬这小娘们儿TMD给茶花女提鞋都不配!!”
  
  有人还说这小说是凄美的爱情悲剧,我嘞个擦哦!明明就是一个傻大爷们儿和傻大妞儿芝麻绿豆对眼了,干出的一幢幢一件件的荒唐事儿——反正恕我愚钝理解力不强,实在不明白这故事究竟哪里凄美。
  
  女主人公玛侬说白了就是个婊--子——虽然她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妓--女,充其量只能说是职业小三儿,可我还是想说她就是个婊--子!
  就连她男人都说了:只要她还吃得饱肚子过得舒服,就肯定能对他忠诚。
  言下之意谁都能听出来,但凡自家男人没法满足玛侬的享乐,玛侬相应地,也就管不住自己的裤腰带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同宿舍一个农村来的女孩,突然于某年某月开始生活变得阔绰起来。她刚入学那会儿,家里一个月才给她300块钱,虽然北京消费水平很高,可加上大学生饭补和奖学金,她让自己过得温饱也还是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很难想象,一贯俭省的她,怎么会突然有钱去买1500块一套的倩碧套装。
  后来聊天的时候,她居然没经我们询问便自己侃侃而谈,说有个从广州来的老板对她挺好的,每个月给她8000块的生活费……她要是装装病,就又能多拿几千。我们都听傻了……没想到这姐们儿这么坦率,要是我们,根本就不敢把这事儿往外说啊。
  “我记得你不是也挺想要那个牌子的散粉吗?我也给你介绍一个男的吧!放心,不吃亏。”这女孩对我另一个舍友说,那个舍友简直哭笑不得,连连摆手曰:“不用不用,你自己留着就好,我干兼职一样能买。”
  接下来这女孩儿说的一句话,雷了我们宿舍整整两年:
  
  “兼职才赚几个钱?找个男人,松松裤腰带,不就什么都有了?”
  
  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对比的是,一宿舍的女孩儿,脸拉得老长……
  
  我一贯尊重体力劳动者,不管他们是白天工作,还是夜里上班……我相信人都是凭本事吃饭,不管他是当鸡,还是做鸭……所以从好的一个角度,我们这些同学都宁愿相信这姑娘是为生活所迫才干这个的。
  但是后来,我们觉得不是这样:她其实是为了享受,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活下去,或者改善家人的生活。
  
  就好像是《日出》里面陈白露自己说的那样:她回不到过去,因为她不止想活,还想活的舒服。跳舞会,漂亮衣服,化妆品……一样也不能少。这些都不是她以前的那个男人能给她的,所以她即使痛恨被人玩弄的生活,也还是不愿意重新回到以前她生活的圈子里。
  
  曼侬也如此,她每次的不忠实都有这样的理由,就连男主角都看出了她性格的弱点——可惜那男人也是个JP,每次都能陪着她,闹腾来闹腾去。
  
  第一次不忠,是男主角的钱快要用光了,于是曼侬为了继续享乐,答应做邻居包税人B先生的情妇。为了不让男主角发现,她干脆和B先生通知了自己男人的父兄,让他们来把男主带回家。
  
  后来曼侬后悔了,因为男主在宗教学院辩论会上的英姿,激起了她的旧情复燃,于是她再次把男主拉下水,扯着他私奔。
  没过多少日子男主的钱被偷光了,曼侬干脆在自己亲哥哥的怂恿下去当老GM的情妇。男主一听这个哪儿干啊,说绝对不行!曼侬非常轻松地说,这有什么,大不了我先收了他的礼物和钱,然后跟着你逃跑不让他继续睡我不就得了吗?男主说成。结果是事发后,这俩笨蛋双双被关了起来。
  
  至于第三次不忠则更可笑。曼侬主动投怀送抱,勾搭上了老GM的儿子小GM……男主再次不干了。曼侬再次非常轻松地说,还是干下去,否则这些房子啊钱啊大牲口啊就白骗了……结果等同于第二次,这两只JP又被抓起来,双双没有好下场。
  
  说到底,曼侬就是这种女人:像我那个同学一样,觉得没钱了,松松裤带就能解决问题——她可以很漂亮,可以学习很好,可以人缘很好,但更可以连基本的是非观念都没有,可以觉得只要让自己过得舒服,怎么做都无所谓,如何出卖自己都可以。
  她爱男主人公吗?显然是爱的……但是她虽然爱,却从来不明白爱情是需要忠诚的,没有忠诚的爱情,说到底就是瞎胡闹——那她还不如做一个彻彻底底的妓--女来得痛快呢。
  
  曼侬的那个男人,也是个超级大JP——他了解曼侬了解到了骨子里,非常明白一旦断了曼侬的物质享受,她就必定不忠,可还是由着她,甚至当她的帮凶。
  曼侬的第一次不忠如果说他还没什么责任,第二次第三次肉体出轨,男主的表现简直可以说就是一个吃软饭的小白脸:得知女朋友要和别的男人困觉,他就痛苦;可一当女朋友说“没事,那个冤大头有钱着呢……放心,我心里最爱的还不是你吗”,他立刻就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帮凶,一顶绿帽子戴得踏踏实实的。
  
  所以说,玛侬·莱斯科是一个为了享受就能松裤带的超级大傻妞儿。
  而她男人,则是一个有着十足乌龟潜力的绿帽子大王。
  他们配成一对儿实在是太合适了,就连后来去美洲的遭遇,我也认为丝毫没有可以去同情的必要:这就是搞诈骗的下场!懂不懂!?
  
  所以说,小仲马才会借阿尔芒之手给了茶花女玛格丽特那样的题词:
  “玛侬对玛格丽特,惭愧”。
  一如书中所说,前者的精神境界,是根本无法同茶花女相比的——所以说《茶花女》是新版《玛侬莱斯科》的人,拜托不要侮辱前者了。
  
  这TM就是一个大傻爷们儿和大傻妞儿的故事。
  无关道德。
  实打实地就是“缺心眼儿”,灰常地……
  


  这些作品我都是只看了一遍,因为在大家都学习都看书的年代,我在玩,浪费了很多时光!所以我非常羡慕那些饱读诗书的人,感觉人家都好有才华啊,可能就是因为我书看得少,所以我很不懂事!直到我22岁我才看是看世界名著,我才知道原来我也是好孩子,原来我也喜欢看书,我也能稳稳当当的坐在家里看书,哈哈
   以前女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什么都做不到,但在2008年里,我都尝试着去努力,去做了!但最终我还是一只大野牛,真的是受不了拘束,那么现在把话题转回来到我的读后感吧,哈哈
  
  
  
  年轻的贵族格里欧由于热情追求天生美丽但举止轻浮的女郎玛侬,甘愿抛弃自己的贵族家庭,社会地位和全部财产。
  然而他的幸福受到了父亲的阻挠,因为他不同意儿子和这个出身微贱、名誉上远非白玉无暇的姑娘结婚。
  作者指出:曼侬的缺乏道德观念是由法国贵族阶级的那种荒淫无耻和目空一切的风气所养成的,
  因为她是一个贫苦的姑娘,但是她的崇拜者和保护人中却有许多是贵族出身的人物。
  玛侬的心理面貌是既复杂又矛盾的:她对格里欧的感情是由衷的,真实的,但由于害怕贫困,
  为了金钱她又有许多不忠的行为,二者同时并存。
  最后耽于情欲的贵族子弟格里欧的一生断送了,举止轻浮的玛侬的生命也遭到了毁灭。
  
  我感觉小仲马的《茶花女》和普莱服神父的《玛侬.列斯戈》笔法大致相同!
  里欧是个专一又非常痴情的小伙子,为了自己的爱情,处处包容玛侬!
  为玛侬的背叛不停的找各种理由!给玛侬他全部的爱!
  他为了不让玛侬离开自己,去骗,去赌博!背离自己的生活!
  是个为了玛侬放弃一切的好男人!
  就是他的痴情和专一才使他变得更加不幸!
  因为玛侬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她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她性格及心理的矛盾,使她无法逃脱命运的魔掌!
  死在里欧的怀里!因为里欧对她太好了,她受到内心的折磨,
  最后她只有用她的死来证明她的对里欧爱!
  
  
  
  
    有时爱与不爱真的是人力无法改变的!如果一切可以选择,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悲剧了!不过,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总让各种无法预料的悲剧发生在人们的身上!其实命运总是在作弄人,真心去爱的,碰不到真心爱自己的!爱自己的那个,自己又偏偏不爱,正所谓命运弄人啊!!!
  其实我可以理解玛侬.列斯戈内心的感受,因为人有些时候真的不想那样,但习惯了有钱的生活的人,真的想摆脱那样的日子,去过新生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富裕的日子,没钱的,没地位的爱情有无法将这一切改变,矛盾中.....很多女人都是这样的犹豫不决,有几个女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呢?女人是贪心的,是爱慕虚荣的,爱情,金钱,权利和美貌都想要.....
  
  
   哈哈 ,这样的女人到底是可悲的,还是可怜的呢?只怪时间不对,对象不对,不够坚决!还是爱的不够.....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
  
  那是第一次读《茶花女》,不过,总也没见过这本书
  
  最近总算看到了
  
  的确是爱情小说的经典
  
  可惜翻译实在不怎么样
  
  准备收本人民文学版看看


  法国古典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品,这个版本附有几副原版的铜板插图。
  前文一般,故事的悲剧性结尾虽然无甚特别之处却实在有着动人的悲伤,想起茶花女来。
  封面是名画家王元鼎设计。


   很久以前就知道,普契尼的歌剧《曼侬·莱斯科》,取材于一本名为《曼侬》的小说。那年,在书店里看到,发现——不过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下载,读毕,有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奇怪,作者普雷沃居然因为它而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曼侬是个迷人的姑娘,一见钟情爱上了某骑士。骑士比较年轻,自然没什么钱,于是,她很快地投入了另一个什么B先生的怀抱,而骑士被家人带走准备重新做人。两年后,命运让二人又见了面,彼此认为还是最爱对方,于是,卷人家的款潜逃。不义之财,被曼侬的更不义的兄长弄走了,他们变成了穷光蛋。这可怎么办?!
   曼侬是必须享受的。结果,骑士靠赌博骗钱维持两人奢华的生活,可这钱又被一对私奔的仆人卷走了。抓狂了的曼侬,决定设计哄骗另一个富裕的什么什么先生,完,这次栽了。人家准备把曼侬遣送到当时还蒙昧着的美洲,骑士真痴情,在新奥尔良,他们过了几天幸福生活。好景不长,曼侬又让总督的侄子相中了。没辙,骑士只有和人决斗,可没想到把人搞死了,无奈,两人开溜。途中,曼侬死了,骑士被抓,接着,发现,和他决斗的人没死。若干年后,骑士带着各种感受回到了法国。
   小说短短的,看似精悍,实则乏味。仿佛是描写爱情的,可一点也不感人,倒是让自己想起了某人说的“嫁个享受,娶个炫耀”。两个只想不劳而获的家伙,活该有那种下场。
   不自觉地,就想拿出《茶花女》和《交际花盛衰记》比较,与之有相似的情节。小说里的茶花女,也曾读着《曼侬》流泪联想自己的爱情,不过,玛格丽特是个多好的姑娘,她美丽、聪明又善良,尽管沦落风尘,却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充满热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爱情生活,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成全了阿芒的家人,更成全了小仲马。
   最喜欢巴尔扎克笔下的艾丝苔,美丽单纯。原是风月场中名媛,遇上吕西安后,“爱情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艾丝苔对吕西安一往情深,渴望过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然而,交际花的身世和地位,使她与沉浮在上流社会的吕西安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社会天堑。我可是顶不喜欢吕西安的,他胆小怕事,却又一心想往上爬,为了享受出卖自己不说,还搭上了艾丝苔。小说中尤为出色的描写是对伏脱冷的,没有他的存在,也不过是如曼侬茶花类似的作品,撒旦一样拥有双面的伏冷脱,与天使一般的艾丝苔,相互映衬着让这部小说极具魅力。看似冗长繁琐的描述,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交际花盛衰记》是一八四七年完稿的,《茶花女》是一八四七年完稿的,出版于一八四八年,《曼侬》比它们早些,我想也不会隔得太久。相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老巴的,对胃口,不是单纯的爱情,还有政治与阴谋,以及更宽广的社会背景。可是,也许正因如此,另外两篇都有歌剧话剧舞剧什么的来诠释,它却没有,太复杂了,难以表现吧。
   早前的法国人的浪漫,似乎总是与情人妓女相关,有点像古代的中国文人,喜欢在青楼里弄个所谓的红颜知己,曼侬、玛格丽特、艾丝苔,总让人想起什么圆圆什么小宛什么香君的。看来,人类的情感,本质上没有国界肤色地域的差异。
   几年前,看过法国电视二台(记不清了,好像是这个)拍的电视剧《交际花盛衰记》,喜欢。手头有一本《茶花女》的小说,不太想再重读。而《曼侬》,似乎可以把它忘掉,知道普契尼就够了,至少,还能衬得咱比较有层次。


犀利姐


嗷~~


相关图书